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毗沙門天雕像與中國文化淵源

2020-11-21 海外網

唐代兜跋毗沙門天立像 謝田攝圖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了一個有趣的古代雕塑特展:《毗沙門天,北方的鎮護之神》,特展上展出了數十尊毗沙門天雕像。在這些雕像後面,還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淵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毗沙門天是何方神聖,但是一定知道他的兒子:哪吒。2019年,《哪吒》成了中國現象級的動畫電影,是近年來對中國傳統文化改編最成功的範例之一。

有讀者可能奇怪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哪吒的父親不是託塔天王李靖麼?嚴格說來,託塔李天王是一個「中印混血」的神仙。印度佛教管北方護法神叫毗沙門天,在唐代的時候,人們普遍信仰毗沙門天,並逐漸將他和唐朝開國名將衛國公李靖合體。毗沙門天手裡捧著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塔,李靖跟他合體後就成了託塔天王。按照佛經記載,哪吒是毗沙門天的三太子,毗沙門天成了李靖,哪吒也就搖身一變成了李靖的三兒子。

哪吒的名字很奇怪,他兩個哥哥叫金吒和木吒,按照金木水火土的排序,他應該叫水吒。實際上「哪吒」是個印度名字,叫Nalakūvara,在佛經裡被翻譯為「那吒俱伐羅」,哪吒(或者叫那吒)是個簡稱。由於哪吒是印度名字,所以他當了李靖的兒子之後,還是叫哪吒,並沒有改名為李哪吒。

古代的神話故事流傳千載,會有各種變化,有時候兩個人會變成一個人,如毗沙門天和李靖合體成了託塔天王,有時候一個人也會變成兩個人。在《西遊記》裡,託塔天王下轄有四大天王,在《封神演義》裡,這四大天王叫魔家四將,老大是南方增長天王魔禮青、老二是北方多聞天王魔禮紅、老三是東方持國天王魔禮海、老四是西方廣目天王魔禮壽。前面說了,毗沙門天是北方的護法神,所以他其實就是北方多聞天,他的梵語名字叫做Vaisravana,音譯為毗沙門,意譯為多聞天。

在印度,毗沙門天本來只是四大天王其中之一,但他掌管象徵富饒的北方,他也被奉為財神,所以比其他的天王更受尊崇。在佛教北傳的過程中,毗沙門從四大天王裡獨立出來,成了地位更高的神靈。

唐朝安史之亂時,唐軍和于闐在西域共同對抗吐蕃(位於今西藏青海)軍隊的入侵,留下了一個神話故事:毗沙門天在城市將要被攻破時突然顯靈,身披金甲,左手託塔,右手持戟,幫助唐軍擊退吐蕃。此後毗沙門天作為軍神,在唐朝廣為流行,人們管他叫「兜跋(吐蕃)毗沙門天」。安史之亂後,各地都開始在城牆和城門上供奉毗沙門天。唐憲宗在位時,毗沙門天成了皇帝尊崇的「護國神靈」,舉國上下到處供奉,所以在從唐代晚期到宋代的石窟裡,經常可以看到毗沙門天。然而到了元代以後,毗沙門天逐漸被道教吸收,成了託塔天王,毗沙門天這個名字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在唐朝最信仰毗沙門天的時候,日本正在學習唐朝,於是也把這些文化帶回了日本並延續至今,現在日本民間的「七福神」裡有一個就是毗沙門天。當時日本還從唐朝帶回了一尊精美的木雕「兜跋毗沙門天立像」,供奉在首都平安京(今京都)的正門「羅城門」上。羅城門於980年倒塌,這尊雕像被搶救下來,在京都東寺保存至今,是日本的國寶級文物。

兜跋毗沙門天立像高1.9米,身披金甲,左手託塔,右手持戟,腳下踏著兩個小鬼,兩個小鬼中間是地天女。雕像的材質原來以為是河南的魏氏櫻桃木,2019年測出是楠木雕的,日本沒有中國的楠木(日語裡的楠木是樟木),所以確認是唐朝中後期的作品。神像的手持物可以取下,原物被偷了,現在是按照原樣修補的。神像頭戴鳥紋高冠,眼瞳嵌著黑石,眼神看向左下方,嘴唇微張,能看到一點牙,眉目間神態生動,仿佛正要出徵迎敵。這尊毗沙門天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極高,是世界上保存最好且最精美的唐代木雕。

奈良國立博物館的《毗沙門天》特展上有三十餘尊毗沙門天像,除了這尊唐代的兜跋毗沙門天立像之外,其他都是日本的。日本早期的毗沙門天像全都是在模仿唐朝,例如東寺保存的兜跋毗沙門天立像在日本有好幾個早期仿製品。特展上有幾尊八至九世紀的毗沙門天像,雖然是在日本製作的,但是依然能看出唐代樣式。例如有一尊愛媛縣如法寺的毗沙門天立像,木心乾漆造,工藝風格和奈良唐招提寺的佛像頗為接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八世紀中期中國江南地區的佛像風貌。唐代的木雕毗沙門天像,在中國已經看不到了,日本也只留下一尊完好的,所以這幾尊仿唐的毗沙門天像成了見證時代的文物,格外珍貴。

日本學習中國,主要是在唐宋時期,所以明清時期的託塔天王和哪吒崇拜並沒有傳入日本,但也正因為如此,日本原樣保留了中國唐代的毗沙門天文化並傳承至今,此次的《毗沙門天》特展,就是對相關文物的一次系統梳理。(謝田)

責編:紀愛玲

31767054,.日本毗沙門天雕像與中國文化淵源,.2020-04-14 12:10:00,.204450,.紀愛玲

相關焦點

  • 日本的這個神與中國頗有淵源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了一個有趣的古代雕塑特展:《毗沙門天,北方的鎮護之神》,特展上展出了數十尊毗沙門天雕像。在這些雕像後面,還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淵源。2019年,《哪吒》成了中國現象級的動畫電影,是近年來對中國傳統文化改編最成功的範例之一。有讀者可能奇怪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哪吒的父親不是託塔天王李靖麼?嚴格說來,託塔李天王是一個「中印混血」的神仙。印度佛教管北方護法神叫毗沙門天,在唐代的時候,人們普遍信仰毗沙門天,並逐漸將他和唐朝開國名將衛國公李靖合體。
  • 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哪些淵源?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日本人的先祖是誰?日本文化有哪些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習俗?01日本人的先祖是誰?這件事眾說紛紜,連日本國內意見都不統一。一、日本人祖先是中國雲南人,公元前開始的移民。1979年,日本教育大學教授鳥越憲三郎,發表研究論文稱:「日本人的祖先在中國雲南省。」1984年,鳥越憲三郎再次發表研究論文稱:「日本人在體質上所有的胎斑淵源是和雲南人相同的」。並舉證了大量證據說明雲南是日本人祖先的發源地。
  • 在清華藝術博物館看日本和鏡與中國文化的淵源
    中國銅鏡興盛於戰國,繁榮於兩漢,輝煌於隋唐,宋代以後在總體上卻是一種江河日下的狀態;日本銅鏡自平安時期起,逐步發展,在幾百年中款式豐富、爭奇鬥豔。中日銅鏡文化的這兩個轉折點恰好有所重疊,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感,這在東亞文化之興衰上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變化。
  • 日漫文化,現在成了日本特色,它與日本古代浮世繪文化有何淵源?
    在今天的世界,日漫文化是日本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日本動漫產業也是日本重要的第二支柱產業,日本漫畫,動畫,手辦等一系列的動漫產業鏈,成為了日本對外貿易的王牌產品。提起日本,汽車和單反成了年長者津津樂道的東西,而漫畫作品卻是現在年輕人對日本的第一印象,中國大量的動漫追番者,輕小說追更者,這些群體的形成都表示了日本這波文化輻射巨大的影響力。日本的漫畫發達和日本江戶時代開始興起的浮世繪淵源很深,兩者都是日本市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是紙張普及后豐富日本民眾業餘生活的重要文化產品。
  • 訪談︱徐堅:中國早期考古學和博物館的日本淵源
    澎湃新聞:在大多數讀者的心目中,對於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來說,考古或者博物館都不陌生,那麼,中國是否有自己的考古學或者博物館傳統,或者「考古學的前身」和「博物館的前身」?徐堅:無論是考古學,還是博物館,在中國都沒有本土淵源。兩者都是作為19世紀晚期輸入的外來文化出現的。
  • 日本的「鬼」文化源於中國,日本人卻說日本的「鬼」和中國不一樣
    這個概念在日本,發展成為了很有意思的妖怪器物文化。 實際上,宮崎駿的很多作品裡,都體現了日本的"鬼文化"或者說"妖怪文化"。比如《幽靈公主》裡那個人面鹿身、鳥足獸尾的山獸神;《龍貓》裡膽怯畏人的古宅精靈"煤煤蟲"等等。 簡而言之,日本文化裡"鬼"的形象,跟"鬼門的方位有關"。
  • 與中國或日本文化相比,韓國文化有哪些特別的?
    在亞洲最東邊的三個國家,也就是我們中國和日本、韓國,自古以來就有非常不可分割的淵源,用一句相愛相殺也不過分。而其中,日本的文化應該和我們中國是最為相近的,畢竟在N多年前,日本就把中國當做老師來學習,反觀韓國則有很多的不同,今天小宇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韓國文化經常不同於中日兩國的獨特文化有哪些。
  • 永久跪在中國的4個日本兵雕像,日本曾要求拆除,中國:3個條件
    上個世紀,中國國力衰弱,諸多西方列強強行的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肆意的剝削和掠奪,中國人民承受了莫大的傷害,這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在這段歷史中,最不能忘記的就是日本侵略者所發動的抗日戰爭,他們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是中國幾千年來前所未有的,後來在眾多革命先輩的努力下,終於把這些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為了紀念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們,就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都修建了烈士陵園。
  • 羊肉火鍋的文化淵源
    羊肉火鍋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隆冬季節,幾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面對滋味純香的火鍋羊肉,小酌兩杯,那可真是人間幸事。羊肉火鍋歷史悠久,大部分資料顯示是元世祖忽必烈創造的。中華飲食文化的典型象徵就是:求精求細。不囫圇吞棗,而是想盡辦法把「栆」吞得有滋有味。羊肉火鍋說白了就是底料的功夫。沒有底料等於清燉,底料不佳難品其味。關於羊肉火鍋底料,在清代達到了歷史新高。據說康熙眾宴群臣就有羊肉火鍋,而且滋味濃厚香醇。
  • 起源於中國射箭,日本弓道文化在本國被傳承普及後,卻又傳入中國
    弓道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是有點陌生的,在日本卻很普及,現在日本國內包括公共及私人的弓道場大概有1400多個。弓道有著典雅而嚴整的一套習射程式和比賽規則,形式古樸,服飾、器具都很講究,一舉一動都要求嚴格。弓道非常注重禮儀,注重師道尊嚴,有著非常濃鬱的文化感,但又不失引人入勝的競技性。可以說,弓道是與日本的茶道、花道、劍道等日本傳統文化形式一樣,最能體現日本人的民族性和傳統精神的技藝之一。
  • 中國文化淵源流程
    推車趕集人物雕塑,商業街雕塑,鑄銅人物雕塑 民俗作為人們生活與文化的傳承現象 古代推車人物雕塑,戶外景觀雕塑,街頭文化雕塑
  • 永久跪在中國土地上的日本兵雕像,日本要求拆掉,中國:3個條件
    在此期間,我國先遭遇了西方列強的欺辱,後遭遇了日本侵略者的入侵,無數百姓過著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生活。自古以來,中國都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直到清朝末期,由於統治者的昏庸無能才導致我國走起了下坡路。不過,中華兒女始終堅信我們可以趕走日本侵略者,而祖國也終究會迎來光明。
  • 中華文化輸出影響,日本動漫中的中國元素
    中國文化淵源流傳,早已傳播至世界各地。日本作為曾經中國的「死忠粉」,是能學走多少就學走多少,絲毫不掩飾。今天咱們來盤點一下 日本動漫中,總是提及的中國文化。第三條中國道教文化作為中國道家文化的衍生品、原生的宗教道教自然也「逃不過」日本人的追逐。火影忍者中兩個忍者打鬥,上來就一頓結印,「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然後神奇的忍術就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 日本「文化名片」浮世繪:如何從高雅藝術一步步融入世俗文化?
    隨著中國藝術繪畫在日本的傳播很多,日本畫家開始學習中華繪畫的筆法和藝術表現方式。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所創作的《清明上河圖》對於日本浮世繪的產生具有突出的影響。日本畫師以學習中國繪畫藝術為榮,因此在早期的浮世繪作品中有著典型的中國繪畫影響因素。風格華美,格調清新高雅,是一種典型的文人繪畫藝術。
  • 凝固中國文化IP最經典一瞬
    從小看動畫片長大的『80後』『90後』中不少人願意為優質的正版玩具雕像買單。」天神工業合伙人之一盛順告訴記者。 除了盈利,天神工業還有另一個「小目標」——對四大名著、兵馬俑、敦煌飛天等中國特色明顯的文化IP(智慧財產權)進行二次開發,設計製作成原創玩具雕像,面向全世界發售。「中國傳統文化璀璨絢爛,經典IP數不勝數,我們希望能在更廣的範圍內,用更新、更易被人們接受的形式,講好這些中國文化IP的故事。」
  • 世界上最「詭異」的3座雕像,1座在日本,其餘2座在中國
    世界上有許多不同形式的雕像,有的漂亮迷人,有的高大魁梧,各有特色,這些雕像有些是為了紀念祖先而建造的,有些是出於宗教信仰而建造的,然而,因為這些雕像的存在,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參觀,這給當地旅遊業帶來了很多經濟效益,但也有一些地方,遊客在看到它們後會稱它們為「怪異」,這些「怪異」的雕像共有三個
  • 動漫壁紙,日本動漫題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利用
    在日本動漫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大量使用中國題材,從先秦兩漢的歷史元素到唐宋明清的社會風情都能在日本動漫中找到。這些作品,有的採取直接改編的方式,將中國典籍和文學名著的書面語言改編為視覺表現;有的動漫則擷取精華,利用歷史事件或名著典籍中的某個要素,進行故事再編,除與原著有著類似的「名號」和「稱謂」,其作品內容已毫不相關;還有的則是利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如飲食文化、武術文化、京劇文化以及圍棋文化進行故事再創造,使得「日本原創動漫」充滿了中國要素
  • 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中國的古典園林如此。西方的歐式園林亦如此。也有例外的,枯山水,日本的頂級美學。唯一一座沒有植物、水流的園林。日本庭園文化的最高代表。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離不開中國。今天,就來細細掰碎它。什麼是枯山水?這,叫借景,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手法。讓遠方的植被和山脈「淪為背景」,整個枯山水庭園看上去就大了許多,美了許多。和中國的淵源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枯山水相當的不「純正」。準確的說,日本庭園文化的發展也和中國淵源不淺。
  • 3000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也有例外的,枯山水,日本的頂級美學。唯一一座沒有植物、水流的園林。日本庭園文化的最高代表。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離不開中國。後來,中國的水墨山水畫傳入日本。本著好學的精神,日本禪僧學習了山水畫中運用的表現手法和技巧,來發展枯山水。比如,學習山水畫的構圖手法,日本人造出了較完整的枯山水庭園。
  • 巨型關公雕像何以「煞風景」
    ■王慶峰央視《焦點訪談》近日聚焦湖北荊州巨型關公雕像,稱其「煞風景」,並披露僅建造該雕像就花費了1.729億元,但關公義園開門營業4年,總收入不到1300萬元。大型城市雕塑作為城市公共場所中的藝術品,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反映,是城市精神風貌的重要標識。優秀的城市雕塑,會在營造公共環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特色風貌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煞風景」的雕像,很可能適得其反。就在上個月,住建部已經就巨型關公雕像下達通報,認為它違反了《荊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有關規定,破壞了荊州古城風貌和歷史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