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退位前最霸氣的決定,派巡洋艦遠徵護僑,墨西哥服軟賠款

2020-12-16 和佛賞花去

文|和佛賞花去

犯我中華雖遠必誅!」很多人在影片《戰狼》中看到這句話時,熱血沸騰,其實這句話出處是班固的《漢書》第70卷,原文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意思是說,如果有誰膽敢侵犯大漢國土,即使再遠,漢軍也一定會誅殺敵人。真是霸氣沖天,鐵骨錚錚!

事實也如此,這不是吹牛,漢朝軍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無論武器裝備、將士數量、戰鬥組織,都居於世界遙遙領先地位。這樣的軍隊誰若侵犯,那就是找死。

但是到了晚清,八國聯軍都打到了家門口,甲午戰爭北洋水師的武器裝備好過日本,卻再也找不到「犯我中華雖遠必誅!」的豪氣和骨氣。

可以說,清朝的皇帝們從道光帝開始就徹底喪失了曾經的獵手血性和尚武精神。大清律有規定,凡丟失國土的皇帝均不得在陵園中設立華表、明樓等裝飾,所以道光、鹹豐、同治、光緒的陵寢都是光禿禿的。

晚清華人

溥儀1908年登基,1912年退位。鮮為人知的是,就在退位前的幾個月,溥儀還真幹了兩件正經事。第一件就是制定了清朝的國歌《鞏金甌》,改編自康乾登基的樂曲,於宣統三年,也就是1911年定成國歌。這也是中國最早的法定國歌。

第二件事是筆者重點要說的。1899年清政府和墨西哥建交後,短短數年間在墨華人總數已超過萬人。1911年的墨西哥託雷翁城的華人有600人。他們發揮著中國人吃苦耐勞、聰明能幹的傳統,很快就壟斷了餐飲業、批發市場、修建了有軌電車,開辦了銀行。

當時流亡在外的康有為路經此地時,也被濃厚的商業氣氛所吸引,順手投資了一筆房產,大賺了一筆。華人的能幹激起了當地人的排華情緒,加之有人煽動,指責華人搶了當地人的飯碗。

5月13日,排華的暴徒湧入華人聚居地,用割地的大鐮刀,公開殘殺華人,洗劫店鋪。一座華人銀行大樓的的華人被暴徒殺光。一夥暴徒騎兵還把華人菜農趕到一個屠宰場,集體槍殺。屠殺持續了一天,被害的華人超過300名,甚至有5名日本人也被誤認為華人而遭殘殺。

大清駐墨大使向墨政府提起交涉遭到拒絕。急電清政府派軍艦趕緊保護僑民。

那時的溥儀只有6歲,能做出決定的人是李鴻章和他的生父醇親王載灃。最終溥儀下旨,派出清政府最牛的一個重型巡洋艦海圻號前往墨西哥海域。海圻號是1896年,清政府從英國花巨資購買的大噸位巡洋艦,此前由於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於是花了一筆巨款又訂購了40艘軍艦。

海圻號懸掛著清朝龍旗開始了第一次的遠航。並順路到達古巴,因為此時南美地區也開始了排華,古巴的華人看到清朝的軍艦,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他們把400名海軍請到自己的家中,熱情款待。海圻號在古巴待了10天,震懾了當地的排華勢力。還沒等軍艦開到墨西哥,墨西哥已經害怕了,迫於壓力不得不接受了懲兇、撫恤和賠償要求。最終賠償300萬比索,並向華人道歉。這恐怕是晚清最有血性的一次外交。

有意思的是,海圻號返回途中,1912年2月12日溥儀被迫退位,清朝結束了。海圻號400名將士與清朝海軍的所有軍艦,一同響應辛亥革命而起義,擁護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什麼叫穿越呢?海圻號去的時候是清朝,回來時是民國。不管怎樣,海圻號開中國海軍遠航的先河。

相關焦點

  • 溥儀退位後雖然已無權力但依然擁有極大影響力
    雖說人們都期盼著君主專制和共和制政權能夠平穩交接過渡,但是,當溥儀退位之後,仍然居住在皇宮享受榮華富貴這一做法,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 其實民國政府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出於對於溥儀影響力的妥協,相信也會有不少讀者好奇,這位末代皇帝在退位以後究竟還存有多大的影響力呢?
  • 大清末期的炮艦外交:6艘戰艦來家門口,巡洋艦隊懟回去
    大清末期的炮艦外交:6艘戰艦來家門口,巡洋艦隊懟回去時間來到1899年,此時的大清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最後十幾年,5年前的1894年甲午海戰,將洋務派苦心經營的海軍艦隊消耗殆盡,一年後的八國聯軍更是將大清朝最後的臉面付之一炬,不過在1899年,清朝海軍還是成功地搞了一次「炮艦外交」,與海圻艦到墨西哥那次不同
  • 溥儀《我的前半生》語錄:關於外國,我只隨愛麗絲遊了一次奇境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年僅6歲的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接受清室優待八條件,宣布愛新覺羅·溥儀退位。溥儀的退位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同時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社會。中國沒有皇帝了。
  • 清末時期,朝廷還有100萬軍隊,為什麼溥儀會退位?
    隨後的兩次鴉片戰爭,不僅輸掉了戰爭,更是籤訂了一系列的喪權辱國的條約,進一步加劇了清王朝的統治,國內民怨沸騰,國外列前虎視眈眈,恨不得及早瓜分完整個中國。 最後,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選擇了主動退位,封建時代宣告終結。
  • 溥儀退位前,清廷手握百萬大軍,為何任由袁世凱20萬北洋軍逼宮?
    辛亥革命爆發時,清朝明面上還擁有著不少軍隊,如果單從兵力數量和版圖控制份額上看,這位小皇帝似乎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因此溥儀的退位在當時顯得有些奇怪。但這終歸也只是「似乎」罷了。評價一個勢力所擁有的軍事力量,數量永遠不會是最重要的一環,更何況,已經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其實根本沒有財源和實力養活這樣一支紙面上的「強軍」。溥儀手中的牌,並不好打。小皇帝的第一張牌,是「赫赫有名」的八旗軍。
  • 溥儀退位後,他的7個仙女級別的妹妹都嫁給了誰?後來都怎樣了?
    中國最後的一位皇帝是溥儀,他在不懂事的年歲裡度過了真正的皇帝生活。1912年,清朝退位後,他亦生活在紫禁城內,而他的兄弟姐妹們則生活在家中。儘管往日繁華已不再,但政治聯姻依舊是他們的特色,那麼,溥儀退位後,他的妹妹們都嫁給了誰呢,後來怎樣了呢?
  • 溥儀臨終前面容僵硬,口中仍喊著的「河車丸」,究竟是什麼東西?
    隆裕太后代理年幼的宣統皇帝與袁世凱籤訂清帝退位詔書那一刻,也就宣告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制制度,正式地成為了歷史。只是當時的溥儀仍能夠居住在紫禁城當中,對於當時年僅六歲的溥儀而言,根本就不能夠理解,籤訂退位詔書對他這個皇帝以及整個清政府而言,意味著什麼。
  • 溥儀退位時,大清朝的12名鐵帽子王,為何無一人反對?看完你就知道了
    不過在清朝末年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為什麼沒有鐵帽子王站出來反對呢?其實並不是沒有人反對,而是反對的力量太弱小。 到了後來辛亥革命時,清朝的鐵帽子王們依然很有地位,當時執政的醇親王載灃(宣統帝溥儀的生父)就是12位鐵帽子王之一。不過清廷對南方各省的控制力已經完全瓦解,形勢岌岌可危。此時,手握重兵袁世凱一方面威脅革命黨,一方面逼迫溥儀退位。當時袁世凱所控制的新軍幾乎佔據了清廷直接控制軍隊的大部分,所以清廷最後被迫妥協,同意了皇帝退位、實現共和。
  • 太監小德張衣錦還鄉,貧苦少年心生羨慕欲入宮,淨身後溥儀退位了
    1907年的一天,天津運糧河畔到處喜氣洋洋,大家都爭著搶著去看一位貴人衣錦還鄉,他就是慈禧太后晚年最寵愛的太監小德張。小德張這次回來,連擺了幾天的宴席,請全村人都過來吃酒席,給他們的口袋裡塞滿了銀錢和肉包子,還請了戲班子每天唱大戲,搞得整個村子比過年都要熱鬧。小德張沒有想到,自己的衣錦還鄉,居然改變了一個少年的命運。
  • 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退位,領400萬「年薪」!靠一人一物保命
    話說辛亥革命起義成功之後,溥儀被迫宣布退位,畢竟滿清政府早就是名存實亡了,這個末代皇帝也沒啥好當的了。雖然說是退位了,但是溥儀畢竟是末代皇帝,還是享有很多特權,並且革命政府答應給他每年400萬兩的生活費。
  • 溥儀退位時,大清朝的12名鐵帽子王的態度如何?
    皇帝溥儀退位不退位,連皇帝溥儀自己說了都不算,何況是這個時候的鐵帽子王呢?12名鐵帽子之所以特殊,是因為他們享有當時大清朝至高無上的特權!我們再來看看當年的溥儀為什麼退位,別看當時的清朝還有百萬大軍,實際上當時大多數都是只領軍餉不幹活的,壓根也沒有什麼戰鬥力,再加上當時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關鍵時期,袁世凱手握大權,很顯然溥儀沒有絕對的實力,能夠將其壓制,溥儀當時也挺憋屈的,曾經在懵懂無知的年紀上了位,等到他真正長大成人,想要在皇帝位置上大展宏圖之時,卻不料整個大清朝已經變了天,他也很難憑藉一己之力翻盤
  • 袁世凱逼溥儀退位時,裝備精良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不敢反抗?
    1908年冬,溥儀即位,到了這個時候,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光緒帝、慈禧太后紛紛退出了歷史舞臺。1908年起,隆裕太后撫養年幼的皇帝,垂簾聽政,但隆裕太后並無慈禧之手腕,而且不善言辭,親信並不多,因此並沒有很大的權利;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為攝政王,他因懷疑袁世凱在戊戌變法中出賣維新派,以及反對袁世凱的許多新政策,因此解除了袁世凱的官職。
  • 晚清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袁世凱得手後,迅速逼迫溥儀退位
    文 人文視角編輯 九歌清朝的滅亡,袁世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正是因為他逼迫溥儀退位,才得以結束了清朝268年的統治。早在慈禧和光緒相繼去世後,慈禧就把皇位傳給了溥儀,並且把溥儀的生父載灃任命為「攝政王」。載灃一上來,就把當時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袁世凱給免職了。袁世凱被免職後,心中憤憤不平,但是也沒有辦法,誰叫自己不是皇室宗親。就這樣袁世凱灰頭土臉地回到河南,一開始他跑到了輝縣躲了起來。後來在輝縣呆了一段時間,又轉到了安陽。
  • 張作霖見溥儀,磕頭行禮後問了溥儀一個問題,讓他面紅耳赤
    清政府急調袁世凱率北洋新軍鎮壓,但袁世凱卻在前線與革命黨人達成了協議:袁逼清帝退位,民國臨時大總統的位置就歸他。為了逼清室就範,袁世凱除了動用武力,也在談判桌上為他們爭取了許多優待特權。其中有一項就是保障清朝皇室的私產,溥儀退位後仍在紫禁城居住。這一系列的優待條件,便是《清室優待條例》,是清朝滅亡後保障皇室權益的法案。
  • 溥儀為何無法生育,看看小時候宮女對他做了什麼就知道了!
    溥儀退位然而好景不長,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在袁世凱的「進諫」之下,1912年2月,隆裕太后以太后的名義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中國也宣告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進入了共和時代,這時的溥儀年僅6歲!
  • 老人手握溥儀御賜寶刀,文物局讓其上交,他卻以9萬價格賣掉
    在乾隆去世以後,國家落後,英法聯軍打進北平,火燒圓明園,最後甲午戰爭失敗,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割地賠款的條約。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1909年,在光緒皇帝去世後,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君主專制時代的最後一位皇帝:剛年滿三歲的溥儀坐上了皇帝的位置。
  • 溥儀妻子回憶:溥儀在醫院臨終前,一直喊河車丸,河車丸是何物?
    ——溥儀《我的前半生》作為末代皇帝,溥儀是悲哀的。一方面他一直受慈禧的控制,手中沒有什麼實權。一方面面對著危急存亡的江山社稷,無力回天的他還會被指責為無能,背上亡國的罪名。這位傀儡皇帝的一生也是滿腹心酸,或者說他也是漩渦中的一員。直到他在醫院臨終前,心中大概都充滿了不甘與痛苦,留下了悲劇性的色彩。
  • 末代皇帝溥儀:最恨的不是日本人,而是這兩個國人
    晚年溥儀回故宮還要買票,這份屈辱令溥儀很心痛。溥儀生在帝王家,身不由己,但他心裡還是有恨。很多人覺得溥儀恨日本人,因為日本人以他的身份建立了偽滿洲國,將他當作傀儡皇帝,搞虛假的復闢,讓他背上了漢奸的罵名。但實際上,溥儀是和他們互相利用,各取所需。
  • 溥儀上班後第一次掙到60塊工資,都買了什麼?網友:不愧當過皇帝
    都說溥儀是所有被推翻王朝的國君裡面,最幸運的一位了,他的這波折的一生,要從慈谿的決定開始,1906年出生,三年後,他還是一個幼小的孩子,就被慈禧選做了皇帝,如果沒有這一決定,可能在清朝滅亡之後,他會像自己的父親,或者其他宗親一樣歸隱。從此遠離政治舞臺。
  • 溥儀為何會選擇投靠日本成為傀儡皇帝
    溥儀一直有復闢之心辛亥革命爆發以後,原本就已經風雨飄搖的滿清王朝難以支撐。清廷倚重的袁世凱也是暗含鬼胎,有意取而代之。內外交困下,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和只有六歲的溥儀在養心殿頒發遜位詔書,宣告了清王朝的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