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肺時間最長新冠患者肺移植後可自主鍛鍊了

2020-12-22 環球網

本文轉自【長江網】;

長江網5月19日訊「抬腿、屈伸、好樣的、再來一次......」循序漸進、重複進行,這是協和醫院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團隊幫助肺移植患者進行體能鍛鍊的一個場景。

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救治的全球使用人工肺膜(ECMO)術前輔助時間最長的新冠肺炎核酸轉陰患者劉強(化名)在接受雙肺移植後恢復良好,已經由脫離ECMO恢復自主呼吸,到進食,攙扶下站立,自主鍛鍊,一天天走向康復。

54歲的劉強因新冠肺炎病情惡化於2月11日接受ECMO治療。ECMO主要用於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以維持患者生命。經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康復期血漿、俯臥位通氣等治療後,劉強新冠肺炎康復,但是病毒導致他出現不可逆的廣泛肺間質纖維化,僅靠常規治療無法維繫生命,唯一活下來的機會是肺移植。

4月24日,供體運抵武漢,在多學科團隊密切配合下完成雙肺移植手術。術後,協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抽調了由史嘉瑋教授等13名醫生和楊林傑護士長等28名護士組成的醫護團隊,24小時輪流守護。在經過兩次血塊清除術、12次支氣管鏡檢等治療後,劉強於5月6日成功撤除ECMO。

劉強的術後康復治療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4月28日,協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組成的康復治療團隊也加入到針對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協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楊勝蘭教授介紹,術後的劉強雖然闖過了滲血、休克、感染、肺缺血再灌注損傷及排異、應激性潰瘍等險關,但仍然存在有呼吸困難,咳嗽咳痰效能差,心肺耐力下降,肢體功能障礙等症狀。

經康複評估後,專門為劉強制定了康復治療方案。醫護團隊在康復治療師的配合下,每天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功能鍛鍊、營養支持、以及心理康復,並以胸廓擴清手法輔助患者排痰。經過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患者劉強於5月11開始進食、5月14日可在他人幫助下維持床邊坐位平衡、5月17日可在他人攙扶下站立、5月18日患者可運用康復鍛鍊腳踏車進行自主鍛鍊。

(記者王愷凝 通訊員吳立志 金煦)

相關焦點

  • ...使用ECMO時間最長新冠肺炎肺移植患者 可運用康復器械自主鍛鍊了
    循序漸進、重複進行,這是協和醫院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團隊幫助肺移植患者進行體能鍛鍊的一個場景。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了解到,該院救治的全球使用人工肺膜(ECMO)術前輔助時間最長的新冠肺炎核酸轉陰患者劉強(化名)在接受雙肺移植後恢復良好,從脫離ECMO恢復自主呼吸,到進食,攙扶下站立,自主鍛鍊,正一天天走向康復。
  • 武漢協和醫院一新冠肺炎肺移植患者恢復自主鍛鍊
    專家團隊為劉強進行肺移植手術(資料圖) 沈伯韓 攝(抗擊新冠肺炎)武漢協和醫院一新冠肺炎肺移植患者恢復自主鍛鍊中新網武漢5月19日電 (吳立志 金煦)循序漸進,重複進行抬腿、屈伸,這是19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簡稱「武漢協和醫院」)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團隊幫助肺移植患者劉強(化名)進行體能鍛鍊的一個場景。
  • ECMO維持生命3個多月 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成功開始自主鍛鍊
    這是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團隊幫助肺移植患者進行體能鍛鍊的一個場景。54歲的劉強1月底被確診患新冠肺炎,因病情惡化於2月11日接受ECMO治療。經治療後,劉強新冠肺炎逐步好轉,但是病毒導致他出現不可逆的廣泛肺間質纖維化,僅靠常規治療無法維繫生命,唯一活下來機會是肺移植。
  • 新冠患者肺移植經驗分享給國際同行
    談抗疫不惜代價挽救新冠患者北青報:在武漢疫情一線,您的團隊進行了幾例肺移植手術?陳靜瑜:2月29日,我們團隊在江蘇無錫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晚期肺纖維化病人的雙肺移植,3月10日,成功完成全球最高齡的新冠肺炎晚期肺纖維化病人的雙肺移植。
  • 27歲「石肺」小夥兒換肺重獲自由呼吸!為湖北最年輕肺移植患者
    可對於年輕的竹安(化名)來說,正常呼吸都成為生命中最奢侈的事情。因為從事石材加工,工作條件差,粉塵濃度高,又沒做好個人防護,年紀輕輕的他罹患塵肺病多年。「我的新年願望就是,暢快呼吸、自由生活。」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胸外科接受雙肺移植手術後,27歲的竹安各項生命體徵優良,移植肺已正常發揮功能,於1月5日上午康復出院。他也是截至目前湖北省內最年輕的肺移植手術受者。
  • 學術頭條:韓國首次成功為新冠患者移植雙肺,銀河系發現旋轉最快的...
    韓國首次成功為新冠患者移植雙肺:術前接受ECMO治療112天,肺部硬得像石頭一名50歲的韓國婦女自2月以來感染COVID-19後成功移植雙肺。她還保持著手術前112天接受特殊生命支持系統治療時間最長的紀錄。在16周的時間裡,她接受體外膜氧合(ECMO)治療,這意味著她的血液在一個機器中循環,增加氧氣並清除紅細胞中的二氧化碳。她很快患上了肺纖維化或肺組織疤痕。在試用羥氯喹(抗瘧疾藥物)、Kaletra和類固醇後,病人的病情惡化。
  • 錢塘江︱歸來依然是春天 荊門首例使用人工肺患者來杭感恩
    編者按:賀新森,湖北省荊門市首例使用「人工肺」(ECMO)的新冠肺炎患者。3月23日,他治癒出院。11月5日,他來到杭州,看望將他從死亡邊緣搶救回來的浙江省援荊醫療隊。對賀新森開展救治的近兩個月時間,也正是全國人民同舟共濟的戰疫關鍵階段。讓我們跟隨賀新森的感恩之旅,一起重返那些刻骨銘心的日日夜夜。
  • 慢性肺病患者如何通過「肺康復」,改善肺功能
    大量的研究顯示,通過肺康復鍛鍊,能夠改善呼吸困難,肺康復鍛鍊成為肺功能受損的慢性肺病(包括慢阻肺,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外科手術後,間質性肺病)的朋友,必須要了解和每天需要堅持的一項任務,那麼到底什麼是肺康復?如何進行鍛鍊?本文將告訴你,如何簡單通俗易懂的進行肺康復鍛鍊。
  • 新冠肺炎重症男子呼吸衰竭,使用人工肺救回年輕生命
    楚天都市報記者 晏雯 通訊員 杜巍巍 新冠肺炎重症青年男子呼吸衰竭,命懸一線。關鍵時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醫護團隊在病床邊近乎「盲穿」大血管,成功給患者用上體外膜肺氧合(ECMO)系統,保住患者生命。
  • 「一站式」手術,一次解決心肺大問題
    經心胸外科會診後認為有手術指徵,5月9日轉入湘潭市中心醫院本部的心胸外科進行進一步診治。 由於患者患有嚴重的心臟瓣膜疾病,需要通過體外循環在心臟停跳下進行人工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同時,右肺中葉症候群多由於右肺中葉支氣管病變導致中肺葉不張,反覆引起肺炎,也需要手術切除病變肺葉。
  • 【廣東馳援前線直擊】「人工肺」守護者麥聰:為了百分之一的希望
    ,麥聰是個繞不過去的人物,因為他對接的是荊州新冠肺炎病情最危重的幾個病人。3月8日早晨8時,在例行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微信溝通中,麥聰依舊用簡短平靜的語氣,告知了前一晚的工作情況。34歲的麥聰是廣東省人民醫院重症室醫生,從2月20日起,負責廣東醫療隊荊州市中心醫院危重症救治中心ECMO(俗稱「人工肺」)的協調處理工作。採訪廣東醫療隊,麥聰是個繞不過去的人物,因為他對接的是荊州新冠肺炎病情最危重的幾個病人。
  • 肺和結腸類器官可作療法研究模型中美科學家篩出三種抗新冠病毒...
    原標題:肺和結腸類器官可作療法研究模型中美科學家篩出三種抗新冠病毒活性藥物國際戰「疫」行動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生成了肺和結腸類器官系統,藉助這一成果他們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藥物進行篩選後,鑑定出了三種顯示對新冠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藥物。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 病例分享│新冠期間,兩肺滲出不能忽略鑑別診斷
    準備收入院,但特殊時期按相關規定必須排除新冠,於是做了胸部CT(圖1),結果『非常震驚、非常恐怖』:圖1 入院前的胸部CT表現感覺除了流行病學不符,影像學很像新冠。請呼吸科會診的目的很簡單,只有一個:是不是新冠肺炎?
  • ECMO62天後完成雙肺移植
    崔志強是全球範圍內已經開展的10例因新冠肺炎接受肺移植的手術中,首位達到出院標準的患者。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01.
  • 肺纖維化病人如何開展康復訓練?如何在平時生活中做好預防?
    在臨床上,肺纖維化是以成纖維細胞增殖及大量細胞外基質聚集並伴炎症損傷、組織結構破壞為特徵的一大類肺疾病的終末期改變,也就是正常的肺泡組織被損壞後經過異常修復導致結構異常。肺部纖維化這種情況的發生,是會造成肺組織出現明顯的損害後,影響到肺功能的正常運轉。
  • 肺心病用哪種呼吸機?
    肺心病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肺部疾病,慢阻肺如果發展到肺心病,說明情況已經比較嚴重,這時候如果醫生建議使用家用呼吸機治療,那麼一般主流選擇是雙水平ST模式。肺心病為什麼要用雙水平ST模式呼吸機?一方面是考慮到肺心病已經是慢阻肺發展到終末期的表現,因此對治療精度需求較高,雙水平ST模式由於具備備用頻率的功能,在患者自主呼吸功能較弱時可以根據設定的備用頻率來進行通氣,因此較適合這個階段的患者。選擇呼吸機時,推薦購買25壓力以上的機型,同時配備5L以上的制氧機聯合使用。
  • 國外優秀STEM課程 | 如何學習製作模型肺?
    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的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響。隨著科研工作的研究深入,我們可以知道新冠病毒在入侵人體後會對肺部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研究呼吸系統,工程師們創造了諸如心肺機之類的技術,這項技術在心臟移植過程中能夠使患者保持生命。目前,工程師正在努力創建可植入的人工肺,以幫助患有嚴重肺部疾病的人。
  • 異種交叉循環技術: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成功用活豬拯救人肺!
    圖片來源:Nature Medicine晚期肺癌患者的悲慘現實是,患者遠遠多於可供捐贈的肺。先不說供體極少,就算有,大部分供體肺也是嚴重受損,無法使用。然而,這並沒有難住科學家們。北京時間7月14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新的實驗技術——與一隻活體豬共享其循環系統,成功讓一個受損的人肺恢復了功能。
  • 冬去春來,慢阻肺患者如何預防呼吸衰竭?
    寒冬已過,春暖花開,相對於冬季的慢阻肺急性發作高發以及新冠肺炎的威脅,春季的來臨顯然對慢阻肺患者更加友好,不過,由於慢阻肺是一種需要管理的慢性疾病,因此即便是春天,慢阻肺患者也要注意合理的生活方式,預防病情的加重,為下一個冬季的來臨打好基礎。 什麼是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