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談論,俳優坐俑和拂袖舞俑

2020-12-10 屌人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中國的陶塑藝術,當然是以秦陵陶兵馬群最為激動人心,其數量。規模、氣勢和寫實水平,都是無與倫比的。儘管如此,陶塑藝術還是在其他方面不斷創新發展,取得新的成就。漢代的陶塑明器,也是歷代明器中的佼佼者。漢代的封建地主經濟高度發展,形成國家強盛的局面,同時,統治者和地主階級日益追求奢侈淫逸的生活。特別是東漢以來,宦官外戚相繼專權,地主豪強稱霸一方。他們大治第室,營造莊園,霸佔山林川澤,蓄養妻妾奴婢。宴飲歌舞,鬥雞走狗,生活窮奢極欲。統治階級不光在生前盡情享樂,還妄想把腐化的生活帶入死後靈魂居住的陰間。

陶塑藝術

因此,在西漢中期到東漢,厚葬之風愈演愈烈。西漢末年的漢成帝,生前為自己造了兩個陵墓,動用民工數百萬,耗費時間15年。當時一般的地主官吏,死後的隨葬品也往往達千百件。這種奢侈的厚葬之風,極大地刺激了名器藝術的發展。漢代的陶製明器,取材日益豐富,表現了廣泛的社會生活。陶俑多數是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形象。舉凡耕種、烹調、掃地、雜役,哺乳、奏樂、歌舞、說唱、雜技等等題材都有所表現。陶動物的種類也很多,馬、牛、豬、羊、狗、鴨、雞、鵝都有。還有陶製建築模型,有門闕樓閣、亭臺、水榭、廚房、倉庫、豬圈之類,反映了地主莊園的景象。在這些陶製明器中,最動人的是歌舞、雜技、說唱題材的俑。

人物陶塑藝術

拂袖舞俑」是很精彩的作品,舞者穿長袖舞衣,上身略俯,腰肢微扭,舞步輕踏,雙手一高一低, 甩動長袖翩翩起舞。這個俑的細部刻畫和神態表現雖嫌簡略,但塑作者抓住大的動勢,著重表現了舒緩優雅的舞姿,這種注重動勢,注重意態的表現手法,正是漢俑的特色之一。漢代的樂舞相當發達,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樂舞活動都很頻繁,富庶的地區樂舞更流行。這個俑所表演的「長袖舞」,是當時很受歡迎的一種舞蹈。在漢代的詞賦上和畫像石、畫像磚上都可以看到對長袖舞的描繪。「振飛轂以舞長袖,嫋細腰以務抑揚」。「振朱履於盤撐,奮長袖之颯麗」。這些詞句就是對長袖舞的動人描寫。從這個俑可以看到,舞者甩動長袖,增強了舞姿節奏的優美韻律。

拂袖舞俑

西漢的京城長安和東漢的京城洛陽一帶的京洛地區,是將相王侯、皇親國戚、豪強巨富聚集的地方。厚葬之風也最盛行。長安、洛陽先後是陶塑名器的製作中心。當時的名器;都由官辦的機構「東園署」製作和掌管。京洛地區的名器常常運往各地或作為範本流傳。作風大致繼承秦代的寫實性,逐漸演變成漢俑中的一大風格。這種風格稱之為「京洛風」。拂袖舞俑是京洛風中最優秀的作品。

小編前面說了京洛風漢俑中的拂袖舞俑,實際上,在京洛風的俑中,像拂袖舞俑這樣生動的作品並不很多。這是因為有官辦機構東園署掌管制作的俑,需要貫徹封建禮教的尊卑觀念,製作最多的是奴婢身份的男女侍俑。這種侍俑,要表現出對墓主人的恭順,造型大多數採取拱手恭立的姿勢,神情也顯得恭謙冷漠。

奴婢身份的男女侍俑

因此,從大傾向說,京洛風的俑帶有一副比較嚴肅的官方面孔,以至有些呆板。在漢俑中,與京洛風相對的還有一大風格,比之京洛風顯得自由活潑,這就是「巴蜀風」。巴蜀,指的是四川地區。四川是我國西南部一塊美麗富饒的沃土,很早很早以前,巴人和蜀人在這裡生息繁衍。戰國時期,巴人和蜀人打仗,巴人求救於西北部的秦國,秦國就乘機進軍滅了蜀,繼之又並了巴。

此後,四川和外界溝通了經濟文化交流。但是,四川的地形,北有峻險的劍閣扼守蜀道,東有雄奇的三峽封鎖長江,西南部均是崇山峻岭。險要的山川形勢,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在古代交通極為不便的情況下,四川和外界的交流是異常困難的。所以,在很長的時期內,四川的文化一方面吸收著緩緩滲透進來的中原文化,一方面保持著強大的地方傳統。四川的文化藝術,一直以來有著濃鬱的地方特色,名器藝術也毫無例外。

四川名器藝shu

巴蜀地區作俑的風氣,是中原習俗影響所致。秦漢以後,漢人陸續入蜀,帶來了作俑的習俗和技術。東漢時期,四川盛行厚葬之風,於是繼長安、洛陽之後又成了名器製作的另一個中心地。四川的名氣並不是由官辦機構掌管制作,而是出自民間作坊。所以,俑的造型不受什麼約束。塑作者可以較自由地發揮創作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處理各種題材。如果和京洛風的俑比較,巴蜀風的俑顯得更為生動,題材也更廣泛,尤以表現生產勞動和奏樂、說唱題材的俑最具特色。巴蜀風的俑不光在外形塑造上生動自然,還能表現出微妙的神態,有不少形神兼備的佳作。最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應該說是「俳優俑」,俳優,在古代是擊鼓說唱,供人調笑的侏儒或小丑,秦漢時期,先是在官廷中蓄養俳優,到後來,民間的豪強地主中也盛行蓄養俳優之風。

俳優俑

俳優因其肥胖醜陋的生理特點,成了統治階級的娛樂工具。這種悲劇式的人物卻時常扮演喜劇的角色,為人說書歌唱,極盡滑稽玩笑之能事,供人發噱。有一件擊鼓說書的俳優俑,極其生動地表現了一個正在向觀眾說唱調謔的俳優形象。這個俳優上身袒裸,高聳兩肩,大腹便便。左手抱著一個圓鼓, 右手執著鼓棰,眉飛色舞,張口說笑,似乎正說到精彩處,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在藝術手法上,塑作者大膽誇張,不僅突出刻畫了伸頭拱背,揮手抬足的動態,更著重表現了詼諧滑稽的神情。而且,並沒有刻意渲染俳優醜陋的生理特點,而是塑造了善良可愛的一面,從而使人感到十分可親可暱。作品的生活氣息十分濃厚,達到了極其傳神的藝術效果。通過這件作品,可以看出巴蜀風的俑,在生動性和神態傳達方面,都比京洛風的俑高出一籌。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

相關焦點

  • 中國舊說唱——俳優。楊冪!快拿小本本記
    近來,說唱已經成為了很多新派歌手的基本唱法,隨著媒體普及,說唱已成為了越來越多現代年輕人的音樂追求和目標。很多人都覺得說唱起源是紐約黑人貧困區,其實,了解歷史我們就會發現,說唱形式的表演同樣更是古人的娛樂方式之一。到了漢代發展成為了有口皆碑的娛樂經典。現代出土的很多漢代擊鼓說唱俑是俳優雕塑,俳優文化涉及至廣,漢人的喜愛至深。
  • 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人物雕塑的新特點,故而在雕塑藝術上形成特色的...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財富,石雕藝術就是人類文明寶藏中的一顆明珠,雖歷經千年,卻從未被歷史長河所淹沒,反而在歲月的磨礪中越來越散發出歷久彌新的東方美,石雕人物創作中所傳遞的意境美感也折射出強勁的民族力量和含蓄低沉的民族性格,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外化產物。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史前人像雕塑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談談原始時代的雕塑,極為重要的是一些陶塑人像,是人類通過對自身觀察留下的。這些淳樸而美好的雕塑,使用了普通的黃土。女媧造人,是一個美好的神話傳說。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雕塑文化,代表雕塑作品及特點
    滇東北自古是雲南與中原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地區,漢文化進人較早。滇東北的爨文化在雲南歷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曲靖的雕塑作品,在20世紀80年代處於雲南的領先地位,對後來雲南城市雕塑建作起到了示範作用。昭通在保存歷史作品方面,有自己的膽識和遠見。曲靖、昭通的雕塑作品,達到了均衡全雲南的作用。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五百羅漢和馬雕塑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筇竹寺的清代500羅漢塑像卻釋放了耀眼的光彩,其藝術水平令人刮目相看。他精通佛學,能書善畫,特別擅長於雕塑,他帶了5個門徒到筇竹寺塑500羅漢像,先後花了7年時間。
  • 傳承我國傳統文化雕塑
    少數民族雕塑,鑄銅雕塑,戶外景觀雕塑,人物雕塑 傳承我國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並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 漢代「滑稽樂」:看俳優文化在漢代人的日常娛樂中如何發展!
    優伶藝人秦漢時期俳優文化迅速發展,在繼承前人傳統的基礎上,再加上迎合時代和新貴們的需求及高超技藝和藝人們的努力和表演形式的創新提高,新的技巧種類和純熟的技藝表演使得俳優文化趨向成熟,並穩步前進,然後從伶人這一大群體中脫離出來,成為一種新形式新的藝術風格的表演種類。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龍紋紋樣陶瓷彩繪雕塑藉助裝飾紋樣除了造型的外觀審美外,其圖飾化的寓意也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其中的石榴、花生、核桃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棗和荔枝寓意「早立子」,石榴子寓意「多子多福」,螃蟹寓意「富甲天下」等,都具有特殊的吉祥意義。還有傳統題材的「三星」,即福、祿、壽,為民間流傳的天上三大吉星,是寓意五福臨門、高官厚祿、長命百歲的吉祥之星。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曇曜五窟和賓陽三洞
    所謂犍陀羅風格,是公元1世紀左右,在印度北部犍陀羅地區(今阿富汗一帶)興起的佛教雕塑風格。犍陀羅地區地處歐亞交通要道,公元前4世紀曾被希臘遠徵軍佔領,古希臘離塑藝術傳到這裡,印度本土的佛教雕塑受到希臘雕塑藝術的影響,就產生了犍陀羅風格。犍陀羅地區與我國地域相鄰,隨著佛教東漸,犍陀羅風格對中國北朝早期佛教雕塑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社會人類學影響
    理性主義傳統是啟蒙運動的產物,大致呈現英法兩個脈絡:法國的傳統從孟德斯鳩開始,他主張社會中的一切事物之間的聯繫有其內在的客觀必然性。孟德斯鳩使用「法律」一詞。指從事物本質派生出來的各種現象之間的必要關係,更像我們今天說的「規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人類社會可能存在的條件和使某一特殊類型的社會可能存在的規律。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天壇和兵馬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欣賞古蹟的遊客,時常會被特有的境界所吸引,因而忘記了遊覽中奔走的疲勞:可是同看一個古蹟,又會因人和因時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心境。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泥塑文化,人體雕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關於人體雕塑,我們在雕塑藝術概述中已經談了很多。大家知道,從現在能看到的歷代雕塑藝術瑰寶中,以人體形式出現的雕塑作品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從古希臘之後,無論是古羅馬時代,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無論是巴洛克、羅可可還是近代的許多雕塑大師的作品:無論是具象、寫實的,還是抽象、變形的,都是把人體作為雕塑藝術最崇高的表現形式去發掘,去研究的。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兩個卑爾根
    我想,這種濃厚的「聚居群落"意識和對於家族傳統的追溯意識,在歐洲的其他國家中並不多見。我甚至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在跟隨巴德穿行在他的故鄉卑爾根的街巷之中時,就像行走在中國南方的某個小鎮之中炊煙嫋嫋,雞犬之聲相聞,極目所見,不是鄉鄰就是親人。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基礎文化,雕塑頭像寫生的方法和步驟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今天小編說說雕塑頭像寫生的方法和步驟:1.頭像寫生前,應先臨摹頭骨,在臨摹過程中,牢記頭骨的結構關係。寫生頭骨結束後,再進行默塑。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形象和造型問題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形象是傳達作者思想感情最有效的手法,什麼藝術都要刻畫形象。而雕塑形象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雕塑是靠形象表現的。因此形象和主題是否適應?準確與否?美不美?生動與否的問題,都有密切關係。可是有很多雕塑家很注意構圖而不注意形象,結果呢?構圖很好,但因形象差,而使作品不好是常見的事。譬如當構圖已經決定或者在某些構圖作用不是太太的雕像,形象就成為主要的矛盾。同樣的動作,由於形象不同就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形象不好會損害主題,甚至產生相反的作用。有的雕塑是以形象為主的,比如古代佛像和領袖像。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基礎文化,雕塑的觀察方法與塑造方法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雕塑寫生過程中,觀察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雕塑者雕塑者須通過觀察使這些變化合理化、條理化和形成一定的節奏韻律的整體。被觀察對象本身的實際體積感、空間感、立體感並不一定完全符合雕塑的語言,但我們應以雕塑的審美眼光去觀察對象,賦以被塑對象更強烈的雕塑感、空間感。繪畫是在二三維空間中完成的,它利用透視、明暗、虛實來表現空間感和立體感,而雕塑是以真實的實體佔有空間,靠的是形體之間的有機組合來加強立體感、體積感、空間感。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慧可斷臂和達摩面壁
    內保存的羅漢塑像是宋代彩塑遺蹟中的珍寶,它與山東長清靈巖寺的羅漢塑像和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的侍女塑像一樣都表現出了宋代彩塑的高度藝術成就,在雕塑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保聖內的羅漢塑像原有18尊,1927年寺院遭受大火,部分塑像受到損壞。著名的學者蔡元培、顧頡剛等人為了保護倖存的塑像,在寺內籌建了古物館,將殘存的塑像移入館內,現共存有9尊。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它的特點細談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語言能傳達情感,雕塑的語言是從生活中升華出來的,它使雕塑家和觀眾的思想溝通了。做雕塑而不理解雕塑語言特點的話,即使他有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生產經驗,也不能把一件雕塑做好。有一位同志就是這樣,在農村裡生活了幾年,雕塑的基本工夫也很好,和農民也能打成一片,就是搞不出好作品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他搜集了很多對文學家很有用的素材,卻對雕塑家用處不大。不注意雕塑的語言特點,就不能鮮明地體現作品的思想。
  • 中國彩繪文化藝術,陶瓷雕塑,景德鎮陶瓷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現代的著述中,由胡志德、胡彬編著,中國藝術家出版社出版的《陶瓷美術》具有重要價值。陶瓷雕塑由鄧白和楊永善主編的《中國現代陶瓷藝術一陶瓷雕塑》卷,收錄了廣東石灣、江蘇宜興、河南洛陽、山東淄博、河北邯鄲、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廣東楓溪等地的現代陶藝家創作的陶雕和瓷雕作品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它的成型方式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看看陶瓷雕塑模製工藝特性,陶瓷雕塑的成型方式有模具成型和手工成型兩個類別。所以,在雕塑造型塑造時,必須考慮翻模、複製工藝的技術特性,既符合模製工藝特性要求,又能夠達到雕塑造型的審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