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內心,都有一個《小丑》

2020-12-16 奧利奧利奧利奧1

這真的是一部好電影,我給10分,沒有強大特效,沒有火爆場面,卻詮釋了一位最有血有肉的漫畫人物,一切都是如此的娓娓道來,我連自己都溫暖不了,我憑什麼溫暖別人?

說起小丑,最早的記憶,是蝙蝠俠的宿敵。

蝙蝠俠有不少宿敵,但最難對付的,始終是小丑,其他敵人有可能是貪財,可能是好色,可能是權力,但小丑卻是一個讓我和蝙蝠俠都好難捉摸的敵人,他簡直沒什麼特別的欲望,他的唯一愛好,就是製造混亂,看似沒有目的卻別有用心地破壞哥譚市。

敵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敵人想幹嘛。作為阿卡姆監獄的最傑出人才,小丑猶如蝙蝠俠的背面,於蝙蝠俠相愛相殺的同時,擁有著奇詭的魅力與極大的挖掘空間,所以扮演小丑這個角色,是一個很有藝術價值的工作。

在傑昆菲尼克斯還沒扮演小丑之前,希斯萊傑是最棒的小丑扮演者,甚至以為他無法被超越的了,奈何!他居然被如今的傑昆給後來居上了。

希斯萊傑是小丑的邪魅,傑昆是表演了小丑的悲哀。

這個電影,暑假後就出了,但電影不可能在國內院線上播出,不過他打敗了DC自己的同門海王,也打敗了R級英雄片死侍,總之,收割了10億美元的票房。如今的英雄領域都是被漫威佔領的,但DC其實也有出彩的故事可以搬上屏幕,而這一次,又得講講民風淳樸哥譚市,人才輩出阿卡姆。

這還是一個沒有蝙蝠俠的哥譚市。

漫威要製造一個超級惡棍,首先要給他超高的智慧,強大的肉體,絕頂的戰鬥技能,再配上逆天的寶物無限寶石。 DC製造一個反派,純粹是給他一個糟糕的人生就可了。此時哥譚,怨聲載道,貧富差距巨大,歧視無處不在,絕大多數人都在貧窮與壓力下,攢滿了憤怒。在這個眾生皆苦的世界裡,有個名叫亞瑟的人,吃的更是苦中苦。

他的職業,是一名小丑,在社會各個行業裡,做一名卑微小丑。

然後上班的時候,被小混混打;被老闆壓榨,無法反駁。

像極了日常工作的我們。

生活裡沒朋友,聊天靠社工,沒對象,意淫靠寡婦,有且只有一個精神失常的母親,在一個殘舊的公寓裡。

自己還有大笑的病,緊張的時候就大笑不止。

看似很慘,但不是最慘,所以如果今天你痛苦得想流淚,別急,明天你有可能痛苦得會流血。

他一次被混混打了後,同事給了他一把槍,看似幫助,其實是陷害,像極了我們如今的職場,任何的笑臉背後都藏刀的,後來他被誣陷說在表演的時候帶槍,工作就此失去,他說他很愛小丑這份工作的。

在回家的地鐵上,他的大笑解救了一位婦女,卻被三個喝醉的白領圍毆,情急之下,他拔出了手槍,砰砰砰,解決了三個揍他的人。

如果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或許,我們也會如此,當一個人壓抑到極致的時候,是會爆發的。

然後因為他殺了三個人,引起連鎖效應,全城開始通緝這個惡魔小丑殺人犯,警察不斷地追捕他;社會機構因為預算問題,不再免費提供藥物給他和他母親;但這個時候,他還是心善心存希望的。

此時的他已處在谷底,人到了一定的絕境之處,都會有新的希望。他的希望來自,他有可能是候選市長,當今首富託馬斯韋恩的私生子,嗯,就是蝙蝠俠的老爸。他很高興,懷蠻期待上路了。

阿瑟屁顛屁顛地去託馬斯的豪宅,見到了小蝙蝠俠,調戲了一下他,看來小丑調戲蝙蝠俠,是從時就開始了。託馬斯告訴他,你老母是痴線的,自己幻想和我上了床而已,其實都是假的!

亞瑟不信,跑去了阿卡姆病院求證,發現自己的母親確實是有臆想症和自己其實是被領養的,這個被自己照顧多年的女人,甚至都不是自己的母親,還發現自己從小被母親的男友虐待,而母親無動於衷的記錄。

他淪落到了沒有工作,沒有藥物,沒有親人,沒有希望的一個地步了。所有的一切,已經破滅。

連自己多年的電視偶像,都嘲笑著自己。

他用枕頭讓自己的這個假母親,窒息;他用尖刀刺死誣陷自己的同事,一切都是那麼迅速,那麼決絕,完全不猶豫。

亞瑟為自己畫上了小丑妝,染了綠頭髮,狂笑著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JOKER,IS COMING。

這個電影的故事,就是告訴你,小丑是怎麼成為小丑的。但故事卻隱藏了很多不同的內涵,比如富人和窮人的矛盾,哥譚市這個病入膏肓的城市,是不是像極了如今的HK。

其實,有沒可能託馬斯韋恩是在說謊呢?亞瑟尋父幻滅,託馬斯·韋恩所說的一切都有文件和籤名的證據。但是在一些細節中,就開始透露出不對勁了。比如,為何他媽會收藏著一張寫有韋恩曖昧言語的照片?一個女員工收養孩子的合同,有什麼好保密的,為什麼「只有託馬斯看過文件,他說會保密」?為什麼虐待亞瑟的男人沒入院,母親卻因「袖手旁觀」入院了?所以事實會不會是託馬斯韋恩曾經和亞瑟的母親有過親密關係,然後在私生子出生後,偽造收養協議,哄騙亞瑟的母親籤署,然後以臆想症和虐待為由將她關進醫院,隱蔽事實的真相呢?

所以小丑和蝙蝠俠是親兄弟?託馬斯為了自己的形象,而不承認他?一切都不得而知,最關鍵的兩個人物,小丑母親已經被小丑殺死;而託馬斯,則被一個暴動者殺死,當著小蝙蝠的面前。

著名脫口秀主持人,也是小丑年輕時的偶像,他口口聲聲對著小丑說,我很欣賞你,他的哈哈哈哈哈,其實都顯露出無盡的諷刺意味,所以小丑很爽快地一槍把他打爆頭,這種大快人心讓人覺得,小丑並不是反派,反而是在伸張正義,當然他是為自己伸張正義而已,不過,這也已經足夠了,世人都覺得他是弱雞,他只不過是把虛偽的哥譚市裡的窮人和富人,狠狠地推向混亂的深淵,這就是小丑找到的自我的生存之道和價值了。瘋狂的哥譚市造就了小丑,而小丑則讓哥譚市瘋上加瘋。

我連自己都溫暖不了,我憑什麼溫暖別人?我偏偏要摔在泥裡再爬出來,甩你一身泥子。毀滅、殺戮、混亂、瘋狂,所有規則秩序都不過一笑了之。所以,是社會造就出小丑這樣的人,又猶如如今的社會造就了我們的黑暗面。

相關焦點

  • 究竟是不是每個人內心都住著「小丑」呢?
    電影《小丑》劇照究竟是不是每個人內心都住著「小丑」呢?我覺得是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來淺談一下我的看法。不知道有一句話大家是否聽到過類似這樣一句話「 有一天小丑哭了,沒人關心小丑是不是真的在哭,只是覺得他很搞笑」。是的,在馬戲團裡看小丑表演,小丑滑稽的扮相,笨拙的動作,即便是哭了,我們常常也覺得他是在演戲,也總能引起我們陣陣笑聲。
  • 《小丑回魂》可怕的不是小丑,而是自己內心的恐懼
    電影的主角,除了那個嚇人的小丑,剩下的是七個處在青春期的小夥伴,一起戰勝恐懼的故事,這樣說,似乎是個老套的故事。但真正的高手就是把一個看似老套的故事,給講的特別精彩。史蒂芬金《小丑回魂》的原著就相當精彩。但可能這個故事,寫得太過恐怖的關係,連史蒂芬金自己都說,《小丑回魂》這種類型的小說,我只寫一次就好。而事實上,他之後也沒有再碰過類似的題材。
  • 電影《小丑回魂》,你的內心深處是否也藏著一個小丑
    其實,縱觀歷來的電影獎項,很少有恐怖片獲得大獎的案例,或許是與恐怖片的定位有一定關係。恐怖片的目的,原本就是利用視覺和聽覺效果,讓觀眾冒出一身冷汗,達到一定程度的驚嚇刺激。從這一點來說,《小丑回魂》已經不負眾望,而且因為史蒂芬金的小說經常會利用人性的弱點來製造恐怖和驚悚,所以由他的作品改編的恐怖電影,總是能表現出一些人性的反思。
  • 我們都是生活中的「小丑」
    「小丑」給你的第一個印象是什麼?滑稽?誇張的表情?低下的身份?譁眾取寵?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小丑」。現在社會充滿了虛偽,冷漠,每個人都躲在「小丑」面具之下。每個人都有不喜歡的人或者事,但是又迫不得已表面上要和藹可親。這是因為我們要生存。即使不喜歡也要去做,也要去面對,這就是成年的人的世界。
  • 年度最佳,DC《小丑》出爐,為什麼我們都怕小丑?
    小丑A:我那麼有趣,為什麼大家都怕我?在大熒幕之外,人們對小丑的認知多來自於馬戲團裡那個風趣幽默,畫著一臉濃厚的小丑裝,給人做氣球帶來快樂的形象,亦或是坐在長椅上的麥當勞叔叔。但根據一份調查,美國大概有將近一半的人會懼怕小丑。由於文化的不同,東方人很難理解這一點,但想想我們對於那種穿著清朝服飾的蹦跳殭屍的恐懼,可能西方人也不理解。
  • 《小丑回魂》電影賞析:一部友好的恐怖片,讓我們直面內心的恐懼
    影片中的小丑就是利用人們最害怕的東西來使孩子們害怕從而吞噬他們。小丑是影片中恐懼的一個象徵,恐懼的特種就是荒謬、不真實,像上臺表演的小丑一樣。這部電影導演似乎想用盡一切陰森的事物,在這麼一個炎炎夏日享受暑假的絕佳美好時光,讓觀眾和主角們一同背脊發涼,再耀眼的陽光,再碧綠的湖水似乎都暗藏危險,下一秒就有誰會被小丑拖走。
  • 《小丑2019》一個精神病的內心獨白……
    有人說這部電影應該叫做小丑的悲慘人生,是,壓垮一個人的從來都不是一件事。本想微笑面對世界,可是現實卻在逼我墮落。這部電影看完之後真的很讓人深思。故事發生在民風淳樸的哥譚市,然而哥譚市並不是一個讓人覺得幸福的城市,這裡充滿著欺壓與虛偽,暴力與犯罪,等等這些足以壓垮一個社會底層孤兒。
  • 電影解析︱《小丑回魂》:真正的恐懼,源自於內心
    大家好,我是小嘟,一個熱愛解讀和品評電影的見習影評人。今天我們來講一個一言不合就吃小孩的故事,《小丑回魂》。(本文涉及少量劇透)電影改編自著名恐怖大師史蒂芬金在1986年出版的經典小說《死光》,這個故事早在1990年就被搬上了熒幕。而27年後的2017年,拍攝過驚悚恐怖片《媽媽》的導演安德斯·穆斯切蒂對其進行了翻拍。
  • 《蝙蝠俠:黑暗騎士》影評:小丑存在每個人的內心
    導語:《蝙蝠俠:黑暗騎士》影評:小丑存在每個人的內心11年前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偉大的超級英雄電影。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不評判電影。後利用城市各處的爆炸想引出蝙蝠俠,讓全哥譚的人都活在恐慌中,所有人恨的不是小丑這個作惡的人,而是恨蝙蝠俠,這個拯救他們的人,聽起來很諷刺,但是看過電影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好像這一切都是蝙蝠俠的錯。電影還有一個經典的鏡頭——小丑站在馬路中央,直面對著蝙蝠俠,還不停的要求蝙蝠俠開車撞他。
  • DC《小丑》廢墟上的生命,讀不懂的小丑的內心
    前段時間有部影片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自電影行業發展以來從來沒有過一部電影,進場的時候需要全部搜身,不能隨身攜帶面具,更史無前例的是,在上映之前,軍方會向民眾發布預警,更讓人震撼不已的是,這部電影讓民眾感到一陣恐慌。
  • 斬獲劇情類影帝的《小丑》我們害怕的不是小丑,是自己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仿佛就活在我們許多人的內心當中,我們都害怕內心那股黑暗的蠢動。而編導託德·菲利普斯邀請我們走入亞瑟·弗萊克內心世界再走出來的同時,我們身上難免會沾到這麼一些鮮豔的嘔心瀝血。《小丑》的確是一部煽動力極強的電影。在片中慘死的角色都有他的過錯,卻又各個罪不致死。
  • 我們都是戴著面具的小丑,笑容的背後究竟掩蓋著什麼?
    在公交車上,亞瑟扮著各種鬼臉逗小孩,在小孩母親的言語中,不受控的亞瑟大笑了起來,他一邊痛苦的笑,一邊遞出一張卡片,上面寫著:原諒我,我有病,這種病經常讓我放聲大笑,但這並不代表我的心情,可能是大腦受損或神經系統疾病。畫面轉換到街頭,亞瑟化成小丑的樣子在街上拿著廣告牌表演雜耍,結果廣告牌被幾個混混奪走,他不停的追趕,在一個小巷子裡,廣告牌被砸碎,他也遭到混混們的毆打。
  • 《小丑》摘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小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丑》摘得奧斯卡 男主角: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小丑 《小丑》主演華金菲尼克斯在第92屆奧斯卡上獲得了 男主角。 豆瓣評分8分,它講述了一個小人物的悲劇,像極了我們每個人。
  • 一個精神病人患者的內心獨白!小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這個時候,DC一部超級反派電影《小丑》可謂是異軍突起,一下子就引起了觀眾們的興趣,斬獲的票房可是讓電影的幾個主創賺得盆滿缽滿。不過,今天咱們不聊《小丑》的劇情,我們來來聊聊亞瑟·弗蘭克,也就是小丑還沒成為真正的「小丑」時的狀態。在張國榮先生的遺書最後有一句話,小A覺得特別適合概括亞瑟的一生:「我一生沒做過壞事,為何會這樣」?
  • 有蝙蝠俠和鋼鐵俠,我們為何要崇拜小丑,僅僅是為了標新立異嗎?
    不是你蝙蝠俠贏了,是我小丑不想玩了。現在都在問這樣一個問題:崇拜小丑的人是什麼心態?他極端,他無惡不作,怎麼會有人喜歡他?但是我們不要這麼極端,先簡單分析一下。但是看完漫畫,我們可能會轉變自己的看法,作為被生活逼瘋的社會底層,小丑開始報復。但是在社會上,誰沒有社會壓力呢?小丑是被藝術加工後呈現的矛盾體,過於悲慘以至於引起同情。但是抽離開講,我們希望有這樣的小丑存在嗎?喜歡小丑只能在漫畫裡,現實中我們應該都希望多一些蝙蝠俠的存在。
  • 我們都是面具下的小丑
    小丑,一直在人們面前的形象都是滑稽的,快樂的。在以前,人們似乎聽到小丑這個字眼或許就會感到開心吧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小丑」這個詞逐漸有了另一層的意思,那就是悲傷。引用一段歌詞:有一個小丑在舞臺上表演,結果不小心從舞臺上摔了下去。小丑摔的很痛。
  •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小丑》,孤獨而絕望,卻故作堅強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小丑,孤獨而絕望,卻故作堅強。小丑不算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但是卻以絕望,猶豫引起人的共鳴。甚至在不少上映的國家增派了警察位於電影院附近。電影中的小丑就像是生活中的每一個失意人,每天麻木,枯燥的過著重複的生活。
  • 慢生活俱樂部:其實我們都是戴面具的小丑——觀影會《小丑》
    ——慢友胡大壯兒~今天玩得真開心,順便我似乎見到偶像了其實我們不都是帶著面具的小丑麼,表面上可能在笑可內心卻是在憤怒或哭泣啊。——慢友懷寂Alter美好的時光,總是如此短暫,期待下一次,我們在「慢生活」邂逅相遇!
  • 《小丑》電影並不取材漫畫,是一個「成為小丑」的故事!
    我們只是創作了自己認為可能出現的小丑版本,像小丑這樣的人是怎麼來的。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這部電影並不是一個「小丑」的故事,而是一個人「變成小丑」的故事。這個故事將聚焦於這個人。電影甚至不會出現蝙蝠俠,沒有超級英雄和超級反派,有的只是在殘酷冰冷的哥譚市,普通人內心最痛苦的掙扎。一筆一筆畫上的「小丑」妝容,是對嚴肅社會的無言反抗。
  • 小丑:一個傳奇的超級反派《上篇》
    作為DC漫畫塑造的資深反派,"小丑"極具魅力,極具觀眾緣,作為哥譚鎮守護者蝙蝠俠的對立面,這個視破壞如新生的犯罪天才,痴迷於井然有序的社會秩序,肆意攪亂黑暗如深潭的哥譚鎮骯髒腐朽的內心,要徹底推翻整個世界才能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