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呂敬:我的致富「編年史」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呂敬,金海湖新區(畢節高新區)小壩鎮公雞山村人,我家裡有5口人:我、媳婦、還有三個孩子。家裡有一個養豬場,養了240頭豬。

呂敬和他的致富寶貝

以前,我家只有幾畝貧瘠土地,以種植玉米為生,那時候,由於土地的位置海拔高,土質又不好,一年下來收不了多少糧食,全家窮得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孩子們讀書的生活費也交不起,還欠債1萬多元。

2013年,因缺乏致富路子,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來,政府給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讓我有了收入,才勉強保障了全家的溫飽。那時幫扶幹部來我家,經常跟我說一些脫貧致富的故事,每次我都聽得熱血沸騰。聽了那些故事後,我知道,窮不怕,怕的是沒志氣,人要想真正脫貧致富,要靠自己勤奮努力,於是,我暗暗發誓,我要想辦法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不能成為國家的負擔。

2014年,和幫扶幹部談了我的想法後,他們告訴我有許多扶持貧困戶創業的好政策,鼓勵我發展產業。經過幫扶幹部分析,他們認為我適合養豬,最後在大家的幫助下,我申請了特惠貸,買了4頭母豬試養了起來。為了把豬養好,我去過多家養豬場「取經」,村裡組織的技術培訓我也一場不落,通過努力,我學到了不少養殖技巧、防疫知識。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我對養豬越來越有信心。當年我養母豬還算順利,豬崽賣得不錯,豬的數量也在慢慢增加。

調配飼料

2016年,我看到養豬確實能致富,就計劃把養殖規模擴大,於是向親戚朋友借錢多購買了幾頭種豬。我擴建豬舍時,政府不僅幫我調劑土地,還修了一條路直接到我的養豬場。

2017年,當我以為可以穩賺錢的時候,我養的多頭母豬卻突然病死了,看著母豬病死,我特別著急,正當我一籌莫展不知所措時,幫扶幹部幫忙上報了我的情況,還為我申請了補償,減小損失。

2018年,政府出錢為我購買了養殖保險,如果豬死亡,有保險公司賠償。政府還免費給我的生豬進行防疫,有了政府的支持和幫助,大家都極力勸我擴大養豬規模,聽了大家的意見,我再次向親戚朋友借錢,買了20餘頭小豬,並請老師來養殖場培訓,就這樣,我的養豬場又紅火了起來,看著豬崽一天一個樣,我心裡樂開了花。

2019年,豬肉市場好,豬價持續升高,我一下淨賺12萬元,不僅償還了貸款和借款,還順利脫貧,走上了致富路。

2020年,我擴大了養殖規模,豬的數量從最初的幾頭增加到240頭。上半年我的養豬收入為30餘萬元,今年預計能掙50萬元左右。如今,我已經實現了當初的誓言,房子修了,存款有了,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接下來,我要牢牢把握住市場,讓該出欄的豬及時出欄,並在合適時機進行補欄,繼續擴大自己的養豬規模。

回想起這幾年的歷程,我能從建檔立卡貧困戶變成脫貧致富帶頭人,要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幫扶幹部。現在,雖然我家脫貧了,但我不能忘本,只要村民們有需要,我都會免費給他們提供技術指導,教給他們養豬技術,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李興忠:黨的政策好 致富路上跑
    【我的脫貧故事】李興忠:黨的政策好 致富路上跑 2020-12-24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胡蜂養殖敲開了我的致富門|望謨縣打易鎮山平村...
    在扶貧政策的扶持和駐村幹部的幫助下,2017年,我在望謨縣城租門面開餐館,賺了錢,2018年底我家摘掉了貧困帽。2018年的一天,網絡上一則胡蜂養殖致富的信息吸引了我。從小在山區長大的我受到了啟發,於是我到處打探學習養殖胡蜂技術的地方。在得知興義專門有一家胡蜂養殖基地後,我決定放棄餐飲業到該基地拜師學藝養殖胡蜂。
  •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不言棄 獨臂大俠一片天 2020-12-1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我從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養豬致富戶丨劍河縣柳川...
    那時,我向村「兩委」申請,識別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家山高谷深,地少田薄,交通不便,世代靠種水稻等傳統農作物為生,起早貪黑忙碌一年,卻只能維持溫飽,靠天吃飯,十分艱難。為了改變貧困的局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我也像大多數人一樣,懷揣著致富夢到外地打工,在外面奔波幾年,但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又沒有技術,心中懷有一腔致富熱情,卻始終找不到出路,只能幹一些簡單的體力活。
  • 【景縣好網民 脫貧故事】一位農村黨支部書記的「致富經」
    【景縣好網民 脫貧故事】一位農村黨支部書記的「致富經」 2020-07-20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抓住「雞」遇 勇闖致富路︱三穗縣雪洞鎮界牌村...
    冬天的清晨,晶瑩的露珠掛在林間的樹梢上,濃霧持久未消散,我站在高坡上的林下養雞基地裡,一陣陣寒風吹來略有些刺骨,但是望著這片「致富路」,我的心裡卻暖意十足。2010年我決定返鄉創業,最開始做鋁合金生意,副業養了雞,因行情不好生意慘敗,副業養的雞也因一場雞瘟死了2000多隻,所有的努力都打了水漂。本來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被列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一次的遭遇,也讓我不斷地反思自己失敗的經驗教訓,家人和村幹部也在不斷鼓勵我重新振作起來。當年,村幹部幫忙我申請特惠袋5萬,讓我重新鼓起勇氣再創業一次。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龐幫雲:讓村民生活甜起來||李美珍...
    於是,我開始走村串戶給村民算收入帳。但村民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還是讓我吃了不少閉門羹,幾乎沒有村民理會我。我知道村民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敢嘗試,他們需要一個領頭人。於是,我決定先做給群眾看。除了將自家的土地全部種植甘蔗外,我又流轉了幾十畝土地來發展連片種植。有村民顧慮,覺得納碰村交通不便,收成之後怎麼把甘蔗運出去換成錢?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農村後備幹部「成長記」
    組織的召喚讓我堅定信念2016年,我32歲,也是我打工回鄉創業開超市的第三年,生意在我與丈夫的精心打理下逐漸步入正軌。當年1月份,駐村幹部陳明松找到我說,「小嬋,我看你不僅致富能力強,團結婦女群眾也很有號召力,現在咱們寧河村缺一個人口主任,希望你能夠加入隊伍補充力量。」
  • 原標題:脫貧振興必有我 致富奔康領頭雁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脫貧振興必有我 致富奔康領頭雁&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陳光友正在養豬場巡查生豬長勢
  • 我的脫貧攻堅故事:忠孝難兩全,盡職履責不留憾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精神,更好地總結、推廣先進典型和做法,講好扶貧故事,激發廣大群眾幹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奪取荔波脫貧攻堅戰的最後勝利。即日起,荔波縣委宣傳部和縣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脫貧攻堅故事》系列報導,邀請一線扶貧幹部為您講述和分享扶貧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和感人至深的扶貧故事。
  • ...脫貧故事」我從貧困戶變成致富帶頭人|餘慶縣敖溪鎮指揮村村民...
    看著我的這片椒林,養的豬、牛,對比過往,心中甚是滿足。我叫劉關華,今年45歲了,敖溪鎮指揮村石蚌井組的村民,家有5口人。2016以前,在家裡面種高粱、玉米,每年有一定的收入,日子也勉強過得去。我們家勞動力、能幹活的都很健康,我不甘心當貧困戶,便一心投入發揮花椒種植。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楊光海:「娃娃書記」幹勁足
    工作3年在3個工作崗位上幹過,擔任2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雖然被人叫「娃娃書記」,但卻帶領著全村群眾發展致富,被贊「能幹又靈跳」。 2017年,大學畢業後的楊光海放棄穩定的銀行工作,帶著「想和老百姓一起過上好日子」的願望,毅然回到自己的家鄉,成為當地扶貧工作站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工作以來,憑著一股子「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幹勁,楊光海先後被評為「黔南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平塘縣脫貧攻堅『五一』勞動尖兵」「平塘縣基層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等榮譽稱號。
  • 民兵帶頭致富,遼寧省清原縣百餘貧困戶脫貧
    本報訊 楊萬峰、記者鮑明建報導:「我剛剛領到2000元工錢,家裡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我是越幹越有勁兒,感謝人武部的牽線搭橋。」7月7日,遼寧省清原縣人武部政委侯慶明接到了該縣敖家堡鎮于家堡村貧困戶劉桂英的電話,劉桂英激動地告訴他,自從跟民兵連長胡景髮結成幫扶對子,日子一天一個樣,脫貧摘帽指日可待。胡景發是于家堡村的民兵連長,同時也是縣人武部培養的致富帶頭人。
  • 「我的脫貧故事」養豬讓我成為村裡的脫貧「樣本」丨清鎮市暗流鎮...
    我叫楊榮,今年49歲,是貴陽市清鎮市暗流鎮鼓鍾村上慶組的村民。在精準扶貧中,我被村裡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想想以前的日子,一家6口人,就靠那幾塊田地維持生活,有時候飯都吃不飽。我從1996年到2008年就一直在外面打工,也只能讓家裡人不餓肚子,「致富」這兩個字,從來沒往我自己身上想過。後來,我因為身體不好,也就一直歇在家務農。2018年,我們村的駐村幹部一趟趟往我家跑,給我做思想工作,說買4頭小豬仔來飼養,政府一頭豬還可以補貼1500元到2000元。在駐村幹部的幫助下,我解決了豬飼料和生活上的困難。就這樣,我開始了養豬之路。
  •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2020-12-1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一貧如洗到養豬致富丨開陽縣高寨鄉牌坊村村民...
    搬進新房,樹立脫貧信心  2014年,我家因生活困難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時我和90多歲的老母親居住在一個37平米的舊房子裡,房子年久失修,經常是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家裡又只靠疾病纏身的我種地維持生活,沒有多餘的錢新修房子。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楊光海:「娃娃書記」幹勁足
    工作3年在3個工作崗位上幹過,擔任2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雖然被人叫「娃娃書記」,但卻帶領著全村群眾發展致富,被贊「能幹又靈跳」。2017年,大學畢業後的楊光海放棄穩定的銀行工作,帶著「想和老百姓一起過上好日子」的願望,毅然回到自己的家鄉,成為當地扶貧工作站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工作以來,憑著一股子「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幹勁,楊光海先後被評為「黔南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平塘縣脫貧攻堅『五一』勞動尖兵」「平塘縣基層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等榮譽稱號。
  • 講扶貧故事 | 秦紅玲:我家脫貧了 該幫別人了
    自強摘掉「貧困帽」致富不忘眾鄉親今天【講扶貧故事】小編帶給大家的是秦紅玲:我家脫貧了 該幫別人了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秦紅玲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帶頭搞起了養殖業,不僅摘掉了自家「貧困戶」的帽子,還帶動了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秦紅玲完成了華麗轉身。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王小廖:盡我所能讓鄉親們過上好...
    我是望謨縣石屯鎮喜獨村黨支部書記王小廖。喜獨村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利用率低,加之缺少產業支持,村民318戶1376人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有232戶984人。自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作為村支書,如何帶領群眾脫貧成了我的心頭大事。
  • 「我的脫貧故事」「糊塗大學生」心中有筆致富「清醒帳」︱天柱縣...
    我叫龍志堃,今年25歲,是天柱縣石洞鎮庇佑村人,2019年,我放棄外地高薪工作,返鄉帶領種植10畝辣椒卻沒賺到錢,大家都叫我「糊塗大學生」。其實在我看來,我並不糊塗。  2019年3月,正逢全縣推廣辣椒產業發展,我興致衝衝申請了10畝種植面積。但當天在村裡面就碰了一鼻子灰,大家都認為在庇佑村發展辣椒產業簡直是天方夜談,庇佑村屬於天柱縣的高寒地區,不適合大規模種植朝天椒,他們認為我一個毛頭小夥子來帶頭種辣椒搞發展,就是初生牛犢亂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