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天子和皇帝兩個概念,這兩個概念是很多人經常搞混的概念。中國古代大體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大一統時期,另一個是南北朝時期。大一統時期一般是只有允許有一個皇帝,而南北朝時期一般都有兩個甚至以上皇帝。論其原因,就是天子和皇帝身份不一致導致。
一、皇帝的概念
什麼是皇帝?皇帝是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的稱號。這個概念其實有偏差,比如當宗教出現,那麼皇帝厲害還是宗教首領厲害?比如在歐洲,當基督教出現成為國教之後,最高統治者是管理不了宗教的,教皇的威嚴比歐洲所謂的皇帝都大。這個皇帝概念肯定是不完整的。所以西方的皇帝從各個水平都比不過中國皇帝。
在中國,皇帝是最高權力的代表,包括行政、司法、教育、宗教等等。特別是宗教,一直是被中國歷史發展所忽視的內容,那麼皇帝是怎麼扮演宗教首領的角色呢?
答案就是天子。中國皇帝理論上是天概念的人間代表,就是天子。這是一個宗教概念,來自遠古的巫時代的概念,在古代百家爭鳴時代,對於天的概念保留最完整的是農家。而在更早的巫時代,巫的祭祀從天到地到人,逐漸形成了三才系統的祭祀儀式,而其中權力最大的就是祭天的大巫祝。大巫祝的身份在帝國時代前後受讓於天子,天子成為天下大巫祝。這個過程就是在屈原寫《九歌》的時候,可以看到當時大巫祝和天子並未完全統一,而隨著秦始皇一統天下,皇帝就是天子,天子的身份已經包含了祭祀中國最高宗教代表——天。
二、天子身份之爭
中國是炎黃子孫,問題是炎黃子孫有多少?草原民族是不是炎黃子孫?答案是的,草原人也有炎黃後代,比如匈奴,就是黃帝後代,在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草原冒頓單于也統一了草原。此時一個很大的問題出現了:皇帝和單于,誰是天下正主?
什麼是單于?單于就是天子。當中原發明了皇帝詞彙時,草原還保留著原始天子的概念。但是和皇帝概念略微不同的是,天子不一定完全徵伐,天子更多需要認證。所以可以看到天子之爭持續時間較長,戰爭形勢複雜,比爭皇帝過程更為血腥。
在秦朝時期,冒頓單于與秦始皇爭天下,於是秦國有了長城兵團,由秦國最強之將蒙恬率領,由太子扶蘇坐鎮,形制很高。但是秦始皇死後,劉邦一統天下,劉邦很明顯小看了冒頓單于,被冒頓單于直接關在了白登山。當冒頓單于看到漢朝認慫了,也就不再攻擊,收拾將領回家了。後來漢朝嫁公主、獻上貢品,在那個時期,漢朝雖然為皇帝,但是並未有天子身份。
改變這一切的是漢武帝和霍去病,當霍去病封狼居胥後,確實讓草原上的天子身份從匈奴單于變為大漢皇帝,也是從漢武帝開始,大漢天子身份才開始存在。
三、天子的管轄
天子身份有什麼實際管轄?答案是絲綢之路。在絲綢之路龐大的路線中,大家威望來源就是天子。在漢朝中國到西羅馬帝國已經有了絲綢之路,這條路線上最大頭領是中國皇帝,因為中國皇帝是天子。(正是因為天子身份,中國才能有到達埃及的疆域,雖然那是秦帝國時代之前的故事)
在漢朝,漢武帝之後大量胡姬進入中國,帶給中國豐富的物資,漢朝的經濟發展迅速。在天子管轄內,人們可以自由流動,而在漢朝的基礎設施下,物資也能實現自由流動。可以說,天子給漢朝的實惠是實實在在的。
天子的功能在大一統時代體現在:祭天,一般是在明堂進行;祭地,一般是在泰山進行;祭人,一般是行政功能。當行政出現問題,比如天災人禍,可以通過祭祀天地的方式補充人是問題,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原因就是天地人三才是統一的。祭天祭地同時進行,叫做封禪,說白了同時祭天祭地,一般在泰山。
四、混亂的南北朝
南北朝其實是指天下非一統的動亂時期,一般會在後期形成南北對峙的情況,所以稱作南北朝。比如漢朝,在漢高祖到漢武帝時期就是南北朝,漢武帝之後才是天下一統,以天子身份作為天下正統,而且持續時間很長,一直到晉朝。
在單于(天子)被大漢王朝取得之後,草原改稱可汗,基本等同於中國的皇帝。
在南北朝時期,是可以有多名皇帝的,但是天子一般只有一個,皇帝之爭大多是天子之爭。比如漢末三國,為什麼曹魏經常與蜀漢戰鬥,就是因為這兩家都認為自己是天子,自己是正統,相比較孫武和草原因為沒有正統力量,一般不做爭鬥。這個時代有孫劉曹三個皇帝,但是孫權大帝是皇帝,但是沒有天子稱號。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因為來自西晉分封的代王,所以有天子之位,所以能長久。能和北魏爭鬥的前秦、五個燕國因為沒有天子之位,都是很快衰落。東晉因為是司馬家正統,所以也能有天子之位,南北朝就是因為兩家爭正統混戰多年。
唐朝天下一統後,李世民正式建立了皇帝+可汗+天子的三元歸一統治方式。可以發現唐朝經常戰爭,但是唐朝並不被歷史視做窮兵黷武,就是因為唐天子具備皇帝+可汗+天子的身份。
在唐後的五代十國時期,皇帝多如狗,但是大多沒有天子身份。遼宋夏金元的混亂南北朝時期,天子之位根據澶淵之盟是遼國擁有,此時遼宋夏都有皇帝,但是天子只有遼國一家,所以雖然遼宋是兩國,但是兩國很安穩,是南北朝難得一見穩定時期。遼實際控制絲綢之路,宋實際控制海上絲綢之路,這是這個時期的特點。對於貿然稱帝的西夏,遼宋兩國曾經同時伐夏,頗有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諸侯號令天下的模式。
金滅遼,遼國最後一任皇帝天祚帝投降宋,所以宋認為他因此繼承了天子身份。但是隨著金滅了宋,天子之位又混亂了。金是沒有天子概念的,所以金統治時期戰亂較多,除了宋金之外,西夏、西遼以及蒙古紛紛戰亂,就是因為金沒有行駛天子權力。
不是所以大一統皇帝都有天子之位,最典型的就是成吉思汗鐵木真,他是可汗,但不是天子。元的天子最後被追認為來自南宋,這也從客觀證明了,自從南宋開始,南宋皇帝是天子一脈傳人。
作為擊退蒙古的明朝,天子正統一直有爭議,因為北元帝國一直存在,按道理說明朝不存在正統的,明朝沒有天子身份的。一直到了蒙古大汗需要明朝冊封,特別是在隆慶議和後,明朝天子的身份才被承認,特別是明朝實際掌控絲綢之路——原料都是中國的。所以明朝其實也是南北朝,明朝時期有皇帝身份的不止一個,蒙古大汗身份從道理說和皇帝平級。在蒙古,但是希望爭大汗身份的有一大票人。
清朝不承認明的正統,清的天子正統身份來自北元。所以清帝國是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帝國,這是清帝國最大的貢獻——清帝國國境內沒有一寸獨立土地。
寒言冰語
超越宗教的天子身份,這是西方人研究中國歷史普遍都沒發現的內容。西方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因為他們完全不懂什麼是天。
天學和天學系統,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積澱。隨便舉個例子,前文已說,天子發源於巫時代,而巫時代留在現在最大的繼承者是薩滿。哪裡有薩滿?從國家來說,中亞俄羅斯大量民間地方有薩滿,這些理論上與中國楚國巫祝時代同源。在通過考古發現,瑞典已經發現了7000年前的薩滿。也就是說,西方文明史本質上是白種人對黃種人種族滅絕的歷史,包括公公元七千年前到三千年前,對於歐洲的佔領;公元三千年前到一千年前,對於印度的佔領;還有公元1500年對於美洲印第安人的屠殺。黃種人今天主要生存在東亞,除了中國之外,世界其他黃種人本質上都是被白種人壓迫的生存。而所謂的西方文明,不過是一種白種人荼毒黃種人的方式罷了。
當然今天的歷史觀是建立在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其中聯合國的權威是世界最高權威,二戰以來一直這樣過了七十多年。但是如今美國頻繁退群,這是對國際秩序的一種破壞。我們不能不警惕當初張學良將軍相信國際聯盟的下場,以及在聯合國框架下秩序破壞後,什麼舊秩序還能存在。其中中國在千年間建立的一帶一路國際秩序是很好的備用選項,也就是今天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