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丁輝,折射眾生相

2020-12-21 有光芒青年

在第二季《令人心動的offer》最新一期中,丁輝與他女朋友在打視頻電話的時候,為了掩飾情緒,低下頭大口吃蛋糕的動作,以及細看之下,淚花閃爍的神情,令眾多觀眾分外動容與心疼。

所有人都忘記了丁輝的生日,甚至就連他自己也因為繁忙的工作忘記了自己的生日,所以,這個時候,當有個人還能記得自己的生日,在那當下總是會莫名的感動。

這個生日,對於丁輝來說,註定是不平凡,註定是特別的。正如何老師在節目中所言:「剛好實習一個月,在這期間碰到自己30歲的生日,剛好有個中年級律師比他年齡還小,剛好他又是坐在整個人群的最遠端,這一切的剛好在他眼中都是那麼的不剛好。」

丁輝身上有一種歲月磨礪的隱忍,他善於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他收到蛋糕其實遠比自己表達出來的要高興,要感動,但是因為他身上背負了太多承重的東西,所以他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丁輝在眾多實習生中並不顯眼,非名校畢業,中途還轉過專業,年齡最大,更是因為年齡和閱歷所積累的經驗,讓律師們對他的要求更苛刻,期待更高,他身上背負了很多壓力,裸辭來君合律師事務所可以說是背水一戰了。

我們總能在丁輝身上找到一種如「打工人」般的深深共鳴感,他給人的感覺很真實,我們總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總是會有種莫名的代入感,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的處境,為他心疼,為他難過,為他憤慨。也總是希冀他後期能夠爆發出自己的真實實力,能夠逆襲,順利拿到offer。

正如撒貝寧所說:「也許每個人的人生都會去經歷一個這樣的階段,這不僅僅是丁輝的選擇,是每個人的選擇。為自己的年輕感到一種無從宣洩的,不叫悲傷,是一種美麗的哀愁。」

1 美麗的哀愁

不禁想起,沙溢也曾在節目中坦言,他妻子胡可生老大安吉的時候,他正在劇組中拍攝電影《王的盛宴》。劇組只在臨近生產的時候,放了兩天假,他陪不了胡可出院的那一天。所以,在胡可生完安吉的第二天,夜裡12點多,他就不得不離開。一般來說,沒過三天是下不了床的,但那個時候,胡可從床上下來,抱了他一下,「你去吧,我能照顧好自己。」

他從醫院到他們家,路上已經沒有什麼人了,然後,他就一邊哭一邊走,他哭的聲音特別大,因為沒人,所以不覺得害臊。

那天晚上,他才知道,原來男人哭是能哭出聲音來的,人最傷心的時候,不是隱忍的那種,而是會嚎啕大哭。

回家之後,他坐了六點鐘的班機,六點多去片場拍戲,正好有一場戲是要他一邊哭一邊跪著走,看不到他自己的臉,拍了很多次,他每次哭都哭到不能自已了,那場戲他拍得很投入,效果很好。

他說:「不是說我不能陪伴她感覺多遺憾,多委屈,而是覺得能有個理解自己的愛人,同時自己又做了父親,有了一個家庭的責任,覺得自己有個堅強的後盾,支撐自己在前面打拼,所以那場戲,自己拍得特別有力量。」

也許,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刻,突然一下,整個人都崩潰了,嚎啕大哭。

文森特·梵谷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能看到煙,但總有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團火,然後走過來,陪我一起。」

無論是丁輝,還是沙溢,在他們的人生中都曾面臨過難以抉擇的重要關口,也曾有過這樣壓抑,無從宣洩的時刻,但是好在他們身邊,都有一個良人陪伴在他們的身旁,默默地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撐與守護。

但,其實更多的時候,只能自己默默地咬緊牙關,獨自一人捱過這些暗無天日的日子,才能重見天日。當某一日,你能笑著說出它的時候,你在懷念它的時候,你在感謝它的時候,你就成長了,而它也已成為鑲嵌在你身上的勳章,是你身上的榮耀。

2 成長的代價

小時候,過生日是一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爸爸媽媽給過生日,朋友零點送祝福送禮物,長大以後生日慢慢變成一個人的事情。

小時候,向父母要錢,提要求,可以脫口而出,成年後需要絞盡腦汁地找理由,總是有種莫名的負罪感與愧疚感。

小時候,什麼都會和父母說,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長大之後,總是報喜不報憂,甚至什麼都選擇不說,只是讓那些負面情緒悶在自己的心裡。

成長就是一個負重前行的過程,從懵懂無知的少年一步步過渡為有責任擔當的成年人。

成長就是一個「目送」的過程,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有些東西,如摧枯拉朽之勢般,無從避免。

告別是經常的,但步履應該是放達的。我們應該仍舊懷有乾淨純粹的心,但不完全如同稚子般無知純潔的目光,而是看盡了醜與美之後仍然保有的乾淨與孤獨。

3 無法定義的青春,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

撒貝寧在節目末尾,評論丁輝背水一戰的選擇時這樣說道:「每一個時代,青春已經被定義了幾百年,到底是什麼,所以,我覺得可能就是在一次又一次這樣自己的感悟和選擇當中成就的,一個人會成為什麼人,在於他的每一次選擇,所以我覺得生活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們在這邊評價,會覺得他這個選擇做得怎樣,那個選擇做得怎樣,但如果換成自己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篤定了。」

這段話,很是在理。我們總喜歡去定義他人,去評價他人的人生如何如何,但,很多時候,當我們身處局中,成為那個局中人,我們作出的選擇,未必會做得比他更好。而每個人的青春都應該是由他自己來主宰的,不是靠別人的評判,說你不該這樣,不該那樣。

很多時候,如鄧布利多校長所言:「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選擇很重要,它遠超能力之上,只有在正確選擇的基礎上,你的能力才能發揮1+1>2的效果。

但很多時候,你思慮再三,遵從自己的內心作出了選擇之後,無論那個選擇所作出的結果如何,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作出選擇的那一刻當下的感受,以及為捍衛選擇之後,所付出的行動。

自古以來,我們就在爭論一個問題,人之性善還是人之性惡?

但其實,很多時候「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保持正直善良的品性,才能讓自己無愧於心。

「性格可以向善,但不是善」,同理「性格可以向惡但不是惡」。 好比,原生家庭或者說遺傳只是性格的來處,卻不是歸途。了解性格與命運的來處,正視它牢記它,用人格獨立的新生來與它和解。

而青春最迷人的地方,往往在於它的神秘,在於它的不可言說,在於它的無法定義。

每個人都應該,都能夠,都可以自由生長和野蠻生長,因為只有經歷過自由的叛逆與脫軌的人生,才能最大程度上有自由的修正與生長的機會。

我們不去評判丁輝的選擇,是否正確,也無從評判。

但他身上那種隱忍不發的毅力,與只要認準了一條道,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要往下走的決絕,讓我們看到了人的無限潛能,讓我們意識到生命更深層的奧秘——在於求索,在於冒險,在於挑戰,在於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三十歲,哪怕七十歲、八十歲,甚至更多,都不是人生的終點,恰恰是人生的起點。

而選擇權永遠在你自己的手中,讓人生的每個階段成為起點還是終點。

——end——

圖片: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丁輝遭遇潛規則還能向前?這股拼勁打工...
    加油啊,丁輝! 相信很多工友都沒有看多這綜藝節目,但是丁輝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打工人 出身平凡不代表以後沒出息,現在不好不代表未來好不了!只要自己有目標,不斷向前總會達到!
  • 《金剛經》中「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什麼意思?
    若善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好多處都提到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現象,文字上是現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來說就是觀念。金剛經人相人相也是取則有,不取則無,例如,我修善,執自己是修善之人,他不修善
  • 您怎麼理解: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金剛經》中一直提到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網絡上,這四相的解釋不少,各有不同。佛經中,佛陀告訴我們很多內容,但需要將之運用,則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觀察與運用,畢竟法是每個人各自去實踐的,這樣才能變成智慧,學佛學智慧。
  • 佛教問答:怎樣理解「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麼我們不由發問,什麼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呢?01什麼是「我相」?「我相」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人凡事都帶著一個「我」,無論你說什麼,做什麼都離不開「我」這個相,只是對「我」這個相理解的層次不太一樣罷了。從根本上來說,所有相都是「我」相。只是在這裡主要區分一個小我,肉殼的我,另外就 是一個觀念的「我」而已。可是肉殼的「我」好理解,觀念的「我」卻難以明白。
  • 《金剛經》裡面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指什麼?
    《金剛經》裡面多次出現,「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該如何理解這四相呢?從字面意義上看,相即形狀,四相即我的形狀、人的形狀、眾生的形狀、壽者的形狀。
  • 佛理智慧:《圓覺經》之『云何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
    謂諸眾生,心所證者。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善男子,什麼是我相?我相就是眾生的心所證的境界,即是心所了別的境界。
  • 《金剛經》中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指為何?如何斷滅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金剛經》處處提出四相,作為《金剛經》中極為重要的概念,四相究竟所指為何?下面,我們一一來加以說明。菩薩有我相,煩惱因而生起,亦因此增長,因為有「我」而生起無量煩惱。云何:「我」度煩惱?煩惱反會增加,為什麼呢?若見有眾生滅度,見有滅便有生,不見有滅,無滅則無生,那時才可稱為實實在在度眾生,而不見有眾生滅度。有些人埋怨煩惱破不盡,皆因見有煩惱可滅,見有滅則見有生,不久,煩惱又生起來,因為有能滅的我相在。
  • 《金剛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一)「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時須菩提代表眾生向佛陀提問,這也是在第二品善現啟請分中已經提問過的問題,因為這是本經的重點核心內容,所以這裡再次重複強調其重要性。
  • 《金剛經素解》:如何不住我相,人相,壽者相和眾生相,如何無我
    佛陀把眾生進行分類,按照出生方法;按照色和無色來區分,有形無形區分,如此可見雖然無量無邊眾生,但是並不多。菩薩感覺到到眾生太多了,度都度不盡,越度越心慌,如何安心呢?色即色相。《心經》中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謂色,這是外界所看,所聽,所感受到的外相。人的靈魂是無法看見的,但是確實存在。對於打坐修定的人就會有這個體驗,包括有些專家專門研究瀕死的許多人,都會有靈魂出體的體驗。
  • 描繪打工者的眾生相 講述轉型期普通人的命運故事 電影《七聲...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2月22日,由雲南省電影家協會主辦的描繪打工者眾生相、講述轉型期普通人命運故事的電影《七聲》觀摩研討會在昆明新建設電影院舉行。《七聲》由中國首位榮獲金雞獎和華表獎的女導演、2019年中國金雞獎評委、中央新影集團一級導演韓君倩導演。
  • 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成就羅漢四果
    《金剛經》反覆強調修行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一般人的會愛自己,愛自己就愛自己的樣子——我相,內心不斷重複對自己的念頭,可是念頭是剎那生滅的,所以我相就不斷在變化,直到我們老了以後,發現沒有一個不變的我。「我相」根本不存在,「我相」是我們想出來的一個東西。
  • 讓撒貝寧瘋狂打call的丁輝被淘汰了,為什麼不可惜?
    也有許多人聯想起自己的經歷說,這就是現實。其實所有人都理解節目組加入丁輝的用意,相比第一季的精英雲集,節目需要一個更普通的丁輝讓大家代入自己,結果大家都真情實感地代入了,然後丁輝出局,難怪有人說,《令人心動的offer》該改名叫《令人心塞的offer》。但我想問的是,丁輝真的沒有完成逆襲嗎?
  • HR解讀《令人心動的offer》另類實習生丁輝的「職場力」
    節目播出後,圍繞實習生丁輝的「打工人」屬性,牽引出不少極具共鳴感的社會話題:擁擠的人生上升通道、複雜又殘酷的職場環境……「『背水輝』會一背到底還是逆襲成功?」成為節目吸引觀眾追看的一大懸念。羊城晚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在某大型企業任職HR的田女士和與實習生們有著相似背景的法學專業畢業生,談談實習生們面試及初入職場要注意的問題。
  • 《金剛經》: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直譯--「若是執取一切法的法相,就是執著有真實的我、真實的人、真實的眾生,以及真實的壽者。」一切法就是在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之內,這是每一個人必須了解的。只要執某一個法真實,就是執取那個法的法相,誤以為那個法有真實的法相。可是事實上除了如來藏心外,沒有任何一個法有真實的法相,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法是真實的。眼根有眼扶塵根、眼勝義根。
  • 《offer2》丁輝淘汰時,鏡頭特意切給撒貝寧?反應意味深長!
    《offer2》丁輝淘汰時,鏡頭特意切給撒貝寧,反應意味深長!《令人心動的offer2》這檔節目開播後,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其中首批面試的8位實習生中,丁輝應該是最受關注的一個了。他的很多經歷跟眾多打工人有相似之處,引起了網友的共鳴,所以大家都在期待他能成功。說實話,丁輝在前幾個任務的時候,表現得都不錯,但是每次評比,他都是墊底。這本身就讓很多網友覺得意難平,而在最後的PPT演講中,他又因為太緊張,造成了失誤,成了最後離開的那個人。
  • 丁真和丁輝,為什麼普通的人也能閃閃發光?
    即使不是丁真,也會出現甲真乙真丙真之類的人,讓理塘的美好有機會被更多理塘之外的人看到。機會總是不會辜負那些有準備的人。相比最終的結果,在這種創造「奇蹟」的過程裡,那些平凡人願意為推廣家鄉孤注一擲的決心和努力其實是最令人動容的。
  • 丁輝又輸了,難道普通人真的沒機會嗎?
    如果我沒記錯,這應該是丁輝第五次輸了。仿佛,丁輝註定是來陪跑的,有經驗也是一種錯。說實話,連彈幕都看不下去了。難道普通人真的沒機會嗎?有的實習生第一天上班就能開著上百萬的保時捷;下班回到家有父母準備的熱騰騰的飯菜。
  • 被「神化」的丁輝,如何成為打工人的寄託?
    許多網友甚至私信丁輝,講述自己在職場「內捲化」掙扎中所遭受的不公待遇,以及被學歷、家庭環境、年齡等身份標籤,壓的穿不透氣的經歷。一時間,丁輝成為了許多人精神寄託海港,成為慰藉心靈的淨土。丁輝讓很多人看到,卸掉學生身份正式步入職場後,需要承擔更重的責任與擔當,社會對真正「打工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犯錯的代價也會越來越大,人情的砝碼不會一直受用,象牙塔外的生活總是充滿「腥風血雨」。
  • 丁輝遭淘汰,周深建議有道理卻不合適,撒貝寧一番話說到點上了
    簡單講,就是選實習生,也是選「打工人」。而到底哪一個實習生會遺憾止步,在網上引發熱議,從節目開始,無背景,跨考法學的丁輝就備受關注!而丁輝作為實習生中,年紀最大的,同時又是唯一「背水一戰」的,兩次難以忽略的錯誤,再加上上一期節目,丁輝本就是被約談的實習生之一。因此,當丁輝單獨被留下了談話時,結果基本已經可以預料了。
  • 丁輝淘汰時的一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到,卻被梁律看在眼裡
    丁輝因為在匯報中引用法條不當,導致排名墊底,而被淘汰了。但其實從節目開播到現在,丁輝的表現是讓人很讚賞的,總是積極向上、努力的完成任務,對待同事也很不錯,但卻因為他的年齡,他那「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導致律師們不太喜歡他,總總讓他排在最後一名。對於丁輝來說,離開或許也是一種解脫吧。看來成年人的世界並沒有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