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君不見》
黃河是稱為中國母親河的一條河,它氣勢磅礴、洶湧湍急,同時黃河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國是大河文明,而這條河便是黃河。黃河的氣勢磅礴,象徵著每一個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性格和永不言敗的氣勢,我們感嘆並崇拜於其恢弘的氣勢與壯觀的景象,我們也感恩黃河給我們帶來的文明以及對黃河流域地區的滋養。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一》中也寫了黃河:「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雖然黃河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東西,但也奪走了我們很多的東西,因為黃河湍急的水流讓很多不小心掉入河中的人失去了生命,如果溺亡於黃河中,屍體是很難被撈出來的。黃河本身就是一條危險性極高的河流,相關政府部門也曾警告並作出過一些措施,禁止人們靠近黃河或是橫渡黃河,因為一不小心付出的便是生命的代價。但是葬身於黃河中的生命又不能不讓他們入土為安,所以便出現了一項很特殊的職業,這個職業的名字名叫撈屍人。
其實很多人不願意從事這種職業,畢竟每天面對的都是死去的人,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和壓力。但是很多人也出於生活的無奈,為了掙錢養家不得不去從事一項工資較高的職業。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就是一旦任職就無法離職。撈屍人無法離職的原因並不是自己不願意離職或是從事的單位不允許離職,而是其他職業無法接受一個常與屍體打交道的員工。
在黃河裡打撈屍體無疑是一項比較危險並且在外人看來很晦氣的一件事,不光是不認識的人,即使是熟悉認識的人也很不願意與他們接觸。這樣危險性較高的一項職業,工作用具卻極其簡單,僅有一條小船和撈屍體的一些工具。從事這項職業的人,在他一生的撈屍生涯中都至少會打撈四百到五百具屍體,這些死者大多數是因為意外死亡。黃河上的撈屍人,雖然常年與屍體打交道,但為何會害怕遇見花季少女呢?
撈屍人這一行業畢竟是與死人打交道,所以在他們之中有一項自己內部規定的規矩。為了驅邪,也是為了保佑平安,他們要在自己的船頭上綁一塊紅布。雖然現在社會倡導科學,取締封建迷信,但不得不說的是現在仍有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我們只能歸結於封建迷信。撈屍人接觸的浮屍男性大多面部朝上,而女性面部朝下,這是一個很普遍又很奇異的現象,沒有人能夠科學地解釋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
撈屍人對這種現象沒有科學的認識也是正常的,因為從事撈屍人這一職業的大多是沒有文化的農民,他們受封建思想的影響更多。打撈上來的屍體會被用一塊白布蓋著,撈屍人會將一根用狗毛製成的繩子系在屍體的腰部,最後再將屍體懸掛於懸崖上,通知死者家屬來認領是不是自己親人的屍骨。
撈屍人畢竟也是普通的人,他們看到生死離別的畫面也會難受,也會心痛。而在他們撈屍過程中,最怕遇到花季少女的原因其實是疼惜這些還沒有好好活下半生的孩子,小小的年紀便離開了人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跳水自盡的女孩兒死相極其恐怖,一般少女的浮屍都是面部朝下趴在水面上的,少女又黑又長的頭髮讓正常人看來是非常驚悚恐怖的。其實最恐怖的還不是少女的死相,而是撈屍人在打撈這種屍體的時候很容易被頭髮纏住,被拉入水中喪失生命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撈屍人最不願意遇見的便是少女的屍體。
從事撈屍人這一職業一幹便是一輩子的事情,很多從這項行業退休的人都已經年至花甲。當他們離開這項職業之後,時常也會走到黃河邊觀看黃河的磅礴氣勢,也會不時的思索生命真的很可貴也很短暫。
參考文獻:《涼州詞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