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每個人都處於修行之中?

2020-12-22 行為邏輯方法論

說起修行,我們自然會想到為了宗教信仰而自我節制、自我磨練的行為。比如居士、苦行僧。

其實,無論你願不願意、承不承認,我們每個人每一天也都自然處於修行之中。

什麼是修行?

修行就是不斷的修正和改變自己的行為,來增加生活中的變數,讓這個變數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我們還要明白一個真理: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的。也就是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關鍵在於你看問題的角度。

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件小事而心生不快。有的人憋在心裡,有的人會發洩出來。

憋在心裡,時間長了會生病。發洩出來的脾氣,通常會被情緒拽著走而越來越失控,不但影響了自己,更影響了周圍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的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說:生活中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組成,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有這樣的一個例子:

男人因為早晨的手錶被孩子摔壞了,他打了孩子,責備了妻子。一大早家庭成員三人心情都很差,最終導致男人上班遲到、和同事吵架,妻子撞翻水果攤賠了錢、遲到扣了全勤獎,孩子發揮失常輸了棒球比賽。

這就是一天中因手錶摔壞了這10%的事情,經過一連串的情緒連鎖反應,導致了一家三口剩餘90%壞的結果。

《道德經》說:

道可道,非常道。

世間一切都有規律,且在發生變化,要按照規律做事。

什麼叫按照規律做事?

手錶壞了,拿去修理就行了,這就叫做按照規律做事。頂多再抱怨一兩句家人,話再多就多餘了,畢竟沒有人想讓手錶摔壞。

如果你堅持看待事物從兩個方面出發,你會因此發現:

妻子因怕男人自己洗漱淋溼手錶而拿到了桌子,可以看出妻子是一個很有心的人。孩子不留神摔壞了手錶,他肯定嚇壞了,你可以藉此告訴他做事需要細心,並安慰他以後改掉毛躁的毛病,這樣孩子不但得到了一次好的教育,還培養了他遇事不逃避,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的處事精神。

但是,我們經常會做情緒的奴隸,任由情緒宣洩造成更多無法挽回的後果。這關鍵在於,我們太情緒化,目光太短淺。

我們忘了自己每天要做的就是,通過修正自己的言行,使事情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

有人會問,這樣的修行真的有效果嗎?

從一切事物的本質能量和信息角度分析。

好的情緒通過能量的同頻共振會帶來好的結果。

壞的情緒通過能量的同頻共振會帶來壞的結果。

我們修行能在不責備他人的情況下,把事情推進完成,這個過程中不會有壞的情緒產生,自然也不會發生其他壞的事情。

一件壞事發生了,我們能看到這件事的正反兩個方面,好處是:一方面,能及時止損,不讓情況惡化下去,另一方面,能讓這件事不影響我們期望的目標,使事情繼續走向正軌,朝著好的方面發展。

這裡強調一個更為關鍵的理論:

三點成場原理。

簡單來說:三個同種屬性的事物,可以加倍放大此屬性的能量。

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男人、妻子、孩子是三個人,他們當時的負面情緒已經組成了一個能量場,因此,他們一天下來發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

三點成場的理論更要求我們,應該更好的修正自己的言行,因為一個人的發難,很容易引起外兩個人的負面情緒,那麼一個負能量場就產生了。

相反,每個人都修行,能看到事情有利的一面,那麼組成的是一個好的能量場,每個人所期望好的結果也會更快地實現。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願你我的人生都充滿光輝!

相關焦點

  • 佛教:為何說有「正淫」的人,其實還是處於疑惑之中
    「淫慾」之事,夫婦之道本是無可厚非的,但以佛法來講,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夫婦之事,才有這個苦。維摩詰居士也說:「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戒法。示 有妻子,常修梵行」。也就是說,唯有處於汙泥而不染,就是不淫。斷除「邪淫」才不墮於三惡道,而斷得了"正淫"才能夠了生死,這才是佛法的真實究竟之道。換句話說,佛教的最初是沒有「正淫」這一說法的,有「正淫」這個概念,是後世的人的說法,並非佛陀原來制定。那麼,後人為什麼要特意制定「正淫」這一條戒律呢?
  • 問禪:為什麼說參禪是修行之要?
    為什麼說參禪是修行之要?參禪以什麼為入手之門?為什麼佛要建立三乘教法,而不是直指明心入道?向禪師問道:「如果說參禪是修行之要,為什麼諸方道場中的法師、禪師們或者說念佛是可以橫出三界的徑超的要道,或者說持誦真言是能夠全體出離生死輪迴的法門,乃至於還有許多或者推崇研習教理,或者專心誦讀經文,或者作種種法事累積福德,或者修種種懺儀清淨身心,各自分隔庭院,樹立門戶,以至於彼此是非,互相對立。請老師作一個決疑,以便破開後學之人的重重昏迷,作為法門中明照理事的寶鑑。」
  • 佛說真正的修行是很苦的!為什麼?不是真懂佛的人根本想不到
    宏海法師《楞嚴經·卷七》講解73隻要成不了佛,就在這個卵生之中,九法界都為卵生所攝,唯有佛一人破殼而出了。這就叫卵生。因為佛是定慧平等,沒有飛也沒有沉,沒有揚沒有伏,所以卵生就可以攝盡了。胎生也可以攝盡。我們這個胎生是怎麼來的?
  • 修行人日記揭秘:99%的人和我一樣都是偽修行,需要去偽求真
    筆者按:此文是我幾年前工作後到讀研之間寫的修行日記,現在看來字字珠璣,就像師父說的一樣,修行一途,不達高峰難精進。多年來,出入各種修行道場,我發現真正的修行人不多,99%的人和我一樣都是偽修行,但是雖然是偽,也是萬中無一了。
  • 整個人都處於失業帶來的焦慮之中?你需要點阿Q精神勝利法
    失業是現在大多數從事外貿行業人員,或者其他行業的現狀,畢竟受疫情影響,經濟衰退是全球性的現象,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一點波及。在這種失業的大環境之下,壓力、焦慮、不安是大多數人普遍的心理現狀,那麼應該如何應對這種狀態?或許這個時候你我都需要一點阿Q精神法。失業帶來的焦慮很痛苦?
  • 佛陀在圓覺經裡直接說了 要想覺悟就得打坐修行
    圓覺經是佛陀和十二大菩薩,為天下眾生解說的,具體的、系統的、全面的、完整的佛法修行手冊。所有人只要依據佛陀在圓覺經裡講解的方法進行禪修,都能得到圓滿清淨的解脫。在莊嚴的圓覺法會上,文殊菩薩首先問佛陀:所有眾生要覺悟解脫,要想實現內心的徹底清淨,應該怎樣修行呢?佛法的禪修者,發下覺悟解脫求清淨的決心以後,應該如何遠離對佛法的錯誤看法和修法呢?如何才能使遠離佛法的末世眾生,在求證覺悟解脫的禪修之路上,不會墮入對佛法的邪見之中呢?
  • 武術和修行,道衍蒸行訣才是關鍵,很多人都不知道
    武術家家戶戶都知道,修行之人也稍有耳聞。那您知道修行的方法嗎,這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當然了,很多人都會說。到山裡過過平凡人的日子,什麼都不想就叫修行,你絕對笑了是不是。那又有人說了,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真正的修行人都在城裡面,其實啊,這都是每個人的看法。
  • 為什麼說每個人的血管都可能會堵?
    為什麼說每個人的血管都可能會堵? 2020-11-20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人與人
  • 魔為什麼幹擾修行人?
    意為能奪命、害命、障礙、擾亂、破壞,這些都稱之為魔。魔擾亂修行人的身心,讓身心不得安寧、安穩,不能正常修道,當修行人發心修道時,魔障現前,愈是用功,功夫將要得力時,這時魔愈瘋狂障礙你。多半是冤親債主,前來報復,不讓你成就。應該怎麼辦?把自己的修行功德做回向,回向給他,讓他也受益,與自己一同修行,往生極樂,互惠互利化解矛盾。
  • 這是每個修行人都應該學會的事
    禪宗裡講究的修行能力中有一種,叫撥雲見日。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這個詞。平時我們只見雲遮日,但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當飛機穿過雲層,你會發現雲跟霧是一樣的,它並沒有實體,不過是一種水蒸氣的凝結而已。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能看到雲遮日。
  • 好多人都在說修行!看了很多修道人的人生感言!沒人做到心無雜念
    我一直活在一個人的世界裡,世界上所有人都不懂我, 其實覺醒了又有何意義,看著周圍的一切,會是什麼感覺, 世人皆醉,唯我獨醒。但是的確有很多人醒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我們所在的太陽系正在發生著什麼,瑪雅文明推測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太陽系所在的地球因為處在太陽系光子帶輻射中心,約2000多年進入一次,我們現在正處於光子帶約50-80年才能離開,地球頻率也在不斷震蕩揚升中,地球將會從三維空間慢慢揚升至四維、五維空間,只有覺醒的人通過修行和地球頻率保持一致才能揚升。
  • 修行、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每天讓人充滿動力的,未必是人生使命,主要看做什麼。動力各種各樣,有些人的動力是貪嗔痴,做起壞事來很有幹勁,如果將此作為人生使命,那就糟了。真正的使命必須通過文化和道德教育來建立,比如儒家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斷絕學,為盛世開太平」;佛教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都是崇高且充滿力量的人生使命。
  • 「寧勸十人還俗,不勸一人出家」才是道門的修行宗旨
    在我們的印象中,道家的修行是遠遁世俗,為了吸引弟子,都使出了渾身懈數,為的就是讓自己的道統不滅絕,能夠傳承下去。所以「寧勸十人還俗,不勸一人出家」似乎就不應該出自修道之人的口中。但這句話的確出自道家之口,為什麼道家會這麼說呢?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度誰呢很多人對於「修行」二字都有不同的認知。有人認為就是出家,有的人認為就是吃齋念佛,有的人認為參禪打坐等等說法,不一而足。這所有的說法加起來也不能概括什麼叫修行。假如修行就是一頭大象,所有的人都是盲人,然後每個人摸到的地方都不一樣,有的摸到耳朵,就說大象像蒲扇,有的摸到身子,就說大象像一堵牆,有的摸到腿就說大象像柱子等等,這些說法都是以偏概全。
  • 修行需要大智大勇,可真正的意思,很多佛弟子都誤解了!
    眾所周知,佛法難遇難聞難求,修行也很難。在無數人中,你有幸聞到佛法,也有信心上山修行。但是在修行的時候你有大智和大勇嗎?如果你沒有大勇和大智,就不能好好修行。當你來到這裡參加佛七時,你需要發精進勇猛的心。
  • 西藏最著名的聖地,有108個修行洞穴,蓮花生大師都曾在此修行
    提到藏傳佛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等名寺古剎,這些寺廟也確實憑藉其悠久的歷史或是輩出的能人在藏傳佛教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藏傳佛教是講究「修行」的,西藏一路走來,「磕長頭匍匐在山路」的苦行者比比皆是,哪怕是如蓮花生大士一般的名垂千古的人物都得經歷過修行,這就有了與寺廟不同的佛教聖地,也就是所謂的修行地。
  • 這次疫情,又何嘗不是我們修行中的魔考呢?
    在道教修行中,有所謂「魔考」一說,顧名思義,就好像一場特殊的考試,通過了,有可能得道成仙,可要是通不過,就不是交個補考費重來那麼簡單了。由此可見,魔帝的神格很大程度上與仙帝相同,尊居諸天之界,在職責上主要負責護衛與懲戒,但也有著度化眾人,指引修行的神職。而魔考,就是諸天魔帝對於修道之人的考驗,最早源自《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中的記載。
  • 佛說: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都是被情所困
    按佛教的因緣果報來講,生活在這個世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與生生世世都有牽連,並不是單指前世今生,因果可以延伸到很遠以前,也可牽連到現在乃至未來。 所以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關係,是一種龐大的因果網絡,正是這種錯綜複雜的情感交織,把我們牢牢束縛在輪迴之中,不能自拔。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我們所經歷的,看到的,男男女女都是被情所困,所謂的愛情、感情、親情、友情。
  • 學佛之人應該知道的修行法門般舟三昧
    自此之後難可數說。如是之後數千萬歲。彌勒當下世間作佛。天下泰平毒氣消除。雨潤和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人長八丈。皆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度不可稱計。賢者阿難作禮白佛。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佛言。阿難。此經名為法滅盡」。
  • 達摩為何說它才是真正的修行?
    在佛教的眾多法門之中,「壁觀」絕對是最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壁觀」這種方式是達摩祖師所創,在《景德傳燈錄》中說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因此,達摩祖師當時也被人稱之為」壁觀婆羅門「。那麼,「壁觀」二字指的是什麼?達摩為何說它才是真正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