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的強烈興盛,這對後世文學發展有何貢獻?

2020-12-09 笑說三國天下史

文丨笑說三國天下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小說,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類別是多樣的,因此以豐富的內容與精彩的敘事,從而吸引到大量的讀者。在人們的影響中似乎明清時期才是小說繁榮昌盛的時期。我國四大名著中除《紅樓夢》以外,其餘3本都為明代所寫。而在中國古代的魏晉南北朝得到小說發展,大家又知道多少呢?對於後世的文學發展又有怎樣的貢獻呢?

四大名著

在小說的起源階段自然還是要在先秦兩漢時期。在當時的社會中,有著廣泛出現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這些都成為了中國古典小說敘事的源頭。神話傳說在誕生之初就已經具備人物和情節兩個基本因素,而諸子百家書中的寓言典故也提供了借鑑經驗,使歷史上的人物,時間,地點,背景更為詳細。

最早的小說在《莊子·外物》中是指瑣碎的言論,與小說觀念相差甚遠。直到班固在《漢書.藝文志》將「小說家」列為「十家」,除去小說家的話就是「九流」;而對其下的定義為:「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再次以後才開始稍與小說的意義相近。

莊子

魏晉南北朝其為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在漢末時期,諸侯割據,最終形成曹魏、蜀漢、東吳三代政權,這段歷史也成為了後世在文學與娛樂上的重要靈感來源;在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得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也受到特別的影響。儒家因戰亂而愈加繁盛,民間玄學的興起、佛教的大力發展、道教的盛興,甚至有遠處西方波斯與希臘文化的羼入。

中國古代小說分為文言小說系統和白話小說兩種系統。而在早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當然只會有文言小說,特點為採用文言,篇幅短小,記敘了各類民間的奇異故事,逸聞軼事或其隻言片語。其關於作品的敘述與其數量也已相當可觀。但因其多為對事實的描述過多而缺少藝術的虛構,因此只是中國小說的雛形。

在玄學昌榮,佛教和道空前發展的時代對當時的文學作品的創作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人們的注意力開始從現實社會轉移到一些虛無縹緲,靈怪奇異的世界,這使當時的志怪小說得到了發展的契機。比如有幹寶的《搜神記》,吳均的《續齊諧記》。另外還有託名東方朔的《神異經》《十洲記》,張華的《列異傳》和《博物志》,託名陶潛的《搜神後記》,顏之推的《冤魂志》。

幹寶

以當眾的《搜神記》為例,其共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其中的《幹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對於人們來說是一段有不會陌生的。這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之作。後世關漢卿的《竇娥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等都和它有著密切的聯繫。其對於我們充分認識六朝「志怪」在中國小說史上的歷史地位是就有極大幫助的。

搜神記

著名的《世說新語》就是南朝時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坊間認為其為劉義慶所撰寫,也有人稱是由劉義慶所組織的門客所編寫。其內容主要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其篇幅短小,多是為了記錄名士的言行而寫。其廣泛地反映了這一時期士族階層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與社會風氣,是為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對後世筆記小說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世說新語

受許多文化的影響,中華文化得到了特殊的發展。在許多方面都已經創造了一個繁榮的文學時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對於後世的文學影響極大,是為後世小說的雛形,並反映當時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係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小說史略》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魏晉南北朝與隋唐時期的思想文化
    2、文學: 詩歌:魏晉時期形成了南北兩種不同的文學風格:南方田園詩(陶淵明為代表)和北方民歌(《敕勒川》、《木蘭詩》為代表); 唐朝時,詩歌發展進入黃金時期。
  • 【溯源甘肅】魏晉南北朝時期興盛的甘肅貿易
    這一時代,甘肅的商品貿易絕不落後於中原內地。 「絲綢之路」的發展和朝貢貿易 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即今新疆各民族政權經過東漢以來的互相兼併,益趨減少。漢時西域三十六國,後分為五十餘國,三國時兼併成二十國,到北魏太武帝太延時(435年—440年),又只有十六國。它們對內地政權「無歲不奉朝貢,略如漢氏故事」。絲綢之路也有新的發展。
  • 淺談中國鬼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鬼文化為何盛行?
    ,本來此時咱們比較常見的古代小說照舊以明清朝為主,但魏晉時期的鬼怪小數大概是當時文人雅士更為流行而推崇的文學方式,其實志怪小說更多的是對付中國的妖妖怪魅的形象的書寫,雖然也是在描寫其時的時代!  以光鮮的形象呈現在人們的視角中,此刻以神靈鬼魅為論述工具的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思想大解放,文學見識大轉變的時期,箇中對「鬼」見識提供重要理論支撐的思想——釋教思想傳入中國。
  • 由華麗的辭藻,轉變為貼近民眾,文學的發展在魏晉時期出現變化
    而政治上的不得志,直接令他們開始轉向了文學創作,這也是此時魏晉南北朝時期,特有文化特色的重要形成時期。 像"竹林七賢"、陶淵明等之輩皆是如此,還有魏晉玄學的重要開創者何宴、王弼,重要代表著阮籍和嵇康等等,這都是此時魏晉風氣文學的重要宣揚者。
  • 明清小說流行,其淵源卻能追溯到魏晉,不同時代下的文學大有不同
    再加上這些領域,有一些名垂青史的著名代表學者,這就使得唐詩、宋詞以及明清小說,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歷史談資。 明清小說固然出名,四大名著皆是出自該時期,但是縱觀中國古代小說的歷史發展過程,早在明清時代以前,就已經出現了一次小說文學發展的高潮。
  •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人鬼戀」的故事,也只是男人的思維場而已
    文章引言:魏晉南北朝時期,湧現出很多關於「人鬼戀」的小說、傳說,這種文化風俗是怎麼樣產生的,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環境有什麼關係。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長期處於動亂,諸侯爭霸、南北對峙的時期。為了保證家族血統的純正性,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者對於三禮的研究,達到了頂峰時期。這自然推動了階級觀念,門第觀念的盛行。為了保證家族血統的純正和高貴,也為了保證家族的聲望不被辱沒,魏文帝甚至專門下詔書:夫婚姻者,人道之始。是以夫婦之義,三綱之首,禮之重者,莫過於斯。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亡國思潮,國家興衰、王朝更迭是必然還是偶然?
    血腥的王朝更迭魏晉南北朝亡國思潮興盛的原因及影響魏晉南北朝亡國思潮興盛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首先,亡國思潮的興盛,與皇朝的更迭頻密切相關。自有歷史記載以來,朝代更代已為世人所知。,只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皇朝更代頻度遠過周秦兩漢,這是形成亡國思潮的重要原因。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長時期處於分裂狀態,這就造成了數國林立的局面。在此政治背景下,皇朝頻繁,因此,皇朝滅亡也就成為相當頻繁的政治現象。在皇朝滅亡的過程中,人們看到的不是漢朝那種長久的強盛與安定,而是短暫的安定,隨後便是政治動蕩,舊皇朝的滅亡與新皇朝建立。
  •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務」監察制度,看中國古代特務政治的濫觴
    但術治派的特務政治,並不是明朝才開始的,早在南北朝時期,特務監察就已經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並且,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務"監察的出現,很鮮明的表現出了為什麼在國家監察制度越來越完善的情況下,"特務"這種非常態的監察手段還會出現。
  • 說妖解怪:中國志怪文學發展的起伏歷程與日本妖怪文化發展的對比
    例如漢末的《異聞記》,魏晉時期王浮的《神異記》,南北朝時期的祖衝之的《述異記》,蕭繹的《金樓子·志怪篇》,不知作者的《八朝窮怪錄》,唐代牛僧孺的《玄怪錄》,鄭還古的《博異記》,宋代張師正的《括異志》,明代閔文振《涉異志》,以及家喻戶曉的清代蒲松齡撰寫的《聊齋志異》。因此之故,明代胡應麟在為小說分類時,遂將這一類文章統稱為「志怪」,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取名喜歡用之字,背後到底有何玄機?
    對於初為人父人母的年輕爸爸媽媽來說,如何給孩子取個好聽、有寓意、不重複的名字,是個很頭疼的問題。查字典、翻《詩經》、看《周易》、問度娘、找親朋好友,諸如此類,一頓折騰下來,絞盡腦汁,取的名字可能還是不盡人意。據公安部統計的數據,浩宇、浩然、宇軒、宇航、銘澤、子墨、梓豪、子睿、子軒、梓睿,是2019年男性新生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名字。
  • 筆談| 胡鴻:魏晉南北朝民族史研究的可能性
    從陳寅恪、周一良、唐長孺、宮崎市定、谷川道雄等前輩大家以來,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的學者或多或少會涉及到族群問題,相關成果也蔚為大觀,而專門從事民族史研究的學者如馬長壽、周偉洲、內田吟風等,也為這一時期的民族史留下了厚重的專著。那麼在未來,魏晉南北朝民族史的研究還有哪些可能性?對於總體的中國民族史研究,可能在哪些方面繼續作出獨特的貢獻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只是嘗試提出,當然不可能提供什麼答案。
  • 魏晉南朝時期佛教的發展
    佛教從東漢末年開始大規模傳入中國,經過二百餘年的發展,到三國時期已經遍布大江南北。曹魏建國開始,西域諸國遣使納貢,不少西域僧人進入魏國翻譯佛經傳播佛法,推動了佛教的發展。這一時期南方,佛法也從海路傳來,受到康僧會等傳法西僧的影響,東吳政權在江南地區大興佛法,創建寺廟,建業也成為一大佛法中心。西晉時期,佛教逐漸深入到士族階層,竺法護等僧人大規模翻譯佛經,佛教的義理精妙逐漸超脫於傳統的方士之術。當時玄學大興,僧人多與名士相結參與清談,並藉助玄學概念傳播佛法。孫綽的著作《道賢論》中收藏了許多名僧。
  • 福原啟郎談京都學派與魏晉南北朝史研究
    福原啟郎像福原啟郎,京都大學文學博士,京都外國語大學教授。於京都大學文學部學習期間,師從島田虔次、川勝義雄、谷川道雄等,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近日,他所著的《晉武帝司馬炎》中譯本出版,《上海書評》就本書以及京都學派的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採訪了福原先生。
  • 魏晉南北朝時代皇帝劉裕
    魏晉南北朝時期稱為「亂世」,魏朝(曹魏)、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三國(220年-280年)中國歷史上曹魏、蜀漢及孫吳三個政權。漢末三國戰爭不斷,人口急劇下降,經濟一振不厥,三國都很重視經濟發展,戰爭帶來經濟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司馬家族使得曹魏亡。西晉於280年發動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三國從此不鼎力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 文章選登|從出土錢範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鑄錢工藝
    【關鍵詞】魏晉南北朝;錢範;鑄錢工藝 【摘 要】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鑄錢工藝史上十分重要的時期,遺留下了種類豐富的錢範,有平板豎式銅母範、平板豎式石子範、疊鑄銅母範、疊鑄泥子範等,通過對錢範的研究,可以確定這一時期的鑄錢工藝既有平板豎式鑄錢法,也有疊鑄錢法,並在北朝晚期孕育出了新的鑄錢工藝
  • 魏晉南北朝服飾:寄顏雲霄閒,揮袖凌虛翔
    魏晉南北朝時期服飾在繼承漢代遺俗的同時也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即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體現了魏晉南北朝獨有的優雅與飄逸出塵。或許因為北方遊牧民族的影響,中原男子在這一時代也開始流行上衣和褲裝。絝、褲互稱。
  • 「天下與共,御床同登」——魏晉時期的「貴族政治」有哪些影響?
    引言有人說,中國能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統一國家,這與秦始皇的一統天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還有人說歐洲歷史上也缺少一位秦始皇。沒錯,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但是西歐歷史上的貴族政治在我們中華大地上同樣發生過,讓我們一起走入這個非常時代——「魏晉南北朝」。
  • 漢服發展的分水嶺時代,現在所見漢服,竟然魏晉時期所流行款式
    與現代社會那些漢服熱所以穿的服裝還是有很大差異,到了魏晉南北時期,胡族的進入了中原,對原有的漢服進行了補充,才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漢服,同時也影響到了後期隋唐的服裝:唐裝的風格。魏晉南北朝各民族服裝相互學習由於司馬家後繼無人,犯了戰略上的錯誤,引起周邊胡族入侵,中原地區戰火紛飛,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遭到相當嚴重的破壞。
  • 魏晉時期的文房器用:「一點如漆」的仲將墨與韋誕筆、紫紙
    (宗白華)儘管政治上混亂黑暗,但是經濟、文化、工藝依然曲折前行,民族交流融合加強,文藝興盛,出現了一大批風流名士,文學、書法交相輝映,人才輩出。「士人並以文義為業」(沈約《宋書·宗愨傳》)。文人追求書法美成為自覺的藝術實踐活動,此景之下,文房器用日趨精良,呈現新風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筆作為文人日常書寫工具,在魏晉時期工藝相當成熟。
  • 《顏氏家訓》|何為魏晉「遺風」?聊一聊多元化民間風俗的演變
    胡服魏晉南北朝時期飲食文化的演變與豐富其實自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飲食文化方面的演變和發展是非常源遠流長的,正是在如此長的發展演變歷史進程中,飲食文化才成為中國人民非常引以為傲的一種文化內涵,並且這種豐富的飲食文化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