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四句+掌中木偶」讓九中全會精神深入基層

2020-12-18 東南早報

早報訊(記者龔翠玲 通訊員潘晴陽 文/圖)「五中全會開得好,新的提法真不少。危機之中育先機,變局之中開新局......」近期,在泉州洛江區羅溪鎮的田間地頭,一首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閩南語快板流傳開來。這首《羅溪戰鼓擂,鄉村相媲水》充滿「鄉土味」的快板,是羅溪鎮黨委政府專門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基層宣講而創作的。通過「閩南四句+掌中木偶」的表演形式,將黨的理論和羅溪鎮未來發展美好藍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展現出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首接地氣《羅溪戰鼓擂,鄉村相媲水》閩南語快板節目第一次就亮相在羅溪的特色品牌活動「羅溪講古」舞臺上。「羅溪講古」活動目前已開展16講,通過收集和講述羅溪傳統故事,如紅色革命故事、羅溪名人、姓氏來源等,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古人用閩南語將理論深入淺出地講給百姓們聽。

「理論+文藝+互動」的形式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累計參與人次超萬人,尤其是「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主題匯演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文藝晚會讓群眾產生價值認同,具有較強的社會號召力和動員力。

據了解,羅溪鎮充分發揮村民小組長紮根基層、威信較高的特殊作用,一方面收集民情民意,將矛盾儘可能在基層解決;另一方面用群眾聽得懂、能理解、易接受的方式,將黨的理論政策傳播給群眾。同時,通過「夜訪夜談」活動,召開村民小組懇談會,坐到群眾身邊,傾聽群眾的聲音。目前已開展懇談會150餘場,累計走訪1650人次,收集整理民生訴求及意見建議67條。鎮村幹部用親民化、口語化的方式講解理論和政策,改變了傳統的單向傳播,避免直接灌輸,加深了基層群眾對理論政策的認識和理解,降低了宣講難度,最大程度地擴大理論政策影響面,從而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共識。

相關焦點

  • 表演掌中木偶、製作古琴 節日遊古城現場可體驗
    位於市區通政巷的印記閩南文化館,邀請泉州非遺項目傳承人帶領大家免費體驗「掌中木偶」。昨日,館內迎來體驗的市民,藝術家用自己的手指活靈活現地演繹著掌中木偶的喜、怒、哀、樂,細膩的表演贏得陣陣掌聲。市民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分批輪番體驗,跟著傳承人學習表演藝術。據介紹,活動持續至4日下午3點,地點在通政巷4號蘇廷玉故居內。
  • 泉州市布袋戲(掌中木偶)邀請賽系列活動進校園
    6月11日下午,安溪縣虎邱鎮金榜布袋戲「假宜真」戲班第五代傳人林海良分別走進泉州實驗小學、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將傳統布袋戲帶進校園,為兩校同學上了一堂生動的閩南文化課。  林海良與同學們現場互動  鑼鼓聲響起,林海良兩手各託著一個木偶,一邊在臺上變換各種姿勢,一邊抑揚頓挫地唱和著,繪聲繪色地將布袋戲角色呈現在舞臺上。當天,林海良分別帶來傳統劇目《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對於不少同學而言,這是第一次接觸布袋戲,熱鬧的打鬥場景,妙趣的對白,引得現場笑聲一片。
  • 布袋木偶戲:掌間大舞臺
    近日,在漳州市布袋木偶劇團裡,好戲正在上演。一個個精緻的布袋木偶在表演者的演繹下,生機靈動,仿佛被賦予了靈魂,令圍觀者嘖嘖稱奇。作為漳州的一張文化名片,布袋木偶戲有著淳樸的藝術風格、靈巧的操縱技藝、生動的木偶造型,是中國木偶戲中獨具特色的地方劇種,同時也是閩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戲劇劇種之一。布袋木偶戲別名掌中戲,是傀儡劇種之一。
  • 晉江木偶走進研究生課堂
    這次,與他們有約的是晉江掌中木偶戲。指尖上的藝術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副團長尤天相通過現場講解和即興表演、互動等形式,將閩南特色文化的代表——木偶戲引入研究生課堂,同學們也過了把木偶「手癮」。記者了解到,今年秋季學期,福州大學先進位造學院為2020級研究生量身打造了美學與美育課程,已邀請了6位晉江非遺傳承人和福州大學美學與美育相關專業教授,開展閩南非遺文化講座等。後期福州大學先進位造學院將舉行課程匯報演出,編寫美學與美育案例教材,與晉江戲劇中心建立研究生美學教育基地等,進一步推進研究生美學教育改革。
  • 神仙賞飯吃的手藝:木偶頭,眉眼似神佛
    照此,當地許多傳統手藝最早都出於民間慣俗的需要而生存下來的,閩南各地盛行的信俗活動推動了工藝的發展,本地的能工巧匠靠「神仙」賞飯吃,他們又發揮各自的手藝,為信眾的精神寄託創造出得以依附的載體。這些工藝愈加至精至美,透露出濃鬱的地域色彩。臺北的臺原亞洲偶戲博物館裡,收藏了世界各地的古董木偶,其中有一部分來自泉州。
  • 閩南師大舉辦閩南文藝集錦展演活動 演繹閩臺傳統藝術
    展演活動在閩南師大舞蹈團帶來的漳臺最具特色的民間舞蹈《金鼓迎賓·大鼓涼傘》中拉開序幕。緊接著,閩南師大特聘教師、著名剪紙藝術家張崢嶸帶來剪紙表演《情系金剪》,舞臺上舞者的表演與藝術家輕快的金剪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木偶學會帶來的《群偶獻瑞》則展現了閩臺「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軟體木偶」四大木偶。
  • 開啟木偶奇遇 嘆服指尖藝術
    當天,楊師傅為學記們介紹了木偶的歷史、種類、行當……讓學記們對木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而其活靈活現的木偶動作展示以及《劉伯欽打虎》的片段演繹,更是賺足眼球,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現場,學記們饒有興致地跟著楊師傅學起掌中木偶的操作,體驗之下方知其之不易,對木偶戲這一指尖藝術更加嘆服。
  • 「偶們」共傳承 兩岸青少年同習木偶非遺文化
    ,非遺手藝人擺弄著各式木偶,吸引孩子們駐足圍觀。6歲的臺灣小女孩翁諳諳走進這片木偶非遺文化展區,在捏麵人攤位前流連忘返,問道「我能一起捏嗎」,隨後她專注地學起來。  21日,兩岸青少年木偶研學營在福州開營,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泉州、漳州及臺灣等地木偶劇團,以展覽展演、授課、參訪等方式,為兩岸青少年舉辦研學交流活動。
  • 臺灣金光布袋戲泉州開鑼 閩南非遺文化傾倒民眾
    圖為臺灣諸羅山木偶劇團吳萬成團長介紹金光布袋戲. 郭斌 攝 中新網泉州6月9日電(林永傳 郭斌 吳世榮)「嗡嗡嗡──」警報器響起,舞臺冉冉升起數個身影,炭棒火花發出閃閃刺眼金光,五彩布巾狂舞,霓虹燈火環轉;臺灣老夫子全能運動、江湖浪子、英雄劍客、射箭豪傑、偶戲變臉……9日晚,福建泉州錦繡莊民間藝術園的大廣場上熱鬧非凡
  • 踐行「四句話、十六字」總要求 努力鍛造新時代基層公安鐵軍
    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四句話、十六字」總要求,是在新形勢下公安機關立警建警的指導思想,是新時代公安事業發展的行動指南,是圓滿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神聖使命的動力源泉。
  • 「讓木偶活起來」的泉州提線木偶戲
    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中國藝苑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技藝精湛。中國木偶真正成為藝術,還在它的戲劇特徵:「人以木偶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 歷史悠久的木偶戲  木偶戲歷史悠久,普遍的觀點是:"源於漢,興於唐"。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 德化:木偶戲夫妻檔 37年行走鄉間唱大戲(圖)
    據《晉江縣誌》記載,「木頭戲俗名傀儡,近復有掌中弄巧,俗名布袋戲」。之所以稱為「布袋戲」,一來是演員的手掌活動在布套(也就是掌中偶人)之中,二是出門流動演出時,道具都裝進一個布袋中。  30多年前,十多歲的陳金蘇因個子不高,又沒讀過多少書,父母擔心他力氣活幹不來,就讓他拜德化美湖鎮小有名氣的木偶師傅許聯晉為師。恰巧,長得嬌美的林淑芳也拜了同樣的師傅。
  • 湖裡區2020年「閩南曲藝說唱新思想鬥陣行」宣傳活動火熱開展 傳統...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葉舒揚 通訊員 徐淑純) 答嘴鼓、木偶戲、歌仔戲,說的唱的都是濃濃「閩南味」,聽的看的都是新理論新思想——這就是湖裡區火熱開展中的2020年「閩南曲藝說唱新思想鬥陣行」宣傳活動,是湖裡區「決勝小康奮鬥有我」主題宣講系列活動的又一創新形式。  這是一次傳統與當下、曲藝與宣講的完美融合。
  • 「中生代木偶雕刻大師」劉墩林:匠心·創新·求變
    福建工藝美術大師、木偶頭雕刻大師劉墩林說,「閩南木偶雕刻藝術,其實是在唐朝時期從中原傳入福建的,通過不斷的傳播和改善,它又與當地的民俗及宗教信仰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因此,閩南木偶雕刻藝術具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方面是在藝術表現的形式上,它講求精湛的雕刻技藝和華麗的外在造型;另一方面,則是在它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方面,不僅保持其特有的中原佛教文化的韻味,同時又能與本地的傳統文化相結合,產生獨特的美感。」
  • 晉江掌中木偶《老戲新姿》將走進香港(圖)
    晉江掌中木偶《老戲新姿》將走進香港(圖) 2016年12月05日 13:41   來源:晉江經濟報
  • 陳敏爾深入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黨支部工作聯繫點調研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認真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工作質量,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更好地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市領導王賦、李明清參加。
  • 晉江掌中木偶亮相香港黑盒劇場 50場校園演出掀「晉江」旋風
    啟動儀式後,晉江掌中木偶將進香港校園,為在校學生進行50場演出,涵蓋幼兒園、中小學和大學,這也將促使香港、晉江兩地的木偶傳承合作進一步深化。應邀參加活動的有香港民政事務局的相關領導,以及來自湖南、泉州、廣州木偶藝術家,與香港學者、導演及演藝學院教師代表。
  • 基層宣講面對面,全會精神心連心~~
    基層宣講面對面,全會精神心連心~~ 2020-12-14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掌中江湖——金光布袋戲
    今天小編將帶你們走進布袋戲的世界領略掌中江湖的風光。什麼是布袋戲      布袋戲(閩南語讀音:boo dei hi)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閩南地區)、廣東潮汕與臺灣等地區流傳的用布偶來表演的傳統地方戲劇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