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取經的真實目的竟是……

2020-12-15 物造東方

在玄奘西遊的藝術作品中,無論是小說《西遊記》還是《大唐西域記》都把西遊記描寫得極其坎坷艱辛。玄奘和苦行僧一樣,只有一個人或幾個追隨者。但事實上,玄奘不僅有四個弟子,還有二十多個追隨者。有足夠的銀子和錢再花20年。發生什麼事?

貞觀十九年,剛剛回到唐朝都城長安的玄奘完成了西域藏經的偉大壯舉。他把自己對西域的認識口授給了他的弟子,邊寫了《大唐西域記》。

在國外旅行了16年(玄奘在貞觀出了三年門),在其他地方寫陌生的人和事是很自然的。但在玄奘,這有點不合理。

唐代西域

很重要的一點是,玄奘非常希望學習經文。回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儘快組織梵文佛經的翻譯,但如何先寫遊記呢?

而縱觀唐朝西域前後各章,雖為高僧所寫,卻不像佛教徒的語調,而是完全在世俗人的眼中,客觀地記錄了西域、中亞、南亞等地的風俗、地理和交通國家。

總之,唐代西域的故事與玄奘的身份不符。那玄奘到底為什麼要寫這個?事實上,這背後還有其他原因。

事實證明,唐太宗當時正在積極擴張。儘管他在貞觀初年消滅了突厥語界立布,即東突、西突厥佔領了現在的新疆地區,但仍不能完全制服。

西域土耳其人受苦多年,這讓唐太宗非常痛心。想出兵,還因為路途太遠,其風土人情和地理幾乎成了黑眼。然而,玄奘的西行恰好經過西部地區,尤其是西突厥。

隋唐時期著名的大臣裴菊,致力於抗擊土耳其人。他寫了一本名為《西域志》的書,詳細記錄了西域土耳其人的地理和交通,描述了從敦煌到裏海的三條通道,即著名的北路、中路和南路。

然而,裴菊卻寫下了西域的地圖記錄。他不是親自去他的地方。這些材料都是西域胡商口述的。可以說他依賴二手材料。

所謂「西部三條道路」只是一個大方向。唐太宗不知道他手裡是否有西域的記載。即使有,也不能作為攻擊西方土耳其人的數據。

不過,玄奘不經意走了裴菊說的三條路。他穿過高昌、焉耆、庫車、古摩,穿過叢嶺,來到西突厥汗院,從天祝返回後,又沿著崑崙山北麓行走。他熟悉西部地區的風俗習慣和道路交通。

除了讓玄奘對佛陀的心更加堅定,對國際政治和利益衝突的認識更加深刻外,他在國外的漫長旅程也讓他更加堅定。這樣一位形成大格局、大視野、親自走西域之路的高僧,自然適合書寫西域地理信息。

唐太宗讓玄奘寫《西遊記》,並不是為了管理西域和抗擊土耳其人,而是玄奘立即接受了這一政治任務,這是可以理解的。

與漢代派往西域的著名大臣張謙、班超相比,他以強烈的政治使命感,把所見所聞與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結合起來,完成了唐代西域的書寫。

相關焦點

  • 披荊斬棘西行取經
    玄奘披荊斬棘西行取經玄奘唐僧就是玄奘百折不撓西行求法玄奘在25歲那年,離開長安西行,開始了遠涉異國的萬裡孤徵。這時侯,玄奘所騎的馬病死了.與他同來的一個小和尚因懼怕困難也先後返回°-天,走到嘉峪關的路上.碰見一位老人、老人聽說玄奘要-個人西行取經.便再三勸 阻說:「西行的道路極為艱險,在沙渙裡以枯骨作為標記.成群結隊的還常有迷失,何況你 是單.身,不必去冒這樣的生命危險吧!」
  • 唐玄奘真實的漫漫西行路,遠比書中描寫的八十一難更艱險
    《西遊記》中的唐僧離開大唐前去西天取經,可謂是無限風光和尊崇,唐太宗李世民封他為「御弟」,贈通關文牒,並親率文武百官為其送行。唐僧取經歸來,唐太宗又是親自出城迎接。我們知道《西遊記》是吳承恩筆下的一個神話故事,裡面的人物,包括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都是虛構出來的角色。不過,他們的師父唐僧卻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 歷史上真實的玄奘取經(上)
    《西遊記》裡唐僧的真實原型玄奘,一生堪稱傳奇。此文以玄奘弟子記錄下來的玄奘口述的經歷及眾弟子的回憶為基礎,結合史書中的記載,力圖還原歷史上真實的玄奘。他一邊學習梵文,一邊向朝廷上表申請「過所」,就是護照,請求準許他西行取經。當時大唐初立,疆域尚未開拓到遠方,兵荒馬亂,盜匪橫行,民眾被禁止出國。多次上表,玄奘都沒拿到過所,很多準備與他一起出行的僧人都紛紛退出了。那時到印度求法的僧人返還者甚少,有的卒於西行之路,有的因疾卒於他鄉。不論是水路或陸路,由中國到印度,都是九死一生的險途。
  • 玄奘成名於西天取經,卻無法稱為第一僧,這位僧人比他貢獻更大
    其實不然,史實與小說畢竟不是一回事,只有歷史記載中的人物才最為真實,而小說中的人物大都是虛構。現實版的玄奘能如此出名,要得益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他撰寫的遊記《大唐西域記》一書;二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編著的小說《西遊記》。兩者能讓玄奘成名於後世的,還要歸功於吳承恩,以他的原型塑造出了轟動國內外的神話小說。
  • 還原真實的「唐僧取經」:潛逃式、沒有公費,最大阻礙來自唐朝!
    而事實上,《西遊記》中的「唐僧取經」和真實的「玄奘取經」有太多的不同點其一:出身《西遊記》中唐僧的出身頗具悲劇色彩,父親早奸人陷害、一命嗚呼,母親忍辱負重,在生下唐僧後將其和一紙血書一起遺棄。唐僧長大後成為得道高僧,並憑藉血書最終扳倒惡霸。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它雖然取材於唐僧玄奘西天取經故事,但書中所描述的那位三藏法師已經被神化變形了,取經故事情節也都是小說家通過想像加以虛構的。大約從南宋年間《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經過金代院本《唐三藏》《蟠桃會》,元人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等,踵事增華,敷陳演繹,唐僧玄奘就已脫離了原型;再經過明代正德、萬曆年間的著名小說家吳承恩,在這些話本、戲曲、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發揮高超的想像力,進行艱苦卓絕的藝術再創造,最後完成了文學名著《西遊記》的創作。就是說,小說中的唐僧玄奘形象,並非歷史的真實。
  • 《西遊記》中唐三藏是玄奘大師嗎?關於玄奘大師,這些您不可不知
    你不可不知的玄奘大師《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就是玄奘大師嗎?玄奘大師為何想至印度求法?玄奘大師留學印度主修的科目是什麼呢?關於玄奘大師,這些您不可不知。無論您是否看過《西遊記》這部中國古典小說,一談起《西遊記》,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等人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畫面,一定即刻鮮明地浮現您的腦海。這部小說是中國明代,由吳承恩揉合史傳和市井雜聞所寫成的唐僧西行取經故事。內容大多是杜撰誇大的,但也因為這部通俗小說經由民間說書、戲曲等各種方式的廣為流布,「唐三藏」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佛教僧人。
  • 談談大唐玄奘和西遊唐僧有何不同?
    歷史上那個真正到達天竺,並且用一生完成取經大任且將佛法帶回大唐帝國的玄奘法師。 甚至因為西遊唐僧的聲名太盛,導致人們已經忘記了那個本該被世人都銘記的真實人物——玄奘。 凡人不"凡",神仙不"仙",大唐玄奘和西遊唐僧到底有何不同,他們之間又有怎樣的鮮明對比?
  • 《法海你不懂取經》:法海去西天取經,師父再也不會被妖怪抓走了
    ……穿越法海,早生二百年,本來只是想要跟著師侄唐玄奘混個取經的差,爭取位列仙班,但是卻沒想到,最後自己成了取經人。「悟空,速速退下,不要搶為師人頭!」【黃金五章】第一章,原來這裡是西遊。主角穿越成了法海,還是早了兩百年的西遊世界,玄奘是他的師侄。他從杭州趕到長安,一路風塵僕僕、斬妖除魔。有關他的傳說數不勝數。第二章,這僧人真不要臉,和姑娘在一起,簡直太……般配了。主角在客房內打坐修煉,腦中回憶這個神魔世界的時間線,愈發覺得只有跟著取西經才有機會位列仙班。可第二天卻有一個紅衣姑娘尋了過來,竟然是多年前將他擄上山的女山賊。
  • 他西行取經比唐玄奘早230年,在國外名氣很大國內卻少有人知
    《西遊記》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人印象中,唐玄奘是國我前往西方取經的第一人。其實,東晉時期的高僧法顯早在1600多年前就到天竺尋覓真經,比唐玄奘早230年。在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一直流傳著他的勵志故事,國家4A級旅遊景區仙堂山還建有他的紀念館。
  • 不畏生死渡化眾生的玄奘究竟長啥樣?從西夏壁畫中找到答案
    榆林窟第3窟(西夏)《唐僧取經圖》(局部)唐僧西行取經的故事因吳承恩小說《西遊記》而中外馳名,家喻戶曉。唐僧是對中國西行取經僧人的通稱。真正的唐僧俗姓陳,名諱,是唐代洛州緱氏人(今河南偃師縣緱氏鎮),法名玄奘(公元600年——公元664年)。唐僧並不是《西遊記》中那位善惡不分,膽小怕事,懦弱的取經和尚,而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是什麼樣子,和《西遊記》小說中有哪些不同
    面試時,玄奘一句「遠紹如來,近光遺法」讓鄭善果大吃一驚。雖然玄奘的年齡達不到錄取標準,鄭善果依然力排眾議錄取了玄奘。第三是玄奘西天取經的目的。小說中,西天取經是為唐王祈福,真實的歷史是,唐玄奘在研究佛經的過程中,發現國內現有佛經說法不一。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玄奘決定去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取經。
  • 捨身求經的他,開啟了中國僧人西行求法之路
    前陣子,禪風君給大家介紹了一部紀錄片——《佛國記——法顯西行》,向大家介紹了中國第一位到達「西天」取經的高僧,並講述法顯法師西行取經的艱難歷程。 但實際上,雖然法顯法師的「第一」指的是第一位到達「佛國」取經的僧人,而西行求法,其實並非法顯法師首創。
  • 玄奘法師:人生的意義,便是為了眾生而艱難前行
    於是,在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玄奘踏上了前往天竺求取佛法的漫漫長路。而唐僧取經的這一壯舉,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學中常見的文學題材。02 漫漫西行路,拳拳求法心在玄奘法師西行求法的路上,發生過許多故事,有些見於史料記載,有些則流傳於民間。
  • 歷史不可胡編亂造,唐僧玄奘法師的拜把子兄弟到底是誰?
    貞觀元年,玄奘從長安出發西行,在途中經蘭州到涼州,繼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現在哈密略作停頓,直至高昌國。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現在的新疆吐魯番縣境內,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
  • 玄奘:因《西遊記》而家喻戶曉的唐僧,後來卻很落寞,原因為何?
    玄奘:負笈大漠外,雁塔貝葉藏相對於唐僧的名字,這玄奘知道的人要少得多,這其中的關係就不用多說了,借著《西遊記》,這被稱為唐僧的玄奘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響亮的真實人物了,不僅學生的寒暑假是必放的電視劇,也是中國重播率最高的劇目。
  • 去印度遊歷和翻譯佛經,唐玄奘會外語嗎?
    前一陣西奇妹寫過一篇《沒有GPS,唐玄奘是如何去印度取經的?》後,收到許多留言詢問玄奘在取經路上經過了138個國家,他是如何操著熟練的外語問路的?好問題。小妹今天就來解答一下——玄奘的外語水平高嗎?他是如何問路以及翻譯印度佛經的?
  • 大唐玄奘——佛性佛法堪佛心
    10歲入寺,11歲受學,12歲剃度,22歲受具足戒,28歲論道大覺寺,30歲立志西行求經,32歲始髮長安,歷經110國,歷程5萬裡,歷時19年,求得佛經657部,回國後潛心譯經19年,成經1335卷,譯文1335萬字(參考資料:郭元興《試論玄奘法師出生西行的年代問題》)。
  •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西行取經的僧人,他的法號叫八戒,並且真的姓朱
    吳承恩筆下的《西遊記》,上至神仙佛祖,下到庶民百姓,很多都是有原型的,比如唐僧的原型就是唐代高僧玄奘。但你肯定不知道的是,那位二師兄豬八戒,也有原型,並且也是一位西天取經的高僧。三國時期的潁川可謂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曹操手下的謀士集團一半都是出身潁川大族,比如荀彧、荀攸叔侄,郭嘉、陳群等。
  • 莎車玄奘講經臺:見證佛教文化在莎車的歷史傳承
    玄奘講經臺(系朱具婆佛塔遺址),位於莎車古城東邊的城牆邊上,玄奘曾於公元643年路徑此地講經修建。因年代久遠而破壞,於1460年在原址維修,至今保存著12米高的土塊堆砌物。曾經在土堆底內發掘過佰餘枚宋朝前期的錢幣、紀念幣,至今已有1200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