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歷史裡,斯巴達是個另類,從文化領域來看,它不如雅典繁榮;從經濟實力來說,它也不如雅典富強,但在軍事上,斯巴達卻遠勝希臘,笑傲諸城邦,這也是為什麼斯巴達最終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打贏了雅典,成為了古希臘霸主。
我們知道斯巴達在軍事上十分強悍,實際上,斯巴達在軍事上獨佔鰲頭,並非因為他們有秘而不宣的武器或是獨領風騷的戰術,而是因為斯巴達這個城邦的設計初衷,就是以建立軍事強國為目標。
經濟上:斯巴達的經濟制度是典型的奴隸制,由黑勞士(helots)負責生產,其他市民無需為生活而工作,可以全身心投入戰爭上;
民風上:斯巴達人不尚奢華,從小過著簡樸的生活,以培養城邦的強悍民風;
教育上:斯巴達兒童從小就開始訓練軍事技術,並被灌輸集體優先一切的意識。
可以說斯巴達的一切就是為了戰鬥而存在,整個城邦只有一種文化,那就是軍事文化。斯巴達的軍事文化並不複雜,簡單來說有三個特點,分別是: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眾志成城的集體意識;崇尚勇武獨立的女性。
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
眾多古代文獻記載,斯巴達的法律不允許士兵後退。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認為斯巴達國王來庫古(Lycurgus of Sparta)是訂立這項傳統的人。在斯巴達人的概念中,上了戰場,要麼前進獲勝,要麼英勇戰死,沒有第三條路。如果陣亡士兵被發現屍體是背對敵人趴下的,也就是說可能是在逃離戰場,那麼他的名譽將被剝奪,遭人唾棄。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記述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Leonidas I)時,描述了一個細節,在溫泉關列奧尼達一世戰死的地方,曾經有一塊石牌刻著:「路人呀,去告訴那些斯巴達人,我們遵從他們的話在此倒下」。列奧尼達一世遵守了斯巴達的傳統,沒有後退,沒有逃離,而是力戰而亡。
傳說中,在溫泉關有一位斯巴達戰士阿里斯提德多莫斯(Aristodemus)因負傷而未戰死,他回到斯巴達後被所有斯巴達人歧視,據說沒人跟他說話。一年後,這位名譽受損的斯巴達士兵在戰場上戰死,最終恢復了自己的榮譽。
斯巴達人鄙視懦弱,崇尚武勇,將榮譽視為最高追求,這種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正是他們強悍軍事文化的一個體現。然而,在冷兵器時代,空有戰鬥精神,而沒有集體意識,作為「孤狼」的士兵也不會打勝仗,所以,斯巴達人第二種軍事文化正是集體意識。
眾志成城的集體意識
斯巴達的軍事文化強調集體意識。與其說斯巴達的集體主義是戰爭時期的宣傳口號,不如說是其社會制度的一種核心價值。斯巴達兒童在6、7歲時就會離開家,進入學校進行軍事訓練,他們對於家庭並沒有多少歸屬感,反而對集體生活趨之若鶩,同吃同住同訓練,這種集體生活與行軍訓練沒有多大差別,在戰爭時自然變成一種集體主義。
斯巴達強調集體精神,與古希臘流行的步兵方陣有密切關係。古希臘人由於其獨特的社會形態,戰爭一般以保衛自己的農田,並破壞對方農田為主要目標,於是發明了以密集步兵方陣(phalanx)進行集團對抗的戰爭模式。
步兵方陣作戰的關鍵不在於戰術的巧妙,而在於軍隊是否能維持紀律,只要方陣不陷入混亂,就能保持戰鬥力。因此,在古希臘的戰爭模式中,戰爭並非個人勇氣的展示,而是考驗士兵能否保持與身邊戰友協調一致。可以說,斯巴達人的社會制度就是為適應這種步兵方陣戰爭形態而設計的。
據希羅多德記載,波斯國王薛西斯(Xerxes)曾經詢問被放逐的斯巴達國王德馬拉託斯(Demaratus)有關斯巴達人的戰鬥能力問題,德馬拉託斯回答:單獨作戰時,他們(斯巴達人)跟其他人一樣勇敢;集體作戰時,他們是世界上最強的戰士。
在冷兵器時代,陣型往往決定戰爭的勝敗。訓練欠佳的部隊缺乏集體意識,很容易在遭受挫折時陣型潰散,從而一敗塗地,而斯巴達軍隊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志,他們的集體意識使得每個斯巴達戰士都不會慌亂,每個人都充滿自信,這樣的軍隊總是士氣如虹,方陣儘可能保持不亂,有了這樣的戰士,斯巴達自然會成為古希臘陸戰的王者。
除了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眾志成城的集體意識,斯巴達人另外一種獨特的軍事文化,就是對於崇尚勇武獨立的女性的尊重,具體來說是對母親的尊重。
崇尚勇武獨立的女性。
古希臘是一個以男人為主的社會,在古希臘諸城邦,女人基本上沒有參與政治的權力,既不能參與城邦政治活動,也不能進行政治決策。斯巴達雖然以勇武聞名於世,散發著深厚的陽剛氣息,但卻十分尊重女性,斯巴達女人也成了古希臘諸城邦中為數不多的,地位較高的婦女。
斯巴達女人的地位,來自她們獨立的經濟能力,比如她們具有繼承權。以雅典為例,女人理論上是不能擁有自己的財產,結婚前的女性依附於父親,結婚後的女性則從屬於丈夫。色諾芬(Xenophon)的《經濟論》(Oeconomicus)就提到雅典式的男女依附關係。但是在斯巴達,女人可以擁有財產和土地,也可以繼承財產,由於經濟自主,女性的身份也相對獨立。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的王后戈爾戈(Gorgo)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側面證明了斯巴達女人的地位。希羅多德記述了戈爾戈曾經在希波戰爭時給予了元老院意見。也就是說,她不僅是王后,同時還是斯巴達的決策者。
據普魯塔克記載,雅典的女人詢問戈爾戈,為何只有斯巴達的女人跟男人一樣重要,戈爾戈斬釘截鐵地回答:「因為我們是生出男人的人」。
戈爾戈道出了斯巴達人尊重女性的根本原因:女人作為母親,可以生產優秀的戰士。斯巴達人尊重的是作為母親的女人。
斯巴達人認為有強健體魄和頑強意志的女人才能生出強壯的戰士。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就讚揚過斯巴達女性,認為理想的城邦應該效仿斯巴達對女性的定位。
傳說曾有一名斯巴達母親將重裝步兵的大盾交給出徵的兒子,並告訴他:「with it or on it。」(拿著它,或者躺在它上面),意思就是要麼戰勝回來,要麼戰死歸來。這一番話深深地刻畫了斯巴達母親對斯巴達戰士的影響。相對於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眾志成城的集體意識,斯巴達女性對斯巴達軍事文化的影響是間接的,但卻是意義非凡的。
在斯巴達,男人要麼訓練,要麼戰鬥,可以說家裡大部分事物都交給女性管理,這些剛毅勇武的女性用自己的英雄風範,深深影響了進學校前的孩子,使得城邦內瀰漫著一股崇尚英雄的氣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肯定是合格的戰士。
斯巴達的軍事文化
斯巴達的軍事文化並不複雜,從不退縮的戰鬥精神;眾志成城的集體意識;崇尚勇武獨立的女性。這三個簡單的信條,構建了斯巴達式質樸的軍事美學。人們不得不承認,正是這三種軍事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使得斯巴達成了古希臘戰鬥力最強的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