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的撈屍人:終日與遺體打交道,規矩繁多,最怕遇到花季少女

2020-12-19 子夜說史

在中國有一種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叫做巫文化。巫文化起源於上古時期,最早以佔星術和佔卜的形式出現。《漢語大詞典》中對「巫」解釋道,這是一種從事佔卜、祈禱又兼有求福、治病等工作的職業。

《說文》中提到「巫」其實專指女性,"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稱為巫。巫文化作為具有中國地域特色的一種文化,一直流傳至今。雖然當今社會更加崇尚科學,但仍有部分地區有著自己獨特的巫文化習俗,比如湘西趕屍、藏族天葬。其實現在還有一個職業與它們相類似,叫做黃河撈屍人,也被人稱為「水鬼」。

黃河一直被稱為是我們的母親河,早在戰國時期的《尚書·禹貢》中就有關於黃河的記載。1704年,康熙還曾派人對黃河進行探源,並且繪製了《星宿河源圖》。從古至今,黃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但黃河流域大,水流湍急,不少人溺死後會順著河水衝出幾十裡,撈屍人的職業就這麼誕生了。

他們就像入殮師一樣,從不願意主動向人提及自己的職業,因為很多人聽到就會覺得晦氣。事實上,他們在從事這項職業時,也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需要更加強大的心理素質。願意當撈屍人的多半是些在河岸生長的漁民,他們精通水性,以此為生。

一個普通的撈屍人,平均一生要打撈起400到500具屍體,他們總是在與死亡打交道,尤其到了夏季是溺水最高發的季節,也是他們一年中工作辛苦的時候。而且由於職業特殊,撈屍人是沒有安全保障的,沒有哪家保險公司願意為這些「水鬼」作保險擔責。

見慣了生死的撈屍人們,其實並不會因此就變得麻木,反而每當有屍體被打撈起來時,他們就會悲從心來,因為這又是一條本該鮮活的生命的逝去。老師傅們都說,打撈了這麼多年,其實最害怕的還是死在河中的花季少女。

人溺水後會沉入河底,一般四五天之後,身體在水中泡發脹氣就會慢慢浮上水面。這時候如果是男屍就會面朝下,女屍則會面朝上,頭髮散開在水中,面部被腐爛變形,樣子十分駭人。如果是花季少女,多半是因為情傷投河,不僅死相難看,也令撈屍人感到痛心。

在打撈女屍的時候,打撈工具很容易被頭髮纏住,如果再遇上急流很容易被屍體帶入河中。對撈屍人來說,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遇到既沒有沉底也沒有浮在水面。而是僅僅只有頭髮懸浮出來的屍體,他們萬萬不會打撈。

因為這種現象被認為是水裡的煞氣,這些直立的屍體在水中順著水流一直向前「走」,甚至還能在乾涸的河床上看到腳印。即便是日日與屍體打交道的撈屍人,也是不願意去招惹這些「冤魂」的。

撈屍人這種特殊的職業,其實更需要人們的尊重,雖然他們也是為了生存,需要有回報。《耍孩兒·骷髏訴冤》中說: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正是有了撈屍人的存在,才讓許多漂流在河水中的屍身,能夠被親人領回得到安葬。

相關焦點

  • 黃河邊上的撈屍人,終日與屍體打交道,為何害怕遇到花季少女?
    不過,黃河職業撈屍人還是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他們的工作工具就是小船和一些簡單的打撈工具。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平均每個人遇到的打撈案件有四五百起。這些死者或是因為失足,或是沉船,或是為情所困。而為情所困的多半是些花季少女,這也是撈屍人最不願意見到的。
  • 黃河撈屍人:一生都在和屍體打交道,唯獨害怕撈到花季少女!
    在古代黃河極具神秘色彩,每逢黃河泛濫時,當地百姓必定舉行祭祀,以此換取河神寬恕,從而為自己換得風調雨順。上世紀60年代,於黃河邊興起一份職業,此職業便是大家所熟知的黃河撈屍人。由於整日與屍體打交道,黃河撈屍人也顯得格外神秘,並且成為當地人所恐懼的對象。
  • 黃河上的「撈屍人」,整天和屍體打交道,坦言:最怕撈到花季少女
    中國人對於鬼神之說向來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與屍體打交道的工作很少會有人做。但自古以來,華夏大地上一直有一個古老又神秘的職業,那就是撈屍人。他們經常泛舟於河面,不為別的,只為撈回那些不幸被河水奪去生命的屍體。
  • 黃河上的撈屍人,常年與屍體打交道,為何會害怕遇見花季少女?
    黃河上的撈屍人,雖然常年與屍體打交道,但為何會害怕遇見花季少女呢?撈屍人吃飯撈屍人這一行業畢竟是與死人打交道,所以在他們之中有一項自己內部規定的規矩。為了驅邪,也是為了保佑平安,他們要在自己的船頭上綁一塊紅布。
  • 黃河撈屍人每天和屍體打交道,就害怕遇到花季少女,見到轉身就走
    撈屍人是跟屍體打交道的,所以很多人覺得他們身上的陰氣太重,不乾淨,根本不願意和他們來往。他們沒什麼朋友,只能獨來獨往,心中的苦悶也沒人可以傾訴。他們所打撈的屍體,也是形態各異。黃河撈屍人,是撈屍人這個群體中最著名的。作為母親河,黃河養育了不少兒女,但它每年也會奪去無數子女的生命。黃河撈屍人陳師傅,曾目睹了400餘次鮮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的黃河水中。
  • 黃河撈屍人:日常和各種屍體打交道,卻為何最怕撈到花季少女?
    02在撈屍人的職業生涯中,平均每個人會遇到四五百具屍體。逝者要麼因為失足落水,要麼因為坐船遇難,要麼就是為情所困。而那些被愛情困擾的大多是年輕女孩,這也是撈屍人最不願意看到的。▲撈屍人照片各行各業總有一些禁忌和規矩。
  • 黃河撈屍人!日常和各種屍體打交道,卻為何最怕撈到年輕少女?
    畢竟,大多數人都不願從事葬禮和葬禮等職業,更不用說整日與屍體打交道了。 因為一旦選擇了「撈屍人」的職業,就很難改變職業,因為沒有單位會在簡歷中申請具有「撈屍」經驗的員工。儘管撈屍人可以賺很多錢,但靠屍體賺錢是不詳的。儘管如此,撈屍人仍然堅持自己的職務。他們的工作工具只有小船,自製的鉤竹竿,兩個或三個救生圈以及一些簡單的釣魚工具 在撈屍人的職業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四到五百具屍體。死者要麼因摔倒而掉入水中,要麼坐船遇險,或者為愛自殺。那些遭受愛情困擾的人大多是年輕女孩,這也是撈屍人最不想看到的。
  • 黃河撈屍人:遊走生死邊緣,不懼鬼也不信神,唯獨害怕花季少女
    因此,那些因為意外死在黃河裡的人,便會由家人出錢找撈屍人,把屍體打撈出來重新下葬。而撈屍人大多出生在農村,家境貧寒,為了吃飽飯才不得不選擇這個職業。因為整日和死人打交道終是晦氣之事,若非家庭貧困,一般人是絕不會選擇這份工作的。而一旦進入撈屍人這個行業,就要一直做下去。
  • 神秘的黃河撈屍人:善待死者,不信鬼神,最不願遇到花季少女
    最早開始使用「黃河」是在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地理志》用黃來解釋黃河水的顏色,《爾雅·釋水》同樣也有一樣的記載:何處崑崙、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作為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的黃河,也是誕生了不少神話傳說以及鬼怪之事,其中就有神秘的撈屍人。
  • 深度揭秘黃河撈屍人:不信鬼神,敬畏往生者,就怕碰上花季少女
    從事撈屍行業也是生活所迫其實撈屍人並不是什麼神秘的職業,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靠著自己的水性將黃河水中的遺體打撈上來,然後讓家人認領,電視劇《河神》中就有講述這一職業,只是現實沒有劇中那麼玄虛罷了。不信鬼神是撈屍人必要的心理素質,不然看到屍體的時候,真的不敢下手打撈,而敬畏死者也是撈屍人需要具備的職業操守,雖然每位死者生前可能會有地位差異,但是死後是值得被尊敬的平等對待的。撈屍人每次打撈起一具屍體後,都會把他們平躺的放在船板上,用白布遮蓋。
  • 黃河「撈屍人」的規矩:不信鬼神善待死者,就怕碰上花季少女!
    黃河的宏偉壯觀讓所有人都為之震撼,它被譽為母親河,在這裡也誕生過很多的鬼怪傳說,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黃河上的一種職業:撈屍人。有句話說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古至今被淹死的人數不勝數,這也就衍生出了一種職業:撈屍人。
  • 撈屍人傳統規矩「三不撈」是什麼?為何最害怕碰見花季少女的屍體
    撈屍人常年飄在河上,守在船中,與世隔絕,人們如果不是懷疑自己家裡有人在河中遇難的了,是絕不會主動找撈屍人,與之打交道的。畢竟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只和死人打交道的人實在是晦氣。不過即便如此,"撈屍人"還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畢竟沒有人想讓自己的家人曝屍荒野。
  • 每天和屍體打交道的黃河撈屍人,為何最害怕撈到花季少女?見到轉身...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這句詩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公無渡河》。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中華文化就是大河文明,早期的文化,如著名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就是在黃河岸邊產生的。直到今天,黃河都還養育著數億中華兒女。
  • 黃河邊的職業撈屍人,為何對年輕女屍避而遠之?網友稱除非嫌命長
    黃河、長江養育著萬千中華兒女,也是文明的發祥地。但是每一年都會有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跳水。水是生命之源,河是文明之源。黃河,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國的母親河。宏偉壯麗的黃河,一直是文人描寫黃河,突出其雄偉氣勢的重要方面。《黃河西來決崑崙,怒吼萬裡開龍門》,這首詩取自李白的《公無渡河》,也是對黃河的歌頌。
  • 揭秘黃河撈屍人,為何懼怕女孩屍體
    同時它也是結束生命的兇手,在它波濤駐足之地帶走了一個又一個靈魂,那裡有著一段又一段的故事,而在這片黃河水上出現了一群神秘的人,他們以屍體為生,以撈屍為業。在蒼茫的黃河水上他們被稱為黃河水鬼,這一群人究竟是誰,他們的工作究竟是幹什麼的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
  • 職業撈屍人揭秘:靠抽菸壓屍臭,遇到綁紅頭繩姑娘,多少錢都不幹
    職業撈屍人,他們為什麼能在水裡待那麼長時間?為什麼能在水裡看清東西?其實,撈屍人在過去也算一種稀缺的職業,並不是誰想幹就能幹的。首先要求你水性好,然後師傅才會把水靠的製作方法教給你。當然,現在有氧氣瓶,但是你要知道,在過去,水靠是「黑科技」,跟木牛流馬一樣都是「保密」配方。
  • 撈屍人:黃河裡的屍體都是從哪來的?黃河為什麼多死屍?
    會首先將死者的遺體進行肢解,然後再將用布匹包裹好之後的屍塊連同大石頭一起拋入大河中。這種水葬方式完全不同於將火化之後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那樣灑脫,也不同於將死者的遺體放置在死亡之船上任其漂流,而水葬的盛行主要是古代中國和如今西藏地區。
  • 直面黃河撈屍人:不信鬼神,敬畏亡故者,就怕碰上長發女性
    誰願意成為黃河撈屍人夏天的時候,人們如果留意就會看到有人溺亡的消息。一般遇到這樣的情況,家屬憑自己的力量打撈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沒有專業的設備,也不熟悉水性和環境。所以一般都會請民間的撈屍人幫助,得以尋回逝去的親人。在我國長江黃河兩岸就長期有這樣的隊伍活動,黃河水域寬廣遇到一些屍體。
  • 尋找鄉愁|我家住在黃河邊
    翟莊先祖曾在翟山栽植柏樹萬株,先後在山頂至正北黃河邊直線上,建起三觀廟、家廟、河神廟、土地廟等。歷經數百年,滿山柏樹遮天蔽日、鳥語花香,廟宇香火嫋嫋、鐘鼓轟鳴,山間溪水潺潺。1942年日偽軍對共產黨八路軍進行大合圍時,在翟山頂建起碉堡,將廟宇拆掉,柏樹砍光。新中國成立後,翟莊人一直努力恢復翟山的青翠,先後引水上山進行綠化。
  • 花季少女誤入歧途,執行槍決時為何突然張嘴?原來不想容貌被毀
    ▲押赴刑場前的任雪(舊照)01一般來說,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死刑是最古老和嚴厲的刑罰,受刑者也多為惡毒殘暴的犯人。可在上個世紀,我國曾有一位19歲的花季少女因誤入歧途而被判處死刑。在她被槍決時,她突然張開了嘴,行刑士兵明白了她的意圖,給予了她人世間最後的溫暖。為何年僅19歲的少女會犯死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名少女叫任雪,出生於河南新安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實質樸的農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