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記者龔翠玲 通訊員潘晴陽 文/圖)「五中全會開得好,新的提法真不少。危機之中育先機,變局之中開新局......」近期,在泉州洛江區羅溪鎮的田間地頭,一首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閩南語快板流傳開來。這首《羅溪戰鼓擂,鄉村相媲水》充滿「鄉土味」的快板,是羅溪鎮黨委政府專門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基層宣講而創作的。通過「閩南四句+掌中木偶」的表演形式,將黨的理論和羅溪鎮未來發展美好藍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展現出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首接地氣《羅溪戰鼓擂,鄉村相媲水》閩南語快板節目第一次就亮相在羅溪的特色品牌活動「羅溪講古」舞臺上。「羅溪講古」活動目前已開展16講,通過收集和講述羅溪傳統故事,如紅色革命故事、羅溪名人、姓氏來源等,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古人用閩南語將理論深入淺出地講給百姓們聽。
「理論+文藝+互動」的形式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累計參與人次超萬人,尤其是「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主題匯演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文藝晚會讓群眾產生價值認同,具有較強的社會號召力和動員力。
據了解,羅溪鎮充分發揮村民小組長紮根基層、威信較高的特殊作用,一方面收集民情民意,將矛盾儘可能在基層解決;另一方面用群眾聽得懂、能理解、易接受的方式,將黨的理論政策傳播給群眾。同時,通過「夜訪夜談」活動,召開村民小組懇談會,坐到群眾身邊,傾聽群眾的聲音。目前已開展懇談會150餘場,累計走訪1650人次,收集整理民生訴求及意見建議67條。鎮村幹部用親民化、口語化的方式講解理論和政策,改變了傳統的單向傳播,避免直接灌輸,加深了基層群眾對理論政策的認識和理解,降低了宣講難度,最大程度地擴大理論政策影響面,從而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