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幫可口可樂、拉麵說做營銷營收過億,助140萬夫妻店創收翻倍

2021-01-15 網易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小飯桌 作者 | 柴容 編輯 | 王豔
對於面臨流量枯竭的線上新消費品牌而言,去中心化的三四線零售小店就是絕佳的流量入口,而對於被20年前成熟品牌所覆蓋的零售小店,不斷創新的新消費品又是優質供給,當下供需錯配下催生出新興的購銷平臺。

  每一個線上新消費品牌做到一定體量後,再通過傳統的線上渠道拓展市場,勢必面臨著流量成本倒掛的危機。但通過轉戰線下提高天花板也並非易事,新興的小品牌很難替換傳統老品牌,畢竟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等老牌快消品早已劃分城池構建渠道能力,佔據了絕大多數零售門店的有限空間。

  那該如何幫助線上的新消費品牌觸達更廣的消費人群?惠合科技創始人&CEO鄭雲帆在興盛優選的社區團購模式上找到了啟發,「去中心化的線下夫妻店就是絕佳的流量入口。」

  成立於2017年的惠合科技,先建立起品牌直連門店的渠道營銷平臺,讓品牌營銷投放不依賴原有人力覆蓋的多層級鏈路,實現信息和資金交互的透明化、高效率。在服務了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等60多家一線傳統快消品牌後,惠合科技也沉澱了140萬家線下零售小店,便借鑑興盛優選的社區團購模式幫助門店開「雲店」,建立起新消費品牌和線下門店間的購銷平臺,目前「雲店」已籤約了拉麵說等網紅品牌,快速合作了4000多家線下門店。

  融資方面,惠合科技2019年獲得了淺石創投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投資。

  拿下140萬家線下「夫妻店」流量入口

  大學期間,鄭雲帆初次創業創辦了一個類似於分眾傳媒的項目,並拿到了天使輪融資。雖然項目一年後停擺,但鄭雲帆也積累了市場營銷方面的經驗,先後進入了雅培、中國菸草頭部快消品企業。

  

  螞上創業營二期學員 惠合科技創始人&CEO鄭雲帆

  2013年,中國菸草成立子公司成為首批探索B2B平臺的企業,鄭雲帆作為初創團隊成員負責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箭牌等各類全國一線品牌的合作、運營以及全國門店的拓展,經歷了快消品線下運轉的每一個環節。

  在快消品B2B平臺近5年的摸索中,鄭雲帆意識到交易的網際網路化並不能給品牌帶來真正的價值,原有的經銷商體系履約交付方式確實是必要的,其模式很難被打破,相反B2B平臺跑不通。

  而和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等品牌多次打交道中,他看清了品牌的另一個大痛點——線下渠道的營銷混亂,效率低下。

  通常品牌為了激發好線下門店的貨品銷售,需要通過進貨折扣、投入陳列投放費用等等做門店動銷激勵。但傳統渠道依賴於經銷商體系,品牌總部制定好的策略需要歷經經銷商、業務代表等多層級才到達門店,鏈路很長。同時要觸達的線下門店又主要分布於三四線城市以下,90%以上為夫妻小店,極為分散,造成這中間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比如品牌總部的市場部制定好了一個陳列投放策略,它會給到ABC三類門店超過上百套方案,由經銷商、業務代表拜訪完成,他們需要劃分好門店類別並傳達好對應方案的細則。但常常最後的結果是,實施人員和門店不知道具體要怎麼陳列擺放,也不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陳列費用,或者不按照要求來完成,陳列的維護頻次由於需要品牌人員到達門店實施,很難做到高頻次維護。

  進一步分析其中痛點,鄭雲帆發現除了以上提及到的傳達效率低外,品牌營銷常出現跨區竄貨導致的營銷費用浪費。品牌在不同區域的渠道能力不同價格會不同,需要通過營銷費用去調節。部分經銷商為了更快完成消費目標,就把商品拉到價格更高的地方去賣,經銷商最後是有了利潤增長,但品牌需要為這些竄貨花更多激勵動銷的營銷費用。

  整個過程中,執行監控和費用核銷都很困難,數據也都是缺失的。「營銷激勵沒提高品牌渠道競爭力,反而催化了渠道的紊亂」,鄭雲帆調研得出的數據是,中國的快消品品牌每年投入零售門店的營銷費用超過5000億元,幾乎佔據營收的10%-15%,其中一半費用都花得很不明朗。

  「營銷投放本質是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交互」,鄭雲帆思考的是如何幫助品牌總部點對點傳達給門店,門店執行結果也能反饋給品牌,並很快完成資金的支付。

  2017年鄭雲帆便創辦惠合科技,推出了品牌直連門店的e店佳平臺。品牌和門店的合作很簡單,快消品品牌在e店佳後臺發布營銷任務,門店端能在e店佳小程序上自發接受任務並按品牌要求完成任務後,品牌按門店完成營銷任務情況實時發放任務獎勵。

  具體的執行策略上涉及三個重要問題:

  一是如何快速讓門店使用e店佳?惠合科技的做法是在品牌貨品出廠階段,就在貨品包裝上附好二維碼,商品進店後門店立馬掃碼進入小程序領取進貨折扣等獎勵。

  二是如何讓品牌能得到真實的執行反饋?惠合科技用圖像識別技術做智能審核,監測貨品的陳列和維護情況,這些數據實時傳輸給品牌,品牌審核完後直接在e店佳上發放費用,核銷周期從60天降低到7天。在審核標準清晰,費用發放快且透明的情況下,門店參與性很高,不僅自發性維護,且維護頻次提升2-4倍。

  三是如何讓店鋪多參與活動,多進貨?e店佳平臺選擇賦能門店增大客流,提高動銷。比如在零售終端門店增加更多新玩法,當消費者在抖音上刷到某條推廣視頻,可以跳轉到惠合科技的連結領取該商品優惠券,同時基於 LBS 匹配附近可使用的門店,到店掃碼即可享受購貨優惠。據統計數據顯示,品牌期間銷售同比平均達到15%以上增長。

  對於品牌而言,減少了人力成本情況下,投放效率和真實性都得到提升,也完成了數據閉環;對於門店來說,單月將無成本提升1000-2000元的淨利,兩端都有使用平臺的動力。

  目前惠合科技已經合作了60多家一線快消品品牌,也包括可口可樂、農夫山泉、雀巢、王老吉、百事可樂等諸多頭部巨頭品牌,以及拉麵說等線上新興品牌,同時積累了140多萬家活躍門店,佔據了中國線下零售店超過20%的份額。

  在收費模式上,惠合科技目前主要是向品牌收取年訂閱費和按門店參與量收取費用,2019年營收近億元,2020年預計營收翻倍。

  讓小店快速跑通「興盛優選」模式

  對於惠合科技而言,e店佳平臺是基礎流量的獲取和維繫,擁有巨大流量入口的數百萬門店,還有很多價值待挖掘。

  鄭雲帆推算到,一家線下夫妻店每天大概有80~150人左右的人流,那惠合科技的140萬家門店每天能在1.5億左右的人流下進行商品曝光,且是去中心化的流量。「這就是為什麼可口可樂等品牌願意將營銷費用投入線下而非線上的原因,相等體量的線上商品曝光,按照現在的電商流量成本,需要每天投入近千萬的廣告費用。」

  

  再來反觀新興線上消費品的流量困境,對於新興線上品牌而言,線上消費市場雖大卻難有高滲透率,天花板很低。當品牌交易額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獲取流量的成本會倒掛。

  當下線上消費品牌也已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根據阿里研究院、天貓小黑盒的數據顯示,僅2018就新增線上新品牌達13萬,新品類達5000萬,較上一年增長400%,而電商零售額整體卻只增長了20%。線上渠道愈發擁擠,流量成本也成倍上升。

  「不斷增加的新消費品牌的優質產品供給,與線下零售小店產品需求之間形成了供需錯配」。在線下渠道佔據核心份額的前十名品牌,均成立於2000年前,品牌與產品競爭力相對老化。對於線下的夫妻店來說,老化的產品供給拖累了他們的盈利能力,物理空間限制也限制了銷售的天花板。如何在線上優質產品供給與線下小店低成本流量、老化產品之間構建打通錯配的渠道,鄭雲帆在興盛優選這類社區團購玩法中得到啟發。

  興盛優選賦能社區小店開展團購,讓門店變為流量入口,做一些新品類的拓展和購買轉化,2020年興盛優選的GMV預計超過400億元,估值40億美元。

  同樣的邏輯,覆蓋了140萬家線下門店的惠合科技幫助門店開「雲店」,惠合科技篩選合適的線上品牌和品類入駐「雲店」,門店老闆只需要引導消費者進入了自己的「雲店」小程序下單購買,提供供給的品牌會一鍵代發,門店老闆從中可獲得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門店單月能有3000-5000元的淨利潤增長。

  對於品牌而言,當「雲店」線上銷售逐漸可觀時,門店也有了進貨動力,品牌未來可以直接進入門店銷售,拓展線下渠道。

  和社區團購模式相比,惠合科技超百萬門店資源帶來了更快的複製速度。針對平臺上的140萬家線下門店,惠合科技已經通過物理類標籤和行為數據類標籤構建了畫像體系。

  今年4月份,惠合科技的「雲店」業務已在廣東挑選了1萬家門店做了小範圍實驗,已有4000家門店選擇了開自己的「雲店」,「按照40%的轉化來看,未來會有超過50萬家門店開雲店,體量和迭代的速度遠遠快於社區團購平臺。」

  目前惠合科技和騰訊也建立了戰略合作,騰訊8月份上線了微信小店功能來幫助全國線下零售小店建立線上虛擬店鋪、會員池和SCRM能力體系,微信小店的底層能力和惠合科技的門店資源、運營能力與觸達能力將打包成一個完整的方案,賦能門店和品牌。

  在團隊上,惠合科技目前只有不到100人,技術研發佔60%,運營和商務佔40% ,核心團隊聚集了農夫山泉、中國菸草、支付寶等背景成員。

  鄭雲帆透露,惠合科技接下來會繼續拓展品牌合作,並加快「雲店」業務的打磨和複製速度

  惠合科技創始人&CEO鄭雲帆同時也是螞上創業營二期學員。

  螞上創業營是由螞蟻集團和小飯桌聯合重磅推出的面向早期企業CEO的頂尖創業營, 致力於打造最前沿的國內新銳商業社群。 螞上創業營以實戰深度的課程體系為核心,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實際痛點問題,以提升企業組織管理能力為導向,全面賦能CEO個人及企業發展。以創業營為連結紐帶,輻射聯動螞蟻集團和小飯桌生態資源,分享國內一線商業新知,落地商業實幹方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他幫可口可樂、拉麵說做營銷營收過億,助140萬夫妻店0成本開「雲店...
    在服務了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等 60 多家一線傳統快消品牌後,惠合科技也沉澱了 140 萬家線下零售小店,便借鑑興盛優選的社區團購模式幫助門店開「雲店」,建立起新消費品牌和線下門店間的購銷平臺,目前「雲店」已籤約了拉麵說等網紅品牌,快速合作了 4000 多家線下門店。融資方面,惠合科技 2019 年獲得了淺石創投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投資。
  • 營銷日報 | 拉麵說是一個怎樣的品牌,為何會如此火爆?
    新興方便麵品牌「拉麵說」自2016年第一款產品上線以來,一年內就將月銷售額賣到100餘萬元。2019年,更是實現爆發式瘋漲,GMV突破2.5億。不僅如此,統一也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不斷升級產品結構,數據顯示,統一旗下高端產品「湯達人」2018年的營收規模超過19億元,同比增長30%。因此,為了一改過去消費者「方便麵就是垃圾食品」的固有印象,拉麵說抓住了高端方便麵市場新的發展契機。
  • 方便麵中的「愛馬仕」,拉麵說的增長黑客是怎麼做出來的?
    拉麵說銷售勢頭在今年天貓雙十一中,拉麵說以一小時45分鐘突破1000萬的成績,躍居方面素食類目首小時TOP1。去年,拉麵說銷售額2.5億,今年,拉麵說目標6億。主打方便麵食的拉麵說,是如何佔據消費者心智的?
  • 拉麵說是怎麼火起來的?
    新興方便麵品牌「拉麵說」自2016年第一款產品上線以來,一年內就將月銷售額賣到100餘萬元。2019年,更是實現爆發式瘋漲,GMV突破2.5億。到了2020年整個大環境都面臨著一片哀嚎之際,「拉麵說」這個「後浪」更是狂傲地喊出了10個億的銷售目標。短短5年不到的時間,拉麵說從諸多巨頭競爭的速食市場中開拓出自己的一片藍海,實現了從0到1的可能。
  • 只做線上,衣服賣得比優衣庫還貴,這家本土夫妻店要上市了!
    這家常熟夫妻店要上市了!Old Navy走了,還有Gap堅守;esprit退了,往後餘生再難回來。在競爭慘烈的國內服裝市場,有一家只做線上的夫妻店,卻一直風光了14年!一家只做線上的淘寶店做一家淘寶店的想法最早來自於溫迪,原因也很簡單,溫迪是土生土長的常熟girl,而常熟是中國最重要的外貿服裝的基地,當地到處服裝工廠林立,這些代工廠大多做的是類似三陽商會、ONWORD等日系大牌的訂單。
  • 豚王拉麵赴港股創業板上市 10家店一年賺1300萬港元
    來源:國際金融報「網紅店」豚王拉麵赴港股創業板上市,10家麵店一年淨賺1300萬港元 來源 : IPO日報 原創: 吳鳴洲 近日,港交所創業板披露了賞之味的招股書。而賞之味是連鎖餐館的運營商,於中國香港地區、中國澳門地區以及內地以「豚王」品牌出售日本拉麵,拉麵店僅提供4-5種不同口味的拉麵。
  • 半月談|海東的拉麵傳奇:在全國開了兩三萬家店
    上個世紀80年代,一些懷揣致富夢想的海東農民開始嘗試外出尋求商機,並敏銳地抓住了「開拉麵店」這門生意。在各級政府強力助推下,三代拉麵人藉助「親幫親、鄰幫鄰」的經營方式,讓拉麵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於全國各地。
  • 拉麵說和康師傅的距離,差了好幾個統一
    ,剛剛在店鋪上架的拉麵說便被買爆,銷售額280萬元,店鋪後臺都崩了……自2016年上線以來,拉麵說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僅2019年銷售額就達到2.5個億,銷量大概在1250萬盒左右。顯然,從0到1這個階段,拉麵說已經做到了,在待煮拉麵這個行業細分領域一馬當先,無人能擋。但是,對於方便麵市場來說,創新不是最難的,從1到100的過程才是對一個方便麵品牌真正的考驗。
  • 一碗拉麵託起18.7萬青海人的致富夢
    「讓每一名上海人都喜歡上拉麵的味道」清晨,在上海面舞絲路拉麵店裡,已經有客人來吃麵了。「一碗牛肉麵,毛細,辣子少。快點給老人家做上。」還沒等客人說話,馬明軍就已經按照老人的習慣吩咐廚房去做了。一早上像這樣的老顧客還有很多,多是周邊小區裡的上海本地人。「剛開始,上海人並不喜歡青海拉麵的口味。
  • 年營收過億的動畫公司
    只靠動畫製作,很難營收過億。最近,各大上市和掛牌公司陸續發布了新的年度財報。隨著2019年經濟下行和影視、遊戲行業格局進一步變化,許多公司都面臨開源節流活下去的嚴峻問題。( 玩具及衍生品銷售收入佔總營收比例超90%的精英動漫、房租收入佔營收56%的如意通等企業,主要收入來源不是動畫內容或服務,不在本文討論之中)年營收過億的約克動漫與麥濛影業總部位於河南鄭州的約克動漫,2017-2019三年的營收均超過1億元(如無說明,本文金額單位均為人民幣
  • 90後姑娘創業3年,賣拉麵賣出2.5億,值得借鑑的營銷經驗
    90後小姑娘姚啟迪在方便產品節節敗退的市場環境下,一頭扎進了這個行業,姚啟迪和兩個合伙人開始創業並聚焦拉麵。2016年8月創立了拉麵說,17年7月已經實現了月銷售額100萬,17年10月銷售額已達180萬元,2017年雙十一當天營收136萬。
  • 從「拉麵女王」到「米粉霸主」,那些身家過億的90後,為何這麼狠
    無意中看到2019年的榜單,驚訝的發現了幾個熟悉的名字:「霸蠻米粉」創始人,「拉麵說」創始人...這些最近很火的新晉美食品牌,原來背後估值早已過億,而他們的創始人,都是年輕的90後們!研究了一下他們的創業歷程,讓我一個80後不由得汗顏:現在的90後為何一個比一個狠?
  • 營銷不好做?櫻蔦日式拉麵日常做好這幾點,輕鬆獲客
    除了刻意策劃的營銷活動,能不能從品牌日常的經營入手,去打造活躍度能夠維持、自帶話題的品牌呢?櫻蔦日式拉麵容易操作的日常營銷加分項,幫助品牌輕鬆獲得客流。01產品自帶「美顏」屬性都說,一切不能讓消費者拍照發朋友圈的產品,都是半成品。
  • 營收過億!老牌「紙媒」《中國新聞周刊》成功轉型秘訣何在?
    編者按:2020年《中國新聞周刊》迎來了20周年紀念日,這家老牌「紙媒」交出了營收過億,新媒體貢獻70%利潤的靚麗成績單。這背後是《中國新聞周刊》以內容為核心優勢,尊重新媒體傳播規律,不斷創新的新媒體轉型。
  • 拉麵人的拉麵情
    上世紀90年代初,許多為生計奔波的化隆人,瞄準拉麵在中國沿海城市的商機,走出大山,靠一張爐子、幾張桌子,做起拉麵生意,變身為「面一代」。  馬輝的家鄉在化隆縣群科鎮。2000年,他離開家鄉去省外創業。剛到廣州時沒什麼手藝,只得從跑堂幹起。後來,他跟著師傅學做拉麵,逐漸積累起開店本金。不久後,他在廣州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拉麵館。隨後,馬輝的店越開越多,漸成規模。
  • Costa迎來「關店潮」,「新東家」可口可樂開闢新場景能否助其...
    而其競爭對手星巴克儘管在美洲和加拿大大規模關店,但目前國內市場還沒有類似的大動作。一位咖啡行業人士分析稱,受新冠疫情影響,線下咖啡館運營普遍業績下滑,眾多咖啡館品牌採取收縮線下店數量的方式減少虧損,Costa從全球經營的角度,會通盤考慮削減成本。值得一提的是,Costa在國內南北方市場擁有不同的管理主體。
  • 拉麵說牽手999,食藥跨界逐鹿大健康,誰為誰做嫁衣
    北京商報記者近日發現,一款「999x拉麵說暖心雞湯禮盒」在拉麵說旗艦店高調上線。醫藥企業牽手食品企業,這樣的跨界合作並非個例,甚至算得上如火如荼。不過,這種破圈之舉並不容易:藥企憑藉健康概念進入食品領域門檻不高、案例不斷,但在業務長久貢獻度上,算得上成功的案例尚屬少數。
  • 小城三百六十行01期:理髮夫妻店
    理髮店這個東西在小城市最適合就是夫妻店。老公中學畢業去別的店做個學徒工學會手藝,以手藝悅一個老婆,然後把技術從早到晚毫無死角毫無保留地傳給老婆。普通的男士剪個平頭,愛美的女士做個髮型染個色啥的,頭髮這點事兒都能搞定,肥水不流外人田。
  • 他和一碗拉麵的故事,看完「真香」
    馬乙拉四的拉麵店停業再開業,生意逐步恢復。受到整體物價影響,一碗麵的價錢從9元漲到10元。他在老家的山路上拿起手機,支付軟體響起店裡收款信息的提示音,頻次也比前一年少。將近兩千公裡外的江蘇太倉,馬乙拉四和外甥馬成林合開的拉麵店裡,收款的聲音靠一隻藍牙音箱播放出來。12月25日中午休息時,周圍打工的人很快坐滿了小店。
  • 探訪味千拉麵日本創始店:從8張桌子到800家店
    從50年前日本的一家街邊拉麵小店,到如今在全球13個國家,擁有800家門店。味千拉麵有一個秘密武器。最近,內參君探訪了味千日本創始店,觸摸到了支撐它發展的核心本質——中央大廚房熬湯工藝。探訪味千日本創始店 匠心始於大骨熬湯11月18日上午,內參君來到位於日本熊本市的味千拉麵創始店。這間店雖然不大,但卻已有50年的歷史。在熊本市打計程車,沒有司機不知道這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