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生前或者逝後,他的各類風格的長詩、短詩被收入了各種版本的詩集,其數量之繁多,難以計數。而在這些詩集版本之中,有一本詩集儘管封面設計比較樸素、內文排版比較簡單、打字油墨比較濃重、印製比較粗糙、裝訂比較簡陋、紙張比較脆弱,但是,卻是一本最早收入海子詩歌作品和海子翻譯詩歌作品、深受海子本人喜歡,並最終對海子後來的詩歌創作產生重要影響的「價值連城」的詩集。
這本詩集,就是油印詩集《青銅浮雕·狂歡節·我》。
這本詩集是收入海子詩歌作品和翻譯詩歌作品的第一本詩集,在海子詩歌創作生涯中,對於海子來說,無疑具有發射臺的作用、裡程碑的意義。正是通過這本詩集,海子的詩歌天賦得到了初步的展示,海子的詩歌才華得到了初步的發揮,海子的詩歌文本得到了初步的呈現,從而使一個原本籍籍無名的詩歌作者藉助這個平臺、舞臺、發射臺,漸漸地走入了詩歌愛好者的視野、記憶、內心,成為了一位最終深受詩歌愛好者熱愛、追隨、推崇的傑出詩人!
一、詩集編印過程
《青銅浮雕·狂歡節·我》是一本由八十年代著名青年詩人、時任《中國政法大學校訊》芳草地副刊主編的吳霖(筆名江南、陳默)負責主編的油印詩集,1984年5月編輯,1984年6月出版,列印本,16開,56頁。
這是一本主要收入了中國政法大學熱愛詩歌的教師和學生詩歌作品的油印詩集。在時隔32年之後,對這本油印詩集的編印過程,吳霖在一篇文章中進行了詳細的回憶:「1984年寒假過後,應該是在5月,我在學院路41號大院的布告欄裡貼出了詩集徵稿啟事,啟事以《請加入我們的合唱隊》為標題,如果不仔細看內容,會誤以為是合唱團在招生。因為事先已經做了很多準備,所以此次徵稿很順利。6月初,中國政法大學歷史上的第一本詩集《青銅浮雕·狂歡節·我》就編成印出了。詩集匯集了30位作者的70首詩歌。作者中只有兩位是校外的,那是我特別向雷抒雁和顧城約的稿(根據我的組稿請求,他們寄來的,都是未曾公開發表過的作品)。其餘的作者,全部是法大的師生。這本詩集由本校列印社列印,封面有米黃和淡藍兩種顏色,總共有56頁。最後,是我寫的以《青春的歌聲》為題的後記。關於詩集的名字,我在後記中是這樣解釋的,是要在青銅浮雕(歷史)和狂歡節(現實)的坐標中,尋找和確定我(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期,大學生們有這個願望,也有這個信心!詩集雖然是油印的,但淡淡的墨香仍然讓校內熱愛詩歌的師生感到了一種傳播和被傳播的幸福。我是詩集的發起人,也是主編。小查(海子)則是詩集的主要供稿者之一。海子後來被認為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如長詩《北方》(節選)和短詩《女孩子》《海上婚禮》都是首發在這本詩集上的。」
二、海子詩歌作品
《青銅浮雕·狂歡節·我》共計開設了8個欄目,發表了30位作者的70首詩歌,其中選發了海子的一首長詩《北方》和兩首短詩《女孩子》和《海上婚禮》。應該說,海子的這三首詩作是他全部詩歌作品中質量較高的詩歌佳作。尤其是他的長詩《北方》,這首詩寫於1984年5月,節選於海子油印的長詩集《河流》中的第3首,寫得比較出色,堪稱一首優秀的長詩作品。
這首《北方》是海子十分喜歡的一首詩,更是他在油印詩集上發表的第一首長詩。這首長詩的發表,對於海子的長詩創作產生了巨大的激勵作用。
1988年11月17日,海子在給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徐敬亞主編《中國現代詩十年選》投稿的時候,附錄了一份作者簡介。在那份提供給徐敬亞的簡歷上,海子在羅列自己創作的詩歌時,第一個寫的就是長詩《北方》,由此可見,這首詩在海子心目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
三、海子翻譯詩歌
海子的詩歌才華眾所周知,但是,他在詩歌翻譯上的才華卻鮮為人知。而這本油印詩集,恰好為海子出色的詩歌翻譯才華提供了很好的佐證。在這本詩集中,收入了海子的四首翻譯詩歌《美國現代詩四首》。
美國現代詩四首
佛羅裡達築路工(外一首)
朗斯敦·休斯
朗斯敦·休斯(1902——1967)是美國現代著名黑人詩人。他的詩行很短,有一種強烈的爵士樂的節奏。這在《鼓聲》裡有鮮明的體現。《築路工》既道出了黑人的心酸和憤怒,又體現了一種反諷的風格。
我修築道路
讓汽車
從上面飛馳
修築道路
穿過矮棕櫚叢
讓光亮和文明
馳過
修築道路
讓富有的老白人
坐在大轎車上駛過
只剩下我站在這兒
真的
這條路幫助了我們大家
白人在路上駕車
黑人看他們馳過
從前我可沒看見
有人駕駛得這麼好
喂,兄弟!
看看我
是我修築了這條路
鼓聲
記住
死亡是鼓聲
永遠在敲響
直到最後一個可憐蟲來到
回答他的呼喚
直到最後一顆星辰落下
直到再沒有一粒微塵
直到時間消失
這裡沒有了空氣
直到空間的容器
消失,消失一切
死亡是鼓聲
一個預兆
呼喚一切生命
來吧!來吧!
來吧!
變形
蘭達爾·賈瑞爾
蘭達爾·賈瑞爾(1914——1965)是二次大戰後第一代重要詩人之一。戰時也當過飛行員,他的感性穿透戰爭一直射向你。這首詩裡第一節及第三節戰前戰後醜惡意象的對比(變形),是對戰爭最好的領悟。
在那兒我啐了一口海灣裡爛桔浮動鹽漬,溼透,他們的皮殼上穿滿了針眼
天空是黑色的那兒咖啡在燃燒
貨船鐵鏽染紅了潮水
很快地煙囪冒火通過條約
坦克低速開進了油黑的海港
錠盤是一條箱裝炸彈的迷津
他們給我一個工作我每天都工作著
命令已執行,但我漂在海港的水面上
油汙,膨脹,許多鰓長在我的軀體上
天空永遠是黑色的那兒運載的東西在燃燒
血液染紅了潮水
言語
西爾維婭·帕拉斯
西爾維婭·帕拉斯(1932——1963)是「自白派」著名女詩人。她的詩是現代人悲觀而敏感極端特徵的見證。《言語》中語言過程雖然如斧斤砍樹,投石入水的過程一樣能打動驚擾一個人,但它卻是沒有騎手的空洞的蹄聲,不能產生永久的影響,命運在人的生命中扮演了比言語更為重要的角色。因此,詩人的工作是無用的。同其他幾位「自白派」詩人一樣,她的結局是自殺。
冬天
在砍伐中樹幹一聲聲鳴響
回聲
回聲散開
如一大群馬匹從這裡馳往遠方
樹針是我的眼淚
在它流出之後
水面努力恢復平靜的面孔
像鏡子
映出扔進我心底的那一塊石頭
它落下去
變成一顆白色的頭顱
在暗綠的雜草中生鏽
多少年以後
我在路上再一次遇見他們
言語就是這些沒有騎手的
空洞的馬蹄聲
只有
靜靜水潭深處那隻永恆的星辰
支配著你的命運
四、海子與吳霖
在海子生前的詩歌生涯中,有一位青年詩人對海子格外提攜、格外關懷,並在各個方面給予了兄長般的照顧和兄長般的幫助,使海子在活著的時候感受到了友情的溫暖。這位青年詩人,就是海子的詩歌兄長——《中國政法大學校訊》芳草地副刊主編吳霖。對此,原中國政法大學詩社首任社長李青松在2016年3月26日撰寫的一篇懷念海子的紀念文章中寫道:「一九八三年九月,我到中國政法大學入學時,海子從北大畢業分配至法大校刊編輯部做編輯,當時校刊的編輯還有吳霖。他們二位面對面辦公。在中國,最了解海子詩歌創作的,可能就是吳霖了。」
熟悉20世紀80年代中國詩壇的人,對青年詩人吳霖這個名字應該是不陌生的。吳霖,筆名江南、陳默,1961年出生,上海人,1979年考入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系。1982年,熱愛詩歌的吳霖在上海《萌芽》雜誌發表了詩歌處女作,從此開始了他的詩歌生涯。1983年,吳霖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曾擔任《中國政法大學校訊》芳草地副刊主編兼學校團委宣傳部長。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到八十年代末期,無論是他在上海讀書期間,還是他畢業後到北京工作之後,吳霖憑藉自己突出的才華創作了大量具有獨特風格的詩作,發表在《中國作家》、《青年文學》、《星星》詩刊、《詩選刊》、《草原》、《滇池》、《飛天》、《青海湖》、《滇池》、《詩林》、《綠風》詩刊、《青年詩人》、《詩神》、《這一代》等全國各地幾十家文學報刊,編印了油印詩集《超越:1985年禪夢之花》、《多餘的燭焰》,在讀者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從而成為了八十年代第三代詩人中的佼佼者。
那時候,海子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無名作者,從來沒有在報刊上發表過一首詩歌,而吳霖已經在全國各大名刊發表大量詩作,是在詩壇成名的有影響、有名氣的青年詩人。由於同在一個辦公室,對詩歌有著共同的愛好,年長海子三歲的吳霖對海子在詩歌創作上給予了無私的指點、無私的幫助,不但為他提供了很多文學報刊的投稿地址,而且還積極向各地的文學報刊推介海子的詩歌,由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書寫了一段詩人的佳話:
一是最早責編海子詩歌作品。《中國政法大學校訊》是由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宣傳部主管的一張內部發行的報紙,月刊,4開4版。吳霖第一個在1984年3月15日的《中國政法大學校訊》芳草地副刊編發了海子平生第一首成為鉛字的詩歌《人牆》,給了海子以巨大的創作信心,激發了海子強烈的創作欲望。
二是最早責編海子散文作品。吳霖在擔任《中國政法大學校訊》芳草地副刊主編的時候,先後編發了海子的散文作品《有時》、《高原上》、《果樹》等篇目,使海子的文學才華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展現。
三是最多選編海子長詩短詩。吳霖主編的中國政法大學的兩本油印詩集《青銅浮雕·狂歡節·我》和《草綠色的節日》先後選編了海子的一首長詩、十一首短詩和四首翻譯詩歌,並積極和外地文學刊物聯繫、推薦,使海子的兩首短詩《女孩子》和《海上婚禮》被內蒙古青年刊物《這一代》選載,擴大了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是最早編發海子去世消息。在海子去世之後,又是吳霖,第一個撰寫了關於海子去世的消息,發表在1989年4月17日《中國政法大學校訊》的第2版上,向詩壇最早發布了海子去世的信息。
五是最早發表悼念海子文章。作為海子最要好的朋友之一,面對海子的離去,吳霖悲痛不已。於是,他第一個撰寫了悼念海子的文章《再見了,小査》,刊登在1989年4月23日《中國政法大學校訊》的第3版上,表達了自己對失去海子這位弟弟的悲痛心情,令人讀後動容、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