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談萌萌、於虹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
新華科普
如何讓呼吸變得強大?
隨著胸外科手術的廣泛開展,呼吸訓練的價值被逐步認可,並且在呼吸疾患的治療中佔著重要地位,例如在哮喘、慢性支氣管肺炎以及肺氣腫的治療中。呼吸訓練有助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和手術後患者儘早的最大限度的恢復肺功能,縮短康復時間。
人類正常呼吸的實施必須具備:完整而擴張良好的胸廓;健全的呼吸肌群;富有彈性的肺組織及與之相匹配的肺血循環功能;暢通的氣道;調節靈敏的呼吸中樞和神經傳導系統。任何一個環節的異常都可以導致通氣和換氣功能的障礙。
下面跟著小編來了解下呼吸肌群有哪些吧。主要有橫膈,肋間肌及腹肌,另外還有輔助呼吸肌如斜角肌、胸鎖乳突肌等。
在人體靜息狀態下,正常通氣是通過膈肌收縮伴肋間外肌充分收縮使胸廓固定完成的。吸氣時,當膈肌開始收縮,下部肋緣就向外張開且腹壓增加,同時腹肌放鬆。呼氣則主要由肺回縮的力量,使膈肌逐漸放鬆所致。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呼吸狀態。
我們上面提到的呼吸訓練( breathing training)是肺疾病患者整體肺功能康複方案的一個組成部分。患者開始訓練之前,必須掌握正確的呼吸技術,此技術的要點是建立膈肌呼吸,降低呼吸頻率,協調呼吸(即讓吸氣不在呼氣完成前開始),調節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例。呼吸訓練可以改善換氣增加咳嗽機制的效率;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協調能力;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動範圍建立有效呼吸方式;幫助患者處理呼吸急促;增強患者整體的功能狀態。
Q:
那麼如何使我們的呼吸功能變得強大起來?
A:
答案是可以通過3種呼吸肌訓練方式:橫膈肌阻力訓練;吸氣阻力訓練;誘發呼吸訓練。
橫膈肌阻力訓練
1
01
取頭稍抬高的仰臥位姿勢
02
首先學習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下凹。
03
在上腹部放置1-2kg的沙袋。
04
深吸氣同時保持上胸廓平靜,沙袋重量必須以不妨礙膈肌活動及上腹部鼓起為宜。
05
逐漸延長阻力呼吸時間,當可以保持橫膈肌呼吸模式且吸氣不會使用到輔助肌約15分鐘時,則可增加沙袋重量。
2
吸氣阻力訓練
這裡使用呼吸阻力儀器可以改善吸氣肌的肌力及耐力,並減少吸氣肌的疲勞。
01
患者經手握式阻力訓練器吸氣。吸氣阻力訓練器有各種不同直徑的管子提供吸氣時氣流的阻力,氣道管徑愈窄則阻力愈大。
02
每天進行阻力吸氣數次。訓練時間逐漸增加到每次20分鐘-30分鐘,以增加吸氣肌耐力。
03
當吸氣肌力/耐力有改善時,可逐漸將訓練器的管子直徑減小增加訓練難度。
誘發呼吸訓練
3
誘發呼吸訓練是一種低阻力的訓練方式,或稱為持續最大吸氣技巧的訓練,強調最大吸氣量的維持。
01
仰臥或半坐臥位,放鬆舒適姿勢。
02
做4次緩慢輕鬆的呼吸。
03
在第4次呼吸時做最大呼氣。
04
每天重複數次,每次練習5-10次。
05
訓練中避免任何形式的吸氣肌長時間的阻力訓練。如果出現頸部肌肉參與吸氣動作(過度聳肩膀),則表明膈肌疲勞,需要及時休息。
希望以上三種呼吸訓練能夠幫助到大家,除了呼吸訓練外,還需要配合適量的運動,來幫助人體呼吸達到一個好的節律,進一步提高心肺運動耐力。如果您或身邊的家人有關於心肺功能康復的需求,歡迎在各平臺對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進行預約就診。
本平臺科普內容獲中國科協科普部
「科普中國共建基地2020年-2021年」項目資助
版權聲明
本平臺旨在為大眾交流學習,歡迎分享,轉載前請於平臺留言,獲轉載後,請註明出處,必須保證帖子內容、作者、二維碼原封不動,未經允許不得二次轉載,未經許可嚴禁用於其他用途,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微文編輯:賈靜
微文圖片編輯:李川
原標題:《如何讓呼吸變得強大—— 新華科普545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