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在離開海子的第30個春天,追憶詩歌

2021-01-19 齊魯壹點

今年的3月24日,是他55歲的生日。

今年的3月26日,他已離開整整30年。

每年春天,詩人海子都會以不同形式在人們心中「復活」,他的長短詩被人集體朗誦;

他位於皖南的家鄉查灣村,也經常迎來紀念的人群;

甚至他最為人關注的自殺始末,也一再被討論分析。

這是一個被神話的詩人形象,帶著上世紀80年代自由叛逆的精神而來,又在呼嘯而過的列車中與那個時代告別。

海子在春天的歸來,總在提醒著那個曾經屬於詩歌的年代。

3月24日海子墓前(BY 微博我是BIG胡)

紀念海子,一個時代的神話「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紀念一個詩人最好的方式是讀他的詩。

這些天,線上線下都在舉辦海子的紀念活動,「悼念海子」的微信群裡短短幾天就聚起了700多個人,他們在群裡貼出寫給海子的詩,分享朗誦海子詩的音頻。在海子逝去的第30年,他的作品和人生經歷仍在被廣泛熱議,從未有哪個詩人如他一般在特定的日子裡被集體懷念。

雖然生前落寞不被認可,逝去後的海子卻成了一個神話般的存在。在走訪海子家鄉的時候,學者程廣雲發現,崇敬海子的人每年春天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在海子墓前,將紀念海子變成不可阻擋的趨勢。

「海子代表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他的詩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煥發出內在的生命力,這一點他自己沒想到,詩歌界也沒有想到。」山東政法學院教授、詩人趙林雲是海子詩歌的喜愛者,他還曾到德令哈參加海子青年詩歌節活動,跟海子的家人至今仍有交往。從2013年開始,趙林雲開始在濟南舉辦紀念海子的活動,每年將喜歡海子的人聚在一起讀海子、念海子、頌海子。

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的《春天,十個海子》,年輕的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儘管其中有些並不完整,卻並不影響這些詩歌被反覆傳誦。

海子童年在家鄉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

「不管是對生命、對存在和對文化的深度思考,還是天才的想像、迸發出的激情,對歷史深處的回望,都讓海子的詩歌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這也是他的詩至今還受到不同年齡段的人喜歡的原因。」趙林雲說,我們至今還懷念海子,其實是因為我們對詩歌和文學的熱愛在他身上找到了對應。

與海子、駱一禾並稱為「北大三詩人」的西川曾在文章《懷念》中預言:詩人海子的死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之一。這個預言應驗了,海子在詩歌界早已成了神話般的存在。「在網絡沒有發達的年代,海子的詩大熱,不僅因為他的文本,他的行為本身也推動了詩的傳播。」濟南市文聯黨組書記劉溪認為,作為詩歌發展線上的一個標誌性人物,紀念海子也有利於推動詩歌在今天的普及,也能推動新的詩歌形式往前發展。

追憶當年,詩歌的黃金歲月海子活躍的上世紀80年代屬於詩歌。彼時,「文革」十年動亂剛剛結束,伴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在禁錮了多年之後,重新煥發生機,這是一個屬於文學的時代。詩歌作為最能直接表達人們感情和思想的載體,成為這股文學熱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幾乎每一所大學都成立了詩社,以至於後來有人回憶這段時期時,經常會提到上世紀80年代是理想主義的,那是一個不讀詩無以言的時代。

而帶著叛逆精神的朦朧詩打破了傳統創作原則,很快成為新詩的代表。

以食指、北島、舒婷、顧城等為代表的朦朧詩人運用隱喻、象徵、意象等藝術表現手法,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強調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注重對人性和人道主義的呼喚和自我情感的抒發,這種對過去的反抗精神鼓舞了更多人投入到詩歌的創作中。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朧詩的出現,是現代詩在建國以後的一次重新復甦,海子就是後朦朧詩時代出現的,他是屬於農業社會的詩人,生長在農村查灣,所以詩中總是充滿麥地、太陽、村莊、山楂樹這些意象。」劉溪說。

將上世紀80年代詩歌熱推向高潮的是一次「大展」,1986年10月《深圳青年報》和安徽《詩歌報》聯合舉辦中國詩壇1986現代詩群體大展,發表了64個流派、100多位詩人的作品。這場詩歌盛宴使一大批新生代青年詩人登上詩壇聖殿,詩歌開始走向多元和分化。

許多經歷過上世紀80年代的詩人都覺得,那是詩歌的黃金時代。在趙林雲的回憶裡,那時人人都寫詩,「我在1978、1979年開始接觸新詩,1980年開始寫詩,1985年開始發表詩歌,大學時雖然學了醫學專業,又改行自學考了山東師範大學的研究生,人生經歷跟詩歌的發展脈絡基本一致。」他認為,上世紀80年代初詩歌承載了思想解放的任務,像北島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在當時甚至起到思想宣言的作用。

「所有上世紀80年代的人都有文學情結,那時理想主義盛行,我們私下裡都會寫詩,我對北島的詩比較感興趣,正好西方詩人艾略特、李爾特的詩都流行到國內,我們傳閱後吃驚不已,原來詩竟然還可以這麼寫。」劉溪至今記得當時的那種激動。

山東師範大學教授袁忠嶽回憶,上世紀80年代商品潮還沒有興起,人們剛剛從禁錮的思想中解放出來,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和此前千篇一律的政治化詩歌不同,出現了真正能表達自己內心的詩,海子就是其中一個,他寫自己的愛、孤獨、傷感,讓看到的人眼前一亮。那個年代判斷詩的價值標準也可以多種多樣,所以可謂詩歌最好的時代。」

回望上世紀80年代,海子是一個標誌性符號,被人稱作「中國最後一個浪漫主義詩人」的海子在1989年3月臥軌自殺,預示著這一時代精神的結束。也正因如此,他被更多的人記住,似乎紀念他,就是紀念那個自由理想、純粹質樸的美好時代,紀念我們曾經擁有的詩意。

反觀時下,詩歌正以多形態呈現在海子之後的詩歌界又出現了以韓東、于堅為代表的「第三代詩人」。

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中國社會的劇烈轉型,詩歌漸漸不再擁有話語權。當舊的詩歌輝煌早已過去,屬於詩歌的全新時代卻並未到來。許多人感嘆,在商業大潮的席捲衝擊下,對文學精神的崇高追求變得世俗物化,對歷史和人性的深刻反思都退位於膚淺碎片的娛樂狂歡,在這樣的語境下談詩實屬小眾,甚至會像海子一樣孤獨。因為優秀的詩人和為人傳唱的詩歌作品漸漸銷聲匿跡,甚至寫作教育都在「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趙林雲認為,現在優秀的詩歌精品很少,但仍有很多優秀的詩人在堅持寫作,「沒有了80年代思想解放的作用,有人說詩歌回歸到了自身應有的狀態,市場經濟不僅衝擊了詩歌,隨著娛樂形式日漸多樣,文學也漸漸被邊緣化,其中詩歌又是和市場結合最不緊密的,所以導致詩人要靠詩歌生存是不現實的。」

海子手稿

「現在好詩的確少,而且人們對詩歌的閱讀並不專業和專注,例如對海子詩歌理解的不同,也暴露出我們在詩歌教育上的缺失,我們是一個詩歌國度,但除了背誦名詩,對古詩中的藝術精神和內涵領會並不多,例如濟南這個城市,我們對李清照和辛棄疾的詩歌教育普及也是不夠的。我們的關注點轉向了功利性的商業市場,淺薄的、風行一時的藝術上,而不再停留在詩歌上。」趙林雲說,「但詩歌仍是文學藝術上的一顆明珠,我們希望在小說、文學、攝影中尋找到詩意,這說明詩歌還是最集中的體現藝術本質的東西,所以詩歌一直存在並沒有消亡。」

劉溪認為,造成現在詩歌不為人關注,還有一個原因是詩歌愛好者和詩人是有差距的,「詩歌當隨時代而變化,例如現在的口語詩從抒情轉向了敘事,詩人講究先鋒性和前衛性,但這一點沒有得到愛好者的認可。從古代到現代,我們的生活方式正由詩向散文轉變,過去的田園狀態已被現代化肢解,感覺詩的環境不在了,不如音樂、電影一般為年輕人喜愛,其實一些流行音樂也稱得上是當代的詩歌,所以它不是消亡了,而是以多形態的方式呈現出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

(壹點號 人文齊魯)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詩歌的春天還有多遠?
    在任何時代真正的詩人都是寂寞的,詩歌都只是在小眾當中流傳。  黃 帥:在海子離開27年後,中國社會面貌、文化生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海子當年為之痴狂的詩歌,經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以降的商品經濟大潮衝擊,社會關注度也迅速下降,詩人早已不再是輿論追逐的明星。「詩人賣詩」「詩人乞討」等事件層出不窮,似乎「詩歌已死」如同「純文學已死」一樣,成了時代宿命。
  • 海子——在每個春天復活的詩人
    這對於一直與駱一禾在一起的海子來說,詩歌的出現為海子提供了一條正確的方向,也幫助海子找到了屬於自己心靈寄託。 第二天酒醒了,海子回憶起昨晚自己所說,萬分自責,甚至不能原諒自己。 幾天後,回到北京的海子起了個大早,一步一步地前往了山海關。
  • 天才海子:他生前,籍籍無名;他死後,屬於他的詩歌眾人傳唱
    他生前,籍籍無名,他死後,屬於他的詩歌眾人傳唱。天才海子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於1964年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普通農村,雖家貧,但海子無疑是個天才,自小就已經體現出極大的天賦,4歲時,就已經在公社舉辦的背誦比賽中獲利冠軍,一時聲名鵲起。
  • 一本最早收入海子詩作和海子譯詩的油印詩集
    詩集匯集了30位作者的70首詩歌。作者中只有兩位是校外的,那是我特別向雷抒雁和顧城約的稿(根據我的組稿請求,他們寄來的,都是未曾公開發表過的作品)。其餘的作者,全部是法大的師生。這本詩集由本校列印社列印,封面有米黃和淡藍兩種顏色,總共有56頁。最後,是我寫的以《青春的歌聲》為題的後記。
  • 海子:15歲考北大19歲當教授,25歲臥軌自殺,留下9字遺言
    對愛情的波折不斷、對人生起伏上下的未知、文學思想上的逐漸升華,海子在25歲的黃金年紀,把自己的靈魂還給慷慨的自然。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在光明的景色,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 柯雷:海子最著名的詩歌恰恰比較失敗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從漢學轉向現代中國詩歌研究是很自然的事——早在開始學漢語之前,他就已經喜歡荷蘭現代詩歌很久了。1986-1987年,柯雷到北京大學進修一年。在此期間,他得到一個機會,與詩人兼翻譯家馬高明一起編譯了一本《荷蘭現代詩選》。回荷蘭後,他開始把中國當代詩歌譯成荷蘭語,在鹿特丹國際詩歌節和文學期刊上發表。獲得漢學碩士學位後,他又在萊頓大學念了個博士學位。
  • 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25歲臥軌,詩歌裡有什麼秘密情
    01.海子是誰很多人,都知道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聽到「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的時候滿懷希望,被「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的質樸感動而熱淚盈眶。但是,卻不知道,2個月之後,海子就臥躺在了火車軌道之下,選擇了自殺。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你是那個溫暖了別人,卻獨自離開的海子
    文/ 詩妹說圖/ 網絡(侵刪)詩歌的王國有無限的未知和暢想,在這裡能打破時空的限制,與故人對話。你可以隨意的暢想,再肆無忌憚的翱翔。閒暇之下捧起書本,又讀到了海子這一首溫暖如玉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9位知名詩人評論家論海子優缺點
    對海子詩歌不買帳的人有過各種批評,比如說他想當王,詩人怎麼能想當王;或者說他的詩空洞、矯情;說他表達農業文明的幻覺啊,等等,但是,海子在那個年代,當然這也和整個80年代的人文氣氛有關,他確實再次表達了中國新詩的胸襟和抱負,這是最可貴的。90年代以來,有這樣胸襟和抱負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 尋求二十一世紀詩歌發展的切入點:從探討現當代優秀詩歌流派出發
    從五四運動以來,縱觀詩歌的發展歷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現了許多傑出的詩人,這些詩人形成了不同的詩歌流派。二十世紀初,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劉大白等人是第一批嘗試用白話來創作詩歌的,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詩歌流派」嘗試派「,這也就是新詩最初萌生出來的雛形。
  • 《遇見海子》:餘秀華,海子太年輕,我寫的比他好一點點
    《遇見海子》:餘秀華,海子太年輕,我寫的比他好一點點相隔幾十年,餘秀華和海子面都沒見過,但最近這兩個人的名字卻常常被人放在一起。這主要是因為餘秀華的一番囂張言論。在參加一次採訪活動時,主持人讓餘秀華評價哪位詩人對她影響比較大,餘秀華當著眾多學生詩迷的面說起了海子。
  • 海子30年祭——《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解讀
    幸福的起點和終點落在了三個本原意象上——餵馬、劈柴、週遊世界。海子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餵馬和劈柴可能是他幼年時平靜生活中的日常事件,週遊世界可能時那時小小心靈的宏大願望;一個幸福的人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眼前有眼前要做的事情,心中有心中要做的事情。但現實並非如此。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家鄉安徽。
  • 詩人海子的《亞洲銅》,面朝大海,偉大的靈魂永遠不死
    海子的詩提起海子,沒有哪一位愛詩之人不狂熱,沒有哪一位讀詩之人不懷念。海子的詩初次遇見詩人海子同樣是在學校的課本上,他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令我感動,令我嚮往馳騁。餵馬,劈柴,週遊世界。三個詞語寫出了每一個自由人嚮往的生活。
  • 兒童詩歌:找春天
    春天在花上,花在開放。春天在校園裡,和同學們一起玩耍。(於慕涵)春天在花叢,花叢裡開小花。春天在教室,教室裡開心讀詩。(周克誠)春天在花叢,花叢開滿花。春天在桃園,桃園滿桃花。春天在樹上,樹上長綠葉。春天在草坪,草坪綠油油。
  • 餘秀華說海子寫詩不如自己,為海子寫下的這首詩,卻啪啪打臉自己
    餘秀華懟過的人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她的同行:海子。海子,原名查海生,代表作《亞洲銅》、《以夢為馬》、《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毫無疑問他是20世紀末中國詩壇為詩歌本身而獻祭的象徵。餘秀華成名於2015年,但她的詩齡要從2009年開始算起。
  • 春天是詩人們向死而生的季節
    一旦介紹某人「是個詩人」,圍觀群眾們常常在第一時間浮現「原來如此」的曖昧笑容,笑容中究竟藏有何種意味?恐怕連群眾自己也說不清。一首詩(尤其是現代詩)就有一千個讀者,沒有人能妄斷一首詩的好壞—詩歌就是如此神秘的存在。詩人則是更神秘的存在。多情、不靠譜、情緒化、遺世獨立、桀驁不馴,是一個詩人最基本的外界形象,而與這個世界和解,是身為詩人最丟臉的事。於是有那麼多向死而生的詩人,最著名的當然是海子和顧城。
  • 那個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他的故居其實長這樣
    看到小查當年的藏書,滿滿地裝了好幾個玻璃書櫃。隔著玻璃,我發現圖書的品相有些萎靡頹唐,不知是因為多雨的江南使得書本發黴,或是有人頻繁翻閱所致。每一本的書脊上,貼有類似館藏的標籤。問後才知道,這是縣裡相關部門所為。為了加強管理不至散失,這些書據說已被悉數登記造冊。我知道的小查,不光自己是個極為整潔的人,也是一個認真的愛書人。我現在保存有幾種他當年用過的大學教材,都非常乾淨。
  • 海子的詩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把悲傷留給自己
    為什麼要把愛情建立在金錢上,為什麼就不能有一段不那麼看重物質的感情,我們的詩人海子是一位中國政法大學的老師。他非常喜歡寫詩,一般寫詩都會寫上幾萬字。海子的初戀離開了,他喜歡的人都沒有和自己在一起。最後,海子很傷心,獨自默默地寫下一首詩。
  • 綠草//詩歌/途徑春天
    途徑春天文/姚麗蓉我不是詩人,只喜歡在文字的音符裡摘幾句動聽的詩語飛舞關於春天的詩寫了一首又一首不願去想,古琴清韻檀香裡的梵淨也不知道,哪一首詩歌已經瘦成了秋水一走出久閉的家門就又途徑春天春風拂過臉頰,站在春的季節裡朦朧中春姑娘撩開了神秘的面紗沉睡了一冬的小草呼吸著芬芳
  • 駱一禾:東東,越到後來,海子的詩裡越有一種拼命的速度
    原創 純粹Pura 純粹Pura幾乎從寫作之初,駱一禾就把自己的詩歌志業和使命,跟以詩歌去處理循環湧動在時間裡的文明主題關聯在一起。在他看來,詩歌與文明互為因果,文明之生即詩歌之生,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