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軍事文化的三個特點:不退縮、重集體、尊重女性

2020-12-22 騰訊網

在古希臘歷史裡,斯巴達是個另類,從文化領域來看,它不如雅典繁榮;從經濟實力來說,它也不如雅典富強,但在軍事上,斯巴達卻遠勝希臘,笑傲諸城邦,這也是為什麼斯巴達最終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打贏了雅典,成為了古希臘霸主。

我們知道斯巴達在軍事上十分強悍,實際上,斯巴達在軍事上獨佔鰲頭,並非因為他們有秘而不宣的武器或是獨領風騷的戰術,而是因為斯巴達這個城邦的設計初衷,就是以建立軍事強國為目標。

經濟上:斯巴達的經濟制度是典型的奴隸制,由黑勞士(helots)負責生產,其他市民無需為生活而工作,可以全身心投入戰爭上;

民風上:斯巴達人不尚奢華,從小過著簡樸的生活,以培養城邦的強悍民風;

教育上:斯巴達兒童從小就開始訓練軍事技術,並被灌輸集體優先一切的意識。

可以說斯巴達的一切就是為了戰鬥而存在,整個城邦只有一種文化,那就是軍事文化。斯巴達的軍事文化並不複雜,簡單來說有三個特點,分別是: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眾志成城的集體意識;崇尚勇武獨立的女性。

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

眾多古代文獻記載,斯巴達的法律不允許士兵後退。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認為斯巴達國王來庫古(Lycurgus of Sparta)是訂立這項傳統的人。在斯巴達人的概念中,上了戰場,要麼前進獲勝,要麼英勇戰死,沒有第三條路。如果陣亡士兵被發現屍體是背對敵人趴下的,也就是說可能是在逃離戰場,那麼他的名譽將被剝奪,遭人唾棄。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記述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Leonidas I)時,描述了一個細節,在溫泉關列奧尼達一世戰死的地方,曾經有一塊石牌刻著:「路人呀,去告訴那些斯巴達人,我們遵從他們的話在此倒下」。列奧尼達一世遵守了斯巴達的傳統,沒有後退,沒有逃離,而是力戰而亡。

傳說中,在溫泉關有一位斯巴達戰士阿里斯提德多莫斯(Aristodemus)因負傷而未戰死,他回到斯巴達後被所有斯巴達人歧視,據說沒人跟他說話。一年後,這位名譽受損的斯巴達士兵在戰場上戰死,最終恢復了自己的榮譽。

斯巴達人鄙視懦弱,崇尚武勇,將榮譽視為最高追求,這種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正是他們強悍軍事文化的一個體現。然而,在冷兵器時代,空有戰鬥精神,而沒有集體意識,作為「孤狼」的士兵也不會打勝仗,所以,斯巴達人第二種軍事文化正是集體意識。

眾志成城的集體意識

斯巴達的軍事文化強調集體意識。與其說斯巴達的集體主義是戰爭時期的宣傳口號,不如說是其社會制度的一種核心價值。斯巴達兒童在6、7歲時就會離開家,進入學校進行軍事訓練,他們對於家庭並沒有多少歸屬感,反而對集體生活趨之若鶩,同吃同住同訓練,這種集體生活與行軍訓練沒有多大差別,在戰爭時自然變成一種集體主義。

斯巴達強調集體精神,與古希臘流行的步兵方陣有密切關係。古希臘人由於其獨特的社會形態,戰爭一般以保衛自己的農田,並破壞對方農田為主要目標,於是發明了以密集步兵方陣(phalanx)進行集團對抗的戰爭模式。

步兵方陣作戰的關鍵不在於戰術的巧妙,而在於軍隊是否能維持紀律,只要方陣不陷入混亂,就能保持戰鬥力。因此,在古希臘的戰爭模式中,戰爭並非個人勇氣的展示,而是考驗士兵能否保持與身邊戰友協調一致。可以說,斯巴達人的社會制度就是為適應這種步兵方陣戰爭形態而設計的。

據希羅多德記載,波斯國王薛西斯(Xerxes)曾經詢問被放逐的斯巴達國王德馬拉託斯(Demaratus)有關斯巴達人的戰鬥能力問題,德馬拉託斯回答:單獨作戰時,他們(斯巴達人)跟其他人一樣勇敢;集體作戰時,他們是世界上最強的戰士。

在冷兵器時代,陣型往往決定戰爭的勝敗。訓練欠佳的部隊缺乏集體意識,很容易在遭受挫折時陣型潰散,從而一敗塗地,而斯巴達軍隊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志,他們的集體意識使得每個斯巴達戰士都不會慌亂,每個人都充滿自信,這樣的軍隊總是士氣如虹,方陣儘可能保持不亂,有了這樣的戰士,斯巴達自然會成為古希臘陸戰的王者。

除了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眾志成城的集體意識,斯巴達人另外一種獨特的軍事文化,就是對於崇尚勇武獨立的女性的尊重,具體來說是對母親的尊重。

崇尚勇武獨立的女性。

古希臘是一個以男人為主的社會,在古希臘諸城邦,女人基本上沒有參與政治的權力,既不能參與城邦政治活動,也不能進行政治決策。斯巴達雖然以勇武聞名於世,散發著深厚的陽剛氣息,但卻十分尊重女性,斯巴達女人也成了古希臘諸城邦中為數不多的,地位較高的婦女。

斯巴達女人的地位,來自她們獨立的經濟能力,比如她們具有繼承權。以雅典為例,女人理論上是不能擁有自己的財產,結婚前的女性依附於父親,結婚後的女性則從屬於丈夫。色諾芬(Xenophon)的《經濟論》(Oeconomicus)就提到雅典式的男女依附關係。但是在斯巴達,女人可以擁有財產和土地,也可以繼承財產,由於經濟自主,女性的身份也相對獨立。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的王后戈爾戈(Gorgo)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側面證明了斯巴達女人的地位。希羅多德記述了戈爾戈曾經在希波戰爭時給予了元老院意見。也就是說,她不僅是王后,同時還是斯巴達的決策者。

據普魯塔克記載,雅典的女人詢問戈爾戈,為何只有斯巴達的女人跟男人一樣重要,戈爾戈斬釘截鐵地回答:「因為我們是生出男人的人」。

戈爾戈道出了斯巴達人尊重女性的根本原因:女人作為母親,可以生產優秀的戰士。斯巴達人尊重的是作為母親的女人。

斯巴達人認為有強健體魄和頑強意志的女人才能生出強壯的戰士。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就讚揚過斯巴達女性,認為理想的城邦應該效仿斯巴達對女性的定位。

傳說曾有一名斯巴達母親將重裝步兵的大盾交給出徵的兒子,並告訴他:「with it or on it。」(拿著它,或者躺在它上面),意思就是要麼戰勝回來,要麼戰死歸來。這一番話深深地刻畫了斯巴達母親對斯巴達戰士的影響。相對於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眾志成城的集體意識,斯巴達女性對斯巴達軍事文化的影響是間接的,但卻是意義非凡的。

在斯巴達,男人要麼訓練,要麼戰鬥,可以說家裡大部分事物都交給女性管理,這些剛毅勇武的女性用自己的英雄風範,深深影響了進學校前的孩子,使得城邦內瀰漫著一股崇尚英雄的氣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肯定是合格的戰士。

斯巴達的軍事文化

斯巴達的軍事文化並不複雜,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眾志成城的集體意識;崇尚勇武獨立的女性。這三個簡單的信條,構建了斯巴達式質樸的軍事美學。人們不得不承認,正是這三種軍事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使得斯巴達成了古希臘戰鬥力最強的城邦。

相關焦點

  • 軍國主義斯巴達和希臘的宗教、文化
    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斯巴達是希臘諸城邦中最為強大的一個。斯巴達城邦的建立者是崇尚軍事、作戰勇猛的多利亞人。根據斯巴達人的說法,來庫古是斯巴達城邦初建時的偉大領袖。他宣稱自己從阿波羅神諭中得到啟示,創立了後世稱為《大瑞特拉》的制度性文件。
  •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而一名成年的斯巴達戰士,通常會成為一名勇敢的重步兵(Hoplite),溫泉關戰役中,斯巴達王列奧尼達所率領的300勇士就是這一兵種。那麼,什麼是重步兵?什麼是重步兵重步兵與現代軍隊中「職業軍人」的概念很相似,他們是專業的戰士,在古典時代希臘軍事體系中可稱為是唯一具備專業屬性的軍事力量。
  • 真實的斯巴達:男性從小培養成戰士,靠女性種地養活他們嗎?
    希洛人等同於奴隸斯巴達的第三個階層,就是希洛人。作為被徵服的原住民,他們相當於奴隸階層。所以,斯巴達人選擇把自己訓練成「戰鬥民族」,以強有力的軍事實力維持統治,從而成為了希臘各城邦中的「異類」。斯巴達人的生活,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 城邦國家時期,軍事強國斯巴達,演繹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
    斯巴達就是其中最強大的一個。斯巴達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東南部。公元前12世紀左右,一批由多利亞人組成的希臘部落從希臘北部侵入伯羅奔尼撒,散居在斯巴達地區。到公元前10世紀左右,由5個村落聯合成了一個新的政治中心,這便是多利亞人的斯巴達城,多利亞人因此也被稱作斯巴達人。斯巴達人建立了強大的武裝,他們把當地的原有居民變成了奴隸,稱他們為「希洛人」。
  • 斯巴達:強盛必然「失衡」?為何軍事強盛,卻沒有燦爛的文明?
    並且還要認為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的精神是每個斯巴達公民都應該具有的。正是在這種極端的軍事發展政策的引導下,斯巴達城邦的確成為了日後希臘城邦時期軍事力量最強的一個。斯巴達稱霸的工具:伯羅奔尼撒同盟斯巴達通過內部在政治制度、軍事制度方面的改革和發展之後,逐漸成為了伯羅奔尼撒半島上軍事力量最強的一個城邦國家,因此斯巴達對於周邊城邦也是虎視眈眈。
  • 去過希臘才知道,為什麼古代斯巴達的戰士如此勇猛
    這個時候的希臘文明,為人類創造出輝煌燦爛的知識、文化、社會管理技術及政治成果。這些文化成果對近代西方文明影響極其巨大。城市國家集中了鄉村、城市、國家、和民族的全部特點。她的中心是城鎮,城鎮的周邊一般建有防護牆等防禦工事。周圍鄉村及其土地屬於城鎮。雅典和斯巴達就是最著名的城市國家,公元前400年左右,雅典的人口已經達到30萬以上。雅典當時處於希臘的文化中心地位。
  • 世界歷史故事:尚武的斯巴達
    斯巴達全國有二十五六萬人,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斯巴達人,都是奴隸主,人口不到3萬。他們是國家的統治階級,過著集團性的軍事生活,不從事任何生產勞動。 第二部分是庇裡阿西人,人口3萬。他們大部分住在城市周圍,一般從事手工業和商業。
  • 斯巴達的軍事主義體制:將國家變為戰爭機器,將公民變為機器零件
    多利安人毀滅了邁錫尼文明之後,又重新在斯巴達建立了居住地,也稱為斯巴達。來到斯巴達的多利安人有三個部落聯盟和27個胞族,他們住在這裡的5個村落中。伴隨著不斷的徵服以及農業、手工業、商業的不斷發展,斯巴達的社會開始出現了分化。前6世紀,斯巴達的產品可以和希臘任何城邦相媲美。社會的分化加速了氏族公社的解體,斯巴達開始向著國家方向過渡。據說,斯巴達的國家制度是由德高望重的來庫古立法確立的。
  • 電影中的斯巴達三百勇士
    實際上,真正守衛在溫泉關的並不只有300名斯巴達人。與劇中不同的是,當時7000多名希臘盟軍並不是僅僅作為後衛,而是與斯巴達人並肩作戰。按照斯巴達人傳統的軍陣,斯巴達人精銳的300名鎧甲精良的重步兵居於中間一線,而二線和兩翼則是由希臘的盟軍擔任。與電影中相同的是,守備溫泉關的希臘人也的確利用了地形優勢,對有著優勢兵力的波斯人進行了頑強阻擊。
  • 同屬古希臘城邦,雅典和斯巴達的婦女地位,為何有如此大差別?
    作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希臘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它的文化及一系列民主思想更是直至今日仍在不斷得到改進使用,備受推崇。但是,它也脫離不了古代社會的弊端,那就是對女性表現出較為歧視的態度。無論是在生活上、婚姻中還是法律規定裡,婦女都被嚴格限制,無法真正做到和男子享有平等權利。這既是古代的必然,也是希臘獨特的社會體制所造成。
  • 中外文化交流史:斯巴達及其軍隊的徵服對古希臘文明的影響
    地不像米利都和其他城市那樣把過剩的人口送到遼遠的殖民地去,斯巴達的貴族們,即斯巴達的領主們,試圖用攫取鄰近希臘人(麥西尼西人和其他鄰人)的土地的辦法來解決問題。麥西尼西人做了殊死抵抗,但最後還是為斯巴達人所壓倒。斯巴達奪取了他們最好的土地,同時把他們變為農奴。此後有一個時期,文化和奢侈品盛行於斯巴達豪富的地主家裡。他們的地方以狩獵、好客和美麗的婦人而著名。
  • 斯巴達的士兵為何如此強悍?
    後來又過了將近一千年,另一批多利亞人組成的部落從希臘北方侵入城區,邁錫尼統治的拉哥尼亞地區徹底被佔領,文化衝擊助長了該地區的發展和演變。公元前十世紀左右,他們把分散的村落聚集起來形成了一個不太規範的政治中心,這才有了斯巴達城邦的建立,那是連城牆都沒有,根本算不上是個城邦。
  • 10個細節帶你看看戰鬥種族斯巴達人的一生
    他們的父母會經常在孩子哭泣時不理他們,讓他們儘早體會「斯巴達式的生活」,這種殘忍的撫養方式讓很多外邦人無法接受,事實上在第一次見到斯巴達母親時,很多外邦人會認為這個女人是請來的保姆,或者是撿來的孩子(充話費送的)。   在孩子7歲時,男性小孩就會被從父母身邊帶走,進入初級軍營開始軍事訓練。
  • 斯巴達勇士颶風賽開啟!三大洲六大賽區勇士挑戰極限
    H3X中「HX」代表颶風賽,「3」分別代表4小時、12小時、24小時三個階段的比賽,每個階段都由國際競爭環節和非國際競爭環節組成,勇士可以選擇參與國際競爭環節的集體任務與全球勇士比拼,捍衛所在賽區的勇士榮譽,也可以在非國際競爭環節完成個人的任務,贏得勇士勳章。本次比賽聚集了全球三大洲百名勇士參加,覆蓋中國內地、中國香港、美國、澳大利亞、斯洛伐克、菲律賓六個國家和地區。
  • 勇敢尚武的斯巴達人
    不一會兒,黑頭髮的男孩被紅頭髮的男孩打倒在地,從鼻子裡流出鮮紅的血,但這個黑頭髮的孩子還在奮力抵抗。一個老人站在旁邊,不但不勸阻,相反還說:「打,狠狠地打!」紅頭髮的小孩受到鼓勵,沒命地向對方的臉上打去。黑頭髮的孩子很快就倒下了。老人拍了拍那個紅頭髮的小孩的肩膀說:「好樣的,孩子! 」。這是怎麼回事?
  • 斯巴達人尚武卻不大舉侵略擴張,那他們的軍事力量用在哪裡?
    斯巴達人尚武卻不大舉侵略擴張,那他們的軍事力量用在哪裡?這是一個關於國家意志的問題。斯巴達人,是公元前八世紀,居住在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的古希臘人。拉哥尼亞平原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小塊平原。「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
  • 斯巴達勇士賽北京站在世園公園上演
    本周末,為期兩天的斯巴達勇士賽北京站在延慶區北京世園公園上演,6000餘名大小「勇士」在本站中完成了自我挑戰。本站比賽由成人競速賽、超級賽和兒童賽三個級別組成。成人賽包括設有28個障礙的超級賽(10.2公裡)和23個障礙的競速賽(6.3公裡),兒童賽則按年齡分為4至6歲組、7至9歲組、11至14歲組,分別包含12個障礙(2.2公裡)、18個障礙(3.2公裡)和24個障礙(4公裡)。本站比賽在北京世園公園舉行,園內縱橫交錯的建築群和宜人美景與賽道相融,令人耳目一新。
  • 斯巴達兒童賽華彬站落幕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2020斯巴達勇士兒童賽8日在北京市昌平區華彬生態園落幕。據介紹,本次斯巴達兒童賽10月5日開賽,歷時4天。比賽面向4-14歲少年兒童,根據年齡段劃分為1.5公裡到4.5公裡的不同項目。
  • 斯巴達之魂,相信這5件關於斯巴達軍隊的事會讓你驚嘆不已
    在我們的流行文化中,關於斯巴達軍隊的說法和展示很多。雖然其中一些有歷史基礎,但其他一些方面只是誇張的鋪墊。在任何情況下,我們應該從看似幻想但可能是真實的東西開始,它涉及斯巴達嬰兒在出生時實際上是如何被檢查的,其中被認為是'不值得'的嬰兒在Taygetos山的峽谷中。
  • 古希臘的一朵奇葩,斯巴達人是怎樣把國王「關進籠子」的?
    溫泉關戰役中的斯巴達戰士在古典時代的無數希臘城邦中,斯巴達可以說是一朵奇葩。它有著和其它城邦大相逕庭的軍事、教育文化和行事風格。:「……它有三樣利器:音樂、年輕人握持的長矛,以及長老議事會。雖說國王在議事會中似乎是有著較特殊的地位,但斯巴達人的」尊老「傳統註定了國王和議事會只能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合作關係,而不是議事會位於國王之下。得益於這一點,大多數時間裡雙方的關係都非常友善:國王通過有限的政治影響力推舉議事會成員,而議事會成員則對國王提出有益的諫言,幫助其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