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式太極拳傳承概況
武式太極拳創始之初,名稱並沒有固定,曾用過綿拳、粘拳、柔拳、十三勢、小捋、郝架、李郝派、李氏太極拳、郝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武派太極拳等名稱。直到1963年郝少如出版專著時,採納顧留馨建議,定名為《武式太極拳》,才有了一個各支脈統一認可的名字:武式太極拳。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完)
以地區分有南派,北派;以山川分有少林派,武當派;以宗教分有佛家的外功,道家的內功;以門類分有太極門,形意門,八卦門。還有長拳類和短打類。武術流派林立,象徵著武術事業的興旺發達,但也存在各派之間缺乏交流不能相互彌補的不足。
-
李家四代傳承太極拳,延續武式太極拳香火!
李家太極拳傳承武式太極拳,自李亦畲起歷經四世,傳承研究太極,名師輩出。李氏歷代相承,用哲學觀點解釋太極,用體用態度驗證太極拳。李家二世傳人:李寶相、李寶極、李寶琛、李寶恆、李寶廉、李寶讓兄弟六人均堅持不懈練拳,繼承李亦畲意願,傳承延續武式太極拳。三世:李福蔭、李召蔭、李槐蔭、李棠蔭堂兄弟四人著書立說,教徒授藝,將武式太極推向社會。
-
運用好一方法,練好太極拳不是難事
太極拳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集「易(經)、道(家)、醫(學)、武(術)」為一體,是中文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太極拳教學在高校深得學生們的喜愛,成為大學生們體育課主選課程之一。因此,在實際的高校太極拳的教學課堂中,要運用好重複練習法,要注意做好4個方面的把控。1、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熱情,關鍵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興趣需要教師在學習的評價、學習強度密度、學習效果方面充分地做好準備,及時鼓勵學生。
-
學員感悟|少林禪武醫帶給我全家的改變——李富
少林禪武醫,集少林禪學、武學、醫學為一體,由明代無言道公所創併集大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迄今已傳承到第十八代,傳承人是釋德建禪師。近30年來,德建禪師將這一功法發揚傳承,惠澤眾生,成為新時代適合大眾的安心安身之道。本欄目整理了部分學員感悟,因各人生活背景、身體素質不同,其練功效果僅作參考。
-
話說太極拳|從廣府太和堂到楊露禪傳藝……(連載)
這一切沒有逃過太和堂掌柜王昶的眼睛,他暗中前去廣平府南門外八裡地的閆門寨村,找楊露禪的父親商量。勸說他讓楊露禪過繼給陳德瑚做義子,到陳家溝去,不單是生活條件好,如果陳家族長允許,也可以學習陳氏家族的祖傳武藝太極拳。
-
探訪太極拳之鄉:誰掙錢多誰的功夫好!
得益於太極拳發源地的整體旅遊規劃,村裡道路筆直寬敞,家家高門大院,門牆上掛印著「陳氏太極」、「陳氏中醫推拿」、「醫武傳家」等標語,稍有名氣的拳師,則將名號直接寫在招牌上。但即使身在陳家溝,也很難真正看清楚它的樣子。
-
一句承諾,苦行三十年|對話少林禪武醫傳人德建禪師
《檢察風雲》河南檢察專刊訊(記者 魏健 倉超 河南鄭州報導)少林禪武醫自明代無言正道禪師創立以來,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本刊專訪廣東省陸河縣觀天寺住持、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十八代傳人德建禪師帶你了解少林禪武醫嵩山內養功法。嵩山內養功法與全民健康什麼是嵩山內養功法?
-
話說太極拳|從傳承第五代到趙堡太極拳……(連載)
他所創編的太極拳在畫圓走圈的基礎上,由松入柔,由簡到繁,按照「大圈、中圈、小圈」和「有圈意無圈形」的不同功夫層次,採取「以形導氣」(練精化氣的基礎架),「以氣導體」(練氣化勁的提高架),「以意導氣」(練勁還神的功夫架)。利用三種架子的不同訓練步驟,驅使體內勁路傳遞越來越細膩的運動方法,以求達到先開展後緊湊的效果。
-
走進武清非遺「宮廷養生太極—李氏太極拳」
李氏太極拳的前世今生李瑞東先生(1851--1917),名樹勳,字文侯,別號煙霞逸士,慷慨大方,小稱「小孟嘗君」天津市武清區城關鎮東街人。祖籍山西,明永樂年伴隨人口大遷徙輾轉而定居在武清城裡(清直隸武清縣城東后街),生於清朝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卒於1917年(民國六年)。自幼隨父親學醫,同時,也酷愛武術。李瑞東先生身強力壯,愛好拳棒,內外兼修,更是一位摔跤能手。
-
太極拳為什麼行?
@中國新聞網 作為一種拳術,今天大多數人修習的太極拳已經不適用於實戰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仍要修習它? 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 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大爺大媽緩緩出拳的廣播操?
-
楊式太極拳的傳承和創新
武澄清、武汝清、武河清昆仲三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武氏老大武澄清1852年考上了進士,1854年去舞陽做了縣令。一個偶爾的機會,他在舞陽的鹽店裡發現了山右王宗嶽的《太極拳論》,他跟兩位弟弟說,王宗嶽的拳論,與他們跟楊露禪學到的拳,是一個道理,好好研讀拳論,寶貝全在裡面了。老三武河清(1812年-1880年),字禹襄,號廉泉。
-
自此成為世界的太極拳,真「中」!
好消息傳來,中原大地群情激昂。這是在文化和旅遊部的指導下,我省聯合全國太極拳七大社區傳承人通力合作結出的碩果。 太極拳是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於17世紀中葉,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眾家武術之長,融合易學、中醫等思想而創編。太極拳在陳家溝世代傳承,後逐漸衍生出楊式、武式、和式、吳式、孫式等多家流派。
-
練太極拳若存有這幾種心態,你不會練好太極拳
『其實這也正是太眾練習者的普遍心態,總是在質疑自己練的是太極拳還是太極操,是太極武還是太極舞,是真太極拳還是假太極拳,編者認為有此心態抱此想法者大可不必。衡量自己所習太極拳是否正確的標尺是拳論拳理,古代王宗嶽張三丰太極拳論拳解,近代有陳式楊式武式太極拳新論,圖說及詳解等,理論基礎,修習方法早已公諸於世,比如我們練習楊式太極拳,宗師楊澄甫總結歸納的有《楊式太極拳十要》,這「十要」是修習楊式太極拳的「規矩」和「方法」,練習者能循乎「規矩」,合乎「規矩」,即行拳時你能做到「虛領頂勁」,「分清虛實」,「含胸拔背」等等,
-
武式太極拳秘傳拳法:八卦太極拳
獨得秘傳的祁春生師伯(中)武式太極拳秘傳拳法:八卦太極拳李新方相對於十三勢架的由法而意,以意為主,意久自神而言,炮捶和八卦太極拳的技術定位,都是法而兼著,著熟亦意,意必有形。而八卦太極拳的技術定位是精而博,至廣大而極精微,雖名曰八卦太極拳,而實際上幾乎囊括了各家武術實用技法。其中有些著勢是太極拳各各流派所沒有的,如推手、擠手、掤手、懶龍旋窩、追星趕月、羅漢捧缽、仙人撥米等。
-
成人太極拳
深圳太極拳私教一對一培訓 太極拳私教一對一一般是指請教練上門或者約定時間位置單獨輔導太極拳培訓,特點是私密、專注、細緻,可定製課程內容,並利於全面細緻的掌握太極拳核心,達到理想目的。太極拳培訓包含有什麼內容,深圳哪裡有專業的太極拳培訓機構?太極拳培訓一般包含:成人、少兒、私教一對一、企業社區集團培訓等內容。
-
五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創編由來
1987年3月31日,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辦首次中日太極拳交流大會,日本太極拳聯盟組織日本百名太極拳愛好者到北京參加了比賽交流大會,各個流派傳統太極拳愛好者均有參賽。比賽中時間長短、套路長短、技術難度等一系列問題,使比賽組織者發現傳統套路和競賽之間的矛盾。
-
太極拳步法的陰陽理論探究
太極 太極拳以古代陰陽為理論依據結合中醫經絡學說和導引、吐納術,採擇諸家拳法精華創編而成。作為中華武術的瑰寶之一, 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健身價值特別是對下肢的良好鍛鍊效果而深受現代人的推崇。
-
梁涵淵示範二十四式太極拳
【簡介】太極拳起源於中國,是綜合曆代各家拳法,結合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古典哲學和傳統中醫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圓活連貫、剛柔相濟、內外兼練的拳術。二十四式太極拳又稱「原地簡化太極拳」,是第一套由國家統一規定的太極拳套路,是太極拳教學的必修套路,太極拳愛好者的必學套路。
-
當太極拳碰撞書法藝術……
同源異流中華民族文化哺育了太極拳和書法,一文一武在相似的環境與文化氛圍中萌芽、發展、成熟。它們之間有著許多相似甚至共通的地方。古老的中國漢字源於八卦、易學。毫無疑問,漢字的藝術表現形式——書法,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也是同步的。它不僅與太極拳同源,並且有許多相同和相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