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軍部首批女機要員毛維青逝世,曾親歷皖南事變激戰

2021-01-11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新四軍研究會以及毛維青同志親友處獲悉,中國共產黨黨員,新四軍老戰士、雲嶺新四軍軍部首批女機要員、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離休幹部毛維青同志(地專級),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1月3日16時15分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99歲。

公開資料顯示,毛維青是浙江寧波人,1922年5月出生,1938年9月加入新四軍,193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她歷任新四軍總部速記班速記員、機要科機要組長,一縱隊後方留守處、教導團技術書記、文化幹事,華東局工業部組織處秘書、組織科副科長,上海市重工業黨委組織部組織科副科長,上海楊浦區委工改辦副主任,杭州市委工交部辦公室主任,市工業幹校總支書記、副校長,市科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市電子儀表局黨委常委、辦事組長、辦公室主任、副局長,市進出口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等職,1982年12月離休。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軍部駐紮安徽涇縣雲嶺期間,毛維青是新四軍軍部首批女機要員,戰鬥和工作在葉挺、項英等新四軍首長身邊。在1941年皖南事變激烈戰鬥中,毛維青不顧個人安危,仍堅持工作鎮定收發電文,勇敢地接受戰鬥的考驗。

皖南事變後,毛維青被押送至江西上饒集中營,在獄中她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威逼利誘始終不屈不撓,充分表現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堅定理想信念和崇高品格。後歷經艱辛逃回上海找到黨組織,經受了槍林彈雨的洗禮。

2019年4月清明節後,央視網曾發布消息《青山埋忠骨 綠水挽忠魂 清明時節97歲女兵祭奠昔日戰友》:青山埋忠骨,綠水挽忠魂。今年清明節前夕,安徽涇縣的皖南事變烈士陵園裡,一位97歲的老人祭奠昔日的戰友,這位老人也是目前皖南事變親歷者中唯一還健在的新四軍女兵。

1938年9月,毛維青和哥哥毛中玉一起參加了新四軍,她成了機要科的一名機要員,在項英身邊工作。1941年1月12號,在皖南事變的戰鬥中,哥哥毛中玉被國民黨頑固派連刺數刀,壯烈犧牲。2019年4月3日,在哥哥的墓碑前,毛維青老人凝視著墓碑上的照片,緩慢抬手,為哥哥獻上最真摯的軍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的主要領導人是誰?軍銜各是什麼?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後蔣介石宣布新四軍為叛軍,取消其番號。中共很快宣布重建新四軍軍部,以陳毅為代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重建後的新四軍下轄七個師,那麼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主要領導人都是誰,軍銜各是什麼呢?
  • 皖南事變中突圍的將領,多虧青幫出手才逃生,最終授銜為開國上將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變」爆發,期間新四軍軍部、教導團和三支隊共9000多人,遭到國民黨8萬多人包圍襲擊,幾乎全軍覆沒,震驚中外。事變發生後,周恩來等人向國民黨當局提出嚴正抗議,《新華日報》更是刊登了周恩來的親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 「皖南事變」中三個叛徒最終的下場
    ——魯迅 皖南事變中,新四軍九千將士,其中兩千餘人突出重圍,兩千餘人戰死,一千餘人失散、失蹤,四千餘人被俘。被俘的將士分別被關押在江西上饒集中營、江西鉛山等地。在被俘的人員中有極少數人由於對中共失去信心,被俘後叛變、變節。而趙凌波、趙希仲、劉厚總這三個團級幹部的叛變,則給新四軍造成極大的破壞。最終,這三個叛徒也得到應有的下場。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
  • 新四軍第六師轄二個旅,師長和旅長都是誰?一人壯烈犧牲
    新四軍第六師是「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在江北重建後統一改編的七個主力師之一,該師是由蘇南的江南指揮部所屬部隊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等部隊改編的。第六師組建之初約8000餘人,下轄第十六、第十八兩個主力旅,及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兩個保安司令部,那麼第六師的師長和兩個旅長都是誰呢?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可惜的是,在皖南事變中,時任一支隊一團參謀長的王懷生剛過完六十歲生日就壯烈犧牲,如不犧牲,王懷生在五五授銜時70多歲,預計將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將成為我軍最年長的將官。 二支隊兩個團六個營,由原閩西、閩粵邊、閩贛邊和浙南紅軍遊擊隊改編而成,二支隊三團原來活躍在蘇南一帶,後被軍部調回皖南。一營營長黃玉庭和三營營長伍從祥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可惜的是,在皖南事變中,時任一支隊一團參謀長的王懷生剛過完六十歲生日就壯烈犧牲,如不犧牲,王懷生在五五授銜時70多歲,預計將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將成為我軍最年長的將官。 二支隊兩個團六個營,由原閩西、閩粵邊、閩贛邊和浙南紅軍遊擊隊改編而成,二支隊三團原來活躍在蘇南一帶,後被軍部調回皖南。一營營長黃玉庭和三營營長伍從祥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
  • 新四軍史上第二個災難,程度僅次於皖南事變,八百將士因沉船遇難
    新四軍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是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皖南事變,數千名新四軍官兵因為此事件,慘遭國民黨頑固派殺害。然而在新四軍史上,還有一場災難卻少有人知,八百將士因為一起沉船事件而集體遇難。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以一個字為代號,合起來就是一句革命口號
    1937年11月6日,毛主席致電博古時,對於新四軍的編制和軍事主官的人選,曾這樣說過:「決定新四軍隸屬八路軍,編兩師四旅八團,擬項副軍長,陳毅政治主任,周子昆參謀長」,由此可見一開始,我黨的設想是新四軍不僅是要編師旅,還要隸屬於八路軍建制。
  • 此人是新四軍第一叛將,成為葉挺將軍《囚歌》中「狗」的原型!
    叛徒趙凌波就是這首《囚歌》中「狗」的原型之一,按他投降時的身份,應該算是級別最高的一個,堪稱新四軍第一叛將。|在皖南事變中叛變投降。趙凌波,1908年生,四川瀘縣人。早年參加川軍,與紅軍作戰時被俘參加紅軍。1932年後,任紅二十五軍經理處政委、第223團政委,中共鄂豫陝省委委員,參加鄂豫皖、鄂豫陝邊區的反「圍剿」和紅二十五軍長徵。
  • 1939年,周恩來為何秘行皖南?
    在皖南期間,周恩來聽取了新四軍領導人匯報和各支隊負責人意見,與從前線歸來的陳毅、粟裕、傅秋濤等深入交談,召開了軍部各部門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了解和研究江南敵後遊擊戰爭的環境、特點和與此相適應的戰術原則,概括了開展新形勢下遊擊戰爭「敵擊我隱、敵分我襲、敵進我伏、敵圍我散」的16字訣,嗣後,在6月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舉辦的訓練班上,作了透徹明晰的闡述。
  • 新四軍在抗戰中犧牲的十大名將:四人有成為開國大將的資歷
    但新四軍的生存環境極為惡劣,因為地理的原因,他們不僅要與日寇浴血廝殺,還要隨時防備頑軍的襲擊,這也讓他們在取得輝煌戰績的同時,也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尤其是皖南事變中,新四軍一下子失去四位高層將領,元氣大傷。幸好組織上力挽狂瀾,重建新四軍軍部,這才挽救了這支部隊的命運。 筆者整理了新四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十位高級將領,來緬懷下他們的豐功偉績吧。
  • 新四軍第七師,師長和四個支隊長都是誰?三人開國中將
    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後在江北重建軍部,將原有各部隊和南下八路軍整合改編,改編後的新四軍轄七個主力師。這七個師中,第七師兵力最少組建之初約3000人,和其他師都有旅一級的建制不同,第七師一開始只有四個團和一個教導大隊,張鼎丞任師長但是並未到任,所以由皖江軍區司令員譚希林任代師長、師長。
  • 抗戰軼事,國民黨主動為新四軍換武器,粟裕看出其中貓膩婉言謝絕
    粟裕的參謀長問他:「蔣介石可是難得一次在全國通報嘉獎新四軍,怎麼看你一點反應都沒有呢?」粟裕答道:「老蔣的嘉獎又沒讓部隊多一槍多一炮,我高興什麼。」 正當粟裕認為國民政府的嘉獎過於「寒酸」的時候,國民黨軍部來人了。
  • 抗日戰爭時期,大別山白羊嶺山區大娘與新四軍的故事
    白羊嶺的後山上矛草縱然深,樹木林立,有一片茂盛的竹林,是一位於姓大娘的私家財產,談起這位大娘與竹林,這裡還有一段捨身救新四軍同志的故事。抗戰時期新四軍在大別山留影1941年著名的皖南事變發生了,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及其所屬皖南部隊9000餘人,從雲嶺駐地出發繞道北上。
  • 抗戰勝利時,新四軍第四師有四個旅,旅長都是誰?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國共雙發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而在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則被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 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入選國級遺址名錄
    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入選。  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位於徽州區政府所在地巖寺鎮濱河南路39號,是新四軍全國5處重要舊址之一。「七七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雙方達成協議將在南方八省的紅軍遊擊隊改編成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1937年12月,葉挺召集已到武漢的全體幹部開會,標誌著新四軍軍部的正式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一個字代號,合起來是一句革命口號
    部隊發展: 抗戰後隨陳粟東進,後與6團對調,回到皖南軍部。皖南事變中被打散。 二、第1支隊第2團 部隊代號:持團。 部隊來源:湘贛邊、贛粵邊、贛東北、皖東紅軍遊擊隊。
  • 這個富家子弟,兩次坐牢都能幸運逃生,將20萬元遺產捐給新四軍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他步行800多裡奔赴延安。次年,他在延安陝北公學畢業,然後來到華東,參加了新四軍。 在新四軍中,他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參加了不少戰鬥,包括著名的賀甲戰鬥,並於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不久,他收到泰國兩個叔叔的來信,告訴他祖父已經去世,要他回泰國繼承祖父留下的遺產。
  • 新四軍改編初期只有四個支隊十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各自主官都是誰?
    1937年10月12日,由南方八個省遊擊隊組成的新四軍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後來經過中共提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新四軍的其他領導人是: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當然了這只是新四軍軍部成立,人員真正到位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