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斯曼帝國的衰亡與現代中東的形成
終結所有和平的和平: 奧斯曼帝國的衰亡與現代中東的形成而所有這些,都可以追溯到「一戰」期間和戰後,英國、法國和俄國等大國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和決定。 「一戰」爆發前,奧斯曼帝國,這個曾經兵鋒直指維也納的大帝國已經沒落。它在歐洲的領土大多已經喪失,而名義上屬於帝國的埃及也淪為了英國的附庸。野心勃勃的英國駐埃及總領事基欽納伯爵已經著手在中東謀取更多利益。
-
奧斯曼帝國——又一例弱國無外交
一戰前的奧斯曼帝國 那麼,奧斯曼帝國是如何走向崩潰的呢? 這其實是奧斯曼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衰落,始終以以前強國的姿態來面對世界——說白了就是不服輸,不願意接受奧斯曼是弱國,極其好面子,最後在一戰中孤注一擲失敗,走向分裂。 要說奧斯曼帝國參加一戰的事情,得先說說一戰前奧斯曼帝國的經歷。
-
書評|為何西方人試圖徹底解決中東問題,卻催生了更多遺患?
該著作的全名是《終結所有和平的和平:奧斯曼帝國的衰亡與現代中東的形成》(A Peace to end All Peace, The Fall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
一戰俄國尼古拉一世戰列艦,專門壓制奧斯曼帝國,還要走出黑海
一戰時雖然海戰的重點區域不在黑海,但是這裡的鬥爭也不輕鬆,一戰前就是俄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海上爭鬥場所,考慮到奧斯曼帝國可能會在1913年時獲得三艘主力戰列艦,俄國早就計劃加強黑海艦隊的實力了。1914年9月,俄海軍正式提出了建造尼古拉一世級戰列艦的計劃,或許是迫於戰爭和技術上的雙重壓力,戰艦以現有的「葉卡捷琳娜」級為基礎建造,所以有點像是加強版,其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1877噸。
-
牛津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尤金·羅根:一戰以後的領土劃分 在中東...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牛津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尤金·羅根:一戰以後的領土劃分 在中東近百年的衝突中 扮演著關鍵角色紛繁複雜的中東局勢讓很多人云裡霧裡。此前,他另一部厚重的大作《奧斯曼帝國的消亡》,也已經推出了簡體中文版,該書重現了一戰中的中近東格局和奧斯曼帝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在尤金·羅根看來,正是奧斯曼帝國戰後被勝利者瓜分,為今日阿拉伯世界無休止的衝突埋下了隱患。同樣,在本書中,尤金·羅根重點展現了外部勢力的介入如何對阿拉伯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敘述起點,是1516年。那一年,奧斯曼人徵服了埃及馬穆魯克王朝。
-
圖說《色佛爾條約》,奧斯曼帝國是怎麼被英國解體的
奧斯曼末代蘇丹逃離土耳其《色佛爾條約》:一紙條約割去土耳其71%的國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斯曼帝國毅然加入同盟國,希望藉助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力量不幸的是,奧斯曼帝國在這場賭局中成了失敗的一方,輸了戰爭,輸了尊嚴,輸了一切。而如何瓜分奧斯曼帝國的身後遺產,就成了各方爭奪的焦點。一戰期間,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集團為了在戰後瓜分奧斯曼帝國這塊肥肉,締結了一系列骯髒的秘密條約。
-
牛津大學教授尤金·羅根:是什麼塑造了當今的中東亂局?
但是,英國牛津大學的歷史學家尤金·羅根認為,我們經常忽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中東戰場,而正是因為有了中東戰場的參與,才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戰從歐洲的一個局部的戰爭變成了世界大戰。正是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才使得中東區域演化成了現代的中東。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中東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中東留下的遺產又跟當下中東亂局有著什麼樣的關聯?
-
阿拉伯的勞倫斯:頗具傳奇色彩的中東英雄,卻因摩託車事故去世
文:桌面戰爭兵棋 | 賽文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一戰中湧現出的最有魅力的人物之一。起初勞倫斯並不是那麼傳奇,而在美國記者洛厄爾·託馬斯的大力宣揚之下,勞倫斯的故事滿溢著浪漫色彩,頗有《天方夜譚》的韻致,他的傳奇與當時的塹壕戰殘酷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四分五裂的中東:被暴力、掠奪、衝突圍繞著
伊斯蘭教將中東各國聯結在一起,這場內部鬥爭直到一戰結束,奧斯曼帝國解體,最終徹底分裂。 成也宗教,敗也宗教,宗教問題一直圍繞著中東,直至今日。 中東再次進入混戰,多個城邦獨立成國。南方的突厥部落看到了希望,為了徵服阿拉伯半島,他們開始信奉伊斯蘭教。之後,一路徵戰,成立了奧斯曼帝國,他們用了同樣了方式,徵服了中東各國。 只是這次相對輕鬆些,他們只需要武力徵服,不需要傳教。從中亞一直到北非,之後向西歐進軍。奧斯曼帝國同樣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但並非全民皆穆斯林。
-
專訪尤金·羅根|阿拉伯之春」、「伊斯蘭國」與中東的未來
其作品《奧斯曼帝國的衰亡:一戰中東,1914-1920》(The Fall of the Ottomans: The Great War in the Middle East)和《徵服與革命中的阿拉伯人: 1516年至今》(The Arabs: A History)已被引進翻譯出版。 阿拉伯世界是多元的,但又由基於語言和歷史的共同認同維繫在一起。他們是一個民族,同時也是許多民族。
-
曾經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結局比大清朝還慘
1299年,部落所屬的羅姆蘇丹國王室日漸衰微,境內眾多部落紛紛獨立,奧斯曼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大好機會,迅速宣布獨立,創建了舉世聞名的奧斯曼帝國。1453年,奧斯曼大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存世上千年的拜佔庭帝國宣告滅亡,奧斯曼帝國遷都君士坦丁堡 ,改名伊斯坦堡,一個橫跨亞非歐的龐大帝國就此誕生。
-
土耳其的心結:放不下的奧斯曼帝國榮光
先是年初時分派兵圍剿庫德工人黨武裝,穩住國內的民族基本盤,最近又插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領土糾紛,幫助亞塞拜然擊敗亞美尼亞,逼迫亞方將納卡地區拱手相讓,已然成為中東及中亞一帶勢力頗大的強國,連美方及俄方的利益都敢動。
-
經常提到的中東是什麼?
「中東」是近百年來由歐洲人開始使用的名詞,一般指亞、非、歐三大洲相交的地區,定義並不準確。傳統上中東包括埃及、以色列、(被佔領下的)巴勒斯坦、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聯、卡達、巴林、科威特、伊朗、土耳其,共十六個國家。
-
戰艦時代的終極武器,日本勒緊褲腰帶建造,奧斯曼帝國借錢訂購
他們在每艘戰艦上設計了5個炮臺,裝備了10門12英寸的大口徑火炮,採用分級式汽輪機,將戰艦的航速提升到了21節。1905年5月,經過為期18個月的趕工建造,英國皇家海軍的無畏號戰艦秘密下水,這艘戰艦的體積達到了海軍艦船的極限,配備的重炮數量遠超之前的所有艦船,同時幾乎全是清一色的大口徑重炮,裝甲也開始變得更硬了,整艘艦船的防護幾乎達到了滴水不漏,但如此笨重的裝備卻並沒有影響它的速度,無畏號成為了當時行駛速度最快的戰艦。
-
《大戰:1914~1918年的世界》 | 索·恩歷史圖書館叢書 001
然而我們要考慮到,1914年前後社會面臨的諸多挑戰深刻影響了執政者的行為以及民眾的期望與思想觀念,而其中的許多挑戰如今又重新出現,再次以這樣那樣的方式決定歐洲乃至全球的政治走向。因此,人們重新意識到應該從1914~1918年的戰爭中汲取政治經驗。正因為一戰確實已經成為歷史,所以學者可以研究一戰中衝突的發展過程,並分析危險的同盟關係將導致何種後果。
-
俄土12次戰爭(5):兩大帝國迎來最後一戰,戰後紛紛走向滅亡
在第10次俄土戰爭結束後,奧斯曼帝國被迫割讓了大片領地,這讓奧斯曼帝國非常不滿,所以當「塞拉耶佛事件」(一戰導火索)發生後,奧斯曼帝國便立即對盟友德國和奧匈帝國展開了支持,對協約國宣戰
-
假如奧斯曼帝國沒解體,現代土耳其有多強?
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地緣優勢,土耳其得以在世界大國之間左右逢源,已經發展為世界主要的區域性強國之一,但從輝煌程度來看,現代土耳其卻遠遠比不上曾經的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是一個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強大帝國,鼎盛時期地跨亞非歐三大洲,領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南至印度洋,北部的黑海甚至成為了帝國的內湖,總面積550萬平方公裡。
-
奧斯曼帝國:橫跨六百年的帝王將相、外交、軍事
他算不上是一個專業的奧斯曼-土耳其史家,但他的確是重要的歷史作家,尤其是在中東領域,他寫過多本著作,他關於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傳記,在土耳其也很暢銷。這本《奧斯曼帝國六百年》,是在他去世一年後(1977年)才出版的。《奧斯曼帝國六百年》中文版有近800頁,帶有很典型的講故事式的敘事風格,細節多,語言生動,關鍵地方常有點睛之筆。其次,本書比較適合一般讀者。
-
歷史上最偉大的帝國之一,奧斯曼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是由土耳其部落在安納託利亞創建的帝國,在15至16世紀間已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奧斯曼帝國長達600多年,直到1922年才被終結,奧斯曼帝國分裂成現在的土耳其共和國和東南歐和中東的多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