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壹死,終古不得復見天地日月也,脈骨成塗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之間,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太平經》
生活中有很多職業,每一個職業的存在都是因為被需要。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很多少有的特殊職業也逐漸被大眾熟悉起來。比如從古代就存在的撈屍人,這個職業大多人都不是太了解,人們光聽著就覺得有點害怕。旁觀者是無法體會他們背負的精神壓力是怎麼樣的。再加上民間對於這類事情本就有些許忌諱,選擇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想必生活一定是艱難的。
誰願意成為黃河撈屍人
夏天的時候,人們如果留意就會看到有人溺亡的消息。一般遇到這樣的情況,家屬憑自己的力量打撈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沒有專業的設備,也不熟悉水性和環境。所以一般都會請民間的撈屍人幫助,得以尋回逝去的親人。在我國長江黃河兩岸就長期有這樣的隊伍活動,黃河水域寬廣遇到一些屍體。不管是出於好心還是為了利益,出現了幫忙打撈屍體的人。接下來我們一起直面黃河撈屍人:不信鬼神,敬畏亡故者的故事。
誰也不想自己的親人在冰冷的河水裡泡著,人們的傳統觀念中也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的發生。出現溺水未發現屍體的情況,家屬是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尋找的,即便是在波濤洶湧的黃河中也是要堅持打撈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古至今人們都知道黃河的險峻,在這裡打撈無疑是增加了難度和風險,稍有不慎也會連累打撈的人也失去生命。但為了生活,還是有人願意冒險一試。選擇這份職業需要有非常強大的心理素質,一般都是農村人苦於生計才不得不從事這一行。
可能有的人覺得這是一個高利潤的行業,從業者也「趁火打劫」賺死人的錢。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一旦踏上撈屍這條路,就沒有回頭路除非自己的身體已無法再下水。誰也不想和往生者打交道,付出和收穫成正比的,收穫越多付出的也是更多,甚至是生命。如果有忌諱覺得不吉利的人那肯定是無法從事這份職業的;如果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那也是無法通過這個行業來養家餬口的。
行有行規,撈屍人的規矩很簡單
在這個特殊的行業,還是有很多自己的規矩和態度。他們的工作裝備只需要一條小船和一些輔助工具即可,也不知從何時開始,每每開工之前他們都會在船頭栓一根紅布。這也是是古代的先輩流傳下來的傳統,目的是闢邪保平安,也有說法是為死者引路。現代的從業者不信鬼神,敬畏亡故者,會這樣做只是尊重前人留下來的規矩,不管是在發現死者的過程,還是運輸的過程,他們都會小心翼翼。用白布蒙住屍體,將提前準備好的狗毛做的麻繩系在屍體的腰上,清理雜草這些自不必說,從入行第一天就必須要學會的事情。
他們敬畏每一位死者,不管他的屍體在水中發現後成什麼樣子,撈屍人都是一樣的對待,他們懷著敬畏的心將屍體護送到岸上,等待家屬來辨認。就像醫生在醫院見慣了生死離別,撈屍人也見慣了這樣的場景。對於家屬在打撈有結果後的各種情緒他們的內心早已習慣不會再有任何波瀾。僅僅是60年代初黃河附近的屍體打撈數量累計已經超過了1萬具,按理說打撈人對各種屍體早已是司空見慣打撈技術也爐火純青了,但他們就怕碰上長發女性。
長期的浸泡讓屍體漂浮的水面,女性的長髮也會遠遠的就看得到,在打撈的過程中如果竹竿和頭髮纏繞在一起容易引起二次事故;更可怕的是,長發在水面容易形成漩渦,在打撈人的船接近屍體時小船被打翻的機率也會增加整個船上人的生命都受到威脅。特別是遇到死者是年輕的女性為情愛自殺而亡,打撈人都會感到非常的痛心和惋惜。
珍愛生命敬畏亡者
那些家中也有孩子的人感觸頗深,一條生命的逝去,就是一個家庭的破碎。那些愛他的人將永遠也看不到他,私下的傷痛也靠什麼來治癒呢?生命是非常珍貴的,選擇輕生是最不可取的一條路。這樣的行為非常的自私,自己雖然解脫了,可是或者人可能會一生都在失去的悲痛中無法走出來。撈屍人幫助打撈屍體,是家屬最需要的一份慰藉,就這一點來看這份工作就是神聖有意義的。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不僅為自己,也為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