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取土,地質科技來幫忙

2020-12-12 騰訊網

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挖土」並「打包」帶回地球,它的一系列操作中也有行星地質學家的智慧與汗水——

此次嫦娥五號邁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的關鍵一步,實現月面自動採樣並成功返回,是我國探月工程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而早在10年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肖龍教授團隊、段隆臣教授團隊和李大佛教授團隊就接受任務,為嫦娥系列任務研製模擬月壤、繪製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研究採用何種型號鑽頭、使用何種鑽探方法取樣……

研製模擬月壤,助力月面鑽探取樣

月面採樣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要了解月壤的性質,並研製出與實際月壤性質較為相似的模擬月壤,用於採樣工程技術驗證。從2011年開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和他的團隊就開始著手為嫦娥系列任務研製可供實驗的月球土壤樣本。在肖龍的實驗室兼辦公室,桌面上擺放最多的就是各種類型的模擬月壤,這也記錄了他們團隊10年的奮鬥歷程。

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動力下降並成功著陸,將在預選區域開展月面採樣工作。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由於缺乏真實樣本數據,他們只能用有限的隕石和遙感數據反覆進行分析,用不同的材料進行配比嘗試。為保障模擬月壤的高仿逼真,肖龍帶領團隊調研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採集的月壤樣品性質,獲得了實際月壤的相關參數,以及隨深度變化的月壤剖面結構。團隊根據實際月壤的可能狀態和月面低重力的工作環境,選取了不同類型的玄武巖、火山灰、斜長巖、鈦粉等數十種與月壤性質較為相似的地球巖石和礦物,選擇特定的工藝,對巖石進行破碎加工,製造出顆粒形態和成分等都與實際月壤相似的原料,進而將不同粒度的原料進行配比。

經過大量試驗和迭代,團隊成員研製了不同密度、不同級配、不同成分等10多個系列的模擬月壤,被工程單位用作地面鑽探試驗,確定各項鑽探參數,再根據這些參數設定月面鑽探取樣的工作模式。

肖龍介紹,為嫦娥系列任務研製模擬月壤的10年來,其團隊總共為工程單位提供了近100噸模擬月壤;共研發出60多個種類的模擬月壤,經過反覆篩選,其中10多種被最終確認為試驗用月球土壤。近幾年,他們還研製了用於材料加工(如3D列印)的模擬月壤,以及模擬火星土壤等,為月球基地建設、火星探測、地外資源利用等提供支撐。

繪製大比例尺月球地質圖,為「嫦娥」指路

如同打仗需要戰場地形圖一樣,嫦娥五號降落月表同樣需要一份詳細適用的地圖。只有廓清落點的地質地貌,才能確保嫦娥落月的安全。因為涉及月面取土作業,這份地圖還必須涵蓋落點附近的地質構造,以滿足嫦娥五號的工作需求。

據了解,嫦娥五號預選著陸區東西長約450公裡、南北寬約120公裡,總面積約5.5萬平方千米。這麼大面積的月海地形地貌圖如何繪製?作為採樣點選址的一項關鍵工作,肖龍教授帶領團隊在結合以往國內外月球地質填圖資料和填圖規範的基礎上,建立了利用多源遙感數據開展月球地質填圖的方法和流程,包括落月點地形地貌、石塊分布、月壤厚度以及撞擊坑統計定年;並採用高程數據計算預選著陸區山體陰影、坡度,月海的地形特徵和玄武巖厚度;採用多光譜數據反演鐵鈦含量、計算光學成熟度、合成假彩色影像和月壤粒度。

經過10年努力,肖龍教授帶領團隊順利完成並提交了《嫦娥五號預選著陸區1∶25萬地質圖》,基本查明了嫦娥五號預選著陸區的地質框架和地質事件序列,為嫦娥五號著陸提供了大比例尺月球地質圖。該地質填圖成果為探月工程提供了基礎地質支撐,通過對月海玄武巖物質成分、玄武巖噴發歷史和撞擊坑等著陸區域專題研究,確定了地層切割關係、成分和礦物組成,釐清了該區域的地質演化歷史。

「《嫦娥五號預選著陸區1∶25萬地質圖》完全覆蓋嫦娥五號預選著陸區,彌補了預選著陸區沒有大比例尺月球地質圖的空白,是我國嫦娥五號任務重要的參考資料。該地質圖表現了預選著陸區範圍內各種地形、地貌、地質信息,以及主要地質單元的分布、年齡、巖性、化學成分、礦物組成等特徵。豐富翔實的地質圖面內容可以為嫦娥五號任務選擇一個樣品價值最為豐富、實施難度適中的著陸點提供依據。同時,也為返回樣品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地質背景信息。」肖龍介紹說。

肖龍(右)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現場。

作為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肖龍還參與了嫦娥五號科學目標的論證和採樣點的選址工作。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成功著陸。著陸點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實現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這一領域。為什麼選擇在此處採樣?

肖龍表示,著陸點的選址最主要考慮兩點,一是工程的安全性,二是要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工程方面,主要考慮地形、地貌、坡度、光照和通信條件等因素;科學方面,重點考慮在月球科學中的價值,能否為回答月球科學問題提供關鍵樣本。著陸點要遠離以往著陸採樣區,還要有與以往不一樣的樣品,能夠回答以往沒有解決的科學問題。呂姆克山區域有月球上最年輕的火山巖,樣品的研究意義很大。

設計螺旋鑽進方案,破解鑽頭散熱難題

鑽取月壤的鑽頭要鑽進月表2米深,而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那麼,高速旋轉下的鑽頭該如何散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段隆臣教授團隊和李大佛教授團隊參加了部分鑽探方案設計和鑽探模擬試驗等工作。

段隆臣介紹,月球鑽探與地球鑽探的最大不同是環境不一樣。有利的是,月球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機械設備消耗的功率較小;不利的是,月球上是真空環境,重力環境也發生改變。此外,在地球環境下,鑽頭鑽進往往會使用冷卻液,給鑽頭降溫才能繼續工作,而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鑽頭在高速運轉中產生的高溫無法散熱,必然影響鑽頭工作。

段隆臣帶領團隊經過理論計算,確定了在月球上鑽探2米需要的動力儲備,並通過低密度的月壤模擬低重力效果,經過反覆嘗試,最終選定螺旋鑽進方案。在鑽頭的選取上,李大佛教授團隊也進行了很多有益嘗試。

「鑽頭鑽進後,月壤的一部分會由鑽頭的螺旋葉片帶出,另一部分月壤通過空芯鑽杆帶回地球。」段隆臣團隊成員高輝介紹了鑽取月壤鑽頭的工作原理:螺旋葉片帶出月表的月壤可以有效降低鑽頭的溫度,不需要再進行冷卻也能確保鑽頭正常工作。

高輝介紹,嫦娥五號的取土作業採用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進行,其中表取1.5千克、鑽取0.5千克。表取由機械臂採用挖、夾、鏟等動作完成,表取的機械臂相當於機械手,非常靈活,配合計算機視覺系統,可以實現自由抓取。

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將積極申請樣品,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月壤樣品寶貴,成分非常複雜,需要系統開展研究,包括月壤顆粒粒度、巖石礦物組成、年代學、元素和同位素組成等。通過系統的研究,可以獲得有關對月球火山活動歷史、月幔物質組成、月球熱歷史等方面的新認識。這些工作將由多個單位共同完成。」肖龍說。

月球採樣中的地質工作

01

月壤如何模擬?

地大(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研製的模擬月壤

月面採樣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要了解月壤的性質,研製出與實際月壤相似的模擬月壤。

★研究「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採集的月壤樣品性質獲得相關參數

★選取玄武巖、火山灰等數十種與月壤性質相似的地球巖石和礦物

★製造出成分、顆粒形態等與實際月壤相似的原料製造月面土壤100噸

★研發出60多種模擬月壤

★篩選出10多種被確認為試驗用月球土壤

02

在月球上怎樣「挖土」?

模擬螺旋鑽進試驗

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取月壤的鑽頭要鑽進月表2米深,採用何種鑽探方法?高速旋轉下鑽頭如何散熱?

★通過計算確定在月球上鑽探2米需要的動力儲備

★通過低密度月壤模擬低重力效果,反覆嘗試後選定螺旋鑽進方案

★螺旋葉片帶出的月壤可以有效降低鑽頭溫度,不需再冷卻也能確保鑽頭正常工作

03

研究月壤月巖有什麼意義?

阿波羅17號收集的月球玄武巖樣本

月壤是月球巖石經過數十億年的風化後形成的,研究它可以獲得很多未知信息。

★通過研究月壤中不同的組分,來獲得原始月球的物質組成、外來物質、形成時間等重要信息

★幫助我們了解早期太陽活動情況,從而為了解地球早期經歷的相關地質過程提供參考

★我國將利用這些寶貴的樣品,為認識月球開展深入的研究。其科學成果和不斷進步的工程技術,也有助於將來的載人登月和火星、小行星探測任務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i自然全媒體

作者:楊佳峰 龐偉紅

編輯:鄭慧

審核:蘭聖偉

審籤:趙曉濤

相關焦點

  • 中國剛取完土,美國就籌劃在月球建立核電站,成功率幾何?
    最近科學家對從月球歸來的樣品進行了稱重,重達1731克的月球樣品瞬間刷屏了各大網絡,也再次燃爆了人們的自豪之心和愛國之心,這算得上是世界上最貴的土了,簡直克克值千金。在廣大中國人為登月成功而沉浸在喜悅與快樂中時,地球的另一側美國卻高調籤署了在月球建造核電站的計劃,這無疑是給中國人打的一針鎮定劑。
  •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首次曝光「挖寶套裝」
    原標題: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挖寶套裝」曝光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之後將在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左右的月壤樣品,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為什麼選擇這裡?採樣如何進行?採樣時會用到哪些新奇的工具?
  • 嫦娥5號從月球取土返回,月球土到地球後會不會有很大的輻射?
    嫦娥5號探測器的上升器,已經於2020年12月3日晚間,攜帶著2公斤的月球土樣品從月面起飛,隨後與停留在月球上空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進行對接,然後將月壤樣品轉移到返回器中,等待時機踏上返回地球的徵程。大家知道,月球上面基本沒有大氣,來自宇宙空間和太陽的輻射,可以在幾乎沒有任何幹擾的情況下直射月球表面,那麼,這些被帶回來的月巖樣本,是不是會有很大的輻射呢?如果從輻射的定義來看,它指的是由一個場源所發出的電磁波,其中所攜帶的能量一部分脫離了場源向著遠處傳播而不在返回的現象,這種能量的傳播是以電磁波或者粒子的方式進行的。
  • 有圖有真相 美國地質勘探局發布首份完整月球地質圖
    【CNMO新聞】據engadget消息,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近日發布了第一份完整的月球地質圖,幫助人們更好地欣賞和研究月球表面。如果你對月球很感興趣,這將是給你帶來的福利。這份完整的月球地質圖是USGS在NASA和月球行星研究所的幫助下製作並發布的,它可以讓我們對月球這位鄰居有了真正全面的了解。
  • 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展出
    楚天都市報12月7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徐燕 彭磊)走進逸夫博物館,迎面即可看到四個明亮的展櫃靜靜佇立在大廳中央,原來,嫦娥五號落月取土的功臣之一——模擬月壤,正在逸夫博物館展出,為廣大觀眾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
  • 月球樣品容器已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航天科技四院助力嫦娥五號月球...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我國首次月面採樣任務順利完成。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雙「五」合璧奔月取土踏徵程
    著陸器則具備多重功能:降落時,攜帶上升器落在月球表面;降落後,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完成月球表面的採樣和封裝;隨後,變身發射塔架,幫助上升器完成點火起飛。在抵達月球和離開月球的過程中,嫦娥五號要完成地月軌道和月地軌道的轉換。軌道器的作用就是承擔在不同軌道上的飛行任務——嫦娥五號抵達月球後,軌道器要及時剎車制動,幫助探測器進入環繞月球軌道。
  •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詳情介紹 嫦娥五號月球取土的挖寶套裝是啥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之後將在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左右的月壤樣品,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為什麼選擇這裡?採樣如何進行?採樣時會用到哪些新奇的工具?動畫短片,聽嫦娥五號說說自己的「挖寶套裝」吧!
  • 2020年12月科技熱詞來啦!|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實驗室|深空探測|月球...
    3.到底由誰來造載人月球著陸器?NASA將於2021年2月三選一12月28日,埃隆·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傑夫·貝索斯旗下太空公司藍色起源以及總部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的創企Dynetics,都在等待美國宇航局在2021年初做出一項重大決定,即從三家公司中選出一家來建造月球載人著陸器。
  • 有史以來最詳細的月球地質圖誕生!人類登月開啟倒計時!
    剛剛,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科學家們利用阿波羅計劃的數據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月球地質圖!這份新的月球地圖為人類提供了登陸月球的藍圖,揭示了地球巖石夥伴的真實性質。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科學家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月球行星研究所(Lunar Planetary Institute)合作,繪製了有史以來第一張完整的月球地質圖。在這張名為「統一月球地質圖」的新數字地圖中,整個月球表面都被完整地繪製出來,所有的特徵都被統一分類。你可以在網上找到這張地圖,它以1:50萬的比例展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量細節。
  • 「長五」送「嫦五」 登月去取土!
    為此,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就開始了為期2天的月面工作。她隨身攜帶的鑽取採樣裝置、表取採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神器」,將科學分工,精密配合,採取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採集約2kg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園。
  • 嫦娥五號為中國帶回月球第一抔「土」,其意義何在?
    與火箭分離後,嫦娥五號通過推進器進行了為期4天的飛往月球之旅,之後,在一個名為呂姆克的火山附近著陸,大概方位在月球正面的西北地區。在那裡,著陸器從月球表面鑽取樣品並封裝。取樣工作完成後,著陸器上的上升器起飛,攜帶2千克月球物質樣品,發射迴繞月軌道。在繞月軌道上,軌道器將封裝好的樣品回收,返回地球,以極高的速度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降落內蒙古。
  • 在月球「鑽土」,嫦娥五號用了啥「利器」?—新聞—科學網
  • 犀牛HPD液壓取土鑽機簡評:小型取土鑽機的標杆
    自從2019年德嚴科技將美國犀牛HPD液壓取土鑽機引入中國以來,在國內造成了不小的轟動,在以前,取土鑽機領域的劃分較為模糊,10m內是小型手持式的取土鑽機的天下,而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小型取土鑽機在應對5-10m這個深度區間進行採樣時還是無法滿足需求。
  • 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一
    著陸器則具備多重功能:降落時,攜帶上升器落在月球表面;降落後,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完成月球表面的採樣和封裝;隨後,變身發射塔架,幫助上升器完成點火起飛。 在抵達月球和離開月球的過程中,嫦娥五號要完成地月軌道和月地軌道的轉換。軌道器的作用就是承擔在不同軌道上的飛行任務——嫦娥五號抵達月球後,軌道器要及時剎車制動,幫助探測器進入環繞月球軌道。
  • 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一)
    著陸器則具備多重功能:降落時,攜帶上升器落在月球表面;降落後,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完成月球表面的採樣和封裝;隨後,變身發射塔架,幫助上升器完成點火起飛。在抵達月球和離開月球的過程中,嫦娥五號要完成地月軌道和月地軌道的轉換。軌道器的作用就是承擔在不同軌道上的飛行任務——嫦娥五號抵達月球後,軌道器要及時剎車制動,幫助探測器進入環繞月球軌道。
  • 快來收「快遞」!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凌晨1時59分,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地,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歷經23天曆經23天,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玉兔」重要發現:打開月球背面「隱秘角落」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地質地球所)研究員林楊挺向《中國科學報》介紹:「月球質量較小,很早就停止了內部活動,因此月表的撞擊坑及撞擊坑濺射物堆積剖面是了解月球30多億年演化歷史的很好視角,也可以為我們認識地球的早期演化提供重要參考。」科學家曾為小行星撞擊假設出一幅幅「高能畫面」。
  • 多國科學家關注嫦娥五號月球「挖土」首秀
    此次任務周期約23天,作為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嫦娥五號將在月球表面通過鑽取、表取兩種方式採集約2千克月壤返回地球。月壤是從月球固體巖石圈到太陽系空間的過渡帶,包含著相關區域的大量信息。對月壤的研究不僅涉及月球本身,而且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此外,研究月球巖石對開發月球資源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 月球「土特產」價值幾許?味道如何?
    月壤——月球過去的講述者月球和地球年歲相當,大約已經45億歲了。嫦娥五號取回的月壤是混合物質,主要成分除了取土點原地破碎玄武巖外,還有月球高地被撞擊濺射來的斜長巖、隕石的碎片等,是平均直徑小於1毫米的巖石顆粒。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介紹,通過對美國和前蘇聯帶回的月球樣品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之後減弱並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