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政治」,美國民主失敗的禍根

2020-12-14 SZNEWS

沸沸揚揚的2020年美國大選至今還時不時冒出一些「插曲」,似乎沒到真正塵埃落定那天,就尚存變數。這場大選似乎又點燃了國內一些「美分黨」的熱情,他們開始熬製某些政客的「勵志雞湯」,再度跪拜美國的民主制度。

事實又如何呢?且不說「驢象之爭」已經成為美國民主選舉的固定套路,單就「民主選舉」本身而言,在美國也早就變了味。如果說種族歧視和貧富差距等問題是當今美國社會的頑疾,那麼「民主選舉」這一味藥只能是暫時的「鎮痛劑」,治標不治本。今日的美國選舉早已偏離了表達選民意志、確定政策方向和選擇合格領導者的本意,淪為了一場「金錢政治」的遊戲。

「要贏得選舉,需要兩樣東西,一是金錢,第二個我就記不得了。」每逢美國選舉,100多年前競選專家馬克·漢納的話總會被媒體反覆引用。這句話在2020大選中再次被有力印證。美無黨派機構響應性政治中心估測,2020年美國大選花費近140億美元,達歷史新高,甚至超過一些小國全年GDP。

巨額的選舉費用實則大多來自美國富豪的口袋。每到大選年,兩黨總統候選人都需要富人為其選舉造勢提供資金支持。201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取消個人對聯邦候選人及政黨參與競選活動最高捐款總額限額。這意味著,富人可以無限制地為自己支持的政客捐款。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當一小部分富人用鈔票為參選人堆起總統寶座,勝選後的政治家必定要投桃報李,為這些富人的產業項目提供政策支持。換句話說,從一開始,美國民主選舉便從「選民說了算」變成「金錢說了算」,所謂的「民主政治」徹底成為「金主政治」。

一旦政客拿了富人的錢,就阻擋了普通人維護自身權益的通道。截至目前,美國因新冠疫情逝世的人數已超29萬。這其中,主要為老人、窮人、少數族裔等弱勢群體。一些名人曾自曝沒有任何症狀也能接受檢測,而普通人只能苦苦等待檢測機會。面對這樣的情況,美國不再踐行所謂「人人平等」,而默許了不公的存在。

在競選時,普通民眾一次次相信了美國政客的「口頭承諾」,認為當選者會帶來一些改變。可在落幕時,卻發現當初的承諾很少有實現。或許這就是美國的「民主選舉」吧。金錢至上,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基本邏輯,只要這個邏輯沒有改變,美國民主「金錢政治」的本質也不會改變。

進而言之,只要這一邏輯不改變,「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美國夢」就只是個虛無縹緲的夢。現實中的美國民主,就只是甜蜜的毒藥,華麗的遮羞布。

(作者現就職於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

相關焦點

  • ...是2016年大選的兩倍多——被金錢綁架的民主玷汙了「民主」二字
    原標題:2020年直接用於美國總統和國會議員選舉的費用將超過140億美元,是2016年大選的兩倍多——被金錢綁架的民主玷汙了「民主」二字激烈程度堪比貼身肉搏的美國2020年總統和國會選舉雖已塵埃落定,但餘波遠未平息,除兩黨纏鬥仍在繼續外,競選背後的巨額開支也讓人質疑所謂「民主」選舉的「含金量」。
  • 「金錢政治」在今年美國大選中再次暴露無遺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投票已經結束一個月,對於此次選舉的反思已經開始。或許川普始終不能釋懷的是,他比2016年籌得更多的競選捐款,甚至得到更多的普選票支持,但仍然不能成功連任。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大選已經成為燒錢的政治遊戲,而普通民眾在其中的發言權越來越小。  毫無疑問,美國的選舉政治實質上是圍繞金錢的政治遊戲。
  • 青平:金錢政治背後的美式「世襲」
    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在一片喧譁中即將揭幕。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美國政治體制尤其是大選制度的弊端暴露無遺,除了長期困擾美國的「川普式」政治極化、互潑髒水的兩黨惡鬥、「黑命貴」運動為代表的社會撕裂之外,金錢政治這一刺破「美式民主」泡沫的痼疾同樣積重難返。
  • 從美國大選看美國民主制度
    在這種社會環境中,總統候選人的功勳和美德漸漸失去競爭力,取而代之的是財富或金錢。另外,競選需要宣傳,而宣傳就需要金錢。於是,參選總統的人都是有錢人或得到有錢人資助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總統的大選已經從道德聲望的比拼異化為金錢財富的比拼。民主、自由、人權等政治口號已變成遮掩「金錢遊戲」的面紗。
  • 專家:美國大選暴露出美式民主的體制性弊病
    出於黨派利益,美國總統歐巴馬聲稱希拉蕊是擔任美國總統最合適的人選,美國副總統拜登則站出來為希拉蕊的誠信和人品作擔保。但是,「電郵門」醜聞如何進一步發酵,還有待觀察。    二、「金錢政治」已成為美國選舉的不治之症。    美國最高法院取消選舉獻金的上限之後,金錢在美國民主選舉中的投入越來越多,選舉受金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 美國民主政治走偏,拜登想重塑西方共識並不容易
    21世紀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經歷了金融危機、社會危機、政治危機以至於制度危機。可以說,資本主義系統性危機已然發生。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深了資本主義的系統性危機,貧富差距、社會不公、階層固化等弊端更加凸顯。在疫情防控中,很多西方國家政府治理能力不足,謊言謠言四起,反智主義盛行。種種亂象帶來的是無數生命的逝去以及對自由主義、民主政治、良政善治等西方價值觀核心理念的深深質疑與深刻反思。
  • 驅逐少數族裔,本族至上主義:分裂的美國和民主的失敗
    在這本小說中,美國被「黑不溜秋的猶太人」所統治,之後該政府被非裔美國人推翻。後來,非裔美國人通過政治正確的立法,奪取了白人的槍枝,強姦了白人婦女。舊種族秩序和性別角色的不穩定滋生了對政治產生憤怒的下層社會,近年來,白人民兵的興起、對墮胎診所的襲擊以及隨機槍擊案都反映了這一點。
  • 田飛龍:「勤王」動員令是一場美國民主的911
    那些既往只在威權、民主轉型或失敗國家出現的「選舉與權力交接」危機,回傳到2021年初的美國,造成「民主燈塔」的內爆效應,其震撼程度前所未有。而民主黨的政治追殺頗有些「不講武德」,在川普已經承認敗選並協助「止暴制亂」的條件下依然發動全網封殺、政治彈劾乃至於「緊急停權」。
  • 理解政治,也必須理解人性——民主:一個最低限度概念?
    撰文 | 《經濟觀察報·書評》王子琛民主制度,正如十九世紀的民族主義一般,多少被寄予了非凡的希望。尤其是當OECD國家都是發達的民主國,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面對頻繁的政變、軍政府、衰退和失敗政策時,民主被視為能夠同時帶來繁榮、增長、尊嚴和富足。然而,人們從未對民主這一概念產生過基本的共識。
  • 貴族出身卻致力於民主政治的發展,伯利克裡開創雅典民主盛世
    提到雅典,就不得不談它發達的民主政治,而在談及雅典民主政治時,必須要提到的人物之中必須包括伯裡克利。公元前5世紀,希臘的文明發展進入了它的巔峰時期,在諸多方面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績,其中雅典最具典型意義。雅典在政治、文學,史學、哲學等方面都希臘各城邦的楷模。
  • 小國寡民,「全民」民主|從陶片放逐法,看雅典民主政治的兩面性
    雅典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的「民主精神」,其中,克裡斯蒂尼創立的「陶片放逐法」又是以保護民主政治為目的的。許多學者盛讚「陶片放逐法」是「民主精神的啟明星」。就這一點上,筆者認為還是有待商榷的。「陶片放逐法」卻是一個相當具有民主精神的法制,但弊端也在於它「太民主」了。
  • 日刊文章:身份政治加劇美式民主「窘境」
    文章稱,美國民主眼下的「窘境」或從「選舉投票」這一基本程序的難以推進中就可見一斑。著名政治評論員戴維·布魯克斯在為《大西洋》月刊撰寫的文章中稱,「如果人們喪失了對制度的信任,整個社會就將分崩離析」。由於在選舉中落敗一方的支持者無疑會產生對制度的不信任感,美國民主的危機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 「委內瑞拉民主過渡框架」背後的美國「臆想症」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所 嚴謹■提要根據美國制訂的方案,委內瑞拉需依照美方指定「三步走戰略」實現「民主過渡」。雖然美國積極推銷,一番吆喝加威脅卻遭馬杜羅政府斷然拒絕。此外,從各方反應看,該方案的制訂未有馬杜羅政府代表參與,是不折不扣的美國和瓜伊多單方面「臆想」。美國眼看瓜伊多難成氣候,指望其短期「扶正」愈發不現實,繼而轉換思路,拋出所謂「民主過渡框架」也在情理之中,但冠冕堂皇的「中立」幌子難掩「挺瓜倒馬」的底色。揮舞制裁「大棒」的川普政府終於拿出了解決委內瑞拉問題的「美國方案」。
  • 金錢如何塑造了美國?如果沒有政府,富人對窮人的剝削會更嚴重
    我認為,當經濟差距過大時,任何修補民主政治制度的嘗試都不可能成功。但是如果財富和收入差距太大,富人會以某種方式勝出。即使存在對公共廣播、電視和報紙的公共補貼,像默多克這樣的富人也可以用他的錢在至少一個利基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創造一個觀點扭曲的「邪教組織」。
  • 講座︱晏紹祥:阿吉紐西審判與雅典民主政治
    接著是財政問題,因為公元前415年雅典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遠徵西西里,導致在遠徵艦隊全軍覆沒之後,國庫沒有足夠的錢再組建一隻強大的艦隊。組建海軍是非常耗費金錢的事情:首先,建一條船是需要錢的,根據估算,一條船的造假大概等於1塔蘭特。除此之外,需要維持水手的生存,水手一般都是由窮人或者僱傭來的人擔任,都是需要支付工資的。此外,西西里遠徵的失敗導致雅典損失了大批熟練水手,也損失了大量公民。
  • ...主席:美國的政治制度處於深刻危機 將其稱為「民主典範」毫無意義
    當地時間1月7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沃羅金以「我們即將重新評估美國所強加的標準」為題,在杜馬官網刊文評論美國日前的示威活動事件。△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沃羅金(圖片來源:杜馬官網)沃羅金認為,需要對美國大選引發的示威活動進行認真分析和評估。
  • 高衛華:清教傳統與美國民主的精神
    [導讀]美國民主是基督教新教在北美新大陸直接孕育下的產物,是在以英裔清教徒為主的早期殖民者實踐中誕生的絕無僅有的絕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宗教為美國的政治社會構建了胚芽。二、清教傳統塑造下美國的政治文化開拓北美殖民地時期的英國清教徒的信仰,極大地影響了美國的政治文化。正如美國政治學家梅裡亞姆所說:「清教徒的政治觀念和道德觀念在美國國民特徵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基督教,特別是新教中的清教,是美國文化最主要的源頭。
  • 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美國的政治制度處於深刻危機 將其稱為「民主...
    當地時間1月7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沃羅金以「我們即將重新評估美國所強加的標準」為題,在杜馬官網刊文評論美國日前的示威活動事件。△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沃羅金(圖片來源:杜馬官網)沃羅金認為,需要對美國大選引發的示威活動進行認真分析和評估。
  • 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
    這一制度體系,既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制度成果,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健康發展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長期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兩種典型的實現形式:一種是選舉民主,另一種是協商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人民民主,就是保障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和實踐。
  • 伯羅奔尼撒之戰的希臘霸主相爭,其實是民主政治與寡頭政治的對峙
    正如雅典與斯巴達的伯羅奔尼撒之戰,看似是希臘兩大城邦為了奪取霸主地位的權力以及利益之爭,實則是兩個城邦之間不同政治制度的衝突。雅典崇尚的是民主政治,但斯巴達奉行的是寡頭政治。也就意味著奉行多數人統治的雅典民主政治與奉行少數人統治的斯巴達寡頭政治從一開始就是相互對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