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 專輯作品(三)禪詩之悟與美

2021-01-19 蓮心佛詩詞創作宗會

(二)詞牌 

作者/一味 

喝火令·有緣《心經》

七寶華嚴地,三重咒語天。色空空色破塵間。常持杵槍常見,當下悟心蓮。

普渡紅塵路,當來客棧船。設臺高築戒香還。放下繁雜,放下簡裝顏。放下貢高輕慢,我佛亦心安。

 

東風齊著力·中元節

       禪寺敲鐘,門迎僧眾,引擎高歌。西東拜願,合十贊娑訶。法會《三時繫念》,《心經》咒、喜舍《彌陀》。銀輝瑞,金爐焚起,鑲玉呈荷。

       普供養蹉嵯。誠意跪、世親歷代宗峨。渡西海岸,遠離苦塵窩。再拜觀音勢至,三皈戒、護法平珂。方殷罷,陰陽二處,左右逢皤。

 

漢宮春·禪之無邊福地

       常住寮房¹,晚聞聲²閉目,入定雲舟。香灰聚爐熱火,增又移丘。無邊福地,趣多少、此岸常留。情願渡、紅塵客棧,輪迴六道離愁。

       不忍當年往事,損害菅草命,食肉狂謀。無間獄中犯下,次第尋仇。烽煙四起,跪金蓮、我佛來收。施大愛、資糧廣納,心經因果重修。

 註:

¹寺院住房統一稱呼為:寮房。

²寺院每晚八點敲板 熄燈。 


雨霖鈴·蓮池海會

       蓮池海會。駕雲西部,靜待經說。《心經》意中常駐,《彌陀》大學,《楞嚴》當諦。我佛傳經布道,座蓮階祥瑞。又早是、三寶《華嚴》,勢至觀音兩邊慧。

       塵緣放下回歸此。再休提、往事如煙爾!今宵聖光何喜?都應是、七功寧美。八德花香,千葉如來,萬層軒寺。正有待、入定家園,更有誰人悔?

 

八聲甘州·入定禪悅

       望藍天碧水灑塵緣,紫竹映觀音。念經文庇佑,檀香護繞,佛法鑲金。是處紅蓮業火,渡海洗身心。卻喜同修贊,共赴西尋。

       歡聚蓮臺馨樂,慶楞嚴¹戒色,妙法²禪參。又清風拂面,雲起誦絲霖。座談中、華嚴³三聖,點迷津、傳承法常箴。爭知我、祥雲瑞彩,引步盤琴。

 注¹《大方廣佛楞嚴經》²《妙法蓮華經》³《華嚴經》

 

鷓鴣天·一味禪茶守一心

       一味禪茶守一心,千香聚頂身千尋。佛經明意關山路,蓮座鑲花引擎¹音。

       雲捉月,水藏霖。西方淨土法門參。清泉映日昇平樂²,寺院藏霖翠羽吟³。

註:¹「引擎」佛教法器名。²「昇平樂」詞牌名稱,此處指:靜心念佛自悟禪中性,又,自得其樂。³「翠羽吟」詞牌名稱,此處指:愛惜飛蛾紗罩燈。

 

沁園春·一念靈識

       孤影身弓,野貓眼弱,寺院每呆。一念靈識現,晨鐘暮鼓,跟人學拜,裹素權齋。靜夜思琪,朝陽臥殿,守護風光荏苒來。喵嗚語,念彌陀聖號,跪墊消災。

       彌留往昔因緣,憶舊歲、華衣錦繡懷。有堂前捐款,碑中篆字,長眠此刻,事甚何猜。再憶苦思,當離六道,乘願蓮池倚竹載。僧袍應,便傳經廣渡,悟果蓮臺。

 

攤破浣溪沙·淺墨描青素葉針

       淺墨描青素葉針,盤溪泛綠探花尋。入穀神遊寺中寺,願禪心。

       碎雨石回招入定,頂樓長袖數觀音。千萬拜蓮三句半,祝祥斟。

  

青門引·齋堂

       惜福齋堂拜。三德六茴長耐。當同供養佛僧團,咽喉無語,進食守居戒。

       殘羹白水留心態。入夜清輝代。悅禪普施沙粒,有粥十利行人界。

 

雲仙引·晚課之大懺悔

       護法天人,參禪地藏,紅蓮業火蒼雲。金含磬¹,玉經輪²。邪風引來怨鬼,笑裡藏機多拜親。前世著因,悔今懺愧,當盡除身。

       貪嗔痴去方殷。舌中意、今皆回向恩。所所生生,誓修安樂,接引西坤。常守蓮臺,比盧性海,稽首莊嚴無等倫。四恩三有,佛垂金手,淨土宗門。

註:

¹佛家法器,引擎。

²佛家法器,轉經輪。 

《月半彎》之 定中觀

信眾:

青蓮葉,盤成環,清風拂面木船鼾,月半彎,啊,月半彎,夜夜暮鼓,登彼岸。

佛偈:

世人間,最貪頑,多少散曲全自彈,水中月,啊,水中月,百萬塵事,過眼刪。

信眾:

早晚檀,無有閒,誠意方殷喲,喜顏顏,手拿經書喲,誰顧涼寒。

佛偈:眸半山,月空殘,池池清漣喲,變蓮瓣,寶華瑪瑙喲,無邊無欄。

信眾:

三昧丹,青果誕,陰陽調和法門喲,再續命中顏,啊,月半彎,月半彎,何來看破,無非生死一般般。

佛偈:

月色閒,碧水寒,敲紅塵的佛經喲,時刻人間拴,啊,莫問呀,莫問呀,禪心常嘆,晨露不知暮霜綻。

合唱:

疫落單,月半安,心經常熟,累劫修身潺,啊,喜也楊帆,悲也楊帆,但為那喲,西方遇見。

 


(三)曲牌

作者/一味  

【正宮·雙鴛鴦】禪

寺中祈,佛頭髻,合掌平胸拜懺依。寶縵家紡居士送,紅蓮塵世忘憂羈。

獨木橋體:

福東歸,瑞西歸,懺悔前生業障歸。數世消除災難苦,慈航普渡願心歸。

疊韻體:

夢依依,苦悲悲,劫難塵緣世死迷。玉佛吉祥平臥望,金裝修福內心隨。

犯韻體:

破塵眉,放身衣,引擎常牽玉殿輝。佛渡眾生平等處,人間糧餉廣安眉。

頂針體:

拜西回,跪求知,輾轉難眠倒坐暉。野外放生蓮水碧,回身靈感悟心池。

疊字體:

念經題,誦經題,夜夜禪心夜夜醍。世世常行菩薩道,茵茵當贊有情琪。

嵌字體:

十方持,一方持,七寶蓮臺四季漓。左右逢源三德味,中東大地八千彌。

 

【仙呂•太常引】夢先母

母親昨夜現身前,歡喜外甥¹邊。聚散又團圓,念我佛、慈悲化蓮。〔么篇〕一聲菩薩,一因果報,善惡總為緣。秋月半窗懸,灑一淨、西方渡船。

注¹外甥,此處指新病故之人。

 

【黃鐘宮•人月圓】爐香懷古

爐香乍熱多方地,三世佛緣圖。萬花春起,千蓮叩首,藕帶經書。池塘碧水,放生納種,廣渡塵雛。木魚低唱,高僧合掌,普惠人初。

相關焦點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中)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中)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馬古道》《禪茶一味》,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陸羽《茶經》,吳覺農《茶經述評》,陳宗懋、楊亞軍《中國茶經》,鄭國建《中國茶事》,周重林、李明《民國茶範:與大師喝茶的日子》,周作人《苦茶隨筆》,岡倉天心《茶之書》,榮西禪師
  • 書城大家 | 鄭培凱:「茶禪一味」五題
    淡交社出版的《茶道辭典》,有「茶禪一味」詞條,說的是村田珠光(1423-1502)在大德寺修禪,體悟了禪道與茶道「不二一如」的精神,再經過武野紹鷗(1502-1555)及千利休(1522-1591)的發揚光大,逐漸(請注意,是「逐漸」)成為日本茶道與禪道結合為一的表述。這三位日本茶道大家,生活在中國明代中葉之後,與北宋的圓悟克勤及南宋來華的榮西,相距三四百年。
  • 詩中有禪,禪中有詩,詩禪兩相宜
    禪詩人任運隨緣的態度在其作品中,呈現出豁達、樂觀的風格。禪作品欣賞這是一首,詩人創作的與禪僧之間往來的唱和之作。詩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對高僧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人對高僧的佛理覺悟之深,發出了讚嘆之情。詩中的前兩句,先抑後揚。首聯詩人以先抑的方式起筆,描寫諸多的禪法令人望而生厭。
  • 茶禪一味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從春秋時期最初的貢品,到漢代飲茶之風漸起,進入尋常百姓家,茶就作為商品,在生活中佔了一席之地。《神農食經》中的「奈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華佗《食論》中的「苦荼久服,益思意」,以及王褒《僮約》中的「武陽買茶,烹茶盡具」……無不透露茶在歷史中的行跡。 禪宗的出現,開啟了禪與茶相遇的機緣。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上)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上)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馬古道》《禪茶一味》,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陸羽《茶經》,周重林、太俊林《茶葉戰爭》,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比爾波特《禪的行囊》。
  • 茶禪一味颺家風,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
    自古以來,出家人就對喝茶十分講究,有所謂「茶禪」之風。史書記載,趙宋一代禪寺喝茶之風大行,稱為「和尚家風」。我們且看《景德傳燈錄》卷二六所說:「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禮拜,歸下去打睡了,起來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東事西事,上堂吃飯了盥漱,盥漱了吃茶,吃茶了東事西事。」真是從早到晚,整天離不開茶。
  • 妙華法師:禪畫妙心 明月含笑
    中國畫自初創之時就不像西畫追求對自然物象作科學與忠實的描繪,而是注重傳神與寫照,以求表現作者的意趣、心性,是學養與道法自然的高度融合。法師的國畫作品不具象於造型與程式,注重傳神寫意,活潑、恬淡中透著濃鬱的生活氣息,卻也不失書卷氣,風格澄澈清逸、古樸簡遠,讀到妙處,會讓你會心一笑,愉悅樂心,讓你笑即有所悟。
  • 禪宗「不立文字,明心見性」,說禪要用「活」的語言,你悟了嗎?
    正所謂:「聖道幽通,言詮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見聞之所不及。即文字語言,徒勞設施也。」至於禪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更顯示了對語言的徹底排斥。首山禪師某一天向弟子出示竹篦,問:「喚作竹篦即觸,不喚作竹篦即背,喚作什麼?」一弟子上前奪過竹篦棄之於地,反問:「是什麼?」「瞎!」首山的回答顯然於竹篦毫不相干,「瞎」是毫無意義的。
  • 看看圍爐煨芋的詩,有幾個誤傳,說說雪夜煨芋所談的禪,是什麼禪
    在唐詩宋詞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關於雪夜圍爐的詩詞,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詩人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眾多的圍爐詩詞中,為大家所喜歡而常被引用的,是一首煨烤芋頭的詩,詩曰:深夜一爐火,渾家圍奕坐。
  • 佛教常說的禪茶一味到底是什麼意思?
    並不是禪宗的「禪茶一味」。「禪茶一味」是禪宗的圓悟克勤寫出來的,他對此是什麼意思並沒有看到詳解。後世各種解讀都是解讀人自己的認知。但是既然是出自漢地禪宗,只能依禪宗的觀點去解讀。禪宗主張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見性成佛。禪宗的「禪」並不是佛教的禪定止觀(四禪八定)的禪。站在佛教的即有體系來判斷只能是一個小眾偏門的追求「頓悟」的明心見性。
  • 詩與禪:禪宗革新運動與唐代文學發展
    王楊盧駱四人在社會上身份低微,個人命運也很悲慘(四人中三人死於非命),然他們對齊梁宮廷文學浮靡華豔之弊頗有認識,雖然自身創作尚未脫去餘習,卻能結合現實生活,努力拓展詩歌題材,使作品呈現出剛健闊大的格調,令初唐詩風煥然一新。其中陳子昂作為初唐詩文革新的重要人物,無論是在詩文理論還是實踐上,都展現出獨特的文學思想和革新精神。
  • 詩一樣的《悟真篇》丹功養生
    張其成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對現代人來說,道教教內傳承的長生不老之術很神秘,正如清代的《悟真四注》中所說:「丹經有微言,有顯言,有正言,有疑似之言,有比喻之言,有影射之言,有旁敲側擊之言,有丹理,有口訣
  • 童年回憶與禪宗歷史的相遇 一休和尚的詩與禪
    1409年的一天,宗純看的建仁寺的僧人詢問信徒的門第時,對門第高者則帶諂媚之色,極為不滿,說:「今世,叢林山寺之論人,必議氏族之尊卑,是可忍,孰不可忍?」隨之留下兩詩,憤然離去。詩中一句為「姓名議論法堂上,恰似百官朝紫宸」。這不僅表明年輕的宗純對禪宗墮落的不滿,還反映出他改革禪宗弊風的意願。
  • 江西小城被稱為禪都,是禪宗一花五葉中三宗的發祥地。
    宜春 市被稱為禪都,是因為 宜春 既是佛教 馬祖 興叢林、百丈立清規的起源處,又是禪宗"一花五葉"中的三宗(即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發祥地。在 宜春 袁州區錦繡大道建有一座禪度文化博覽園,禪博園可以說是一個 中國 禪宗文化匯聚融合的天堂,園內建築呈中軸式仿唐建築,呈現出古樸、深沉、大氣、恢弘的氣勢。整個園區定位為:一條主線、兩大定位、三個理念、四大區域、九度空間,實現文化展示與心靈體驗的功能融合。
  • 唐朝最美禪詩,皎然和尚經典絕句,字字驚豔,細讀忘俗,有大境界
    關注六不和尚,感悟詩詞之美元好問曾有妙句說「詩為禪家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詩道與禪道,在唐朝已經並肩而行,到宋明,禪與詩更是如鹽入水,心境相通。學禪不解詩,慧心總未徹;學詩且知禪,靈境多裨益。禪,即靜慮定慧。讀禪詩,可妙悟人生,淨化心魂,更可以放下煩惱,獲得內心喜樂。因此,唐代著名詩僧皎然的詩值得細讀。皎然和尚,早年勤學,出入經史百家,後皈依佛教,於杭州靈隱寺受戒出家。他在唐中期詩名甚隆,著述甚多。他的詩樸實中有妙悟,禪機中有詩情,故而讀來既有詩趣之美,更有禪思之深,讀之讓人忘俗。
  • 中年學禪 方悟人間正道是滄桑
    工作之餘,我飲茶讀書,旅遊思考,過著與世無爭的平凡生活,是非不必爭人我,耐煩做事好商量。等到一步跨入中年,我的內心似乎也越來越清亮,感慨一路走來的人生,終將歸於一個「禪」字而已。禪乃佛教用語,意為排除一切雜念,靜坐思考。
  • 鳳凰單叢茶,承接宋味茶之精品!茶禪一味,品茶論道
    茶禪一味 鳳凰單叢(樅)茶 承接宋味一片綠葉讓無數人結緣,茶禪一味,品茶論道。「叢」字,繁體「叢」(音cong,同從),釋之為:叢生草木。古漢字的細膩在繁體字中可見,而單叢茶在繁體字中也有如此豐富的表現形態,可見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先人的茶禪智慧也可見一斑。也許真正愛茶之人的世界裡沒有對錯,只有適口。
  • 這首禪詩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實的存在
    #道法自然#(一)禪詩【原詩】開悟詩實際從來不受塵,箇中無舊亦無新。青山況是吾家物,不用尋家別問津。何況那綠水青山本是我自家之物,用不著去尋家,也不用向人問津。【賞析】這首詩表現了一個禪者安然自適、無事清純的禪心。禪心,佛性,我們人本來的靈性,從來就是清淨的,根本就沒有一點塵埃,就好像初生的赤子一般。而且,它無所謂新舊、古今。
  • 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
    所以在古時候的詩詞深處,藏著很多和尚的蹤影,在唐代,就有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他就是黃檗禪師。黃檗禪師在江西出家,受法於百丈懷海禪師,他留下來的詩作並不多,但在當時極具影響力,其中有一首叫《塵勞迥脫事非常》。
  • 千古之謎話禪舞,大美不言動中悟
    黃帝時命伶倫造律,依鳳凰之鳴分為十二音階,於是就產生了古代最早的祭祀天神之樂舞《雲門大卷》。堯時有祭地神的《鹹池》。舜時有祭四望的《大韶》。孔子自稱其聽過韶樂,大加讚賞,稱其樂舞盡善盡美,可惜,在漢代就基本失傳了。1.禪舞的歷史淵源禪舞起源於印度的神舞,神舞又叫溼婆舞,是舞者獻給溼婆神的舞蹈。溼婆神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