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讀《人間失格》,是因為偶然看到的一篇介紹,說是一本直指人心、使人無處可逃、將人性的陰暗面描述得淋漓盡致的最喪的書,沒有點閱歷是讀不出味道來的。
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打開了這本似乎有些神奇、擊破人性和靈魂的作品。合上書本,我發誓不會再看第二遍。貫穿全書的喪和陰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也許我的人生經驗不足以讀懂這本治癒系的書,無法產生共情。基調太灰暗了,那種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冷淡感讓我頭皮發麻,有種控制不住襲來的絕望和壓抑。
本書介紹了主人公葉藏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吸毒,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這是帶有作者太宰治半自傳性質的小說。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一生的經歷與思想表達出來,並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
既然是小說,就有小說所要表達的深邃。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讀者定有不同的理解。書中三句話,也許能幫我們看清人性晦暗的一面。
對討厭的事不能說討厭,對喜歡的事情也像行竊一樣戰戰兢兢
葉藏並不想要「獅子舞」面具當禮物,可為了迎合父親,討他開心,害怕出現無法挽回的後果,只得在筆記本上違心地寫下獅子王面具。
想上美術學校,可父親想讓他讀高中,將來從政做官。他不敢頂嘴,只好茫然遵從
這個世界上每天戴著面具的不只葉藏,還有生活中的我們。為了生存,總是不由自主說著言不由衷的話,有時也不得不做出討好的行為。這種看似滿足了被認同的心理,其實內心卻因為本身的不願意而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對討厭的事情還要強顏歡笑,說不出、也不敢說出自己的討厭,而對喜歡的事情,卻沒有勇氣去做,只願意偷偷摸摸。
最後,我們已經分不清什麼是自己討厭的,什麼是喜歡的事情了。最終我們的人生,活成了軀殼。
討好的人生不快樂,儘快擺脫虛偽、陰暗的那一面,敢愛敢恨,才能活出真正的人生。
自己苦惱的罈子之所以這麼重,也都是因為父親的緣故嗎
幼年和青少年時期的葉藏都在為討父親開心順從地生活著,不敢違背父親讀自己喜歡的學校,在步步沉淪中逐漸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即使在父親病故後,他那可親又可怕的存在一直沒有離開。
父親在人生成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孩子成長指引著方向。但作為成長的主角,在有選擇和判斷能力的時候,指引的作用就不能再奉為唯一的圭臬。
自己的人生還需自己做主。走直了,是努力的結果;走歪了,是方向有誤。
我們所遇到的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意義。他帶著使命來,或帶來快樂,或教會你成長。別去責怪生命裡的任何人,更無須覺得自己委屈。不管經歷怎樣的掙扎,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想開了,看透了,才能笑度餘生。
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受傷
人如果失去追求幸福的勇氣,即使幸福來敲門,也因為失去愛的能力而失之交臂。對葉藏來說,別人給他幸福他卻給不了別人幸福;棉花給他柔軟,他無法給棉花柔軟。
只有缺愛或者沒有被正確方式愛過的人才會對愛本身產生恐懼和不安。絕望的人不是因為一件事才絕望,是在希望跟失望中不斷拉扯,越來越害怕有所期待。
正是由於不敢期望,對所有的喜悅都摻雜了不祥的預感,潛意識裡對所有的親密關係都產生了畏懼。
不敢去愛,也不敢被愛,是最可悲的人。豈不知正是因為有了幸福,我們才有繼續生活的勇氣。我們要做的不是躲避幸福,而是學會創造幸福。
儘管小說過「喪」,還是把人性隱晦的一面體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能從中正確認識自己,努力克服人性的弱點,活出真正自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