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平筆下魯迅最後的一天,偉大都是多餘,許廣平:我不配崇仰他

2020-12-14 騰訊網

1936年10月19日,魯迅與世長辭,他留給中國的精神財富以及對這個世界的影響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或許你很難把這個課本裡的「釘子戶」與世界聯繫在一起,但魯迅的確足夠蜚聲國際文壇,還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正因為如此,魯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直至他生命的最後一天。作為魯迅的終身伴侶,許廣平最有話語權。她生前撰寫了大量回憶魯迅的文章,除收錄為三本回憶錄之外,還有很多零碎的文章發表於各類報刊,為魯迅生平事跡提供了豐富而詳實的資料。

1936年11月5日,方從悲傷中回過神來的許廣平才拿起筆,來回憶丈夫去世前最後的時光,名字就叫《最後的一天》。文章開頭,許廣平就敘述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即便身處重疾之中,魯迅仍不忘為理想而戰。魯迅夢到被敵人伏擊,他醒來後說:「你們要當著我生病的時候攻擊我嗎?不要緊!我身邊還有匕首呢,投出去擲在敵人身上。」

行將就木之際,魯迅的堅持和覺悟始終如一,這正是對「偉大」二字的最好詮釋。對此,許廣平寫道:「他仍然可以工作,和病前一樣。他與我們同在一起奮鬥,向一切惡勢力。」定下了這個大基調,許廣平開始正式回憶魯迅逝世前幾十個小時內發生的事。

由於病情惡化,咳嗽氣喘不止,所以魯迅讓許廣平於18日早上去請內山先生幫忙找醫生。

這件事情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縱然在最困難的關頭,他還是要強撐著身體親筆給內山先生寫委託便條,不管許廣平怎麼勸阻他都不肯馬虎:「他也支撐起來,仍舊執筆,但是寫不成字,勉強寫起來,每個字改正又改正。」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兩點。其一,魯迅做事嚴謹,一個便條都認認真真對待,絕不馬虎,這正是他長期戰鬥養成的習慣;其二,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寫得好?無非是「每個字改正又改正」,一個便條尚且如此,那麼一篇文章必定塗塗改改更多了,這體現了他寫作之細膩、嚴謹。

等醫生期間,魯迅照舊向許廣平索要每日早報,關注每天發生的大事。魯迅問:「報上有什麼事體?」許廣平說:「沒有什麼,只有《譯文》的廣告。你的翻譯《死魂靈》登出來了,在頭一篇上。《作家》和《中流》的廣告還沒有。」

這些雜誌的廣告刊登的都是投稿人的作品,如果出來了,那說明這些人的作品被選用了,魯迅作為當時文壇領袖,自然關注這方面的事情。這是一位前輩對後輩們默默的關注和支持,也是他對中國文界寄予的深切希望。

魯迅拿起早報,不著急看自己翻譯的《死魂靈》,也不急於看敵人罵他的文章,而是懷著像出版自己的書一樣觀賞《譯文》的廣告,首先關注別人的文字。在這身體狀況極為嚴峻的情形下,魯迅還記掛著別人!許廣平無言以對,只能寫下:「這,我沒有了解他,我不配崇仰他。」

下午六點,護士為魯迅注射和吸入酸素、氧氣,但情況還是不好。晚飯後,內山先生通知許廣平要周建人來,可見是要交代身後事了,說明魯迅已然撐不了多久了。

18日夜晚直至19日,魯迅每隔兩小時就要注射一次強心針,另外還要併入吸氧。期間,魯迅好幾次緊緊握住許廣平的手,而許廣平則不敢回握,怕他因此而受到刺激。後來,不止在打針時,就連擦手汗或者有任何機會的時候,魯迅都要緊緊抓住許廣平的手不放,顯然他希望得到回應,希望許廣平告訴他:他還可以繼續撐下去。而知道真相的許廣平當然不敢回應。

19日凌晨之後,魯迅的情緒開始變得急躁,他多次推開棉被,護士給他蓋好,他隨即又推開,直到許廣平說他的心臟十分貧弱,不可亂動,這之後魯迅就沒有推被子了。在生命最後的時刻,魯迅還是非常珍惜生命的,還是希望能夠繼續活下去的。

嗚呼!在死神面前,就是魯迅這樣偉大的人也會變得平凡起來,甚至變得平庸,一如所有人離開時的那樣。可是於生命而言,這究竟是公平呢,還是不公呢?

19日早晨六點,魯迅氣息微弱,強心針連打幾針都沒有效果,醫生要許廣平呼喚他,可不見魯迅答應一聲。許廣平知道,魯迅徹底地離開了。在文章的最後,許廣平寫道:「他就拉來不及等待到明天,那光明的白晝呀。而黑夜,那可詛咒的黑夜,我現在天天睜著眼睛瞪它,我將詛咒它直至我的末日來臨。」

相關焦點

  • 許廣平筆下魯迅生命的最後一天,死神面前,偉大亦是平凡
    或許正因如此,他的一言一行才備受矚目,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也時刻牽動著眾人的心。而當時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是愛人許廣平,後來許廣平也將這一天的魯迅整理成文字,給觀眾展示了魯迅行將就木之際的堅持,讓人無不生畏。許廣平給這篇文章起名《最後的一天》,詳盡地描述了魯迅最後的時刻。
  • 許廣平筆下魯迅的最後一天,在死神面前,再偉大的人也會變得平庸
    正因為如此,魯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直至他生命的最後一天。作為魯迅的終身伴侶,許廣平最有話語權。她生前撰寫了大量回憶魯迅的文章,除收錄為三本回憶錄之外,還有很多零碎的文章發表於各類報刊,為魯迅生平事跡提供了豐富而詳實的資料。
  • 許廣平:一朵火紅的木棉花,走進魯迅靈魂深處的奇女子
    我叫魯迅,在小報上發表過一點東西,可能有同學看過,不過那些都是寫著好玩的......」濃厚的浙江口音,語氣中帶著一些威嚴,又有一些詼諧,當魯迅開始講課後,教室很快就安靜了下來,進入到他的節奏中。魯迅一邊旁徵博引,又不時來點幽默之語,引得學生滿堂歡笑。
  • 許廣平被76號特工處囚禁兩月,周作人乘機慫恿朱安出售魯迅藏書
    許廣平筆下的魯迅不是革命的神像,而是一個充滿溫情的人。他對母親孝順有加,對妻子情深義重,對兒子也付出了心血……魯迅在世的時候,許廣平是她的左右手,默默站在他的背後支持著他的創作和生活,她為丈夫放棄了少女時期的鋒芒,穿著最為樸素的衣服的衣服,燒火做飯,照顧兒子,為魯迅的病到處求醫。
  • 魯迅去世後,報紙僅稱呼朱安為妻,許廣平卻從不認為自己是第三者
    作為女性的許廣平是這樣,作為男性的魯迅亦是如此!1906年,許廣平只有八歲,而遠在紹興的魯迅已經二十五歲了。這年六月,正在日本留學的魯迅奉母親之命,返回國內,與同為紹興人的朱安結婚。結婚這天,家族裡幫忙操辦婚事的人一個個都如臨大敵,做事小心謹慎。
  • 魯迅之問: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他命裡5個女人都無愛?
    後來,他在談到與許廣平的結合時,很坦率地說:「我先前偶一想到愛,總立刻自己慚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愛某一個人,但看清了他們的言行的內幕,便使我自信我絕不是必須自己貶抑到那樣的人了,我可以愛。」所以,魯迅的「愛情」不是一種因為愛情的愛情,而是兩性碰撞中的「心情」。
  • 朱安把魯迅留下的一切都給了周海嬰,周海嬰說:她是父親的前妻
    有人也許會說:不管咋窮吧,也輪不到許廣平來養活魯老太太和朱安呀?可這部分人忽略的一點便是:朱安並沒有跟魯迅離婚,那麼魯迅的所有遺產,朱安也是有繼承權的。可事實上,魯迅去世以後,魯老太太和朱安並未接受到書籍以外的任何財產。那麼,魯迅遺留下來的金錢,都去哪兒了?難道是都已經花沒了麼?
  • 魯迅先生的妻子被日軍逮捕後,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許廣平,她是魯迅先生的第二任妻子。在魯迅先生去世後,決心完成魯迅先生的未竟之業。這位偉大的女性為了保護魯迅的作品,被日本憲兵逮捕,飽受折磨,但是她寧死不屈。那麼,你可知道她被日本逮捕後,到底經歷了什麼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她的兒子周海嬰的親述,一起來還原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 變賣魯迅遺物的朱安,晚年只能吃稀飯和鹹菜?未經人苦,莫勸人善
    最初,朱安的生活由魯迅照料,每月按時給生活費。後來魯迅去世,周作人、許廣平接替了照顧朱安的任務,但他們之所以盡心盡力,全是因為老太太還活著。 最後,老太太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要求周作人把給自己的零花錢,在自己去世後,全部給朱安。
  • 魯迅先生說,一個我是直面生死的勇士,一個我是所謂的「渣男」
    隨後她寫信給遠在日本的魯迅先生,讓他趕快回來完成婚姻大事。然而魯迅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迅哥兒,而是接受了西方先進民主科學的新青年。他面對母親的包辦婚姻,首先就是表露出來對朱安的極度討厭。魯迅先生給他的母親回信,說朱安發育有問題。她不僅思想傳統無比,更重要的事她居然一個字都不認識。這對於魯迅來說,簡直是不敢想像。
  • 魯迅喚妻子小刺蝟,保證對女生目不斜視,卻被罵偷看日本弟媳洗澡
    有一位作家曾說過,近現代以來所有的作家中,唯有魯迅一個人,可以把他所有的言論、書信、文章作品,甚至日誌印出來而不影響他的人格。從來沒有碰過自己合法妻子朱安的魯迅,對於許廣平卻完全沒有了那種「橫眉冷對」的氣勢。分居兩地期間,魯迅給許廣平寫了100多封家書,但看內容,倒像是一百多封「情書」。
  • 閏土和孔乙己,《彷徨》與《吶喊》,你還記得多少魯迅的文字?
    如同酸腐書生孔乙己,魯迅筆下的作品,大多都在反映著一件事:彼時社會思想的腐朽以及那個社會是如何將人慢慢吞噬的。在《故鄉》中,被大家熟知的少年閏土,是魯迅先生少年時最好的玩伴,一同看瓜刺猹,在雪地中用這小巧的籠子捕鳥,天真爛漫。
  • 資深影迷魯迅的觀影指南:人生最後十年,看了140部影片
    據日本學者小田嶽夫於1946年出版的《魯迅傳》顯示,魯迅最初棄醫從文,正是受到了當時觀看的電影的啟發:「在第二學年裡有細菌學的科目,那細菌的形狀都用電影來說明,但當課業告一段落的時候,多餘的時間便常開映時事電影,應為剛巧是日俄戰爭以後,所以時事電影也自然都有關於這方面。戰爭的場面當然是日本軍隊勝利的場面,學生們看著一個一個地拍手歡呼。
  • 閻晶明:從《野草》走進魯迅的世界
    《野草》本身的發表和出版,包括最後翻譯的過程,處處都充滿了故事和傳奇,而這些在我們過去的魯迅研究中,特別是在《野草》研究方面,可能沒有特別集中地去說。魯迅是在《語絲》上發表《野草》的,而《語絲》長期以來是周作人在做主編,兩個人已經兄弟失和,這個過程當中到底發生什麼和有怎樣微妙的關係,我也在書中做了一點探討,包括出版的整個流變過程,我覺得都值得去探討。
  • 魯迅去世後,獨守空房41年的原配夫人,終於說出了一句經典的怨言
    我們熟知魯迅,熟知許廣平,卻對作為魯迅原配夫人的朱安不了解。朱安一輩子一直默默地站在魯迅先生的身後,不爭名,不為利,不過是想要得到魯迅先生的一絲絲的愛,但她竟從未得過。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他是怎樣的人?他的人生結局如何?
    我們中學時學過的魯迅散文《藤野先生》,講述了一段異國師生情。魯迅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在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然而,仙臺一別,魯迅再也沒有見過藤野先生。他們相處不到兩年,藤野先生在魯迅心目中卻有如此之高的地位,這位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後來又怎麼樣了呢?
  • 魯迅的兩個女人:一個呼吸都是錯的,另一個撒謊都顯得尤為可愛
    魯迅先生的文學造詣達到了我國文學的巔峰,他的一生坎坷漂泊,始終在同黑暗做鬥爭,他的一生有兩個女人,一位叫許廣平,一位叫朱安。可惜,命運之神送給她的一生的形影孤單,用她自己的話:"我好比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這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小腳女人,對自身命運精準而感人的描述。
  • 魯迅一生嗜煙如命,戒菸15年,直到去世也沒能成功,最後死於香菸
    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上魯迅先生可謂是文壇巨匠,作為近代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他的作品傳遍千家萬戶。不僅如此,他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文章中很多地方都包含著他的思想。他以筆而戰,在他的筆下無論是《吶喊》、《彷徨》還是《狂人日記》和《朝花夕拾》。這些傳世佳作始終都在揭露這「吃人」的社會,魯迅先生始終都在不停的吶喊期望能夠喚醒更多的進步人士。
  • 很少有人知道魯迅的嗜好,愛喝酒,有段時間每天都要喝到酩酊大醉
    文/紀布眾所周知,魯迅先生筆下的文章,通常都是以尖酸刻薄的言語來針砭時事而著名。說到魯迅先生,在很朋友們的眼中,他就是一位煙不離手且生活非常自律、嚴肅認真、不苟言笑的老學究。有這麼一段故事,魯迅先生曾給許廣平的信中這樣寫道:在1925年的端午節下午,自己饞酒了,一個人就喝了6大杯燒酒,還有5碗的葡萄酒。在同年的10月,許廣平和魯迅先生正式確定戀愛關係後,許廣平就強烈要求魯迅必須戒菸、禁酒。
  • 她辛苦一生,為魯迅生了兒子,沒有名分卻毫無抱怨!
    提起魯迅,就不得不說到許廣平。雖然許廣平的名氣確實不如魯迅,但就實力來看,許廣平要遠遠高於魯迅,畢竟她才是貴族。作為許拜庭的後人,許廣平的祖父有一個顯赫的乾媽:慈禧太后。而她還有另一個身份:香港黃金配角許紹雄的姑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