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屍人傳統規矩「三不撈」是什麼?為何最害怕碰見花季少女的屍體

2020-12-19 二角視界

電視劇《河神》中郭得友那一手"點菸辨冤"的絕技真是令人驚詫,在水中飄蕩起伏的浮屍背後牽扯出的背後牽扯出的一樁樁不為人知的故事,真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不過不知大家在看到"小河神"下水撈屍的時候會不會想起另一個中國的傳統職業"撈屍人"

在中國境內,名川大河數不勝數,豐富的水資源是我國的文明能夠發展得如此之好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另一個問題也就接踵出現了,河水中的垃圾問題,古代倒是沒有現代如此眾多的工業垃圾,但是另一種在夜裡的東西危害也不小,那就是屍體。

"撈屍人"的出現

這有水的界確實是養活了不少靠水吃飯的人,但是死在這水裡的人卻是同樣不少。而按照中國的傳統,活要見人,死了,也要一個完整的屍身,家裡人好仔細收斂了,將人下葬。屍體要是在其他地方都好說,也不過是多找幾個人想法子弄回來就是了,但是這水裡的屍體,只通曉水性還不行,還要膽子大,懂行道,在這樣的需求下,撈屍人就出現了。

撈屍人常年飄在河上,守在船中,與世隔絕,人們如果不是懷疑自己家裡有人在河中遇難的了,是絕不會主動找撈屍人,與之打交道的。畢竟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只和死人打交道的人實在是晦氣。

不過即便如此,"撈屍人"還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畢竟沒有人想讓自己的家人曝屍荒野。撈屍人的想法其實也是一樣的,他們也想讓飄在河中的屍體最後能夠真正的入土為安,這才選擇了天天和死人打交道。

水中的規矩:三不撈

但就和很多中國需要和屍體打交道的行當一樣,這撈屍人也是很有講究的,行內有著"三不撈"的規定。

首當其衝的就是不會打撈在水中還能保持著直立狀態,只露出來一個頭頂的死屍,因為據說這種的已經不能稱之為是屍體了,而是被稱做"煞",是一種會害人的東西,沾上了就是一個禍害,不害死人是不會罷休的。

第二個就是不會在了雷雨天氣出船,這個就很好理解了,畢竟在這種天氣下還要繼續出船打撈屍體的話,是非常沒有安全保證的,風高量浪大的,視野還不好,誰知道會出身,麼事情呢。

第三個就是不會去打撈一具連續三次都打撈不上來的屍體了,因為據說這種屍體生前是有什麼執念的,所以才執意留在水中不肯離去,要是撈屍人清醒將他們撈上來,說不定這鬼很還會纏上自己,給自己帶來黴運。

另外還說幹撈屍這一行的人,一定要命格屬陰,五行屬水,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不會到水中後,輕易被水中的冤魂勾走了性命。

當然了以上的種種,其實都是傳統的撈屍人會遵守的規定,比起實際上的效果,可能更大的作用就是讓撈屍人求個心安。大多數常年與屍體打交道的撈屍人,其實對於鬼神之說是不大相信的,畢竟任誰天天和屍體打交道,都會練出來一身的膽子,不會再去敬畏鬼神之類的了。

儘管這些撈屍人實打實的不信鬼神,但是他們確實是對屍體很是尊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認為神鬼之類的比較縹緲,但在河水中漂浮的屍體卻是真切的還有岸上的家人在等著,能幫助那些苦苦尋找屍首的家人幫一點忙那也是好的。

最害怕花季少女

已經年過60的撈屍人陳陽喜在武漢長江的那一帶很有名,據老人自己說,他這一輩子在長江上撈上來的屍體已經超過了400具,老人自己就表示他並不敬鬼神,但是會善待死者,因為活著的人是會記掛著死者的。

老人說,幹這一行的,無論水裡的屍體變成了什麼樣,都得下水撈起來,只是他的師傅告訴他的,求一個心安,畢竟會有家屬前來認領屍體,實在沒人來認領的,也要告訴給公安局。之後他們就會自己拿一張草蓆將屍體裹了,放到棺材裡去,再抬到附近的山上埋掉。不過現在有殯儀館了,基本就是到殯儀館裡火化。

老人最難受的一次,就是去河裡打撈兩個跳江自盡的小姑娘。兩個姑娘才讀初中,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想不開,就決定一起跳江,還用小石子在江邊石頭上寫了"一起跳江"四個字,兩人的鞋還在岸邊整齊地擺著,但是這兩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沒有了。

打撈起來的時候,兩人之間就隔了幾米遠,一個已經漂浮了起來,另一個卻還是在江水底下沉著。

其實很多的撈屍人都害怕會撈到花季少女的屍體,這倒不是因為怨氣之之類的原因,更多的就是於心不忍罷了。畢竟在現代老實的人年紀已經比較大了,看到年輕的生命消逝本身就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何況等到家屬來尋找的時候,那場面簡直不要太悲涼。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相比較於男屍來說,女屍是比較少的,而大部分女生跳江又總是逃脫不了一個"情"字,撈屍人只負責撈屍,也不會取關和死者伸冤的事情,打撈上過也是看著難受。

最後一個原因可以說是最為樸實的的一個原因了,就是大部分的屍體都不會太好看,年輕女屍更滲人,臉色慘白,雙眼鼓出,黑髮披散。真是誰看誰知道,連經驗豐富的撈屍人都會感到害怕。

另外就是撈屍人一般都是用竹竿來勾住屍體的,女孩又大多數都是長頭髮,稍有不慎主幹就會勾住頭髮,反而將撈屍人拉到水裡去。

小結

存在即是合理,事實證明撈屍人的確是一種不可缺的的職業,做這一行的也有著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還是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尊重這一行業的人吧,不求做到恭恭敬敬,但求平等相待。

另外還是希望政府的相關部門能夠加快出臺有關"撈屍"這一行業的法律法規,能夠進一步幫助撈屍人這一邊緣群體洗清身上的汙名。

相關焦點

  • 黃河上的撈屍人,常年與屍體打交道,為何會害怕遇見花季少女?
    但是很多人也出於生活的無奈,為了掙錢養家不得不去從事一項工資較高的職業。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就是一旦任職就無法離職。撈屍人無法離職的原因並不是自己不願意離職或是從事的單位不允許離職,而是其他職業無法接受一個常與屍體打交道的員工。
  • 每天和屍體打交道的黃河撈屍人,為何最害怕撈到花季少女?見到轉身...
    ,也就是「撈屍人」。可畢竟是常年接觸死人的工作,不被社會上面的大多數人認可,再加上黃河水兇猛,一個不小心,可能屍體沒撈上來,自個反倒性命堪憂了。在古代,中國人大多迷信,特別是鬼神之事,使得他們對於死去的人十分敬畏。 慢慢的,撈屍行業也產生了一些不成文的規矩,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依然還留存了下來。比如,打撈男性屍體時,要正面朝上撈上來,打撈女性屍體時,則需背面朝上撈上來。
  • 黃河撈屍人每天和屍體打交道,就害怕遇到花季少女,見到轉身就走
    因為生存的需要、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世界上誕生了一個不受其他人待見的職業——撈屍人。他們遊走在生死邊緣,因職業的特殊性,又被稱為陰陽跨界人。在很多人眼中,撈屍人坐地起價,掙著黑心錢。雖然撈屍人的收入還不錯,但他們身上背負的精神壓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
  • 黃河邊上的撈屍人,終日與屍體打交道,為何害怕遇到花季少女?
    選擇從事撈屍人職業的通常是生活艱難的農村人,畢竟黑色事業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從事的行業,是被逼無奈才會做出的選擇。撈屍人只要選擇從事了這個職業,就會一直做到老。因為任何一家單位都不願意接受有過撈屍人職業經歷的員工。
  • 黃河撈屍人:一生都在和屍體打交道,唯獨害怕撈到花季少女!
    上世紀60年代,於黃河邊興起一份職業,此職業便是大家所熟知的黃河撈屍人。由於整日與屍體打交道,黃河撈屍人也顯得格外神秘,並且成為當地人所恐懼的對象。關於黃河撈屍人,有著無數傳說與禁忌,據傳言,儘管撈屍人整日與屍體打交道,但其最害怕撈到花季少女,這背後究竟隱藏何種玄機呢?
  • 黃河撈屍人:遊走生死邊緣,不懼鬼也不信神,唯獨害怕花季少女
    ▲黃河撈屍人工作照01其實撈屍人這個職業,早在中國五六十年代便出現了。說起這個職業的興起還與我國傳統習俗有關。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所以不論逝者是以什麼面貌死去,一定要入土為安,方才是對死者的尊重。因此,那些因為意外死在黃河裡的人,便會由家人出錢找撈屍人,把屍體打撈出來重新下葬。而撈屍人大多出生在農村,家境貧寒,為了吃飽飯才不得不選擇這個職業。
  • 黃河上的「撈屍人」,整天和屍體打交道,坦言:最怕撈到花季少女
    中國人對於鬼神之說向來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與屍體打交道的工作很少會有人做。但自古以來,華夏大地上一直有一個古老又神秘的職業,那就是撈屍人。他們經常泛舟於河面,不為別的,只為撈回那些不幸被河水奪去生命的屍體。
  • 黃河「撈屍人」的規矩:不信鬼神善待死者,就怕碰上花季少女!
    黃河的宏偉壯觀讓所有人都為之震撼,它被譽為母親河,在這裡也誕生過很多的鬼怪傳說,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黃河上的一種職業:撈屍人。有句話說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古至今被淹死的人數不勝數,這也就衍生出了一種職業:撈屍人。
  • 《河神》中的撈屍人真存在嗎?揭秘黃河撈屍人,為何懼怕女孩屍體
    同時它也是結束生命的兇手,在它波濤駐足之地帶走了一個又一個靈魂,那裡有著一段又一段的故事,而在這片黃河水上出現了一群神秘的人,他們以屍體為生,以撈屍為業。在蒼茫的黃河水上他們被稱為黃河水鬼,這一群人究竟是誰,他們的工作究竟是幹什麼的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
  • 深度揭秘黃河撈屍人:不信鬼神,敬畏往生者,就怕碰上花季少女
    所以撈屍人在開始工作的時候,都會在船頭繫上紅色的長繩,以闢邪保平安。當然他們是不會相信什麼鬼神之說的,不然也不敢從事撈屍人這行當。繫繩這個傳統一直流傳至今,在這個崇尚科學的時代,撈屍人也這樣做應該是害怕遇危險。畢竟這工作是把自己的生命放在懸崖上,繫繩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的幫助,但是卻可以讓大家有個心安。
  • 黃河撈屍人:日常和各種屍體打交道,卻為何最怕撈到花季少女?
    黃河的水是壯麗的,也是兇猛的,若是有人不小心葬身於黃河,想找到屍體並不容易。因此,從六十年代起,在黃河邊便出現了一種特殊的職業——撈屍人。而那些選擇做這份工作的人,通常也是生活艱難的農村人。畢竟,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從事殯葬一類的職業,更不用說整日工作都是與屍體為伴了。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一旦選擇了「撈屍人」這個職業,便很難轉行,因為沒有一家單位會應聘簡歷上有著「撈屍」工作經驗的員工。
  • 神秘的黃河撈屍人:善待死者,不信鬼神,最不願遇到花季少女
    最早開始使用「黃河」是在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地理志》用黃來解釋黃河水的顏色,《爾雅·釋水》同樣也有一樣的記載:何處崑崙、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作為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的黃河,也是誕生了不少神話傳說以及鬼怪之事,其中就有神秘的撈屍人。
  • 黃河撈屍人!日常和各種屍體打交道,卻為何最怕撈到年輕少女?
    如果有人不小心跌落在黃河中,則發現屍體並不容易。因此,從1960年代開始,出現了黃河撈屍人這種特殊的職業。畢竟,大多數人都不願從事葬禮和葬禮等職業,更不用說整日與屍體打交道了。 因為一旦選擇了「撈屍人」的職業,就很難改變職業,因為沒有單位會在簡歷中申請具有「撈屍」經驗的員工。
  • 傳說中的黃河撈屍人,為何不撈直立的屍體,他們到底在怕什麼?
    據統計,每年在黃河內溺亡的人員超過3.471萬人,因為這些死亡人員,黃河誕生了一個極為神秘的職業「黃河撈屍人」,做這個職業都是一群遊走在生死邊緣的人,他們是陰陽跨界人每一次撈屍都是一場賭命的戰爭,如此成功撈出屍體那麼就意味著活了下來,如果運氣不好遇到意外很可連自己也要死在黃河裡,所以黃河撈屍人也被譽為高危職業之一。
  • 黃河邊的撈屍人:終日與遺體打交道,規矩繁多,最怕遇到花季少女
    其實現在還有一個職業與它們相類似,叫做黃河撈屍人,也被人稱為「水鬼」。黃河一直被稱為是我們的母親河,早在戰國時期的《尚書·禹貢》中就有關於黃河的記載。1704年,康熙還曾派人對黃河進行探源,並且繪製了《星宿河源圖》。從古至今,黃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但黃河流域大,水流湍急,不少人溺死後會順著河水衝出幾十裡,撈屍人的職業就這麼誕生了。
  • 從古至今都有「撈屍人」這個行業,可為何一直都不被人們認可?
    圖片:撈屍隊隊員資料截圖二、撈屍的人從古時候就有撈屍這個職業了,大水無情,不管是什麼原因葬身於水底的人,都需要借撈屍人的船和手才能回到親人身邊,入土為安,所以在江邊,撈屍人就顯得特別重要。而打撈屍體絕對不會是一份好工作,特別是在我國古代。古時候,人們對靈魂畏懼,特別是那些不屬於正常死亡的,人們更是害怕,撈屍人長期和屍體接觸,正常人都會覺得這樣的人陰氣重,甚至會有晦氣的感覺,所以撈屍人在古時的社會地位是很低下的,正常人也不願意和撈屍人做朋友。
  • 直面黃河撈屍人:不信鬼神,敬畏亡故者,就怕碰上長發女性
    比如從古代就存在的撈屍人,這個職業大多人都不是太了解,人們光聽著就覺得有點害怕。旁觀者是無法體會他們背負的精神壓力是怎麼樣的。再加上民間對於這類事情本就有些許忌諱,選擇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想必生活一定是艱難的。誰願意成為黃河撈屍人夏天的時候,人們如果留意就會看到有人溺亡的消息。
  • 長江的「守護者」撈屍人:不信鬼神,只是敬畏生命
    對於撈屍人陳陽喜來說,他的任務便是將長江裡死去的人撈起來,送他們回家。不信鬼神,有的只是敬畏生命自古以來,人們對鬼神之說總有自己那一套,對於和屍體相關的事情總是會感到害怕、晦氣。而撈屍人這個職業如大眾所想到的那樣,整天跟屍體打交道,不過撈屍人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玄乎,他們很普通,唯一不一樣的,大概是他們比誰都敬畏生命。已經62歲高齡的老伯陳陽喜是武漢長江上最有名的撈屍人,從業到至今50多年,他在這條江裡已經打撈出400多具屍體,說起這些,老人對這些生命的逝去總是流露出無盡的惋惜。
  • 幹了40年撈屍人,他一共打撈上3000多具屍體
    潛入河底,水下地形條件複雜,本來那就是曾「死過人的地方」,撈屍人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保險公司對於「撈屍」這一高風險職業是不投保的,這就意味著一旦撈屍的過程中出了問題,撈屍人的生命沒有任何保障。撈屍的價格無法通過物價部門幹預,打撈公司本身承擔僱員和船隻的成本。而且由於審批困難,有不少不正規的打撈公司。在這樣一個「發死人財」的特殊處境中,無論打撈公司開出什麼價格,大家都覺得是在「漫天要價」。
  • 長江撈屍人:撈1人3.6萬,曾1天撈出10多人,身上屍臭7天才能消除
    在湖南湘鄉,有一群人尤其吸引人的眼球,那就是趕屍人。它是屬於巫文化的一種,主要是在半夜的荒郊野嶺,通過道士法師來牽引屍體前行。人們對趕屍饒有興趣,也想看看趕屍到底是什麼情況,可稍微表現出一點求知若渴的精神,就會得到當地人拒絕的話語:趕屍是不可以給人看的。重重迷霧下,人們對趕屍的風俗越發好奇,也想尋根究底,但始終不得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