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笑說三國天下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小說,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類別是多樣的,因此以豐富的內容與精彩的敘事,從而吸引到大量的讀者。在人們的影響中似乎明清時期才是小說繁榮昌盛的時期。我國四大名著中除《紅樓夢》以外,其餘3本都為明代所寫。而在中國古代的魏晉南北朝得到小說發展,大家又知道多少呢?對於後世的文學發展又有怎樣的貢獻呢?

在小說的起源階段自然還是要在先秦兩漢時期。在當時的社會中,有著廣泛出現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這些都成為了中國古典小說敘事的源頭。神話傳說在誕生之初就已經具備人物和情節兩個基本因素,而諸子百家書中的寓言典故也提供了借鑑經驗,使歷史上的人物,時間,地點,背景更為詳細。
最早的小說在《莊子·外物》中是指瑣碎的言論,與小說觀念相差甚遠。直到班固在《漢書.藝文志》將「小說家」列為「十家」,除去小說家的話就是「九流」;而對其下的定義為:「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再次以後才開始稍與小說的意義相近。

魏晉南北朝其為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在漢末時期,諸侯割據,最終形成曹魏、蜀漢、東吳三代政權,這段歷史也成為了後世在文學與娛樂上的重要靈感來源;在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得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也受到特別的影響。儒家因戰亂而愈加繁盛,民間玄學的興起、佛教的大力發展、道教的盛興,甚至有遠處西方波斯與希臘文化的羼入。
中國古代小說分為文言小說系統和白話小說兩種系統。而在早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當然只會有文言小說,特點為採用文言,篇幅短小,記敘了各類民間的奇異故事,逸聞軼事或其隻言片語。其關於作品的敘述與其數量也已相當可觀。但因其多為對事實的描述過多而缺少藝術的虛構,因此只是中國小說的雛形。
在玄學昌榮,佛教和道空前發展的時代對當時的文學作品的創作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人們的注意力開始從現實社會轉移到一些虛無縹緲,靈怪奇異的世界,這使當時的志怪小說得到了發展的契機。比如有幹寶的《搜神記》,吳均的《續齊諧記》。另外還有託名東方朔的《神異經》《十洲記》,張華的《列異傳》和《博物志》,託名陶潛的《搜神後記》,顏之推的《冤魂志》。

以當眾的《搜神記》為例,其共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其中的《幹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對於人們來說是一段有不會陌生的。這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之作。後世關漢卿的《竇娥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等都和它有著密切的聯繫。其對於我們充分認識六朝「志怪」在中國小說史上的歷史地位是就有極大幫助的。

著名的《世說新語》就是南朝時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坊間認為其為劉義慶所撰寫,也有人稱是由劉義慶所組織的門客所編寫。其內容主要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其篇幅短小,多是為了記錄名士的言行而寫。其廣泛地反映了這一時期士族階層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與社會風氣,是為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對後世筆記小說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受許多文化的影響,中華文化得到了特殊的發展。在許多方面都已經創造了一個繁榮的文學時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對於後世的文學影響極大,是為後世小說的雛形,並反映當時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係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小說史略》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