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史系列之——超級牛人皇帝朱元璋

2020-12-14 騰訊網

從放牛娃浴血拼殺成為皇帝,縱觀兩千多年封建王朝,僅此一人。即使是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好歹也做過朝廷的亭長,掌管十裡八鄉。

而傳奇皇帝朱元璋的不同凡響,不僅僅止步於此。

他家境貧寒,他的祖父父親母親甚至他的兄弟姐妹大部分都在饑寒交迫中先後餓死了。只有他頑強的活了下來,幼年記憶中處處是痛苦,少年之時為了活著而奔波,中年時同樣為了活著與各地大軍閥拼的你死我活,最終在後半輩子有了個安穩的職業——皇帝。

如果說什麼故事最勵志,我感覺非朱元璋莫屬了。

一、哪裡有天生的帝王,不過是為了活著而努力的凡人

朱元璋出生於(1328年10月21日),少年時期的朱元璋,不,他這時候叫「朱重八」,因為他是在八月八日出生的,而窮苦人家起不來名字,只好就喊「朱重八」。作為一個八代貧農,他的祖祖父,祖父,父親都是一直給隔壁地主老劉家放牛,如果不出意外,他也會給隔壁地主小劉家繼續放牛。等長大後找一個門當戶對的窮苦妹子成家立業,然後,繼續放牛。

當過和尚

搞得好,或許會得到小劉地主賞賜的殘羹冷炙改善改善夥食。可是,現實總是很殘酷的,尤其是對窮苦的人來說。1343年,朱重八的家鄉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 隔壁劉地主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 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此後,他就投奔了皇覺寺成了一名鳴鐘焚香的和尚。在他17歲這年,皇覺寺所在地也發生了饑荒,沒辦法他為了活命就只好又外出乞討了。

此時的元朝已經入主中原90多年,因為元人絲毫不顧中原百姓們的死活,橫徵暴斂搞得天怒人怨,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災頻繁,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紛紛鋌而走險。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 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並推韓山童為明王。 接著,徐壽輝在蘄州 ,李二、彭大、趙均用在徐州紛紛揭竿而起。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響應。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遠 縣的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數萬百姓起而響應。 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二月二十七日,起義軍攻下濠州後,郭子興自稱元帥。

參加義軍

二、走向成功的道路不僅不是坦途,更是處處刀光劍影

這時候,外面遍地狼煙,皇覺寺內的朱重八卻依然日復一日青燈古佛,在他看來,能夠安穩的有一碗飯吃就已經很幸福了。造反?那是要殺頭的。

所以,當他幼年的好友湯和寫信喊他一起加入義軍的時候,他果斷拒絕了。不巧的是,他在燒掉湯和信件的時候被另一個和尚發現了。而怕被連累的這個傢伙匆匆去向政府告密。萬般無奈下,朱重八找來了一個算命先生周德興(同鄉),卦象說「逃跑不利,自首不利,造反反而大吉」,於是懷揣對神明的敬畏,他斷然投奔湯和去了。

因為朱重八作戰勇敢又講義氣,很快就受到義軍首領郭子興的重用。郭子興不光把他的義女(後來的大腳馬皇后)嫁給了他,還給他取名叫「朱元璋」,諧音「誅 元 璋」,璋者,利器也。元朝日後必將被此人誅滅。天意已定。

在濠州城同時存在幾隻其他的義軍。孫德崖和其他人跟郭子興明爭暗鬥不可開交,有一次幾隻義軍內訌,多虧了朱元璋成功化解,郭子興才僥倖活命。經此一事,朱元璋充分認識到繼續跟著郭子興混是不可能有什麼前途的。於是,他挑選了24個人(徐達,常遇春,周德興,湯和等人)去另外的地方開闢根據地。這24個人就像是唐太宗的凌煙閣24功臣,也像當時小霸王孫策的程普黃蓋韓當周泰開國勳臣一樣,後來也是成為大明開國功臣,流芳於後世。

在前往滁州開闢根據地時,他遇到了改變此生的又一個人——一個書生,李善長。正是他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方略最終助他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從此,文臣武將在英明領導朱元璋帶領下,立足滁州,衝出安徽,攻取應天(今南京),圖霸天下!

然而,真正的大災難才剛好來臨。

即位登基

此時天下態勢,北有元廷死而不僵,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長江上遊有陳友諒(當世梟雄,心狠手辣),下遊有張士誠(私鹽販子,注重私利並無大志),東南鄰居方國珍,南鄰陳友定。在這些地方割據勢力中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佔領應天后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 而陳友諒也是圖霸天下之人,二虎相爭必有一鬥!

「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

很快,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殺了他的頂頭傀儡上司徐壽輝,攻佔了太平、採石。在採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然後動員舉國之力起兵號稱60萬,戰艦數千艘,浩浩蕩蕩,就像三國時期的曹操一樣順江而下,企圖一舉滅掉朱元璋。

朱元璋剛聽到這句口號的時候恰好在吃飯,大驚之下,碗筷「啪」的就甩掉了。可是他已沒有退路,無論是投降還是逃跑,必然死路一條。是啊,走上了這條爭霸之路,就只能不斷前進,前進,再前進,如果不能幹掉所有的對手,就只有成為別人登基的墊腳石。

此時,他又面臨了一次生與死的抉擇,只不過這次不能再算卦了。他只有靠自己,還有他身後這些兄弟們。

兵法雲,置之死地而後生。大兵壓境反而激發了朱元璋他們的勇氣。先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不是電視劇裡的藍玉)在洪都(今九江)阻擋陳友諒大軍八十五天,為朱元璋整軍備戰贏得了寶貴時間。然後,朱元璋親自統兵二十萬應戰陳友諒。在江西鄱陽湖展開決戰!鄱陽湖水戰從八月二十九日開始,至十月三日結束,進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軍隊充分發揮小船靈活的長處,火攻陳軍,最終大敗漢軍,而陳友諒也被亂箭射死。 (此劇情跟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何其相似,只能說歷史永遠在輪迴)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建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發表檄文聲討張士誠。 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後投降朱元璋,平江成為孤城。 於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圍平江,發動平江戰役。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軍攻入平江城,張士誠則展開巷戰相抵抗。最後,張士誠被俘,解往應天。朱元璋問話,他不搭理;李善長問他,他則破口謾罵。無奈,朱元璋只得命手下衛士以亂棍打死張士誠,東吳滅亡。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湯和為徵南將軍,討伐割據浙東多年的方國珍。 後命胡廷瑞為徵南將軍,何文輝為副將軍,進攻福建。同年,方國珍投降。

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所有的割據勢力都被他逐一消滅,他成了唯一能夠與元廷決戰之人。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甲子日,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 北伐中發布《諭中原檄》,其中有這麼一句「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這樣的文字透露出他對元廷逼迫死父母親人們的切齒之痛。

很快,在徐達常遇春的進攻下,元廷摧枯拉朽,一敗塗地。很快敗退漠北再也不敢覬覦中原。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從此,開創了一個「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的鐵血王朝。

三、即使功成名就,我們也不過是歷史的匆匆過客

建國之後,朱元璋大封功臣,賞賜他們的浴血奮戰和生死追隨。

英雄遲暮

在皇帝任上,他發揮了勞模精神,為了治理好他一手開創的國家,他每天兢兢業業,先是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斷組織北伐,消除北元這個敵人對大明的威脅。後來在名將藍玉的帶領下,北伐漠北終於在捕魚兒海大敗北元殘餘勢力,穩定了北方。

對內,設立錦衣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特務機構)監視所有朝臣甚至他的兒子們。屢屢興起大獄,先後通過胡惟庸案廢除兩千多年的丞相制度,通過郭桓案空印案藍玉案大殺功臣宿將數萬人,將朝廷一掃而空……

可是,任憑他再努力再辛苦,也不可能替子孫後代完成所有的事情。「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在經歷幾十年戎馬生涯和數十年的日理萬機後,尤其是他此生最愛的馬皇后和長子朱標死亡後,他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南京故宮),遺照傳位於皇太孫朱允炆。結束了這位傳奇皇帝的一生。

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朔,改其諡「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雖然很長,卻也無法涵蓋朱元璋一生的豐功偉業。

作為皇帝,他是稱職的。

對於百姓,他是仁愛的。

對於貪官,他是兇殘的。

對於子孫,他是慈愛的。

不管多少年過去,他的故事一直被傳承著,演繹著,也被後世之人津津樂道著……

只不過當微風起,一代偉人也不過是一粒塵埃而已。

作者「江船行者」,愛歷史愛閱讀。如果你也喜歡歷史,歡迎關注我,留言交流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

相關焦點

  • 在流傳至今朱元璋的畫像中,究竟哪一張還原了朱元璋的臉型呢?
    而其他性敏圓滑的畫師,則在給朱元璋畫像的時候「於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結果令他大為滿意,封賞有加。活躍在明嘉靖年間、擔任過兵部、工部尚書的官員張瀚,在他所著《松窗夢語》卷六也有對朱元璋相貌上的記載「太祖之容,眉秀目矩,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象大不類。」還說「成祖之容,大類太祖。」
  • 朱元璋殺功臣的時候,如果有人造反,會成功嗎?
    朱元璋,生逢亂世,以一介布衣之身,投身紅巾。以「拼命三郎」的勇氣,「無師自通」的謀略,逐漸顯露頭角,擁有屬於自己的軍隊——「朱家軍」。隨後,滅陳(陳友諒)除張(張士誠)降方(方國珍),平定天下英雄。歷十五載而終成帝業。以「翻江倒海」之勢,滅亡元朝。以「痛打落水狗」之舉,先後八次派軍,深入漠北,大破北元。開疆擴土,中華一統,天下歸心!
  • 其實劉伯溫少讀了一本書
    劉伯溫不光在民間家喻戶曉,就連朱元璋也對劉伯溫祭出了:「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後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明史》)的高度評價。
  • 劉伯溫作《燒餅歌》,朱元璋問有何破解之法,劉伯溫說非人力可為
    在他的輔佐之下,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業,建立大明帝國。同時,也在他的輔佐之下,朱元璋在建國之初穩定了明朝內外局勢。也因此,朱元璋對其十分推崇,直接將之與張良相提並論。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並不是這位神人的豐功偉績,而是他那神奇的預言能力。
  • 朱元璋殺戮功臣殆盡,為何偏偏放過耿炳文?學者:絕不是耿炳文善守
    明朝疆域圖 圖片來自網絡 任何一位馬上皇帝身邊都會集聚一批能徵慣戰之將,如劉秀、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等,可要從殺戮功臣方面來說,沒有哪一位皇帝能超過朱元璋的。
  • 鄱陽湖大戰,陳友諒身中流矢而亡後,朱元璋怎樣處置他的妻兒?
    朱元璋劇照據蔡東藩所著《明史通俗演義》、查繼佐的《罪惟錄》以及何喬遠的《名山藏》詳細記載了這件事:陳友諒兵敗鄱陽水戰後闍氏就此從了朱元璋,獲封達定妃,不久之後生了一個皇子,取名朱梓,為朱元璋的第八皇子,次年便獲封潭王,長大成人後朱元璋指派赴長沙為藩王。在赴任離別之際,闍氏對朱梓全盤說出親父是陳友諒之實,母子淚目作別,隨後朱梓時刻不忘殺父之仇,一邊伺機準備謀反。
  • 清朝篡改明史為真?明朝族譜中,萬貞兒並非殘害皇嗣之人!
    《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按理說所記載的事情是正史,應該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在《明史》中,有一篇《萬貴妃傳》,其中就記載了萬貴妃萬貞兒的生平事跡。在《明史》中,萬貴妃比明憲宗朱見深要大十九歲,當朱見深十六歲當皇帝的時候,萬貞兒已經三十六歲了。
  • 為什麼朱元璋的扮演者那麼多唯獨《大明風華》朱元璋的扮演者吐槽...
    六百年前的明初又沒有照相技術,誰也沒辦法穿越過去,看看朱元璋究竟長什麼樣,那副鞋拔子臉的朱元璋畫像是清朝人畫的,他門的用意只為黑明朝,黑朱元璋,因為故宮中有十三副明朝皇帝的畫像,而朱元璋的畫像有兩副,一副是圓臉慈眉善目的老人,而另外一副就是長的不太好看的鞋拔子臉外加地包天,就是這麼一副醜陋的話卻特別的深入人心,讓人們以為朱元璋本尊就長這樣。
  • 朱元璋屢次招降不得,此人後來大敗明軍為北元續命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曾大會諸將,問道:「天下奇男子誰也?」諸將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那麼王保保是誰呢,為啥能得到朱元璋的看重?
  • 朱元璋登基後,採取了三大措施,目的是為了什麼?讓朱家傳承萬代
    △朱元璋趁小明王過江時,派兵鑿沉其船朱元璋把小明王障礙消除後,於1367年,又將張士誠的割據勢力給消滅,經過一系列的徵戰後,消滅了元朝的各個割據。△韓國公李善長措施三:設錦衣衛朱元璋從最親近之處採取措施後,還設立了一個以防萬一的措施,簡單地說:「就是完成了對內、外的措施後,搞了一個特殊的機構
  • 紅巾軍小明王的死,是朱元璋私下授意,還是廖永忠擅自做主?
    元末紛爭明代學士高岱評價朱元璋和韓林兒之間的微妙關係:「林兒不死不改元,下令猶以皇帝聖旨先之,似漢高祖之於楚義帝、光武帝之於更始帝遂命刑部以床帳、器皿、鞍轡韂鐙、雕金鈒花龍鳳各樣僭用御物榜示天下,築天牢羈之,給美膳。或奏曰:「永忠熱甚。」敕校尉日汲涼水數十桶澆之。後成癱疾,不能行,御杖四十令歸,數日而卒。天下哀之。」
  • 他的船翻了是朱元璋策劃?陳友諒敗得太快
    小明王有點像楚漢之爭前的楚懷王義帝熊心,只是個花架子而已,沒有真正的實權。朱元璋也是起義軍之一,在名義上也要依附於小明王,後來大明朝的明,也是出自於此。可是等到朱元璋徹底擊敗對手陳友諒以後,這個小明王的作用就逐漸變小了。不光作用消失了,反倒是成為了朱元璋走上皇位的障礙。
  • 清官修《明史》對萬曆朝鮮之役的歷史書寫
    ①《明史》和其他官修正史一樣,也有著強烈的政治意圖,對明史書寫什麼、如何書寫、受到何種因素影響,都值得認真研究。自張廷玉殿本《明史》刊行以來,一直受到關注。②對於萬曆朝鮮之役的歷史書寫,王崇武曾作《讀〈明史·朝鮮傳〉》,以《李朝實錄》補訂其誤。
  • 兵敗被俘仍又臭又硬,直接蔑視朱元璋,天命照爾不照我!
    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最後結局: 「士誠竟自縊死,賜棺葬之」。 而另外一本筆記《剪勝野聞》的記錄,可能更加可信。 「張士誠面縛見帝,俯首瞑目,踞坐甚不恭,帝叱之曰:「盍視我?'對曰:「天日照爾不照我,視爾何為哉?'帝以弓弦縊殺之。」(《剪勝野聞》)
  • 魯荒王朱檀:朱元璋親手賜以惡諡,後世子孫羞於提及的荒唐親王
    前言:1969年冬,在山東省濟寧市下轄鄒城市區東北25裡的九龍山之南麓,當地群眾正在開挖防空洞之時發現一座古墓。1970年春至1971年,山東省博物館和濟寧市考古工作者對該座古墓地宮進行發掘,確認該墓主人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魯王墓中共出土各類隨葬品1100餘件,經修繕後於1988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
  • 才子解縉:朱元璋愛他如子,朱棣離不開他,為何被埋入雪中凍死?
    5歲時父親教他詩文聽一遍就能記住;7歲時就能出口成章;10歲一天背誦千言的文章,終身不忘;12歲讀盡《四書》、《五經》,被人稱為神童。解縉十八歲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十九歲參加殿試,成為三甲第十名進士,讓無數皓首窮經的書呆子羞愧難當。
  • 馬皇后去世,朱元璋為何要挑選各地高僧,並派去藩地
    朱棣能夠下定決心發動靖難之役,姚廣孝起了不少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當初建文帝削藩,接連廢掉五位藩王,姚廣孝便勸朱棣起兵。可朱棣十分猶豫,擔心百姓不支持自己,於是姚廣孝對他說:「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接著,姚廣孝又向朱棣舉薦了相士袁珙等人,使得朱棣下定決定起兵。
  • 朱元璋把徐達灌醉後抬上龍床,徐達酒醒後做了一事,朱元璋放心了
    和劉邦一樣,朱元璋也是一位草根出身的皇帝,自他上位以後,殺掉的人不計其數,比起劉邦有過之而無不及,如胡藍黨案,連坐被誅殺的人達到15000人,朱元璋把開國功臣幾乎全都殺光,一時間人人自危。
  • 一部推動明史研究的力作——讀《袁崇煥全傳》
    不久前筆者欣喜地看到嶽麓書社出版的《袁崇煥全傳》,拜讀之後,覺得這是一本難得的人物研究傑作,也是古代人物特別是明史人物研究的力作。史料豐富,內容全面史學研究,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人物,都必須依靠史料說話。離開了史料,史學就難以立足。
  • 小吏欺壓百姓,被官員鞭笞致死,朱元璋得知稱讚打得好
    明朝時期朱元璋來自社會底層,對於百姓的生活非常的熟悉,他在登基之後,推出了很多的政策,嚴懲貪官汙吏,對於百姓非常的寬厚,在當時,一位小吏欺壓百姓,被官員鞭笞至死。消息傳到宮中,朱元璋得知後,卻稱讚打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