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鐵炮足輕」的武備和功能

2020-12-16 騰訊網

自葡萄牙人將鐵炮帶入種子島伊始,從九州南部種子島到紀州根來眾再到全日本,鐵炮在日本得以迅速發展並逐步完善,這種新式武器帶來的不僅僅是戰爭科技和戰術的更新,更是加速了日本在整體形式上的統一進程。

自「長篠之戰」以來,火繩槍的功用和效果,都為戰術的演變等各方面帶來快速的進步,比起個人的單發鐵炮射擊,15至30人左右的集團射擊方式更能發揮效果,因此弓組,槍組的編制方式,都被視為是戰力來源之一。

自古以來,在與敵軍作戰距離縮短的過程中,因為找到了最佳射程(箭的有效射程距離)而開啟了弓箭射擊的戰鬥,但由於鐵炮的射程距離較弓箭長,大約可達到一町(近120米),因此展開了逐漸朝接近敵軍的鐵炮射擊的攻勢。在發射子彈前,先打開裝有口火藥的火皿,瞄準後拉起引鐵,火繩挾就落到火皿內,火繩便將口火藥引燃,燃火會引發槍身內火藥,因而把彈丸發射出去,因此「打開火蓋」就代表開戰之意。鐵炮的射擊大多都是表示戰爭的開始,所以在所有的軍陣前線必會配置鐵炮隊。

日本戰國時代的鐵炮大部分都是口徑15.8mm的火繩槍,但也有使用18.7mm口徑的厚重鐵炮。初期火繩槍爆發力薄弱,有效射程約200米,最大射程不超過500米。這種情況有時會因為火藥量以及槍手熟練度而有所差別。不同於弓箭的使用,鐵炮需要「目當」(鎖定目標的瞄準器)瞄準射擊,因此只要稍微練習就能成功射擊,不論是100米以外的人,或30釐米以內的小目標,都能命中目標。此外,射擊時產生的聲響,火光和瀰漫的黑煙,也都十分具有恐嚇作用,起到遲滯、阻擋敵軍的效果,而戰場上的集體射擊更是具有相當大的威懾力。

由鐵炮射擊展開攻勢的作戰,稱為「鐵炮軍戰鬥」,這一說法最早出自《大友興廢記》和《奧羽永慶軍記》當中。而在《東遷基業》、《久米田軍記》記載中被稱之為「鐵炮迫合」。這樣的「足輕軍戰鬥」(出自《西國御發向記》)會以鐵炮攻擊展開對戰,期間不但要注意敵軍動向,大將還要看準時機命令騎馬武者和徒步武者進行突擊。這樣的作戰手段如《雜兵物語》形容,鐵炮足輕會向左走方散開,讓出空間給突擊的部隊發動攻勢,除非是敵軍進行突擊才會射擊,因此作戰方式會轉換成「將鐵炮固定在腰部,拔刀砍向敵軍」的防守方姿態。但由於足輕使用的御貸刀並不是那麼堅固,所以一旦砍倒敵軍盔甲,御貸刀容易彎曲變形。這便是鐵炮組的近戰作戰方式和姿態。

鐵炮組主要的活動是在攻城、籠城時射擊,野戰時在關鍵時刻投入鐵炮部隊往往具有奇效。因為在野戰近戰肉搏時,揮舞的刀劍有可能無法達到鐵炮的功效。

可以這麼說,弓箭在近距離的發射上只要換箭迅速就能不斷射擊。而與弓箭相比,鐵炮則勝在威力上,但缺點是需要花費時間裝彈藥。鐵炮的發射順序複雜,雖然也具備近距離擊殺敵軍的能力,但是一旦槍手過於慌張就無法順利操作,因此像彈藥殼一樣,名為「早盒」的簡單裝置應運而生。早盒是利用紙,皮革與金屬製作出與槍口口徑相同大小,口徑約為8cm的筒狀物,並在底部貼上紙,裝入火藥,利用彈藥堵住塞入口,接著用槊杖將其從槍口塞入,最後再填入火藥與彈丸。這個方式雖然可以加快射擊時間,但與弓箭相比還是費時。因此根據《雜兵物語》內容記錄,為了不要浪費裝彈藥時間,會在鐵炮足輕邊上再配置一名弓足輕。鐵炮組由鐵炮隊長掌控,底下還會有2至3人的小組長負責管理足輕組員,小組長會帶著大槊杖當手杖,並利用這根木棍幫忙塞彈藥。另外由於在射擊時火繩也會掉落,因此會在各處擺放許多的「切火繩」,而分隊長也要下令讓那些因為多次射擊很快就用完早盒的足輕,從負責搬運玉箱的人手中分配到足夠的早盒繼續射擊。除此之外分隊長還要負責傳達隊長指令的工作。

負責搬運玉箱的隊員通常2人一組,一個人需要帶一荷(2箱),再利用木棒支撐兩遍各背一箱。這些隊員身著輕便武具,和弓,槍組一樣的陣笠,但由於並非直接隸屬於大名的近身戰鬥要員,所以會穿上小袖口的股引腳絆,草鞋。還會在陣笠上別上羽織布,加上陣笠和羽織布已經具備展現己方合印功能,所以有時不會再攜帶用於識別敵我的旗幟物。打刀的佩戴方式與其他組的足輕類似,刀刃都不會朝上,會如太刀般刀刃向下,這樣才不會在蹲下射擊時讓刀鞘碰到地面磨損。

戰國時代,隨著鐵炮的不斷普及發展,各大名(日本古時對領主的稱呼)慢慢開始重視「鐵炮隊」的作戰。

慶安2年(1649年)江戶幕府的軍役規定,其中就標明600石的武士可擁有鐵炮1人,1500石為鐵炮2人,3000石為鐵炮3人,5000石鐵炮5人,6000石鐵炮10人,7000石鐵炮15人,10000石鐵炮20人,20000石鐵炮50人,30000石鐵炮80人,40000石鐵炮120人,50000石鐵炮150人,100000石鐵炮350人……以上人數為弓組的1.5倍且遠多於槍組。

相較於幕府的8組御先手弓組,御先手鐵炮組有20組,以及4組御鐵炮100人組。比起槍,弓組的人數多出數倍。除了像這樣依照兵種而組成的鐵炮組以外,也有因為主人本身收入高使身邊有鐵炮與槍兵。

鐵炮作為一種殺傷力較大的武器,無論是在震懾敵軍亦或是給敵方造成直接打擊上,都有意想不到的成效,鐵炮數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大名的實力,織田信長以「三段擊」擊破武田軍於設樂原從而在統一天下的道路上邁出了巨大的一步,向全日本展示織田家的實力的同時,使得以鐵炮為主流的戰術得以發揚光大。

感謝觀看由「南書(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如有不足之處,還請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火槍領先世界,所以《帝3》鐵炮足輕牛?明軍將士有話說
    大明笑了:見過我們的火箭和佛郎機嗎?》一文中,我們介紹了戰國日本的焙烙火矢和國崩火炮,接下來,趁著帝國時代3決定版推出,讓我們講解帝國時代3中日本的火槍手——鐵炮足輕。 ▲日本鐵炮足輕 鐵炮,是日本戰國時代對於火繩槍的稱呼。
  • 日本戰國時代是如何將「鐵炮隊」作為主流戰術的?
    自葡萄牙人將鐵炮帶入種子島開始,從九州南部種子島到紀州根來眾再到全日本,鐵炮在日本得以迅速發展並逐步完善,這種新式武器帶來的不僅僅是戰爭科技和戰術的更新,更是加速了日本在整體形式上的統一進程。日本戰國時代的鐵炮大部分都是口徑15.8mm的火繩槍,但也有使用18.7mm口徑的厚重鐵炮。初期火繩槍爆發力薄弱,有效射程約200米,最大射程不超過500米。這種情況有時會因為火藥量以及槍手熟練度而有所差別。
  • 帝國時代3的日本火器真那麼強?大明:見過我的火箭和佛郎機嗎?
    而日本民族在帝國時代3中的火器輸出也頗為驚人,那麼真正歷史上,戰國日本的火器真有那麼強嗎?也就是說「棒火矢」未能投入實戰,戰國日本並沒能形成像樣的火箭技術,將「焙烙火矢」設定成強大的火箭,這就屬於帝國時代3製作組的望文生義了。雖然如此,由於戰國日本的火炮虛弱,焙烙火矢的燃燒能力對於木質結構的城堡或城堡附屬設施(石質城堡只佔日本城堡中一部分),破壞力還是可觀的,也被戰國日本時期當作攻城武器使用。說完了焙烙火矢,我們再來談談所謂的「日本迫擊炮」,這東西是大友氏的國崩,屬於大筒的一種。
  • 日本戰國時代,城池不只有防禦功能,還有傳奇故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城池不只有防禦功能,還有傳奇故事日本戰國時代,城池有時會淪為戰場,平時又是戰國武將生活的空間,自然會留下許多故事。這些故事裡不乏充滿靈異色彩的傳說,因此在這邊要跟大家說說幾個老故事。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日本戰國時代的美食都是些什麼
    現代,在日本冷凍和加工食品都是日常飲食。在消費商店,超級市場,自動售貨機,餐館等都有的賣。但是,在戰國時期,很少地方賣這些快速方便食物,但是在戰國時代,日本的飲食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飲食又是怎麼樣的呢?
  • 盤點日本戰國時代的各路梟雄
    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被稱作日本的戰國時代,最早源自大名武田信玄所制的《甲州法度之次第》,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戰亂不休的戰國時代自古亂世出英雄,在這個日本政治經濟文化都動蕩的年代,誕生了諸多不僅改變那個年代,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名人
  • 日本戰國時代,長槍是如何變成超長槍,又是如何成為戰場主角的?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長槍是如何變成超長槍,又是如何成為戰場主角的?日本歷史上,長槍出現的時間並不短,但真正被重視起來的時間反而較遲。在鎌倉幕府時期,長槍就已經出現在日本正式的記載中,不過這個時期往後的一段時間內,長槍並未成為主角,這個時間要一直持續到進入戰國時代。日本戰國時代,長槍在一夜間廣為普及。當時的日本社會認為,槍是武士必備的武器之一,尤其被視為武士的人一定要擁有一把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於槍的訓練過程簡易,特別是召集農民組成足輕隊時,更是把槍當作武器。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為了保證能夠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維持軍隊產生的軍費、國內公共建設費用、公務員薪資、還有其他經費等。即使在日本戰國時代,也是如此。
  • 日本戰國時代,最強的十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而位居第二位。那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有哪些大名可堪稱日本戰國時代的俊傑呢?第一位、甲斐 武田信玄。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的愛情觀讓人羨慕和詫異,後人:有點亂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的愛情觀讓人羨慕和詫異,後人:有點亂日本戰國時代,結婚往往是政治婚姻,大部分武士無法自主選擇。特別是擁有繼承權的武士,更沒有資格自主選擇,只能等待家督或者家臣安排。戰國時代的婚姻往往是政治婚姻,很少人能自由戀愛。不過戰國武士們同樣一樣是人,也會為了愛情而心煩意亂。不過其中也有武士能夠順利地與自己喜歡的女子結婚,這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當事人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才能達成目的。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上洛有區分?目的不同上洛方式也不同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除了對內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分子,對外逐步擴張增加自家實力外,最讓這些大名魂牽夢繞的就是上洛。那麼,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呢?在戰國時代,實力足又能影響周邊勢力的大名通常會設法上洛,因為到達京都後自然可以獲得相應的利益。儘管上洛可以獲得利益,不過上洛其實分成兩種,一種屬於私人上洛,一種是軍事上洛,兩種方法決定了上洛的目的不同。私人上洛就是帶著少數家臣前往京都。
  • 日本也有戰國時代,號稱比中國戰國場面更大?看過地圖後我笑了
    然而最近小解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兒,那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歷史上也有一個時期叫做「戰國時代」,它被喻為日本封建社會向近代轉型的重要時期。很明顯,這個戰國時代水分比較多,首先我們從兩國對其命名上來看。中國「戰國時代」一詞的出現,最早記錄於西漢末年史學家劉向的《戰國策》中,從此這個名詞開始被後世接受和使用;而日本的戰國時代,則是在劉向之後1500年的15世紀,由日本人武田信玄提出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武田信玄是個中國迷,酷愛中國軍事戰略,所以他將中國的戰國直接搬到了日本歷史上用了。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規模太小,怎麼能和中國的三國做比較
    近年來,由於日本對中國三國那段歷史的興趣越來越痴迷,在三國的基礎上設計了很多的三國遊戲,並且經常把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三國時代進行比較。由於日本歷史上在戰國以前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例子,只得拿自己的戰國和中國的三國進行比較,不過有網友吐槽說日本的戰國時代充其量也就是個村長與村長打架而已。日本在戰國時期的整個國土面積大約在30萬平方公裡左右,而在這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最巔峰的時候總共分出了68個國家。
  • 日本戰國時代前期的戰爭為什麼基本是「村長鬥毆」的規模?
    有種觀點認為:被日本人大肆吹捧的日本戰國時代不過是「村長鬥毆」而已。這種觀點出現後便引發了巨大爭議,至今都能在相關內容下看到類似的爭論(撕逼)。而本鬼認為這種觀點算是正確而又不正確。要知道日本的戰國時代廣義上持續了一百多年,戰爭狀態在此期間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日本戰國時代前期,大部分戰爭的規模基本上就在幾百人左右,而中國明朝同時期的有些村落鬥毆規模則有數千人。由此可見,日本戰國時代前期的戰爭恐怕連「村長鬥毆」都比不上,遭到調侃和鄙視也算是人之常情。
  • 日本戰國時代的十大名將你都認識幾個?
    日本戰國時代的十大名將你都認識幾個?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歷經了各種的戰亂時代,也湧現了各個名將。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有一個戰國時期,其中也出現了幾位名將。一起來認識一下吧!武田信玄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日本戰國時期名將,日本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從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濃守,甲斐守,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幼名勝千代,通稱太郎,出家後法號德榮軒信玄,清和源氏源義光之後,武田信虎嫡長子。因任甲斐守,並且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被稱為「甲斐之虎」。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也被譽為「戰國第一兵法家」。
  • 日本戰國時代,無論是武將還是士兵,需要攜帶哪些物品上戰場?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無論是武將還是士兵,需要攜帶哪些物品上戰場?日本戰國時代,在當時的戰場上,個人使用物品必須由自己攜帶,即使身為武將,也要自行攜帶大量物品移動。戰國中期以後,各地大名已經建構了完整的小荷馱隊負責補給。
  • 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中國網友為何稱日本戰國是村戰
    摘要: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中國網友為何稱日本戰國是村戰日本戰國時代,到底是不是村長打架這個問題,在網絡上引來不少大V自媒體參與其中,大家各有自己的觀點,也喜歡和古代中國進行對比。更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在如此狹小的地區內,還分成68國,打得有聲有色,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史上空前流行茶會的時代。據說茶道成立在室町幕府後期,由村田珠光創始。除了知名的茶具本身已具備相當的價值,在織田信長用茶具做為給家臣的獎賞之後,進而使茶具身居美術價值,甚至和武將地位掛鈎,使得茶具成為當時不可忽視的貴重品。正因為如此,戰國武將留下了許多與茶具相關的悲喜劇故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瀧川一益。隴川在討伐武田家之後,因功獲頒上野國的領地與關東管領的官職,然而他卻嘆息說寧可拿到名茶具「小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