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的軍陣職稱和職務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06 南書房

戰國亂世,在兵戈不斷的混亂年代,如何保持軍隊戰鬥力是所有大名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在指揮權和軍隊職務的細化上,更是需要仔細斟酌。實際上這些工作往往並非直接由大名一手操控,擔任不同職務的作戰人員,其實也並非如同銀幕上那般輕鬆,相反,戰國時代的日本,大名所統轄的軍隊在分工上極為細緻。

侍大將,足輕大將,弓大將:

近代日本軍隊多是以元帥為最上層,以下分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等職稱與順序。至於在戰國時代也有一些形式與名稱差異,但卻極為相似的組織。

戰國大名通常在出徵時,其身份就會自動變為總大將,但遇到生病等其他因素而不能上陣指揮時,有時會讓一族親屬或重臣擔任。另外也會視情況增設副大將或協大將的副官稱呼。

規模較小的軍隊,則有可能只由總大將一人指揮全軍。但是到了戰國時代後期,一次動員兵數多達10000至20000人,甚至最多還有必須出動200000到300000大軍場面,所以漸漸演化成先分好數個小隊,再各自集中運作的子系統。每個小隊都會有最高指揮官,也就是小隊中的將領會出現「隊將」「大將」,甲斐名門武田氏就曾採用「隊將」的職稱。

總大將是屬於大將中等級最高的侍大將,起初侍大將只是出徵時的臨時職務,但隨著戰爭逐漸複雜化而成為常設職務,總大將並不一定總是由大名擔任,有時也會是德高望重的家老和宿老擔任,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家老宿老等身兼兩職,即是謀劃軍隊作戰計劃的「參謀」又是直接領導部隊的「總司令」。

侍大將的職務就是在全軍劃分好隊型後,擔任分隊的實際指揮官。侍大將因全軍規模和人數,而讓每個分隊的組織兵力有所不同。大部分情況下是在一個侍大將的統御下,將整個隊伍的旗幟符號統一,甚至在很多時候連隊伍內的盔甲顏色也要統一。像是關東後北條的「五色赤備」就是利用赤,白,青,黃,黑五支部隊分別由五位大將擔任指揮。

使用統一旗幟符號也是一種領導方式,所以這種舉措也被視為侍大將權力的一部分。比如在三河國的德川家康就分別指定在東三河的指揮者為酒井忠次,西三河的指揮者為石川家成(之後改名為石川數正,再後來背叛家康加入了秀吉集團)。酒井忠次留守在吉田城組織東三河的軍團,石川家成則待在岡崎城組織西三河軍團。

因此侍大將不再是戰時臨時職務,而是轉變為常設職務,當然也有在戰時特別指定的大將存在,像是令人欽佩的先鋒部隊中的「先手大將」等職稱,就是個實例。

雖位階低於侍大將,但卻是軍團編制中樞的職稱,有:足輕大將,弓大將,槍大將......足輕大將為指揮足輕隊的大將,弓大將為弓矢部隊的大將,槍大將則為槍隊大將。

武田信玄軍團則是足輕大將職稱最為出名的例子。根據《甲陽軍鑑》收錄的「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總人數之事」文中記載,可得知信玄擁有13名足輕大將,其中有一個名為「武藤喜兵衛昌幸」,指揮15人的騎兵隊和30人足輕隊。而這個武藤昌幸據考證就是真田昌幸,擔任足輕大將一職。

奉行,武者奉行,小荷馱奉行:

戰國時代的職稱劃分很細,且制定了奉行人的分工體系,在當時的古文書,古記錄等資料中,也都經常看到普請奉行,寺社奉行,檢地奉行,船奉行,公方奉行,藏奉行等奉行職稱,而在對戰關係上也有出現好幾種奉行職稱。

對戰關係中,位居於最高層的奉行稱為「軍奉行」,據《武家名目抄》有關軍奉行一職的解說,有提到其由來,但由於《武家名目抄》的解說是以源平之爭時期為主,所以在軍奉行的解讀上有很大水分。有關這部分值得注意的就是越前國戰國大名朝倉義景所制定的「朝倉孝景條規」(即著名的「朝倉敏景十七條規」)。其中朝倉孝景有提到軍奉行保管團扇的敘述。團扇代表軍事指揮權,所以是總大將才持有的物品,不過卻交由軍奉行負責保管,由此可見,軍奉行一職是近似總大將級別的職務由於是非常重要的職稱,所以一般也由侍大將級別的人才有資格擔任軍奉行。

另外還有與軍奉行類似的職稱存在,據《武家名目抄》記載:「大部分武者奉行為僅次於軍奉行之職,其職務也相似於軍奉行。」所以軍奉行之下,也有眾多類似職稱。不過就戰國大名的武者奉行而言,實際上大多數軍奉行的職務內容幾乎相同。也就是說有時會出現以武者奉行取代軍奉行的情況。因此,如設有軍奉行一職,就不會有武者奉行。反之,若設有武者奉行一職,就不會有軍奉行。兩者屬於相同系統和層面。

武田氏與後北條氏倒是設有武者奉行一職,根據《甲陽軍鑑》文中說明表示:「武者奉行為提供御大將弓箭射擊建言之人。」可見武者奉行並非直接指揮軍隊,而是負責為大將提供建議的參謀人員。有關這部分需要特別說明,還是以此前的朝倉孝景為例。團扇被視為指揮軍隊的象徵,而當時擁有指揮權的人為軍師,其作戰相關事務提供大將意見的就是軍奉行,也就是等同所謂的武者奉行。

此外,其他軍事部門的奉行職,有時也還會設置旗奉行,弓奉行以及槍奉行......而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化和長期化,戰時的兵糧,彈藥等輸送工作比重也日漸增加,所以在戰國時代軍隊中,就必須要有能夠統一指揮,合理協調輜重後勤運輸的奉行人員,這就是所謂的「小荷馱奉行」。小荷馱奉行即兵站的實際管理人,比如豐臣秀吉的家臣石田三成和長束正家就長期擔任過豐臣家的小荷馱奉行一職。雖然說作戰是指以力量直接碰撞一較高下的情況,但要營造出能夠讓士兵和將領充分發揮能力的環境,也是非常關鍵的。因此,小荷馱奉行是在作戰背後身負重任的角色

軍目付,使番,馬迴

「軍目付」一職為作戰時監督己方將領和士兵行為的人,其職責在於注意在戰鬥期間,部隊中是否有人怠慢鬆懈,開小差以及違反軍令等。要時刻注意軍隊中所有人的一舉一動。

有些戰國大名則是把軍目付一職稱為「軍監」,意指「監督軍陣者」,而蒲生家則是稱這些人為「大橫目」。軍目付除了監督眾人外,還要在戰鬥結束後負責記錄戰功。在作戰獲勝後進行論功行賞,也就是會根據戰功獲得增加俸祿或領地等形式的獎勵,這時獲得戰功的人會主動告知在「何時何地立下何種戰功」,並由軍目付做的記錄來進行分辨真偽。此外還有另一個特殊案例,就是在要部署敵方反叛而加入的部將時,也會任命了解底細的人為軍目付一職。

接著是使番眾,使番的主要任務有兩項,一是在作戰前和戰鬥期間拜訪還未答應加入己方的敵對勢力人物,將總大將或軍師的書信交給對方,並要想辦法儘快說服對方反叛人物。在作戰期間,能在未開戰前就讓對方願意屈服,就是減少犧牲的最佳辦法。因此就算是在對戰時,若發現敵軍疑似有謀反人士出現,也要積極進行策反工作,這就是使番的最大任務。二是在作戰時利用鐘聲,太鼓以及法螺貝等來傳達命令,再透過指揮或是手旗信號,呈現出視覺上的傳達方式,而使番工作便是在對戰進行時,負責來傳達隊伍之間或總大將下達給各隊的命令。武田氏的使番便是以使用「蜈蚣旗幟」而出名,德川氏的使番則使用「五字旗」。

旗本,即大名將軍團編制記錄於「布陣書」上。從文中內容可知在布陣時,總大將是被直臣團所包圍的情景。由於總大將身邊會出現軍隊象徵的旗幟,加上旗幟又是以「本」為計算方式,所以稱之為「旗本」。不過在戰國時代,大多數會稱「直臣團」或「馬迴」,指圍繞在總大將馬匹周圍的堅固武士團,但也會因為戰國大名的習慣不同,而稱為「近習」或「近習眾」。

最有名的馬迴眾就是織田信長手下的「赤母衣眾」和「黑母衣眾」,駐守在信長本陣周圍的直臣團,分別以紅色和黑色盔甲作為標誌。而名將前田利家便是在織田信長的「赤母衣眾」中供職,佐佐成政,河尻秀隆等則是從「黑母衣眾」中脫穎而出的大名。

至於豐臣秀吉的馬迴眾則身著黃色盔甲,所以被稱為「黃母衣眾」,「戰國第一兵」真田幸村曾經就在「黃母衣眾」中任職。到了德川家康的時代,不再使用「馬迴」的職稱,改為「旗本」。旗本隊伍中,又以「旗本先手役」的神原康政,本多忠勝,鳥居元忠等人所在軍團最有名,他們不單單只是家康的親衛隊,而且還是家康軍團中最強的武士,由此不難看出直臣團職務的稍許改變。

永祿末年(1570年)德川家康家臣團

西三河(岡崎)旗頭:石川家成

松平一族:松平親乘(大給),松平直勝(佐佐木),松平信一(藤井),松平重吉(能兒),松平家忠(吉良東條)城持眾:酒井正親(西尾)家康直臣:內藤加長,平巖親吉,酒井忠利,島田平藏,鈴木信愛,鈴木喜三郎東三河(吉田)旗頭:酒井忠次

松平一族:松平忠正(櫻井),松平親俊(福釜),松平伊忠(深溝),松平清善(竹谷),松平家忠(形原),松平康忠(長澤),松平景忠(五井)城持眾:本多廣孝(田原)國眾:鵜殿康孝,牧野康成,菅沼定盈,菅沼貞通,西鄉正勝,奧平貞能,設樂貞通,戶田忠重旗本:

旗本先手役:神原康政,本多忠勝,大久保忠世,鳥居元忠,植村家存,大須賀康高馬迴眾

以上就是德川家康在永祿末年旗本眾的構成,從中也可窺探直臣團的一些基本職能和主要人物。戰國時代,各大名無論實力如何,基本都有屬於自己的直臣團,所有的直臣團和旗本眾大同小異。而在一支軍隊裡,還有很多各色各樣擔任不同任務的輔助作戰人員,所有人都是保證軍隊戰鬥力的不可或缺力量,有時候甚至能影響戰局走勢。

文|南書房|外國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長槍是如何變成超長槍,又是如何成為戰場主角的?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長槍是如何變成超長槍,又是如何成為戰場主角的?日本歷史上,長槍出現的時間並不短,但真正被重視起來的時間反而較遲。在鎌倉幕府時期,長槍就已經出現在日本正式的記載中,不過這個時期往後的一段時間內,長槍並未成為主角,這個時間要一直持續到進入戰國時代。日本戰國時代,長槍在一夜間廣為普及。當時的日本社會認為,槍是武士必備的武器之一,尤其被視為武士的人一定要擁有一把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於槍的訓練過程簡易,特別是召集農民組成足輕隊時,更是把槍當作武器。
  • 職稱與職務傻傻分不清?
    最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自己一直覺得很明確的職稱與職務的區別,但是很多人還是處於傻傻分不清的狀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職稱與職務的那些事。簡單來說,職稱是指對某一個專業領域的技術人員的能力鑑定,職稱的等級高低代表一個人在專業領域的認可度,能力的強弱。而職務是屬於公司或者組織的職位,大部分都是管理層,有一定的管理及決策權力。職稱主要分為初級,中級,副高級,高級;每一層晉升都必須滿足一定條件,且需要經過考試或者評審,越好等級的職稱難度越高。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日本戰國時代,君臣之間缺乏信用,哪怕是送出人質也無法保證忠誠。為了能夠獲得足以信賴的家臣,親族成為戰國大名的選擇。遠親雖然不如近親可靠,但至少比外人要可信得多。
  • 日本歷史沒有朝代更替,那如何劃分日本歷史?日本人想了一個辦法
    既然日本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那應該如何去劃分不同時期的日本歷史?日本人對於自己的歷史劃分,想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整個日本歷史按照某個標準劃分成多個「時代」,即日本歷史有時代更替。
  • 日本戰國時代,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赴死,兩個兒子結果如何?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赴死,兩個兒子結果如何?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時,大谷吉繼坐在轎子上,在陣前指揮。第一回合西軍獲勝。儘管他患了難治之病,眼睛幾乎失明,在有生之時,他還是趕赴戰場,為西軍進行最後的奮戰。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家」的亂世爭霸之路
    長尾為景因而成為戰國大名,之後歷經其子晴景,晴景之弟景虎(謙信),以及謙信養子景勝共4代,讓長尾·上杉氏成為戰國歷史主角之一。但就在越後統一不久後,景虎的面前卻出現了一個和他不相上下的男人——來自甲州的武田信玄,另一個在日本戰國時代頂天立地的男人。武田信玄驅逐了同時連接越後以及甲斐的鄰國——信濃的豪族小笠原長時,村上義清等大名,信濃國大部落入武田之手。小笠原,村上等人逃入越後請求上杉家救助。
  • 日本戰國時代,軍師為何特殊?從白井軍師開始了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軍師為何特殊?從白井軍師開始了解日本戰國時代,同樣存在軍師這個職務,不過在當時被稱為「軍配者」,簡稱「軍配」。日本軍師戰時佔卜、法術的執行者日本戰國初期,軍師的職務與軍事參謀的形象相去甚遠,他們反而主要負責與戰爭相關的各項祭祀、法術。
  • 日本戰國時代是如何將「鐵炮隊」作為主流戰術的?
    自葡萄牙人將鐵炮帶入種子島開始,從九州南部種子島到紀州根來眾再到全日本,鐵炮在日本得以迅速發展並逐步完善,這種新式武器帶來的不僅僅是戰爭科技和戰術的更新,更是加速了日本在整體形式上的統一進程。鐵炮的射擊大多都是表示戰爭的開始,所以在所有的軍陣前線必會配置鐵炮隊。日本戰國時代的鐵炮大部分都是口徑15.8mm的火繩槍,但也有使用18.7mm口徑的厚重鐵炮。初期火繩槍爆發力薄弱,有效射程約200米,最大射程不超過500米。這種情況有時會因為火藥量以及槍手熟練度而有所差別。
  • 日本戰國時代「鐵炮足輕」的武備和功能
    自葡萄牙人將鐵炮帶入種子島伊始,從九州南部種子島到紀州根來眾再到全日本,鐵炮在日本得以迅速發展並逐步完善,這種新式武器帶來的不僅僅是戰爭科技和戰術的更新,更是加速了日本在整體形式上的統一進程。
  • 職稱是什麼意思?職稱是如何分類的?
    職稱是什麼意思,一般有哪些分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職稱相關內容,供您參考與閱讀。職稱是什麼職稱最初源於職務名稱,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誌職稱評審是指已經經過初次職稱認定的專業技術人員
  •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徵伐,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的
    日本戰國時代的本願寺雖然屬於宗教勢力,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國大名。那麼,日本戰國時代,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並參與到大名間的徵伐殺戮的呢?日本戰國時代群雄徵伐,本願寺為了保護寺院財產,甚至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所以根本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眾所周知,先秦時代有:夏商周,而周朝又分為東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其實「春秋」和「戰國」並不是兩個朝代,而是同屬於「東周」的前後兩個階段。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日本戰國時代,失去權力的將軍家,是如何得以延續的?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失去權力的將軍家,是如何得以延續的?鎌倉幕府滅亡後,室町幕府順利創建,幕府的新主人就是足利將軍家。不過,打從足利將軍家成立伊始,權力基礎就極不穩固。只是因為各種巧合加上利益糾葛,這才保住足利將軍家。
  • 日本戰國時代的美食都是些什麼
    現代,在日本冷凍和加工食品都是日常飲食。在消費商店,超級市場,自動售貨機,餐館等都有的賣。但是,在戰國時期,很少地方賣這些快速方便食物,但是在戰國時代,日本的飲食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飲食又是怎麼樣的呢?
  • 日本戰國時代,大和撫子們如何面對戰爭?堅強的讓人驚嘆!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大和撫子們如何面對戰爭?堅強的讓人驚嘆!日本戰國時代,一旦國家遭到侵略,女性勢必會被捲入戰火。只不過,這些大和撫子們並非是躲在城裡瑟瑟發抖的人物。雖然被捲入戰爭,但她們堅強的讓現代人感到驚嘆。那麼,她們在戰爭期間過著是什麼樣的生活呢?
  • 日本戰國時代初期,九州地區的局勢如何?大內家誘發變化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初期,九州地區的局勢如何?大內家誘發變化日本戰國時代之前,日本九州局面較為穩定,主要由肥前國的小貳家、豐前國的大友家、薩摩國的島津家統領,可是在進入戰國時代以後,勢力版圖開始發生變化,這個變化來自於中國地區的大內家。
  • 2019年度濰坊市中小學中職教師職稱中級職務評審異議期公示
    各有關單位:2019年度濰坊市中小學、中職教師職稱中級教師職務評審工作已經結束, 按規定程序分別對申報人員提交的評審材料進行了認真的評議、審定。經評審,2283名教師擬認定為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級教師職務,66名教師擬認定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講師職務,2名教師擬認定為一級實習指導教師職務。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為了保證能夠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維持軍隊產生的軍費、國內公共建設費用、公務員薪資、還有其他經費等。即使在日本戰國時代,也是如此。
  • 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武將—豐臣秀吉
    對中朝人民和日本人民曾犯下不可寬恕的罪行。侵略戰爭不得人心,稱霸必然垮臺,他兩次派兵侵略朝鮮都被中朝人民徹底粉碎。他因失敗積鬱而死。豐田秀吉1537年降生於尾張中村一個叫木下彌右衛門的農民家庭。乳名日吉丸,後稱藤吉郎。當時日本正處在戰國時代末期,戰國大名(領主「)進行割據,互相混戰,人們普遍要求日本重新統一。戰國時期,日本舊的—封建秩序和舊權威階層被打亂和傾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