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哪些淵源?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2020-12-16 大夫覺成

日本人的先祖是誰?日本文化有哪些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習俗?

01日本人的先祖是誰?

這件事眾說紛紜,連日本國內意見都不統一。

一、日本人祖先是中國雲南人,公元前開始的移民。

1979年,日本教育大學教授鳥越憲三郎,發表研究論文稱:「日本人的祖先在中國雲南省。」

1984年,鳥越憲三郎再次發表研究論文稱:「日本人在體質上所有的胎斑淵源是和雲南人相同的」。並舉證了大量證據說明雲南是日本人祖先的發源地。

1988年,日本電視工作者同盟,抵達雲南拍攝《日本人的起源》,並論證說倭人起源於雲南,基本判定雲南的幾個少數民族,如傣族、彝族、哈尼族等等為日本人的先祖。

1996年,日本學者又對江蘇出土的春秋人骨和日本人骨進行對比,結果發現他們的DNA與中國南疆的雲南人相同。

至今,在日本本土,認為日本人祖先來自中國雲南的人不在少數。

二、在日本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徐福等人是日本人的先祖。

秦朝時期,徐福受秦始皇的命令,帶領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日本尋找長生不老藥。

但是,徐福根本尋不到長生不老藥,不敢回到秦朝,於是在日本與當地土著人繁衍生息,教會了他們各種技能,將日本從奴隸社會,逐漸過渡到了封建社會。

至今,在日本還有紀念徐福的塑像和紀念徐福的書籍,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現代日本人類學者認為,大和民族是由繩文人與彌生人的混血後裔。

日本的人類學家研究稱,在日本土著人已經有2萬多年的發展軌跡,並稱之為「繩文人」。

他們大多居住在北海道一帶,體毛較多,也較長,身材矮小,以狩獵、打魚等等為生,不會耕種農作物。

徐福帶來的3000童年童女與當地人通婚,發展成新的民族「彌生人」。

日本在近代,對基因作了比對,發現日本人的基因有一部分與中國的中原人相同,並且,日本的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也找到了大量的證據來證明了這種說法。

日本人基因中有一部分被稱為O3,這也是中原漢族的主要基因。在河北、山東、山西等中原人身上,O3是主要的基因。

四、日本傳說是男神伊邪那岐命和女神伊邪那美命的後裔

據日本神話典籍《古事記》記載,遠古時天上的神看到海中飄著許多陸地,相互散落,也沒有人活動、繁衍,就命令男神伊邪那岐命用長矛將陸地歸併到一起,形成了日本島,又和女神伊邪那美命繁衍後代,形成了日本大和民族。

所以,在日本人的心中,他們是男神伊邪那岐命和女神伊邪那美命的後代,也就是神的後裔。

五、日本人是多民族人種雜交形成的。

縱觀日本人的基因組成,就會發現,日本人實際上是蒙古人、中國東北的通古斯人、長江下遊的吳越人、雲南少數民族人、朝鮮人、韓國人,在演變的過程中,遷徒流動,穿過白令海峽,沿著如今的俄羅斯南下,到達日本島,與當地土著人通婚後,形成的雜交人種,並不是單一的一個人種的後裔。

02日本文化有哪些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習俗?

日本文化傳統有許多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特別是在唐宋時期,日本的政治、教育、文化習俗、服裝、飲食、文字、語言、文學、經濟、人文思想等等,受中國影響很大。

在日本有一位學者提出了「辣韭文化論」,意思是說:「日本文化就像是辣韭這種植物一樣,當你剝開它的外皮,一層一層直至剝完,會發現它沒有核,它只是由一層一層的皮組成的。就好比日本的文化,都是外來文化一層一層堆砌起來的。

但也有日本學者反對這種觀點,說是:「外來的文化傳到日本,都被日本消化吸收,改造成新的文化,成了日本的文化了。」

他們舉了一些例子,比如,中國的茶文化,傳到日本變成了日本茶道;中國的唐裝,傳到日本變成了和服,已經不是唐裝了;漢語及漢字傳到日本,被日本本土吸收改造,已經變成日語了,只是有一些漢字夾雜其中而已,已經不是一種語言了,是新的文化。諸如此類,列舉了大量的事實,來證明日本文化不是「辣韭文化」。

在此,我們無意說那個國家的文化更好,更高明,只是想說,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淵源很深,現在也已經是各有千秋了,都是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一朵絢麗的花朵,值得繼承與發展。

03覺成觀點

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都應本著客觀與實事求是的態度,相互認同,相互尊重,不能因為日本曾經侵略過我國,就蒙蔽了雙眼,失去了理智客觀的視角。

尊重別人,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提高自己,達到更高的層次,而不是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意淫,那只會固步自封,落後挨打,被拉下一條街。

我是大夫覺成,歡迎點讚、收藏、關注、評論、轉發,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日本毗沙門天雕像與中國文化淵源
    在這些雕像後面,還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淵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毗沙門天是何方神聖,但是一定知道他的兒子:哪吒。2019年,《哪吒》成了中國現象級的動畫電影,是近年來對中國傳統文化改編最成功的範例之一。有讀者可能奇怪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哪吒的父親不是託塔天王李靖麼?嚴格說來,託塔李天王是一個「中印混血」的神仙。
  • 與中國或日本文化相比,韓國文化有哪些特別的?
    在亞洲最東邊的三個國家,也就是我們中國和日本、韓國,自古以來就有非常不可分割的淵源,用一句相愛相殺也不過分。而其中,日本的文化應該和我們中國是最為相近的,畢竟在N多年前,日本就把中國當做老師來學習,反觀韓國則有很多的不同,今天小宇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韓國文化經常不同於中日兩國的獨特文化有哪些。
  • 中秋節習俗有哪些?來石景山區圖書館了解中秋傳統文化
    為慶祝2020年中秋、國慶喜相逢,石景山區圖書館在10月1日至8日的「雙節」假期中,為期待已久的讀者朋友們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快來看看吧!系列成人活動吃月餅、玩兔兒爺、吃團圓飯……你的中秋節習俗都有哪些呢?石景山區圖書館以「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為主題,通過各種閱讀活動帶你感受中秋節的節日文化。
  • 動漫壁紙,日本動漫題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利用
    這些作品,有的採取直接改編的方式,將中國典籍和文學名著的書面語言改編為視覺表現;有的動漫則擷取精華,利用歷史事件或名著典籍中的某個要素,進行故事再編,除與原著有著類似的「名號」和「稱謂」,其作品內容已毫不相關;還有的則是利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如飲食文化、武術文化、京劇文化以及圍棋文化進行故事再創造,使得「日本原創動漫」充滿了中國要素
  • 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園林設計與其他設計的最大區別是以植物來造景。中國的古典園林如此。西方的歐式園林亦如此。也有例外的,枯山水,日本的頂級美學。唯一一座沒有植物、水流的園林。日本庭園文化的最高代表。
  • 有哪些過年習俗,日本還在堅守?
    進入現代社會,傳統的好習俗漸漸被人遺忘,作為後輩,也已經鮮有人知道這些習俗的來龍去脈。所以,老人們開始擔心,以後到了天堂,還有沒有子孫在過年時,想起他們?我前些天,剛剛在日本過完新年——日本新年過的是洋曆元旦,但是習俗與套路跟明治時期以前過的中國式春節,幾乎一樣,沒有出現「中西混搭」。
  • 日本人真的很喜歡白色,這些日本特殊習俗,你了解多少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們需要有一些了解,這樣我們才能像羅馬人一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和尷尬,說到日本,應該和中國的風俗習慣大不相同,今天,讓我們來談談日本難以理解的習俗,大津是日本的一個三線小城市,滋賀縣的首府,人口相對較少,所以街道相對寒冷,但它是離京都最近的城市,有許多歷史遺蹟和自然風光
  • 久負盛名的日本花道,從中國傳統花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
    日本人習慣將品茶、習武、書法抑或插花等傳統技藝稱之為「道」,於是就有了「茶道」、「劍道」、「書道」、「花道」,這些「道」都是有文化傳承的日本花道經過長時間的文化浸染與發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盛名久負於國際插花界,在世界各國吸粉無數。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端午節是我們華人吃粽子、賽龍舟的傳統節日,進入農曆五月,人們會紛紛在門前掛上菖蒲、艾葉,以此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
  • 3000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後來,中國的水墨山水畫傳入日本。本著好學的精神,日本禪僧學習了山水畫中運用的表現手法和技巧,來發展枯山水。比如,學習山水畫的構圖手法,日本人造出了較完整的枯山水庭園。(日本人想像力可謂絕佳)代表的含義越多,創作的可能性就越大。於是,枯山水作為日本庭院的一個種類獨立而出。
  • 在清華藝術博物館看日本和鏡與中國文化的淵源
    在清華大學即將迎來108周年華誕之際,2019年4月21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將迎來「扶桑止水——王綱懷捐贈和鏡展」,試圖通過此展探究和鏡一路走來的脈息,使觀者了解日本和鏡文化及其與中國文化的淵源。澎湃新聞了解到,清華大學1958級學長王綱懷先生,先後向母校捐贈銅鏡274面(包括101面日本和鏡),現已成為清華藝博館的重要館藏。
  •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有多大?看看日本人過新年,和中國簡直太像了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有多大?看看日本人過新年,和中國簡直太像了說起日本這個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很深遠,那麼日本受到中國的文化影響到底有多大呢?看看日本人過新年,感覺和和中國實在太像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
  • 幾個你不知道的日本習俗和傳統!
    中國人對「守靈」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是中國的一項古老習俗。古人認為,人死後會在三天內回家探望,因此親人們要在靈堂內守候三夜,等待死者的靈魂歸來。如果說中國人守靈是在期待與死者的最後一次「團聚」,那麼日本人守靈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呢?
  • 動漫壁紙,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日本動漫
    《武神戲曲》仿佛讓人回到京劇在中國的輝煌時代。章節之間穿插的京劇趣味知識,讓讀者了解到什麼是「生、旦、淨、末、醜」、京劇如何發源等等。一位日本作家用讀圖時代最流行的方式,詮釋了地道中國韻味的文化。儘管所有的傳統文化元素都能用於動漫開發,但是面對「富礦」,「開採」卻成了制約原創發掘傳統文化的原因。有觀點認為,很多原創的敘述理念不合理。我們的編劇總是覺得傳統文化就要用「傳統」的方式表達。「傳統」的公式化敘述方式阻礙了原創走向世界。上田宏在《武神戲曲》中對京劇知識的精通,反襯出國內編劇文化底蘊的缺失。
  • 日漫文化,現在成了日本特色,它與日本古代浮世繪文化有何淵源?
    提起日本,汽車和單反成了年長者津津樂道的東西,而漫畫作品卻是現在年輕人對日本的第一印象,中國大量的動漫追番者,輕小說追更者,這些群體的形成都表示了日本這波文化輻射巨大的影響力。日本的漫畫發達和日本江戶時代開始興起的浮世繪淵源很深,兩者都是日本市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是紙張普及后豐富日本民眾業餘生活的重要文化產品。
  • 日本文化中有哪些優點,值得中國人學習?
    日本這個曾經的文化棄兒,在接受中華文化數千年的洗禮,及近現代激烈的社會變革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日本文化有哪些特點和優點?中國人又要從日本文化中學習什麼呢?一、奇特的東方海島之國日本!強大文化和文明的典型特徵是:一旦你學習、借鑑和歸化,你想廢棄和切割,那將是無法完成的任務!自從浸染中華文明,日本國和日本人就打下了深深的中國烙印。至於DNA上的同源性就不去多說了。日本人一直宣稱兩宋之後無中國,並以中國的唯一傳人自居!日本對於古代中國的文字、建築、服裝、農種、農技、文化科技有著很好的保留,日本人還穿著中式衣服、用著中式文字、住著中式建築。
  • 日本學習中國文化,中國喪服變日本禮服,網友:你們抄錯了吧?
    從唐代開始,我國的繁盛就令世界驚嘆,所以不管是從政治上,還是小到生活中的習俗,一直都是其他國家學習的典範。一直到現在,我們都能看到其他國家的歷史中,有很多我國獨有的歷史文化,有些國家總是說那是他們國家的文化,其實往古代考察就能知道,發源地是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家。
  • 日本人過年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人民網東京12月31日電(趙松)現代日本使用公曆,「新年」即中國的「元旦」,日語也稱「正月」。日本的新年習俗與中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歲末的時候進行大掃除、掛新年飾物迎接神靈等等。 日語中的「正月」原本是指一年中的第一個月,現在指新年節日,通常是1月的前3天,或者前15天。
  • 日本的「鬼」文化源於中國,日本人卻說日本的「鬼」和中國不一樣
    去年,宮崎駿大師的作品《千與千尋》上映並且再次引起了很大反響,小編就想寫一篇文章,聊一聊日本的鬼文化。然而一直未曾動筆,那麼今天就來一起看看中國、日本和西方的各種"鬼"吧!
  • 【宜之】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日本庭園文化的最高代表。 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離不開中國。 今天,就來細細掰碎它。 後來,中國的水墨山水畫傳入日本。 本著好學的精神,日本禪僧學習了山水畫中運用的表現手法和技巧,來發展枯山水。 比如,學習山水畫的構圖手法,日本人造出了較完整的枯山水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