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真經精髓:隨波逐流並非消極度日,看透看淡才能一生幸福

2020-12-12 簡詩歌

莊子說:

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

道家重視人的精神,更甚於人的肉體。因為道家相信肉體會凋謝,而精神永存世間。莊子笑世人們,過於重視身體這個臨時的寓所。

莊子認為,人的身體,只不過是天地造化所生的萬物當中之一。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值得你如此珍貴。其實最珍貴的,是精神,是「萬化」。萬化就是造化,就是生成了天地宇宙萬物的那個特殊的存在,它擁有無上的偉力,我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稱之為「道」。天地萬物都是「道」所生,如果明白、甚至掌握了道,理解了千變萬化的奇妙造化,那種樂趣,莊子說「其為樂可勝計邪」!這種無盡的快樂,是能夠形容、計算的嗎!

因此,莊子說得道的聖人們,「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真正得道的人,不會糾結於肉體,也不會對於肉體的那些感受念念不忘、抓得特別牢固,不會將身外之物的功名利祿、青春美貌抓得牢、藏得深,最怕讓別人找到。聖人們關注的是「道」本身,道是不會隨著時間流逝、空間變化而消亡的,也就是「不得遯」。遯,通遁。因此聖人永存。他們雖然失去了肉體,但是他們的精神,早已理解了道,與道共存,千秋萬世永不凋零。

西晉郭象是解讀《莊子》的大家,他對這段話,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郭象說:

夫聖人遊於變化之塗,放於日新之流。萬物萬化亦與之萬化,化者無極亦與之無極,誰得遯之哉!夫於生為亡,而於死為存,於死為存,則何時而非存哉?

郭象認為,聖人遊戲人間,隨波逐流,因為他們知道,世人重視的功名利祿、青春美貌,都是過眼雲煙,不值得去珍惜愛戀,這就是「放於日新之流」,苟日新、日日新,好,儘管去變,儘管去流逝,我不在乎。

萬物化去,青春老去,我順其自然,不勉強。其實,勉強也是無用的,只能徒增傷悲。不勉強,不糾結,不拘泥,順勢而為,順水推舟,順其自然,這就是「萬物萬化亦與之萬化」的人生態度,「化者無極亦與之無極」的人生境界。想要進入無極的境界,順其自然不強求,就好了!

郭象感嘆道:「誰得遯之哉!」如果能夠明白道的真諦,與道為伍,被藏起來的那個東西如何會遁逃呢?東西藏不住,是你藏錯了東西,錯把塑料當珍珠、銅器當金銀。有眼不識金鑲玉,錯把功名當永恆。

所以,聖人們看生命,只是一場不得不來的旅行罷了。既然來了,那麼就順勢而為,何必爭強鬥狠?徒勞無功不說,反而此身此心、意難平。大禹說「生者寄也,死者歸也」,古人說「天地者萬物之逆旅」,生命和肉體只是暫時寄居的寓所罷了,而未來的未知才是永恆;所以這是道家告訴人們,人生在世要順其自然,不要太過難為自己。現代人生活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之間,為功名利祿而困擾,為青春逝去而悲傷;如果能讀一點《莊子》,那麼人生路也許會更加舒適愜意。

相關焦點

  • 莊子論人生:人過中年之福,從悟透3境界(至人、神人、聖人)始
    南懷瑾是中國古代文化傳承的大宗師,號稱「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他精擅百家絕學,通曉儒釋道三教精髓,將畢生心血用於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承事業上。其最著名的作品中就包含《莊子諵譁》。
  • 《海上鋼琴師》: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
    《海上鋼琴師》:寧願一生孤獨,我不願隨波逐流不知各位朋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我看完第一遍的時候完全處於懵的狀態,一時半會兒沒有反映過來。1900,一個數字名字。他在海上漂泊了一生,有幸福也有悲傷。1900從擁有父親到失去唯一的家人,他在船上遇見了很多人,為很多人彈奏了音樂。在遇到女主的時候,他有過下船的想法,當他走到一半的他被大陸看不到的風景勸退了。船爆炸的那一刻,他還是沒有到過大陸。因為工業化的巨輪充滿了未知,充滿了限制,充滿了浮躁。整個世界都在講效率,他看透了這一切,深知自己不適合。
  • 大膽猜測魯迅詩歌第二種解釋,自由徜徉南華真人莊子別開生面智慧
    后羿射日莊子的文筆奇妙,他借著子產的師兄、殘疾人申徒嘉之口,說出一句千古不易的格言:遊於羿之彀中。后羿是上古時代的神箭手,傳說天上本來有十個太陽,被后羿射下來九個,因此人類才能安居樂業。他的箭術不必懷疑,絕對是指哪打哪。莊子說,人的一輩子,就像「遊於羿之彀中」,始終在后羿的射程之內徘徊。只要你活著,任何人跑不了,到哪兒都躲不掉,難以超然物外。
  • 人生三個境界: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年老時看淡
    人活一世,不帶走一片雲彩;蹉跎一生,不帶走一個銅板。年輕時看遠,才能舉手攬明月,星辰撲入懷;中年時看透,才能在熙攘名利之下,有舍有得;年老時看淡,才能從心所欲,隨遇而安。人這一生不外乎是要經歷幼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這幾個階段,而我們處於不同的階段由於身心的發展和發育不同,會導致我們對於未來的一些期待和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老年時看淡」這句話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們不同年齡段的真實心態,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如何具體分析。
  • 一路上,誰沒有跌跌撞撞,有喜也有悲,學會看淡,釋然;心不累
    有好的心態,才能享受生活。心如蓮花,人生一路芳香。人生最美的風景,莫過於內心的平靜與安詳。人生在世,是一種修行,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把心歸零,驅散陰霾,儲存陽光,然後,漫漫人生路,收穫美好,一路芬芳。堅定你的信念,守住你的第一心。別為自己高興,也別傷心。這樣的人生,最終不會落空。
  • 縱橫生死,豪邁豁達——莊子,一個最浪漫而豪邁的不二奇才
    提到莊子, 我們都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以及「莊周夢蝶」和「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典故。但有多少人能真正讀懂莊子,看懂莊子的故事呢?莊子是中國歷史上的不二奇才,莊子一書,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書。——郭沫若是的,中國人的達觀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他,來自於距我們2400年的這個我們稱作「莊子」的人。莊子是世界級的哲學家、思想家。他縱橫生死,豪邁豁達,終其一生,對生命嚴肅而幽默,從未褻瀆。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他引導我們破除功名利祿、權勢尊位的束縛,積極主動追求精神的自由。
  • 《莊子》10句經典生存智慧,改變了很多人的一生,現在看還不晚
    《莊子》10句經典生存智慧,看透世事人生,淡然處世,逍遙人世間,改變了很多人的一生,現在看還不晚。一、「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莊子·養生主》在該來的時候,聖人應時而生;在該去的時候,聖人應時而逝。
  • 一個人最好的修行:靜心、獨處、看淡,不為往事擾,只為餘生笑
    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不注重內在的修養,只關心外在的東西,想要獲得幸福,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一個人能不能獲得幸福?和財色物質有一定的關係,但並非擁有外界的物質財富就一定能過得幸福。如果過於執著於財色和身外之物,墜入物慾和感官享受,就會忘記沉澱內心,亂了心性,從而造成親情的冷淡,人際關係的疏遠,麻木不仁的內心,這樣的人,幸福能長久嗎?那麼,我們每個人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這就要求我們內外兼修。人生,說到底,就是一場修行。
  • 佛語看淡人生的句子,哪一句讓你大徹大悟?
    三、人生,看透不如看淡。人生很多人事,不是不懂,只是無奈。一輩子,就圖個心裡痛快。那些想不通頭疼,想通了心疼的人事,不如淡然視之。我們真實地活著,但不是每個人,每件事都要較真到底。真實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場心痛。開心地活著,如花自然開,自然落,不難過。四、任何事情,總有答案。與其煩惱,不如順其自然。
  • 莊子人生三重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隨風去!細細品味,看透人生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人生是從有所待到無所待進化的過程,你掌握了無所待,你就能成為莊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聖人。為何《莊子》的開篇,就是逍遙遊?因為逍遙遊中寄託了莊子的人生理想。狡猾的莊子,把人生的三種境界藏在鯤鵬扶搖而起的故事中,讓我們去細細品味。等風來莊子在《逍遙遊》裡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
  • 蘇東坡的達觀,白居易的樂天,黃庭堅的淡泊,誰與莊子最知己?
    在莊子看來,人生本來自於虛空的烏有之鄉,人生也必將回歸到那空無寧靜的大道之境。因此,貧窮富貴、是非榮辱、成功失敗本無區別,區別在於一顆悟與不悟的內心。認識到這一點,人生就能超越世俗的煩惱,哀樂不入於心,不受凡塵之情的困擾。正是在莊子的指引下,曾經悲戚於潯陽江頭的白居易,一生不至於被悲傷所籠罩。
  • 莊子如何罵孔子?
    莊子號稱南華真人,他留下《莊子》一書,又稱《南華真經》,與老子的《道德經》、《易經》,被魏晉學者合稱「三玄」。也正是在魏晉時期,莊子和老子被合稱「老莊」,尊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魏晉時期的名士都喜談玄學,他們說「三天不說說老莊,這舌根子就發硬了。」
  • 看透人間苦難,才能成就真正的仙佛弟子
    修行樂園 | 玄門親歷 | 增長見聞 | 趨吉避兇修行莫分儒釋道,也並非人云亦云,更不能自我揣測。只有通過實證,才能趨吉避兇,道業方能順勢增長!佛說「人生來是受苦受難的!」苦難或折磨身體,或摧殘心智,無有修為的人,往往埋怨世事不公,感嘆命運多舛,其實這都只看到了事情的淺顯表面,不如慧眼之人能看透事情的本來原委!有人帶著罪惡業障降臨這個世界,不幸身體不健康,或者遭人嫌棄、遭人埋怨、遭人誤解,或者辛苦一生,無有所得,三災六難,各種坎坷,難難都虐心,種種不如意,無非前世有因,結今世果也!
  • 《莊子》與《列子》:齊諧與夷堅,他們是什麼?我有不同看法
    《莊子》的「齊諧」和《列子》中的「夷堅」,應該都是人的名字。如果只從「人」這個角度來說,他們確實是同一種「東西」,至於是否指的同一個人,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齊諧和夷堅,是莊子和列子所著書中提到的人物,在提到這兩個人的時候,講的都是傳說、神話,類似於現在的,「我聽xx說……」,以此來增加自己所講故事的真實度。
  • 婚姻幸福與否,就在於這兩個字,別等晚年了才看透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不然,婚姻應以愛情為基礎,延續愛情,才能更加穩固和長久。沒有愛情的婚姻,如同空殼,再多的物質堆砌也無法做到真正的幸福。說到底,婚姻幸福與否,就在於兩個字「堅守」,別等晚年了才看透。
  • 看淡得失,你才能找到生命的最佳平衡狀態
    看淡得失,你才能找到生命的最佳平衡狀態1:不要羨慕那些過得比你好的人,過得比你好的人是因為他們付出了比你多的努力2:跌宕起伏的一生,回眸只是雲淡風輕,不是自己太執著過往,而是紅塵千變萬化。不是拼命對一個人好,那人就會拼命愛你5:願你一生坦蕩,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6:一個夏天要過去,就是一次年輕的死亡。當你走到足夠高的的高度,你會發現自己身邊,全是好人。7:我知道,忘記是件輕鬆的事情,只要不看著,不想著,不記著,就忘記了,就像,煙火過後的天。
  • 《莊子》中的經典名句,句句都是真理,提升你的人生境界
    這既是因為他看透了,也是因為他想明白了,所以他不願意受所謂名利的羈絆,而是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物慾橫流,充滿誘惑的現在,如何在生活中與自己自處,收穫心靈的寧靜?也許,讀了《莊子》中的這些話,你會受到啟發。1、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鯽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 夜讀丨看透這三個人生「距離」,遇事方能化險為夷
    唐僧師徒四人從起點走到終點,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走上成佛之路。其實人這一生也是如此,不論處於何種境地,唯有始終將距離衡量準確,才能得以圓滿。有人說,人生境地皆圍城,悟不透就會被困在城中,悟透了便能看到另一片天空。
  • 莊子笑談人間道:一個小故事,告訴你為何越聰明越是無法當領導
    莊子逍遙遊莊子說:莊子不做官這棵樹好奇怪,一定是一種特殊的材料!這種境界猶如老子和莊子提倡的至人、聖人、神人了。看似無用,其實只是對於世俗來講沒有用;其實有自己專門的用途。如果用人類當中的一種,來比擬這種樹,那麼只有帝王可以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