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朝鮮戰場上戰事如火如荼。全國各地捐獻飛機大炮支援前線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受到感染的豫劇演員常香玉決定到全國進行義演,用演出的收入為志願軍購買一架戰鬥機。演出的第一站就定在當時的河南省會開封,這裡也是常香玉13歲成名的地方。
常香玉:我就覺得我的意思沒有盡夠,我那時候我就提出來,我說捐獻一架戰鬥機。用我的演出用我的本事用我的力量用我的血汗捐獻一架戰鬥機來保衛我們的國家。
常香玉想找一部愛國的戲來配合義演,丈夫陳憲章便熬了幾天幾夜,將京劇《木蘭從軍》改編成豫劇《花木蘭》:
常香玉:花木蘭是個愛國的女英雄,又配合咱這個戲,又是表現愛國的,那你把它擱在一起不是好嘛,所以憲章七天寫出來了《花木蘭》的本子。
沒成想,剛到開封,常香玉就病倒了。在開封的第一場演出被安排在「德華醫院」的籃球場。演出下午兩點才開始,不少人一大早就已經趕到了,他們是「背著翻身糧,來看愛國戲」。上午十點到達德化醫院的石磊,只能站在球場的後排,遠遠的眺望戲臺:
石磊:一進那個廣場啊,哎呀,人山人海的,看不見舞臺,整個舞臺是用松柏枝搭臺,遠處看,因為我們去的晚,就在後面,那個人頭攢動,那個舞臺就像是在人海上漂浮的大彩船一樣,就是老是晃。
舞臺上的常香玉精神抖擻,看不出病容。她剛一出場,臺下便掌聲雷動:
石磊:呀,觀眾就鼓掌,後面就往前面擠,前面就往後面推,你擠我擠,整個舞臺就給擠塌了,就沒有演成。
出於安全的考慮,常香玉此後在開封的演出改在劇院進行,依舊盛況空前。
從開封開始,香玉劇社先後在全國六個省市進行募捐義演,演出了180多場,場場爆滿。僅僅半年,常香玉就募集到舊幣15億元資金,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捐獻了一架「香玉劇社號」戰鬥機,而豫劇《花木蘭》也從此風靡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