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芳芳每天跟大家分享穿搭知識!
文藝復興之
文藝復興時期的服裝,已經有了現代西方服裝的影子。Dolce&Gabban杜嘉班納2013秋冬系列,被公認很好地再現了文藝復興之巴洛克風情的金碧輝煌。相對法國時裝業對全世界的改變,腦藝復興創造了近代文明的義大利,卻因為戰敗,文化影響力局限在一隅,只好沉湎在文藝復興的榮光裡。直到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騰飛之後,世界需要不同的創意,意式繁華氣質才真正席捲世界。
同樣是戰勝國的英國,更多是影響了男裝的走向,而作為戰勝國的美國,用發明縫紉機正式開創成衣業(甚至有大師斷言,對美國文明來說,縫紉機的力量超過原子彈,…… 。而配合機器加工而設計的服裝當然不能有太多褶皺和裁剪線,也算促成了簡約風的現代審美最終成型。
雖說極簡主義審美是德國人的傑作,但誰叫他們在時尚界不招人待見,始終沒太多發言權呢?直到李維斯Levis牛仔褲跟可口可樂、麥當勞一起侵襲全世界,我們熟悉的真正意義上的「當代服裝」,終於擁有了現在的完整輪廓。
看明白了這些簡述,你就懂了。一我們身心所屬的現代中華文明, 是個斷崖。在經歷了一系列文明的被壓制被摧殘、以及艱辛的重新崛起跋涉,我們"被主動」地接受與學習現代西方文明,當然也就包括了基於他們的文明的服裝。從」五四運動」開始,我們之中的精英和先驅渴求民族振興,他們成為文化革命者,連中華文明的根本漢字都加以質疑,而中國自身的傳統服裝文化,自然也是徹底摒棄。從此,學生鄙夷馬褂長袍紛紛穿上了各種「洋裝」,典型代表是英式西裝、美式軍裝,和照貓畫虎的中山裝。
女裝向來很好地平衡兩極,勇於革命創新款式的同時,又更注重傳統一隻看清朝早期服裝 」男降女不降」 ,就能有所領悟。面對滾滾西方洪流,早早就有洋氣的女學生穿上」洋裝」; 但作為整體的民俗,我天朝女性徹底告別從清裝改良的旗袍,已經是20世紀50年代之後的事了。當然,真正體現漢族文明的明朝傳統女裝或漢服,只剩下了文物意義,早就退出日常生活積累的文明範疇。
我們一直在飛快速奔跑,努力用全方位融入另一種可能不付出代價?在高速公路上奔跑追趕的同時,我們不得不主動放棄了文化層面的話語權。而這種淪喪,反映在日常生活層面,就是服裝層面獨立審美權的夫。到底穿成什麼才是美?才是我們從服裝中尋求的最高境界?不管是我們的媽媽,還是我們自己,內心都已經沒有了被公認的答案。
面對一個完全沒有底蘊、甚至沒有標準答案的領域,連」美」 是什麼都在猶疑,我們對鏡時不知道自己這樣是不是美,反而是最正常的現象。正因為不明白這一點,很多人的心裡,才會始終被不自信的陰影佔據。她們滿世界找傳說中的搭配基本法,到處尋求幫助,甚至開始。
感謝大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