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講述的是真實歷史嗎?在清朝就有人給出了解釋

2021-01-08 不一樣的西遊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其蘊含的歷史文化自然是不少的。它不僅反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還對人物與地理名稱作出了標註。在裡面發生的主要事件都與《三國志》中記載的基本相同。可以說,《三國演義》反映了比較真實的歷史文化。

故事的開始就寫下了桃園結義這個大事件,並以這一情節為切入點,開始講述了東漢末年與三國時期近百年的歷史。作者通過真實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統治下的社會黑暗。整個故事放在現代就是一部諜戰片,對於這樣一部電視劇,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看完之後,你就會感慨裡面具有著許多的智慧,想想「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空城計」,在我們熟知的故事裡,它包含了天文,地理,政治,軍事,心理等多方面知識。看來,《三國》中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蘊含著智慧,好好地讀一讀,那麼一定會有所收穫。

不過《三國演義》畢竟只是「演義」。它裡面講述的並不是全部的三國歷史,在劇中已經把有些角色美化或者醜化了。所以說,他並不是三國鼎立之時的全部歷史。而且在劇中有些邏輯問題,也不符合當時的情況,就像「空城計「,這個計謀在用出來之後,可是引起了許多觀眾的叫好。

這個故事可是十分的經典。但如果你仔細想想,在當時的情況下,司馬懿都兵臨城下了,二十萬大軍,難道還沒有進去看看的勇氣嗎?再說,就是不進城,把城圍起來,那麼就能把對方置於死地啊。

清朝學者章學誠說過,《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在我看來就是這樣!歷史畢竟不是故事。

相關焦點

  • 正史都是真實的歷史嗎?為何有人懷疑《明史》是清朝官員作假?
    正史都是真實的歷史嗎?為何有人懷疑《明史》是清朝官員作假?中國歷史遺留下來的印記,大都是根據史書記載,而後相關史學家驗證推測的,大部分的正史都是根據真實來記載的,但是依舊不乏那些爭論較多的歷史。《明史》是24正史中的一部,但它是清朝時期官員所寫,那麼這其中是否有修改部分,是否真的符合真正的明朝歷史呢?為何有人懷疑是清朝作假了呢?明朝自身的官方歷史史書是叫《明實錄》,而現在的《明史》為清朝官員所著,這其中有一些史事就受到了現在一些史學家的質疑,比如在明憲宗與萬貴妃的年齡差異。
  • 歷史上真實的三國和《三國演義》中講述出來的差別大嗎?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它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雖然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的時候是以三國正史《三國志》為藍本創作的。但這也難改《三國演義》就是一部小說的事實。《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三分為真七分為杜撰而來的產物。
  •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哪一個更接近真實歷史?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哪一個更接近真實歷史?毫無疑問,《三國志》作為正史,當然更接近真實歷史;而《三國演義》作為歷史小說,具有小說的濃鬱特點,是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虛構、演繹,與真實歷史自然有較大出入。
  • 三國演義這本書都是講述了什麼事,你看過嗎
    三國演義這本書都是講述了什麼事,你看過嗎本文由瓷娃娃的苦惱獨家發布,歡迎關注。往期還有更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文|瓷娃娃的苦惱.講到歷史,最喜歡的歷史時代是三國時期,相信所有人應該都看到過這樣一本書三國演義來閱讀,當時大家幾乎是人手一本,學校時期最討厭的就是學習,剛剛開始沒人想讀,慢慢在老師的威迫下就漸漸地看它,慢慢的就喜歡上看與它相關的動漫和電視劇。所以心對三國歷史比較感興趣的。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神乎其神,不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一個角色了。
  •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真的有《三國演義》中說的那麼神嗎?
    一個「三國演義」讓諸葛亮成為民間的眾神,書中的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劉備去世後,他一片忠心幫助新主人,讓蜀漢政權生存下來。簡而言之,諸葛亮是東漢末期最神奇的人物。當然,小說中有許多藝術手法。諸葛亮真的有這麼神嗎?現代學者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 殭屍只有清朝才有嗎?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何殭屍都穿清朝的衣服
    可特產歸特產,中國幾千年歷史,那麼多朝代,為什麼電影電視中的殭屍穿的幾乎都是清朝官服呢?難道只清朝才有殭屍,別的朝代就沒有嗎?顯然不可能。我國對殭屍的最早文字記錄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的《山海經》,書中記錄了一種叫作「旱魃[bá]」的變異殭屍:「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
  • 《三國演義》的「十八路諸侯」為什麼比歷史上多出了五路?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是小說群雄逐鹿階段非常重要的大戰。而「十八路諸侯伐董卓」在真實歷史上確實存在,這便是在中平六年(189年)爆發的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然而與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十八路諸侯伐董卓」不同的是,歷史上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滿打滿算也只有「十三路諸侯」。小說《三國演義》討董聯軍的諸侯數量要比歷史上多出五路,這是為什麼呢?
  • 試問:《三國演義》為何有如此高的歷史評價?
    甚至到了現在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是一部中國作品,許多日本人已經把這本書當作本國文學來看待。可以說這本書對於整個東南亞都有著巨大的影響。《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然而這本書給卻我們了解三國時代的歷史增添了許多阻礙,因為書裡面的情節和人物太過深入人心,導致我們已經忘記了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真實的角色。
  • 三國演義——「桃園結義」故事是虛構的嗎?
    「桃園結義」故事乃是《三國演義》中最得意之筆。長期以來,人們都相信劉關張三人義為兄弟是千真萬確的是,然而該故事在史籍中卻語焉不詳。 那麼——「桃園結義」的故事是完全虛構的嗎? 咱們往下看 劉備、關羽、張飛、為三國時期蜀漢集團的重要歷史人物,其三人公為君臣,私為兄弟這點是不容置疑的。
  • 《三國演義》中被低估忽略的真實的歷史人物,你知道哪些?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作為一本章回體的歷史演義小說,可讀性極強,擁有眾多的讀者,可是小說畢竟是小說,某些章節事件是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的。我們在稱讚其精彩的同時,切不可就把它當作真實的歷史來讀。關於三國武將,有個排名流傳甚廣: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稱神,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
  • 東吳周郎,三國演義與歷史真實的差距有多大?
    或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將周瑜與「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聯繫在一起,但歷史的真實卻與之相反,周瑜不僅相貌英俊、溫文儒雅、飽讀詩書、精通兵法、深諳音律,而且器量廣大,年紀輕輕便有雄才大略,因此才被劉備稱為「萬人之英」。
  • 《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而真實歷史中的華雄是被誰斬殺的呢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描述了身為馬弓手的關羽在汜水關揮刀斬華雄於馬下的事跡。而真實的歷史中,確有華雄其人。華雄(?-190年),中國東漢末年的武將,為董卓帳下都督。
  • 《三國演義》中被低估忽略的幾個真實歷史人物,你知道哪些?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作為一本章回體的歷史演義小說,可讀性極強,擁有眾多的讀者,可是小說畢竟是小說,某些章節事件是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的。我們在稱讚其精彩的同時,切不可就把它當做真實的歷史來讀。
  • 《三國演義》中是否對諸葛亮的實力誇大了?歷史諸葛亮是怎樣的?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相對於歷史上的諸葛亮,實力確實是誇大了。演義中的諸葛亮已經到了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地步,確實被神化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歷史上的諸葛亮就一般了。不是因為《三國演義》,諸葛亮才那麼神的。是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足夠厲害,才有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才能,徵服了百姓,百姓懷念他。
  • 《三國演義》真的抹黑了曹操嗎?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有哪些黑點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藝術成就以及其影響力都是屬於相當頂尖的水平。當然以小說這種藝術作品來說,是絕對少不了作者的藝術加工,《三國演義》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這本巨著是以東漢末年與三國時期這段歷史為背景,就難免會和真正的歷史產生「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
  • 老照片:別被電視騙了,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清朝人
    清朝離我們越來越遠,相關的文字記述也很少有人去翻閱,那時候的人物形象、社會面貌越來越模糊。好在晚清有了照相機,為我們留下了最直觀的史料。 對普通民眾而言,認識清朝人物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看熱播的影視劇。但是,影視劇中的人物形象完全不真實,身材相貌、穿著打扮都是按照現代人的審美來設置的。這些老照片才是靠譜的、真實的。
  • 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武聖關羽的幾件英雄事跡,竟都是假歷史!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紛繁精彩,不是專業學者的話,很難做到全部熟悉。但是三國那段傳奇時期的人和事,人人都能說上幾件,這主要得益於小說《三國演義》在後期的廣泛傳播。但也正是因為小說太深入人心,以致於很多人把演義中的故事都當成了真實的歷史。殊不知《三國演義》是七分真三分假,並不是史書。很多我們熟知的名人事跡,真實的情況卻並不是那樣。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關公關二爺。
  • 正史都是真實的歷史?清朝編寫《明史》多次篡改,到底還可信嗎?
    明朝自身的官方歷史史書是叫《明實錄》,而現在的《明史》為清朝官員所著,這其中有一些史事就受到了現在一些史學家的質疑,比如在明憲宗與萬貴妃的年齡差異。在《明史》上記載的是明憲宗與萬貴妃相差19歲,而在《明實錄》中二人的年紀差是17歲,在年齡上二人在史書中就已經相差甚多,所以自然就有人質疑清朝官員是否篡改明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