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屍人:黃河裡的屍體都是從哪來的?黃河為什麼多死屍?

2020-12-15 悟空科學

由於我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土葬和火葬相對更常見,所以並沒有多少人知道,水葬的方式除了撒灰式和漂屍式,還有一種叫做投河式。會首先將死者的遺體進行肢解,然後再將用布匹包裹好之後的屍塊連同大石頭一起拋入大河中。這種水葬方式完全不同於將火化之後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那樣灑脫,也不同於將死者的遺體放置在死亡之船上任其漂流,而水葬的盛行主要是古代中國和如今西藏地區。

不可否認,對於地球上的所有已知生物來說,水都是生命之源,而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即便水資源遠沒有長江豐富,但其多達7524443平方公裡的流域面積,依然成為了華夏文明的主要發源地,所以,我們也稱其為母親河。而黃河會流經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帶,所以黃河水中每年都會攜帶的十六億左右的泥沙體量,則也讓更有利於種植的衝積平原在形成之後進一步擴大。

正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可以滋養萬千生命,也能在極短的時間裡吞噬一切。不同於死者正常死亡之後選擇水葬這樣的離世方式,在黃河的所有浮屍中,主要是對生活絕望的自殺者、無意間失足落水的無辜生命,以及被他人殺害之後拋棄到河中的屍體。據不完全統計,僅僅是從上個世紀60年代之後開始,位於蘭州段的大約80公裡黃河水域,其浮屍數量累計到現在也早就超過了1萬具,而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增加兩三百具的規模上漲。

我們都知道,如果屍體在水中漂浮的時間太久,由於腐爛程度較大,再加上無人前來認領,所以勢必會導致一些浮屍至今也不知道其真實身份,而這個比例大約佔據了黃河浮屍中的三層左右。而剩下的黃河浮屍中,大約有85%的死者原因都是自殺,而意外涉水身亡的人數則達到了10%,至於剩下的5%則是受害者被他殺留下的遺體。而更很讓人心痛的事實是:佔據最大數量的自殺者中有八成左右都是中青年,他們正是16到45歲的中青年,而且基本都存在經濟困難,隨著現在治安條件越來越好,他殺造成的死者遺體已經越來越少。

正是因為黃河浮屍中的絕大部分都不是水葬的結果,再加上水葬本身也會對水域環境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才有了所謂的撈屍人這個職業。這麼多年來,除了當地環保部門和公安等工作人員以外,就是專門的撈屍人在黃河水面進行屍體打撈,其中有親屬認領或專業部門負責火化的屍體,都會在打撈起來之後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而偶爾引起輿論的挾屍要價和無人認領屍體被隨意丟棄問題,儘管知道近年來依然充滿紛爭,目前已得到改善。

事實上,屍體腐爛之後給水質造成的汙染,甚至超過了生活垃圾,但黃河浮屍的處理卻涉及到很多複雜問題,而沒人認領的屍體在擇地埋葬的時候也涉及到不少費用。不知道有多少人對行走在生死邊緣的撈屍人有所了解,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被人叫做陰陽跨界人,比如有「黃河鬼俠」之稱的魏職前便是其中的一員。的確,隨著大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打撈黃河浮屍的成本也越來越高,但撈屍人收取的報酬也會根據認領者的經濟能力來決定,或多或少,最高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上萬元,當然有的也只有數百元。

但是,坐地起價和挾屍要價其實也並不是撈屍人這個群體的全貌,並不是屍體打撈者這個群體都冷血,而是其中的個別人道德淪喪。而且,很多人只看到了撈屍人收取了不錯的金錢回報,卻忽視了他們也會面臨不小的精神重要,比如良知和金錢之間的權衡,以及他們在打撈時可能遭遇的生命風險,甚至會在遭遇變故之後得不到合理的保障權益。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周圍有人選擇跳河自盡的方式結束生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被施救者看到,那些落水後失蹤了的人其實就隨著水流飄向遠方。這個社會對撈屍人的需求,並不局限於黃河流域的某個地方,其實很多地方都有專門負責打撈屍體的公司,只不過是不再是更傳統古老的個人罷了。毋庸置疑,我們需要這樣的專業打撈人員,但如何來規範這個行業則是之後需要進一步去完善的問題,希望所有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畢竟這個世界終究還有那麼多美好值得我們守候。

相關焦點

  • 傳說中的黃河撈屍人,為何不撈直立的屍體,他們到底在怕什麼?
    作為滋養中國9個省市的長河,黃河在滋潤土地的同時也奪走了無數人的性命。據統計,每年在黃河內溺亡的人員超過3.471萬人,因為這些死亡人員,黃河誕生了一個極為神秘的職業「黃河撈屍人」,做這個職業都是一群遊走在生死邊緣的人,他們是陰陽跨界人每一次撈屍都是一場賭命的戰爭,如此成功撈出屍體那麼就意味著活了下來,如果運氣不好遇到意外很可連自己也要死在黃河裡,所以黃河撈屍人也被譽為高危職業之一。
  • 黃河撈屍人:一生都在和屍體打交道,唯獨害怕撈到花季少女!
    在古代黃河極具神秘色彩,每逢黃河泛濫時,當地百姓必定舉行祭祀,以此換取河神寬恕,從而為自己換得風調雨順。上世紀60年代,於黃河邊興起一份職業,此職業便是大家所熟知的黃河撈屍人。由於整日與屍體打交道,黃河撈屍人也顯得格外神秘,並且成為當地人所恐懼的對象。
  • 《河神》中的撈屍人真存在嗎?揭秘黃河撈屍人,為何懼怕女孩屍體
    同時它也是結束生命的兇手,在它波濤駐足之地帶走了一個又一個靈魂,那裡有著一段又一段的故事,而在這片黃河水上出現了一群神秘的人,他們以屍體為生,以撈屍為業。在蒼茫的黃河水上他們被稱為黃河水鬼,這一群人究竟是誰,他們的工作究竟是幹什麼的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
  • 黃河撈屍人,不為人知的秘密,絕不會打撈的三類屍體|百家故事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黃河附近的人自然也會依靠黃河生存,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現在人們的生活都不錯,喪生黃河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旅行或者探險,再加上很多國人都堅信一句老話,落葉歸根。所以很多人都會去尋找自己在黃河裡喪生的親人。所以慢慢的,黃河旁邊出現了一群以打撈屍體為生的人,人們稱他們為——黃河撈屍人。
  • 神秘的黃河撈屍人:善待死者,不信鬼神,最不願遇到花季少女
    最早開始使用「黃河」是在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地理志》用黃來解釋黃河水的顏色,《爾雅·釋水》同樣也有一樣的記載:何處崑崙、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作為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的黃河,也是誕生了不少神話傳說以及鬼怪之事,其中就有神秘的撈屍人。
  • 黃河撈屍人每天和屍體打交道,就害怕遇到花季少女,見到轉身就走
    因為生存的需要、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世界上誕生了一個不受其他人待見的職業——撈屍人。他們遊走在生死邊緣,因職業的特殊性,又被稱為陰陽跨界人。在很多人眼中,撈屍人坐地起價,掙著黑心錢。雖然撈屍人的收入還不錯,但他們身上背負的精神壓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
  • 黃河上的撈屍人,常年與屍體打交道,為何會害怕遇見花季少女?
    撈屍人在黃河裡打撈屍體無疑是一項比較危險並且在外人看來很晦氣的一件事,不光是不認識的人,即使是熟悉認識的人也很不願意與他們接觸。這樣危險性較高的一項職業,工作用具卻極其簡單,僅有一條小船和撈屍體的一些工具。從事這項職業的人,在他一生的撈屍生涯中都至少會打撈四百到五百具屍體,這些死者大多數是因為意外死亡。黃河上的撈屍人,雖然常年與屍體打交道,但為何會害怕遇見花季少女呢?
  • 黃河邊上的撈屍人,終日與屍體打交道,為何害怕遇到花季少女?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也是中國的母親河。黃河波瀾壯闊,歷來文人對黃河的描寫都是在突出它的雄渾氣勢。「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 這句詩取自李白的《公無渡河》,也是在詩頌黃河之磅礴。01但正如《荀子.哀公》所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是生命之源,但可以是終結生命的殺手。
  • 黃河撈屍人:日常和各種屍體打交道,卻為何最怕撈到花季少女?
    黃河的水是壯麗的,也是兇猛的,若是有人不小心葬身於黃河,想找到屍體並不容易。因此,從六十年代起,在黃河邊便出現了一種特殊的職業——撈屍人。而那些選擇做這份工作的人,通常也是生活艱難的農村人。畢竟,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從事殯葬一類的職業,更不用說整日工作都是與屍體為伴了。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一旦選擇了「撈屍人」這個職業,便很難轉行,因為沒有一家單位會應聘簡歷上有著「撈屍」工作經驗的員工。
  • 一部揭露黃河撈屍人的電影,每年打撈上百具屍體,到底能賺多少錢
    因此也產生了一個非常神秘的職業,黃河撈屍人。一天夜裡,老羊皮聽到門外響起一陣咚咚的敲門聲。他很不情願的過去開門,來的人是一個警察,只見警察從門縫裡塞過來幾百塊錢。老羊皮知道,這肯定又是讓他去黃河打撈屍體。
  • 每天和屍體打交道的黃河撈屍人,為何最害怕撈到花季少女?見到轉身...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這句詩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公無渡河》。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中華文化就是大河文明,早期的文化,如著名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就是在黃河岸邊產生的。直到今天,黃河都還養育著數億中華兒女。
  • 黃河撈屍人!日常和各種屍體打交道,卻為何最怕撈到年輕少女?
    黃河水勢宏偉。如果有人不小心跌落在黃河中,則發現屍體並不容易。因此,從1960年代開始,出現了黃河撈屍人這種特殊的職業。畢竟,大多數人都不願從事葬禮和葬禮等職業,更不用說整日與屍體打交道了。 因為一旦選擇了「撈屍人」的職業,就很難改變職業,因為沒有單位會在簡歷中申請具有「撈屍」經驗的員工。
  • 幹了20年的撈屍人,他從黃河裡打撈過1000具屍體
    註:本文根據兩位撈屍人的真實事件改編,採用第一人稱手法寫作,並非作者的親身經歷。我小叔患有腎病十五年,洗腎洗得手上都找不到可以插針的血管。前不久腳又檢查出問題,醫生說快走不了路了。水鬼說,「應該也不是,這個屍體起碼在水裡泡了半個月才衝到這裡。」之後水鬼看了看他隨身攜帶的「找屍本」,裡面記錄了客戶委託他要找的死者的信息。有名字、年齡、還有照片,本子裡「排著隊」沒找到的屍體有二十多具,在比對之後水鬼發現都不是「找屍本」裡的人。
  • 黃河撈屍人:遊走生死邊緣,不懼鬼也不信神,唯獨害怕花季少女
    由此可見黃河在中華兒女心中的地位。千百年來,洶湧澎湃的黃河不僅養育了兩岸無數生靈,也吞噬了許多輕生者的生命。由此,在黃河岸邊衍生出一個職業——撈屍人。所謂的黃河撈屍人究竟是怎樣一個職業?他們有哪些行業忌諱呢?
  • 黃河上的「撈屍人」,整天和屍體打交道,坦言:最怕撈到花季少女
    中國人對於鬼神之說向來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與屍體打交道的工作很少會有人做。但自古以來,華夏大地上一直有一個古老又神秘的職業,那就是撈屍人。他們經常泛舟於河面,不為別的,只為撈回那些不幸被河水奪去生命的屍體。
  • 「黃河撈屍人」,靠水吃水的手藝人,收入頗豐但生活孤寡
    去年九月初,我的一位朋友早上在上班途中駕車掉進了黃河,前前後後找了三個月左右,但是無論是車還是屍首都找不到蹤跡,在那段時間裡我和其他朋友也數次到出事地點幫忙尋找,剛好與本地的黃河撈屍人碰面幾次,對他們這一行稍微有了一些了解。
  • 直面黃河撈屍人:不信鬼神,敬畏亡故者,就怕碰上長發女性
    誰願意成為黃河撈屍人夏天的時候,人們如果留意就會看到有人溺亡的消息。一般遇到這樣的情況,家屬憑自己的力量打撈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沒有專業的設備,也不熟悉水性和環境。所以一般都會請民間的撈屍人幫助,得以尋回逝去的親人。在我國長江黃河兩岸就長期有這樣的隊伍活動,黃河水域寬廣遇到一些屍體。
  • 深度揭秘黃河撈屍人:不信鬼神,敬畏往生者,就怕碰上花季少女
    撈屍人一般都是黃河附近農村中的農民,因為這份行業收入高,村民迫於生計才從事的,因為這項工作的薪酬比自己在家種田務工要多很多,不少人從年輕的時候一直做到自己年老。撈屍也沒有外人看起來那樣簡單,撈屍人在工作的時候只有一個簡易的木筏和打撈的設備,安全設施是沒有的,只能依靠自己水性。
  • 黃河「撈屍人」的規矩:不信鬼神善待死者,就怕碰上花季少女!
    黃河的宏偉壯觀讓所有人都為之震撼,它被譽為母親河,在這裡也誕生過很多的鬼怪傳說,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黃河上的一種職業:撈屍人。有句話說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古至今被淹死的人數不勝數,這也就衍生出了一種職業:撈屍人。
  • 幹了40年撈屍人,他一共打撈上3000多具屍體
    「黃河水鬼」魏職軍算是比較出名的撈屍人。他從小就在黃河長大,水性好,也了解黃河。魏職軍看著黃河,看著每每漂浮來的屍體,別人覺得那是閻王的「死人簿」避而遠之,魏職軍卻覺得是個發財的機會。魏職軍採用主動出擊的方法,他是主動出擊的撈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