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癱瘓29歲腎病|文學巨匠史鐵生:用靈魂認真活的人,勇於自勝

2020-12-15 騰訊網

文|顏小二述哲文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我們這一生花了大量時間期待自己可以成為最優秀的那一位,能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其實是「勝人」的體現之一。在人人爭先的年代,似乎很少有人懂得「自勝」才是真強大。而文學巨匠史鐵生的一生,是人於「自勝」上的生動體現。

或許正是因為他在自我修養上的「專注」,苦難反而成了他的「朋友」,成就了他的強大。

史鐵生,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巨匠,他的《我與地壇》感動了無數人,書中,史鐵生以地壇為載體,讓我們看到一個幾近絕望的人是如何探求希望的。要說清楚史鐵生的絕望與希望,得從他殘疾的雙腿說起。那麼史鐵生的雙腿是如何殘疾的呢?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

1、最美的年華遭遇「絕望災禍」--文學巨匠史鐵生的養成之初

泛著香氣的靈魂,總是經歷過我難以想像的「苦難」。

史鐵生的靈魂有多「誘人」,從他的文學作品,我們就能體會到。

但是這也意味著,他有非同尋常的經歷。

1969年,史鐵生已經是健壯小夥,他到陝西延川插隊落戶。

插隊的日子忙碌而充實,辛苦是辛苦點,但是也稱不上苦難。可是史鐵生自己也沒想到,正是一年,他因為淋雨後的一次發燒,落下了終身殘疾。

那一年他18歲。

和往常一樣,他出門放牛,天氣雖不好,但是他卻並不在意。年紀輕輕的小夥子,即便是淋場雨,也不會出什麼問題。那一天,他遭遇的雨比往常要「大」要「冷」,是暴雨和冰雹,之後史鐵生便發燒了。

高燒退了以後,史鐵生的腰便開始時不時酸痛。

這一疼,就疼了近3年。

21歲的時候,史鐵生已經不止是腰疼了,連腿都開始疼起來,並且疼得不得不住院。

21歲生日,他因腿疼住院,之後便再也沒有站起來過。他殘疾了,18歲淋的那場雨埋下了病根。

從18歲到21歲,無論是小夥子還是小姑娘,都是青春正好的年紀,史鐵生卻在這樣好的年紀,失去了行走能力。意氣風發的少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絕望,難以想像史鐵生年輕的靈魂是如何消化這傷痛的。

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正是史鐵生在年華最美的時候遭遇了這場災禍,才促使他展現出超出同齡人的「成熟」與「豁達」。

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在最該一鳴驚人與人相爭的年紀,卻懂得了人過中年或許才能懂得那麼一兩分的「自勝」與「豁達」。

2、史鐵生:命運從來可以摧殘一切光鮮皮囊,卻殺不死堅強靈魂

年紀輕輕的史鐵生也曾低迷過,他也曾經暴怒地面對世界,和他周圍關心他的人。

每當朋友告訴他「生活很美好」,期待他樂觀的時候,史鐵生便恨自己不能走路的腳。

在史鐵生看來,對於可以走路、身體健康的人來說,生活才是美好的,對於史鐵生來說,病在身上,自己不能再站起來,甚至連磨蹭著前進都是困難,這是常人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

朋友的安慰,於史鐵生看來頗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不講道理」。

人曾經有多痛苦,釋然時,便有多平和。

1980年,史鐵生29歲,那一年無法行走的他又得了腎病。

這一次,他不像剛剛殘疾時那樣低迷,即便自己連排尿都要插管,身上時常有股尿味,但他依舊坦誠擁抱世界。

他執筆寫道:命運從來可以摧殘一切光鮮皮囊,卻殺不死堅強靈魂。

而他不是以皮囊而活,他是在用靈魂「呼吸」。

這是史鐵生「自勝」的姿態。

3、活在靈魂的人,勇於自勝

《道德經》裡有這麼一句話,顏小二不止和大家分享過一次,十分經典,值得多提: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初看這句話,這是道家老子在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於外在的攀比、爭鬥,勝過他人不是高明,不是智慧,而是蠻力,是動物性的蠻力。真正的強者,在於「自勝」。再讀這句話,顏小二似乎又通透了些,覺著老子實則是告訴我們何謂活著的真正姿態:

人活的是靈魂,不是皮囊。

活在皮囊的人,與人相爭,活在靈魂的人,勇於自勝。

在顏小二的心裡,普通人大多活於皮囊,高明些的,偶爾活在皮囊,少有活在世俗。通透些的,時常「活在靈魂」。

史鐵生呢?顏小二覺得,他「活在靈魂」,但他又生於世俗,他的苦難還多於世俗,這最終也成就他脫俗於世俗時,又能接地氣地描繪出因苦難而完整的「世俗」。

苦難醉了他,他卻是清醒的釀酒人。

史鐵生是文學巨匠,他坎坷的人生經歷,以及他擁抱苦難時的掙扎,在他的作品中表露無疑。

誰的人生沒有經歷過苦難呢?所以史鐵生的掙扎,我們也會有,我們總能從他的文字中找到情感的共鳴,又能從他的豁達中,獲得自我救贖。

我想,史鐵生之所以如此吸引我們,原因更多在於他「自勝」的姿態,他告訴我們苦難是人生的財富,於此我們也能用豁達的心境,像於風華正茂時不幸癱瘓的史鐵生一樣,在人人相爭的「好鬥年紀」,懂得沉下心來「自勝」,繼而成就自己,幫人幫己。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轉載、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相關焦點

  • 21歲終生癱瘓,不幸是底色,職業是病人,他一生卻能寫作350萬字
    從小成績優異,10歲在作文比賽中奪得第一,中學就讀於清華附中,特別擅長跨欄,只要有他參加的比賽,一衝就是第一名。1969年(18歲),上山下鄉運動展開,史鐵生自願到陝北延安農村插隊,住進了窯洞裡。一年後,命運跟21歲的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的下肢徹底癱瘓了。他說,他最愛的是田徑。其次才是文學。從能跑能跳到在輪椅上度過自己的一生,他的內心世界只有他自己清楚,我想那是一種絕望吧。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3):史鐵生
    史鐵生「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史鐵生用他殘缺而又豐滿的一生完美地詮釋了這句充滿力量的詩。正值青春年華,雙腿卻癱瘓,寫作成為支撐他活下去的唯一動力。他是一個將人生與寫作同構的精神跋涉者、一個無時不面臨著生活苦難和人生困境的生命體驗者、一個漸悟生死崇高美學的靈魂超越者,看透生活再去熱愛生活,如此艱辛,如此難得。史 鐵 生 其 人史鐵生是北京人,生於1951年,1967年從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畢業。
  • 史鐵生《我與地壇》:人生如若不是到了絕處,又怎知自己會重生
    人活著不就剩那麼點勇氣支撐著嗎。當意外發生,哪個人都會痛苦失望甚至絕望,在此之後,是否能絕處逢生,真的很考驗一個人的韌性。史鐵生21歲雙腿殘廢,丟了工作,失了希望。終日躲在地壇裡,與那所古園相守,他經歷了抑鬱憂傷、憤怒暴躁、絕望痛哭,但他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一切,為自己開闢出了新的天地。
  • 從煉獄到天堂:永遠的地壇,永遠的史鐵生
    在被血色浸染的青春年華,在被黑暗籠罩的漫漫長夜,我艱難攀爬,傷痕累累,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從人生的谷底慢慢爬了出來。和史鐵生一樣,我在書籍中汲取力量並漸漸走上了文學道路。後來經人介紹,我在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主辦的《三月風》雜誌社做了一名文學編輯,並恰好負責首屆文學獎的評獎活動。
  • 史鐵生和希米的愛情:感情裡比陪伴更重要的,是另外兩個字
    21歲那年,史鐵生雙腿癱瘓,剛開始他一度想要放棄生命,然而,依靠寫作史鐵生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氣。 1989年,38歲的史鐵生與28歲的希米喜結連理,然而,史鐵生和希米的戀愛卻招來了一些人的質疑,有人諷刺他們:「癱子配瘸子,倒也般配。」 有一次,史鐵生問希米,如何看待他們的感情,他讓希米自己決定,是否留下。
  • 青春萬歲 — 與文學巨匠王蒙談網絡文學
    王蒙先生的專場講座「文學的世界」,亦如冬季午後的陽光般溫暖且舒適,我們此刻有幸和男神坐下來,面對面交談。文化仍然是社會的靈魂作為文學巨匠,王蒙先生可謂當代中國創作時間最長,創作力最旺盛的作家,處於這樣的狀態,與其對社會與文化關係的認知和包容性有關。
  • 清末民初至今中國文壇十大文學巨匠
    詩人用冰心、玉壺自喻,以表達自己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信念。說起謝婉瑩大家可能不是太熟悉,但提起冰心我們就再熟悉不過了,大家肯定記得小時候語文課本上我們學習的那篇課文《小桔燈》吧?其筆名冰心就是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把謝先生放在第一位,是因為今天要講的文豪中她是唯一的女性。而小編我採用玉壺來作為筆名,不求能比肩於先賢,只求稍稍望其項背,則足矣。各位看官諒解則個,因為是本號第一篇文章,囉嗦了點。
  • 史鐵生和陳希米:我們的愛,柔情似水,又百轉千回
    02朋友用這樣一句話形容史鐵生:「我孤寂地生活著,年輕時萬分痛苦,而在我成熟之年裡,卻甘之如飴。」史鐵生對這句形容認可得不得了,儘管二十一歲癱瘓,但不管是健康還是殘疾,是人就會有眾多欲望。讓他們不僅僅結為夫妻,還是知己,是靈魂和精神伴侶,事實證明,生死也不能把他們分開。在相處的那些年裡,由於史鐵生身體狀況愈加不好,他們心裡明白,隨時都有可能生離死別,但是依然充實而滿足的相愛著,認真的走過每一天。
  • 史鐵生生命的最後一刻:為捐器官,憋得滿臉通紅,硬撐到醫生趕來
    距離2010年史鐵生逝世到今天,十年時間過去了,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至今仍在緬懷這位作家。大多數人對史鐵生的印象是「輪椅上的作家」,那個寫下《我與地壇》的作家。但是在我心目中,史鐵生卻是一個用生命在寫作,用純粹心靈去創作的作家。韓少功說史鐵生是一個生命的奇蹟,是一座文學的高峰;莫言說他是一個傑出的作家,更是一個偉大的人。
  • 史鐵生不是勵志型作家,他的作品也不是心靈雞湯
    史鐵生,1987年史鐵生的代表作《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等作品以思想深邃著稱,讀者卻寧願將他理解為一個勵志型作家,將他的作品簡化為心靈雞湯,這不能不說是對他的誤讀。新近出版的《救贖的可能:走近史鐵生》一書,從史鐵生的思想角度闡釋其文學與人生,還原史鐵生的「思想者」身份。
  • 史鐵生《命若琴弦》:生活給了我無盡的痛苦,我的生命中還有晴天
    我們在一起、好好生活……-史鐵生《秋天的懷念》看到這樣的一段話,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把眼睛打溼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不讀史鐵生書的原因,他們不想讀,也不敢讀。他的作品表現了生命的沉重與莊重,生活的苦難與艱辛,常常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其中,直至淚流滿面。
  • 霍金在21歲全身癱瘓,為何婚後還會有3個孩子?其實他曾解釋過
    文/仗劍走天涯霍金在21歲全身癱瘓,為何婚後還會有3個孩子?其實他曾解釋過霍金,這兩個字肯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霍金作為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實現科學的探索有著很大的卓越貢獻。但是我們都知道,霍金在21歲的時候就已經全身癱瘓,只能靠著最先進的輪椅,用手指和眼球進行科學探究,可是他婚後有三個孩子,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霍金曾親自解釋過如何讓妻子懷孕,霍金絕對是一個天才型的人物,但是上帝好像是公平的,給他了一個天才的科學大腦,並且也是給了他疾病。
  • 8歲癱瘓,臥床34年,卻畫出星辰大海,張俊莉:廢人?我不服氣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童年記憶是幸福美好的,就像一支萬花筒,五彩斑斕,色彩炫麗。可是,對於太原女孩張俊莉來說,童年卻是刻骨銘心的痛,它是母親的淚水,是不能在藍天下自由奔跑的一聲嘆息。6歲患病,8歲癱瘓,臥床34年,在很多人眼裡,張俊莉的人生,仿佛看到了終點。
  • 史鐵生先生:一個用最簡單的語言敘述人生、靈魂、信念的詩人
    作者/鄭小弟前言如果非要推薦一本書的話,我首先會推薦史鐵生先生的書,他的書能讓你在這個匆匆的世界慢下來,讓你的靈魂慢下來,特別是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讓你去思考一些你可能忽略的東西。他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就是用最簡單字詞去敘述苦難,人生,愛情,親情。
  • 史鐵生逝世10周年追思會在京舉辦《鐵生 鐵生》凝聚親友回憶
    時光飛逝,到2020年12月31日,史鐵生離開我們已整整10年了。而史鐵生對讀者的啟迪並沒有遠去,他筆下溫暖而有力的話語仍是「孤獨者的良藥」,給彷徨者以信心,這就是史鐵生的力量。史鐵生,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於北京。
  • 他只活了48歲,卻因一本書成了文學巨匠!此人我們每個人都認識
    他二十歲時,終於被朝廷赦罪,而他家也迎來了短暫的「中興」。但好運不長,朝廷內的鬥爭還在繼續,而他家也最終成為了鬥爭中的「犧牲品」。而這一次,他家再也沒有興旺起來……他是誰?此人我們每個人都認識,他便是文學巨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
  • 他官至副國級,新中國首任文化部部長,現代文學巨匠,85歲去世
    曾任新中國第一任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的茅盾,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於1981年3月27日逝世,享年85歲。公開資料顯示,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浙江嘉興桐鄉人,早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他由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轉為正式黨員。
  • 藝推|90歲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
    今日我們來聊聊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巨匠、生活與靈魂大師——葛飾北齋,共同來探討下這位活到九十歲的長壽藝術家,為什麼會在70歲突然大紅大紫?而他的畫為什麼至今仍受到全世界喜愛?,這是件日本藝術家的作品,當巨浪裹挾著驚人的力量拍在人面前的時候,我們知道它甚至能代表日本藝術對整個世界的影響(甚至在微信表情裡都有它)。
  • 清華最著名的才女校花,21歲戀上一才子,兩人都是中國的文學巨匠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對情侶,女生是清華史上最有才的校花,21歲時與丈夫相戀,結婚63歲時恩愛如初,享年105歲,一生中為中國捐獻了1000多萬元。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清華的校花不計其數,但她卻是最有名的一位,她就是楊絳先生。
  • 關於史鐵生的書和書癮
    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夠歷數前生,你能夠與我一同笑看,所以死於你我從不相干——史鐵生《永在》下午吃完飯,忽然書癮上來,百爪撓心,深責自己路上不帶書,只帶電腦,只好一路小跑到新華文軒,樂呵呵的捧了一本紀念版《我與地壇》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