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記者在第77集團軍某旅採訪時發現,該旅有兩支以「馬江水英雄連」命名的連隊:一支是三連,一支是十一連。
原來,1998年,該旅前身某師奉命精簡整編時,「馬江水英雄連」一分為二,一部留在該旅,一部轉隸至某團。不承想,闊別20年後,這兩個連隊又在調整改革中聚到一起,並圍繞榮譽稱號之爭,打響了一場充滿火藥味的「保衛戰」。(具體報導見本報2018年4月25日三版《「馬江水英雄連」花落誰家》)
時至今日,「馬江水英雄連」最終花落誰家?帶著疑問,記者重訪該旅——
在三連門廳,赫然寫著「馬江水英雄連」;轉身來到十一連,相同的位置上,則展示著那面「突破鷹嘴崖、智取長安壩,馬江水英雄連」錦旗的複製品。
「還是懸而未決?」記者問道。「應該叫『擱置爭議、共同傳承』更為貼切。」該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彭雲答道,「現在兩個連隊的矛盾早已冰釋,大家擰成了一股繩。」
有例為證。去年,十一連四級軍士長馬瑞峰,被抽中參加陸軍組織的某火力專業比武。然而在步兵崗位上摸爬滾打了13年的馬瑞峰,兩個月前才剛剛轉崗至輕便炮兵崗位。別說參加比武,就連平時的考核,他也不能達到全優標準。
「在旅裡,你代表十一連,我代表三連。出了營門,你就代表著咱們的『馬江水英雄連』。」得知此事,剛剛從某國際軍事比賽凱旋的三連排長陳樂樂,主動申請擔任教練員,指導馬瑞峰展開強化訓練。經過共同努力,馬瑞峰在那次比武中摘得一金一銀。載譽而歸,兩個連隊的官兵敲鑼打鼓,一起為馬瑞峰接風慶功。
是什麼魔力,讓曾經「劍拔弩張」的兩個連隊團結一心?
「是我們這支部隊的旅魂。」該旅政委陳振中告訴記者,旅隊由原先分屬於4個軍級單位的11個部(分)隊調整組建而成,「馬江水英雄連」「鋼盔連」「紅九連」……10餘個授稱連隊璨若群星;「猛進精神」「老高原精神」「四實精神」……一個個承載著各單位厚重歷史的紅色基因,在官兵血脈中賡續流淌。
「涓流入海,何分你我。」籌劃2019年主題教育時,該旅將主基調定為「聚魂」,希望大家在交流中交融,讓這些優良傳統在新的營盤上生根、發芽、發展,並聚合形成這支新組建部隊特有的紅色基因,成為官兵共同的精神財富。
隨即,一場紅色基因融合教育活動拉開大幕,「戰鬥故事大家講」「共上一堂連史課」等教育依次展開,「老實、樸實、紮實、踏實」「一人一槍、奮戰到底」等口號,在營區的各個角落齊聲叫響……鬥轉星移間,一個以「鐵心向黨、決死必勝、攻堅克難、艱苦奮鬥、矢志奉獻、老實踏實」為內核的旅魂逐漸成型,將官兵們緊緊團結凝聚在一起。
「一次國防施工,老班長為搶工期,在三月的高原河水中堅持奮戰,直至失溫暈厥」「一次實戰演習中,我們連長也有類似經歷」……隨著活動深入開展,三連和十一連官兵都從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兩個連隊此前的矛盾在交流交融中冰消雪釋。
「本就是一根『英雄藤』上的『兩枝花』,何必非得爭出個誰是誰非?」在三連和十一連主官的倡議下,兩個連隊決定結為共建連隊,官兵也不再糾結於榮譽稱號之爭,而是約定看誰能為「馬江水英雄連」創造更多的新成績。
記者採訪時,恰逢該旅第一季度比武競賽開賽。積分榜上,兩個連隊的排名交替上升。在首個比賽日結束時,兩支「馬江水英雄連」分別位列全旅第一和第四名。
用好融合之力,激勵時代新人
■第77集團軍某旅旅長 白紅旺
人民軍隊的光榮歷史,由一支支英雄部隊合力譜寫;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由一代代英雄官兵共同創造。馬江水、龐國興,「一人一槍奮戰到底連」「老虎連」……作為這支新組建部隊的構成部分,每一名英模前輩、每一支英模連隊,雖來源不同,卻血脈相承、根基相通。
歷史因銘記而永恆,精神因傳承而不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各單位的紅色基因交匯融合、實現升華,既是現實的迫切需要、使命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們這代軍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深化主題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就是要使紅色傳統突破建制、地域、時間的限制,成為官兵共同的精神財富,熔鑄成這支新組建部隊的全新旅魂。
正如恩格斯所說:「許多力量融合為一個總的力量,就造成一個新的力量。」隨著紅色基因的深度融合,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個個紅色傳統正在這座新的營盤上發出新芽,開出絢麗奪目的新時代之花。
【來源:解放軍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