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書叫《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主要描述的事件發生於1967年——1993年,所有書中提到的病毒,潛伏期都低於二十四天,在沒有特殊儲存設備的前提下,所有病毒都不可能獨立存活超過十天,所有曾被感染的人員都不再具備傳染的可能。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除了對伊波拉病毒產生的源頭做了簡要介紹,還介紹了有可能導致大範圍傳播的幾次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既說明了查找伊波拉病毒源頭的困難,也提出了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原來只在小範圍內爆發的烈性傳染病,隨時可能藉助現代化交通運輸系統,向全世界擴散的安全隱患,不僅存在,而且曾一度差一點變為現實。
開篇第一部分,就對這種隱患列舉出了實證。1980年1月,一名法國工程師夏爾.莫內在肯亞邊境的埃爾貢山的蝙蝠洞遊玩時,感染了與伊波拉病毒較為接近的馬爾堡病毒,並於1月中旬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乘飛機去肯亞首都奈洛比的醫院檢查。
此事的可怕之處在於,奈洛比機場是一個國際機場,隨時有數千架次飛機飛往世界各地,也就是說,如果夏爾.莫內攜帶的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不出一個月,大半個地球都會陷入瘟疫之中。
在此之前的1967年,西德的馬爾堡就曾爆發過一次類似的危機,馬爾堡也是馬爾堡病毒因此得名的地方。
經過最初的篩查,西德防疫部門發現病毒來自於非洲的猴子。因為歐洲的科研機構需要大量猴子做實驗,催生了猴子產業,西非的商人從西非、中非等地抓捕野生的猴子,經過初步的檢疫後,運往歐洲謀利,這其中,就有感染馬爾堡病毒的猴子。
在這條運輸鏈條上,有太多的漏洞和安全隱患,以至於染病的猴子在歐洲多個國家不知情的情況下,都曾與人發生過密切接觸,萬幸的是,除了馬爾堡、法蘭克福和南斯拉夫貝爾格勒幾家醫學機構有小範圍疫情發生,未造成整個歐洲大規模疫情爆發,不然,很難想像後果有多嚴重。
如果不是有現代化的運輸線和交通工具,馬爾堡病毒最多在西非等地,靠近原始森林的數個部落間流行,而這些地方離最近的人群聚集區也有近一個月的路程,沒有汽車和飛機,病毒根本不可能跑到那麼遠的地方。
在這本書中,我還第一次聽說了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這是一個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德特裡克堡的實驗室,它在二戰期間曾用來研究生物武器,1969年後,改為醫學研究用途,封存著數百種世界知名的致命病毒,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任何疫苗。
很難想像,如此危險的病毒實驗室就在美國腹地,儘管它有著世界領先的衛生安全檢查系統作為保障,可是,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1983年9月26日,一名實驗人員在家不慎弄傷了手指,結果在實驗室解剖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猴子時,防護服破損,雖然及時採取了措施,確保她沒有感染,可是這名實驗人員當天返回了居住地。
幾天以後,實驗用的健康,因不明原因的傳染途徑,感染伊波拉病毒,先後死亡,正在進行的「伊波拉實驗計劃」也隨之宣告失敗。
可是,發生安全事故的那天,受傷實驗人員曾經過放置猴子的籠子,也就是說,她極有可能攜帶伊波拉病毒回到居住地,一旦她受到感染,將在短時間內傳染整個德特裡克鎮,並藉由公共運輸系統擴散至全美國。
萬幸的是,同樣因為不明原因,預想中的災難沒有發生,可像這樣數次與「瘟神」擦肩而過的事故無不說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本來只局限於小範圍,並不能造成大規模傷亡的病毒和傳染性疾病,極有可能發生變異,達到威脅全人類安危的程度,這不再只是停留於驚險小說和電影中的幻想,而是隨時由可能變成現實的預言。
這不是一本嚇唬人的書,你也沒必要因此產生什麼恐慌情緒,實際上,《血疫》沒有高深的細胞學理論,在我看來,作者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提升公共衛生安全意識,懂得敬畏自然,至少我讀到了這些,至於你是不是品出了其他的味道,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