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春宮畫碰撞西方觀念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在現代人眼裡,這可能是一幅淫穢撩人的場面,但事實上,這可是古代日本偉大的藝術成就之一。這幅木版畫的全名為《漁夫妻子的夢想》,由日本著名畫家葛飾北齋創作於1814年間,這種類型的畫被稱為「春畫「,是一種複雜的藝術形式,興盛於日本1600到1900年間。除此之外,葛飾北齋還創作了那幅著名的《神奈川沖浪裏》,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足以吞下富士山頭的驚天巨浪。

一場以「日本藝術的性愛之歡」為主題的藝術展出近日在大英博物館拉開帷幕。本次展出將持續一周的時間,集中展出了150餘幅春畫,其中包括葛飾北齋的一幅木版畫的複製品。這幅複製品曾一度為法國收藏家艾德蒙德龔古爾所有,他曾經為葛飾北齋的畫寫過一篇專著,並且詳細地翻譯了這幅木版畫上面的色情描寫,這些色情描寫用許多擬聲詞詳盡展示了女人在得到滿足時所發出的愉悅的呻吟聲。這篇專著和色情描寫也一併在大英博物館中展出。

Timothy Clark是這次展出的負責人,他對我們這樣說道:」春畫往往被現代人視為淫穢色情作品,那些之前沒有看過類似作品的人們初來乍到總是免不了目瞪口呆。但嚴格的說,這其實是兩性藝術,而非淫穢色情作品。雖然內容相同,但這些作品的精美程度早已超越色情,達到了藝術品的層次。「葛飾北齋生活在日本的江戶時代,他的風格靈活多變,前面提到的那幅《漁夫妻子的夢想》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曾經有一個女人潛入龍宮偷走了龍王的寶物,葛飾北齋用繪畫將這種場面表現了出來。當然,春畫的許多情景顯得荒誕不經,因為這其中糅合了較多想像的成分。

在鑑賞春畫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是摒棄那種批判性愛的觀點,畢竟這種性的藝術在西方基督教文化當中也是廣泛存在的。儘管印製春畫當時的日本是一種非法的行為,但實際上人們對它仍然保持著寬容的態度。在長達三個世紀的時間裡,成千上萬幅不同形式的春畫被繪製出來,它們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如連環畫冊、相冊、手卷,甚至有人把它作為結婚禮物送出去;另外一些則印製在商品的包裝上面,隨著商品流入千家萬戶。

春畫常常表現具有美感或者有趣的場景,很少對暴力和剝削場面進行描寫。大多數春畫往往直接描寫男歡女愛的激烈場景,這些作品可謂「雅俗共賞,老少鹹宜」,從武士商賈到平民百姓,從皇宮貴族到力士腳夫,都樂于欣賞這樣的作品。「西方人在藝術和色情之間劃出了界限」,Clark說道,「但是日本人絕不認為性和魚水之歡是什麼罪過。」

春畫藝術的興盛伴隨著製版技術的進步,從1765年一直持續到19世紀早期。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那些本來創作浮世繪的畫家們逐漸把目光投向了春畫,其中就包括喜多川歌麿,他的代表作是著名的《枕間的詩》(1788年),這幅畫冊包括12幅畫作,他的一生一共創作了31件這樣的作品。Clark說道:「喜多川歌麿可能是最有名的春畫藝術家,在他的作品當中,春畫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他的畫作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從不直接表現做愛的場景。」

日本畫家鳥居清長的畫卷也出現在展出當中。他的這套名為「Handscroll for the Sleeve」的手卷採用了一種縱向極短但橫向綿長的裁剪風格,力圖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另一位畫家鈴木春信的作品是一本包括24幅繪畫的敘事性畫集,該畫集主要記述了一位誤食了聖水而使身體變成豌豆般大小的武士在日本各地見到的各種各樣的性愛場面。

在眾多春畫當中,主人公的生殖器常被有意放大並施以更為精美細緻的刻畫,但卻絲毫不顯荒誕。創作者們運用高超的手法,將性愛中的瘋狂與激情表現地淋漓盡致,赤裸著的肉體在華貴服飾的映襯之下更加迷人。

在西方人當中,對於春畫了解最為深入的恐怕還是要數19世紀的審美家龔古爾,他的語言唯美動人,「激情在不斷燃燒,幾乎要將身體點燃;兩條赤裸裸的肉體交織在一起,如此忘情,甚至把屏風撞翻也渾然不覺;肉體在激情的炙烤之下融化,誘人而性感;臂膀和雙腿在瘋狂地舞動,簡直癲狂一般,甚至有些扭曲,兩片火辣辣的嘴唇緊緊地貼在一起。在瘋狂的快感的刺激下,女人的身體緊繃,脖子後仰,一頭長髮散落在地板上,她雙眼緊閉,臉上帶著狂喜;男人的下體強勁有力,就像羅浮宮的米開朗基羅的雙手那樣充滿了力量。」這恐怕是關於春畫的最為形象的描寫之一了。

相關焦點

  • 日本古代浮世繪春宮畫亮相香港
    簡介:  日本古代浮世繪春宮畫亮相香港  (解說)六十件日本江戶時代的春宮畫版畫和畫冊7月17日在香港亮相,展現了數百年前日本人的社會文化和生活場面。   這些是多位日本古代著名畫師的作品,包括生於約250年前的喜多川歌麿和葛飾北齋等。
  • 大英博物館的日本春宮圖:藝術與性的結合
    當時,春宮不僅是新婚夫婦房事教科書,也有護佑平安、表達宇宙和諧的目的,它更因其美麗和趣味被社會各類人士所欣賞和喜愛,並從一個特別的角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萬象。在19世紀以來的西方藝術界,春宮同樣影響了比亞茲萊、羅丹、畢卡索等近代藝術家。儘管西方博物館對日本春宮圖有海量的收藏,但嚴肅的研究則剛剛開始。
  • 唐寅畫春,春宮畫作為古代文化之一,為何在宮廷如此盛行?
    現在人一說到春宮畫自然就想到了小黃書,其實古代的春宮畫並不是我們想像得這麼低俗,而且它還具有很高的欣賞功能和教育作用。後世的人們通過研究這些,可以了解古代人生活中的習性和風俗。春宮畫又稱為春畫,開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教育青年男女性啟蒙而流行起來的畫作,主要分為明畫和暗畫兩種。
  • 除了春宮畫、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
    西川祐信春畫作品還是生動、細緻入微的美人畫?據說這種畫最初源於日本平安時代的將和歌描繪成蘆葦或流水模樣的葦手繪。文字繪也被編入富有遊戲之趣的繪歷中。六歌仙-小野小町這一文字繪《六歌仙》是由紀貫之評選的日本平安時代的六位和歌名人「小野小町」「在原業平」「大伴黑主」「文屋康秀」「僧正遍昭」「喜撰法師」的肖像畫作品系列。每個歌仙的名字均寫在畫中人物衣紋的線條之中,以北齋獨特的素描風格,完美地形成了文字繪。每幅畫的上部分別寫有該歌人的代表和歌,形成十分典雅的歌仙畫。
  • 中國花鳥畫遠非西方靜物畫
    中國花鳥畫遠非西方靜物畫梁照堂(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中國畫分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這樣的分科明顯,在現在的美術學院教學分科上便可見一斑,他們已經把這三個專科嚴格分類。而西方也有分肖像畫、風景畫、靜物畫,但是西畫的分法相對含糊,並不嚴格,這跟中國畫有明顯的不同。如果對應起來,中國畫的「人物畫」則相應於西方的「肖像畫」,「山水畫」則相應於「風景畫」,而「花鳥畫」則相應於「靜物畫」。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大巧如拙及弟子天章周文的水墨畫
    關於他的身世少為人知,但他的嫡傳弟子是畫僧天章周文,是繼他之後又一位在水墨畫技巧上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繪畫高手。日本的詩畫軸,從如拙以來,周文之後,又有雪舟等,這一譜系構成了室町時期詩畫的一條主線。 《柴門新月圖》的畫面上,有玉蜿梵芳以降為代表的十八位高僧的題贊詩,各自表現出思友之情。藉助詩詞的意境來表現的詩畫軸,日本又稱之為「詩意圖」。
  • 叢文俊|書法新觀念平議
    一般地說來,書法創作除了西方藝術的「抽象衝動」、「移情」等美學特徵之外,中國傳統還有所謂「物化」的內容,而基於正統觀念、實用主義的「法度理念」也一直在潛移默化人們的藝術意志。在表現方面,西方藝術觀和作品旨在向世界證明什麼,而中國傳統則是偏重於強調內心的愉悅或其他,在書法的表象之外,還有超感覺的「道」存在。
  • 當物哀精神與日本妖怪動漫文化碰撞,二者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就有人曾經指出,日本文化是在森林文化之上建立而來。在這樣的精神背景下,日本人普遍接受了&34;和&34;的觀念,使得他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平等的,都要經歷生死的輪迴。這種對生命流逝的無限哀婉,促成了&34;的形成。
  • 視頻:美國電影院染黃 3女1男午夜上演活春宮
    美國猶他州雪城一家電影院Syracuse 6 標榜是老少鹹宜的家庭電影院,未料上周四驚傳半夜上演春宮秀。電影院清潔工伊賓內茲(Anael Ibeanez)在社交網頁上張貼徵人廣告,請人到電影院演出活春宮。
  • 中西方文化碰撞出的《花木蘭》
    人的智慧是不可想像的,或者說從古至今人們就有編輯創造故事的能力,很早就看過四十多集的電視劇《花木蘭》但影響力不大,直到好萊塢版的動畫片《花木蘭》才發現這樣一個女子影響力如此之大,很多西方人都只知道她的故事。唯獨遺憾的是,動畫片版的《花木蘭》從形象,到故事的改編,似乎不太符合東方人的審美觀念。
  • 日本動漫家手塚治虫顛覆觀念:漫畫無處不在
    現在,人們只要一提到日本動漫,鐵臂阿童木、機器貓、櫻桃小丸子、櫻木花道……這些膾炙人口的形象立刻就會浮現在腦海。要知道,「二戰」之前,日本漫畫還只是愛好者自娛自樂的消遣,隨著西方文化的湧入,一些漫畫家開始學習歐美的動畫經驗,才將卡通變成了欣欣向榮的動漫產業。
  • 西方的生活理念,中國的傳統觀念,讓這代年輕人活得真的很累!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從最初的追求溫飽到現在的更加在乎精神生活的滿足,時代變遷了,人們的生活理念也在變遷,現在更多的年輕人更加喜歡西方的生活觀念,慢慢的放鬆自己,去享受生活,但是中國的傳統觀念是沒法改變的,這也讓很多現階段的年輕人活得很累!
  • 朱剛:轉換的藝術觀念
    西方藝術展示出根基於西方文化意識之上的現代觀念和現代樣式,與我們原有知識結構中的西方藝術有著很大的差別。我們原來對西方油畫的理解和把握大多是在知識和技術層面上的,而未從文化淵源和社會背景中思考過藝術發生、發展以及現狀的問題,我發現自己儲備的知識和能力不足以應付博大成熟的西方文化社會。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派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狩野派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常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長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木挽町」創立者狩野尚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元信【103】
  • 浙江美術館展中國水彩畫百年:從本土化歷程到觀念創新
    展覽現場展覽現場據浙江美術館方面介紹,展覽不同於以往按歷史時期編排構成歷史回顧展覽的做法,而是站在中國水彩畫的學術立場上,以中國水彩畫所表現的民族性、時代性、觀念性三個學術概念為起點,回望中國水彩畫的發生和發展,思考中國水彩畫與浙江的緊密聯繫,以期透過歷史對中國水彩畫的未來有所啟示。《風景》林風眠 1980年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展覽分為三個單元。
  • 清朝和日本幕府都是閉關鎖國,為何日本被西方警醒了,清朝卻沒?
    在面臨到西方列強入侵時,清朝和日本兩者最大的不同是一個能夠認識到客觀情況,一個仍然沉迷於大國的身份當中,不能夠客觀的認清事實的本質。一個能夠在認識到本身的問題後,能夠客觀地進行改革,把提升自己的實力放在第一。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天才畫家 杉山寧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杉山寧(1909-1993年)日本學院派天才畫家。被譽為日展"三山"(東山魁夷、高山辰雄)之一。代表作有風景畫《瀑》、《汐》、《水》、《穹》、《灼》,花鳥畫《孔雀》,人物畫《響》、《生》、《瞳》、《腓尼基公主》等。水粉畫《韻》是1972年中日建交時,田中首相贈送給周恩來總理的禮品。畫面深色的背景前,明快豔麗的白孔雀正在開屏,意味深長,象徵吉祥如意的好兆頭,祝願兩國關係前途光明。
  • 我畫私密漫畫被男神發現,他打開畫本一瞬間我羞紅臉:主角是他
    那人輕搖紙扇,目光在桌上的春宮畫上一掃,「一幅上好的春宮圖應當豔而不俗,情而不淫,看你的談吐也不像是市井出身,落筆怎麼這般俗不可耐,當真以為畫些妖精打架也能稱春宮了?」韓香頓時紅了臉,不是害羞,是憤怒,「你怎知我畫不出那樣的春宮?!」那玄衫公子一笑,「不然,來打個賭如何?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狩野派」畫家 狩野常信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江戶前期著名畫家狩野常信( Kano Tsunenobu,1636-1713),幼名三位,號養樸、古川叟、耕寬齋、青白齋、紫薇翁、寒雲子等,世稱中務卯法印。善臨摹,精鑑定,精於畫人物、山水、花鳥、禽獸。《蘆雁》他的《寒山拾得圖》刻畫的兩位唐代高僧頗得神韻,《仿補之筆意》尋覓宋代遺存畫風,頗得神髓,在線條塑造上與宋元畫無法比擬,但在色彩和圖案裝飾上別有意趣。
  • 日本浮世繪大師北齋畫了無數海浪,這幅圖對西方繪畫影響深遠
    聊到日本藝術,不容忽略的就是浮世繪。在17-19世紀之間的江戶時期,原本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商人階級受益於該城市快速的經濟增長,迅速積累了財富,於是開始流行享樂主義,許多有錢的富商沉迷於歌舞伎劇場。這個時期,大量的藝術家們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現象,並將其畫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