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防疫現實,防患於未然——讀《血疫:伊波拉的故事》有感

2020-12-15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書叫《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主要描述的事件發生於1967年——1993年,所有書中提到的病毒,潛伏期都低於二十四天,在沒有特殊儲存設備的前提下,所有病毒都不可能獨立存活超過十天,所有曾被感染的人員都不再具備傳染的可能。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除了對伊波拉病毒產生的源頭做了簡要介紹,還介紹了有可能導致大範圍傳播的幾次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既說明了查找伊波拉病毒源頭的困難,也提出了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原來只在小範圍內爆發的烈性傳染病,隨時可能藉助現代化交通運輸系統,向全世界擴散的安全隱患,不僅存在,而且曾一度差一點變為現實。

開篇第一部分,就對這種隱患列舉出了實證。1980年1月,一名法國工程師夏爾.莫內在肯亞邊境的埃爾貢山的蝙蝠洞遊玩時,感染了與伊波拉病毒較為接近的馬爾堡病毒,並於1月中旬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乘飛機去肯亞首都奈洛比的醫院檢查。

此事的可怕之處在於,奈洛比機場是一個國際機場,隨時有數千架次飛機飛往世界各地,也就是說,如果夏爾.莫內攜帶的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不出一個月,大半個地球都會陷入瘟疫之中。

在此之前的1967年,西德的馬爾堡就曾爆發過一次類似的危機,馬爾堡也是馬爾堡病毒因此得名的地方。

經過最初的篩查,西德防疫部門發現病毒來自於非洲的猴子。因為歐洲的科研機構需要大量猴子做實驗,催生了猴子產業,西非的商人從西非、中非等地抓捕野生的猴子,經過初步的檢疫後,運往歐洲謀利,這其中,就有感染馬爾堡病毒的猴子。

在這條運輸鏈條上,有太多的漏洞和安全隱患,以至於染病的猴子在歐洲多個國家不知情的情況下,都曾與人發生過密切接觸,萬幸的是,除了馬爾堡、法蘭克福和南斯拉夫貝爾格勒幾家醫學機構有小範圍疫情發生,未造成整個歐洲大規模疫情爆發,不然,很難想像後果有多嚴重。

如果不是有現代化的運輸線和交通工具,馬爾堡病毒最多在西非等地,靠近原始森林的數個部落間流行,而這些地方離最近的人群聚集區也有近一個月的路程,沒有汽車和飛機,病毒根本不可能跑到那麼遠的地方。

在這本書中,我還第一次聽說了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這是一個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德特裡克堡的實驗室,它在二戰期間曾用來研究生物武器,1969年後,改為醫學研究用途,封存著數百種世界知名的致命病毒,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任何疫苗。

很難想像,如此危險的病毒實驗室就在美國腹地,儘管它有著世界領先的衛生安全檢查系統作為保障,可是,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1983年9月26日,一名實驗人員在家不慎弄傷了手指,結果在實驗室解剖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猴子時,防護服破損,雖然及時採取了措施,確保她沒有感染,可是這名實驗人員當天返回了居住地。

幾天以後,實驗用的健康,因不明原因的傳染途徑,感染伊波拉病毒,先後死亡,正在進行的「伊波拉實驗計劃」也隨之宣告失敗。

可是,發生安全事故的那天,受傷實驗人員曾經過放置猴子的籠子,也就是說,她極有可能攜帶伊波拉病毒回到居住地,一旦她受到感染,將在短時間內傳染整個德特裡克鎮,並藉由公共運輸系統擴散至全美國。

萬幸的是,同樣因為不明原因,預想中的災難沒有發生,可像這樣數次與「瘟神」擦肩而過的事故無不說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本來只局限於小範圍,並不能造成大規模傷亡的病毒和傳染性疾病,極有可能發生變異,達到威脅全人類安危的程度,這不再只是停留於驚險小說和電影中的幻想,而是隨時由可能變成現實的預言。

這不是一本嚇唬人的書,你也沒必要因此產生什麼恐慌情緒,實際上,《血疫》沒有高深的細胞學理論,在我看來,作者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提升公共衛生安全意識,懂得敬畏自然,至少我讀到了這些,至於你是不是品出了其他的味道,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病毒無時無刻都在變異
    一部紀實作品,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人物。以「真實」身份示人的驚悚故事,好比直面死神的雙眼,更增添了一份恐懼感。這是我讀過的最恐怖的故事!我是在緊張、恐懼與敬畏中讀完全書。萬分感慨於人類在伊波拉病毒面前如此渺小和抗擊病毒的勇氣。
  • 敬畏自然 敬畏生命——讀理察普雷斯頓《血疫:伊波拉的故事》
    我戰慄著讀完美國非虛構作家理察普雷斯頓的科學寫作經典《血疫:伊波拉的故事》。文明與病毒之間,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來自熱帶雨林的危險病毒,可在24小時內乘飛機抵達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線路連接了全世界的城市,構成網絡。病毒進入網絡,一日之內就能來到飛機抵達的任何城市。五六個病毒粒子在極度擴增之後就能掃蕩地球。這個非生非死的生物體離我們很近,近到誰都別想置身事外。
  • 《血疫》:原來電影與現實之間只隔了一個鏡頭
    ——《血疫》魔幻的2020年, 地球人正切身經歷一場病毒大戰,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從屏幕走向生活. 如《血疫》中那位感染死去的非洲老酋長所說, 每一次瘟疫, 總會有人活下來. 人類在大自然面前, 何等渺小。電視每天不斷滾動播放著國際新冠現狀,義大利、西班牙全國封鎖,美國數字不斷攀升……我們正在見證歷史。
  • 迷你劇《血疫》,為什麼這麼驚悚?
    《血疫》改編自理察·普雷斯頓所著的有關伊波拉病毒及其對人類影響的同名暢銷書,講述了伊波拉病毒第一次出現在美國的歷史。原著作者理察·普雷斯頓是一名文學博士,尤為擅長科普類寫作。他憑藉《血疫》一書,獲得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頒發的「防疫鬥士獎」。《血疫》之所以能夠獲得專業機構的嘉獎和千萬讀者的追捧,就在於它的專業性和真實性。作者在講述相關故事時,並沒有摻雜太多的個人情感,而是更傾向於理性地介紹和真實地呈現。
  • 「媒眼看世界」致敬最美逆行者——觀美劇《血疫》有感
    這一段對話來自於2019年的美劇《血疫》,它改編自一本描寫伊波拉病毒的同名暢銷書,該書作者是擅長撰寫傳染病主題小說的理察·普雷斯頓。故事中的女主角南希是美國陸軍傳染病研究院的一名上校,在劇集中由金球獎影后朱麗安娜·瑪格麗絲飾演。
  • 伊波拉病毒又來了!《血疫》作者:面對病毒,最不該的是互相指責|...
    普雷斯頓受疫情影響,《血疫》再次全球暢銷,僅1月20日至5月15日的銷量就是該書去年全年銷量的兩倍忽然之間,今年66歲的美國著名科普作家理察·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成了「網紅」——因為他的那本書《血疫:伊波拉的故事
  • 好書共評 | 《血疫》
    其中「好書共評邀請讀者結合親身經歷,撰寫新冠肺炎疫情居家期間讀過或看過的書籍、電影的書評影評,集結大家共同的閱讀戰「疫」記錄。組委會已陸續收到師生投稿,為了在讀書節期間更好地促進大家的交流,我們選登其中部分作品,歡迎大家在留言區點評,或加入讀書節交流群參與討論,推薦您心中的佳作。5月13日徵集時間截止後,組委會將組織評委進行評審。
  • 《血疫》,一個美劇
    2019年5月27日,HBO新集《血疫》(TheHotZone)共推出第一季6集,播出後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該劇以真實事件為藍本,講述了傳染病「伊波拉」和美國之間的故事,20世紀70年代首次在非洲上演,改編自理察普雷斯頓中流行的同名暢銷書。
  • 《血疫》,一部因疫情重新受重視的美劇
    該劇基於真實事件,講述上的是20世紀70年代在非 洲首次爆發的烈性傳染病「伊波拉」與美國之間的故事,改編自理査德普雷斯頓風靡一時的同名暢銷書。《血疫》迄已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30多種語言, 全球銷量達300多萬冊,成為迄今為止反映病毒危害人 類題材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為了創作《血疫》,普雷斯頓曾探訪肯亞與烏 幹達交界處的埃爾貢山奇塔姆洞, 「伊波拉」病毒據傳 最早就起源幹此。
  • 上遊薦書|只在電影、電視劇裡聽說過「伊波拉病毒」?這位美國非...
    26年前,出自他手、描寫伊波拉病毒緣起的作品《血疫》一經面世,便引發全球熱議,不光非虛構寫作領域、出版界議論紛紛,書中涉及的公共衛生領域也為之側目。相比前作《血疫:伊波拉的故事》,理察·普雷斯頓時隔10年後帶來的《血殤:伊波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聚焦的故事距離我們時間更近。2013年12月,非洲幾內亞梅裡昂杜村裡一個兩歲的男孩,感染伊波拉病毒去世。隨後,他的家人和村民們接二連三地得病、死去。一個多月後,病毒就進入了首都科納克裡。
  • 《血疫》在中文世界的更名史:從「驚悚文學」到「譯文紀實」
    2014年非洲伊波拉疫情大爆發,美國出版商也因為全球對伊波拉病毒的關注,將此書加印15萬冊,而此前銷售量就已達到350萬冊。中文世界2005年曾翻譯引進過此書,當時書名為《高危地帶》。多半也是因為非洲的疫情,2016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再次出版了新的譯本,這就是很多讀者都聽說過的《血疫》了。
  • 疫論·歷史丨書寫伊波拉之人
    因書寫伊波拉而舉世聞名的作家理察·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因新冠病毒的肆虐再度聲名大噪,他是《紐約客》撰稿人,普林斯頓大學英文博士,除了《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以下簡稱《血疫》)外,他另一本書寫伊波拉的非虛構作品《血殤:伊波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下簡稱《血殤》)的中譯本也即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與中文讀者見面。
  • 讀《狼國故事》有感
    讀《孤兒的新生——狼國故事》有感南安市第二小學五年一班 黃雯萱指導教師:戴紹碧親愛的同學,你讀過凌嵐老師所著的《狼國故事》嗎?今天,就讓我和大家分享下這個故事吧!當大家一聽到這個題目,可能心中就會嘀咕——「狼國,是什麼意思?難道狼也跟人類一樣擁有國家嗎?」帶著這個疑問,讓我來給大家解開這個謎團。這是一個發生在雅利安大草原上「孤兒」在苦難中茁壯成長的故事。小公狼柯勒還沒成年就喪失了自己的所有親人成為一個「孤兒」。
  • 這檔美劇真的有毒,國家地理頻道宣布續訂《血疫》第二季
    《血疫》第一季改編自理察·普雷斯頓的同名科普類暢銷書,由朱麗安娜·瑪格麗絲(《傲骨賢妻》)主演,故事講述了伊波拉病毒從非洲到美國的傳播過程。而《血疫》第二季則將聚焦另一種可怕的病毒——炭疽,並將主要講述2001年在美國發生的圍繞炭疽病毒,為期數周的生物恐怖襲擊事件。
  • 人類與惡魔共舞——專訪《血疫》作者普雷斯頓
    2020年的春節,被新冠疫情「封鎖」在家中的無數城市的中青年通過各種網絡平臺,在現實和鏡頭雙重營造的驚悚氣氛中,觀看了這部講述人類和伊波拉病毒作戰的科學題材迷你劇——《血疫:伊波拉的故事》。 首播於2019年5月的大熱美劇《血疫》,改編自美國科學記者、作家理察·普雷斯頓最負盛名的非虛構作品。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讀《春秋故事》有感
    讀《春秋故事》有感友情是珍貴的,也是美好的。他不僅僅出現在我們身邊,書裡也有許多我們學習的榜樣。今天我讀了著名教育家林漢達編著的《春秋故事》。每當我讀到這裡,都會被鮑叔牙的這種行為而感動。他不計較個人得失,一直在幫助理解和關心管仲。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相處,也應該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擁有寶貴的友情。
  • 《血疫》改編自真實事件「伊波拉病毒」,看完令人毛孔悚然
    今年上半年,新冠病毒讓許多人陷入了恐慌,疫情還未結束,最近又傳出了伊波拉病毒重來的消息。不得不說,2020真的很魔幻!也許許多人還不知道伊波拉病毒到底有多恐怖?《血疫》這部片子就是像我們介紹了這個病毒。
  • 肺鼠疫豬流感伊波拉,這十部疫病題材電影千萬別一口氣刷完(下)
    06 《血疫》 The Hot Zone豆瓣評分:8.1傳播病毒:伊波拉病毒《極度恐慌》採用一個長鏡頭交代了美國完備的流行病防疫體系,在美國陸軍流行性病毒研究所裡,按照病毒的危險性共分為四個層級,各項消毒和防護措施逐層提升。這在美劇《血疫》中得到了更加細緻入微的展現,主角南希醫生也是美國陸軍的病毒研究專家,而故事聚焦的同樣是極其兇殘的伊波拉病毒。劇情通過兩條時間線交互展開。
  • 西非伊波拉給人類的啟示與教訓:被遺忘的大陸,不該被遺忘的「血殤」
    《血殤:伊波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書就是關注這次西非伊波拉大暴發的絕佳紀實作品。與作者理察·普雷斯頓備受好評的前作《血疫:伊波拉的故事》相比,《血殤》更關注的是病毒的社會屬性。我們既不能把病毒簡單看作某種生物,亦不能將其粗暴地劃入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