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德黑蘭:《百鳥朝鳳》

2020-12-10 澎湃新聞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第八周第二天德黑蘭 法裡德·丁·阿塔爾 《百鳥朝鳳》

阿塔爾(Farid ud-Din Attar)的《百鳥朝鳳》()是關於精神探索和精神完善的最偉大的敘事作品之一,它與但丁的《神曲》和薄伽丘的《十日談》都有相似之處,就是將神秘的寓言與樸實的、常常帶有戲劇色彩的敘事互相結合在一起。它也和《一千零一夜》的框架故事有相似之處——《一千零一夜》的波斯語原著,比阿塔爾這部十二世紀末的傑作要早兩個世紀。所有這些作品都是在一個框架內,用一系列歷史軼事和荒誕不經的故事寓教於樂。阿塔爾和比他晚一個世紀的但丁,或者今天的瑪贊·莎塔碧一樣,在帝國徵服和內部紛爭之際創作他的詩篇。

The Conference of the Birds

莎士比亞的(《暴風雨》中)的普洛斯彼羅(Prospero)說過一句眾所周知的話:「我們都是夢中的人物,我們的一生是在酣睡之中。」阿塔爾也把我們卑微的一生描述為一個微不足道的虛幻夢境,但我們可以補充一點,他自己的生活因為外族入侵而更加痛苦。他出生在德黑蘭以東四百英裡處的內沙布爾,其時內沙布爾已經成為從中國到黎凡特的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對於來自東方和西方的入侵者,都是誘人的戰利品。1154年,阿塔爾大約九歲時,內沙布爾被奧古茲土耳其人(Oghuz Turks)攻陷,當這座城市在1221年被成吉思汗摧毀時,阿塔爾也不幸喪生。

在《百鳥朝鳳》的結語中,阿塔爾用自己的名字,或者更確切地說,用他的筆名講話。「 Attar」的本意是從事草藥生意的人,包括藥材和香料——用它來形容一部既具有指導意義又令人愉悅的作品,還是非常恰當的。他將自己描述為一種從失敗的社會世界中放逐的內心流放者:

我是阿塔爾,一個買賣藥材的人,但

我自己的心和任何渾濁的染料一樣黑暗,

我獨自為那些世人傷懷

他們無論何事都沒有鹽分和意念。

我鋪開巾幔,淚眼滂沱

浸溼了我的麵餅;

我烹煮的是我的心,我很幸運

加百列時不時是我的客人,

既然天使在與我一同進餐,我又如何

能夠與每一個愚人同吃共飲?

阿塔爾擔心萬一這裡面的政治意義不夠明確,他還接著寫道:

感謝上帝,我說,我不與

毫無價值的騙子來往,也不登朝廷;

為何像這樣出賣我的心靈?為何

讚美某個愚笨的蠢貨又偉大又聰明?

我不吃暴君之食,我也從未

將書籍的題詞賤賣成黃金。

與但丁被迎進凌波煉獄中的詩人之圈不無相似之處,他宣告,「我的先行者迎候著我,那我/為什麼要尋找那些自我中心、空洞的人?」

在正文中,阿塔爾將一群尋找一名領頭鳥、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某種秩序的散漫鳥群擬人化,對一個政治上和道德上都已經破產的社會發起了批判。

鳥群中一隻明智的戴勝鳥知道這樣一個精神嚮導,即一種名為鳳凰(Simorgh)的神鳥,戴勝鳥建議百鳥都去尋找鳳凰。它們的旅程將包括七個艱難的階段,從最初的追求之谷,到達熱愛、認知、禁慾、團結、敬畏、困惑,最終達到萬事皆空的寂滅境界。戴勝鳥對百鳥說:「在那裡,你懸浮空中,一動不動,直到你被吸引——衝動不是你的——/一滴水吸攝進沒有海岸的海洋之中。」

戴勝鳥那些只長著鳥腦子的笨朋友熱情地同意這一計劃,但它們又一個接一個地開始滿腹狐疑。阿塔爾巧妙地根據這種鳥類的外觀、棲息地、鳴唱或詩意的聯繫,將每一個發話者與一種不同的原理聯繫在一起。夜鶯首先開口:

它低聲歌吟:在最黑暗的夜晚,我的歌聲

重新迴響,縈繞在我的周身

憂鬱的魯特琴那甜美的樂音,

相思的長笛那悽怨的哀鳴;

當愛在靈魂中傾訴,我的聲音就會回應

低徊婉轉,就像大海的嘆息之聲。

它不忍離開玫瑰和戀人們。鴨子只是喜歡在溪流中蹣跚而行,萬萬不會想冒險闖入沙漠,而環佩叮噹的鷓鴣只熱衷於寶石。鷹過於看重自己的朝臣身份:「當我接近國王時,我的尊敬/正確地恪守著既定的法則。」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鷹正是被它所樂於服侍的國王所蒙蔽:「我的眼睛蒙住,我看不見,/但是我驕傲地棲息在我的宗主的手腕上。」

這首詩的大部分內容闡釋著關於塵世的牽掛的主題,這些塵世的牽掛,使得這些鳥兒無法出發。為了回應它們源源不斷的憂慮和反對,戴勝鳥使用了各種策略——邏輯、道德教義和一個接一個的故事,例如《馬哈茂德國王和公共浴場中的鸛鳥》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個地位卑微的浴室僕從對國王表現出極大的盛情,但拒絕晉升到宮廷。他這樣對國王說:「如果您不是國王,您可能會非常幸福,閣下; /我很高興為這把大火上添薪加柴——/我不比您卑微,也不比您高貴,您看…… /和您相比,我是萬事皆空的寂滅,陛下。」像許多故事一樣,這個故事有兩個層面的功用: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它顯示了崇高的對財富和權力的摒棄,而在精神層面上,國王可以代表上帝,而浴室僕從則代表世間所有凡人,謙卑地承認我們在神靈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鸛鳥的答覆有可能表明它對現狀感到滿意,但在其他地方,燃燒的木頭則表明,那些為特權人士帶來快樂的人,其實在承受著痛苦:

芬芳的木頭在燃燒,它的芳香

讓人帶著迷濛的滿足輕聲嘆息。

有人對它說:「你的嘆息意味著狂喜;

想想木頭吧,它的嘆息意味著痛惜。」

在整首詩中,正是蘇菲教派的託缽僧們捨棄了世界和它的種種誘惑。普通人認為他們瘋了,但正是蘇菲派人士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世俗成功的空虛,和萬物的終極統一。神聖的光芒是如此明亮,以至於我們陰影般的自我,就會像陽光下陰影一樣,消融一盡,甚至先知本人,也在引領著通向所有自我全部滅絕的道路。按照伊斯蘭教的傳統,穆罕默德一夜之間從麥加旅行到耶路撒冷,然後騎著帶翅膀的神獸布拉克(Boraq)升上了天堂:

根據阿塔爾的詮釋,這種物理上升本身不復存在:

首先捨棄自我,然後準備

躍上布拉克,並升騰空中;

飲下那一杯寂滅;披掛上

象徵著遺忘的披風——

你的馬鐙是虛無;缺席的一定是

那匹駿馬,將你載入虛空。

摧毀身體,裝飾你的視線

用最無聊,最黑暗的夜晚的碎屑。

首先捨棄自己,然後捨棄這捨棄,

然後,從所有捨棄的一切中全身撤離。

最後,戴勝鳥終於說服百鳥開始踏上徵程,這個過程只用了一頁就描述完了。出發的有十萬隻鳥,但是,只有三十隻鳥在艱苦的旅程中倖存下來。最終,它們找到了鳳凰,它們本以為鳳凰看起來像是一個輝煌的超凡脫俗的存在,就像波斯細密畫中通常描繪的那樣:

但是,令它們震驚的是,這個奇特的異國情調的生物,看起來卻像是它們自己:

它們在鳳凰那光芒四射的臉上

看到自己,世界的鳳凰——帶著景仰

它們凝視著,終於敢於理解

它們就是鳳凰,是旅程的終結。

鳳凰解釋說:「我是放置在你眼前的一面鏡子,/所有來到我的輝煌之前的人都看到了/他們自己,他們自己那獨特的現實。」現在,它揭示了一個雙關語,這個雙關語啟發了整首詩的靈感:在波斯語中,鳳凰(simorgh)的意思是「三十隻鳥」。它接著說,如果百鳥中有四十或五十個到達目的地,那麼,它們也會碰到四十個或五十個由它化身的形狀。

當鳥兒們找到鳳凰時,還發現了約瑟故事的真實含義,戴勝鳥曾經多次提到過這個故事。它們不應當認同高貴的約瑟,而是應該在約瑟的兄弟們身上發現自己:「他們明白,正是他們/將可愛的約瑟變成了奴隸。」現在,它們評估「自己的生活和行動,一個一個啟程」,它們的靈魂擺脫了過去的所有野心和劣行。

在《追憶似水年華》的結尾,普魯斯特將他的小說描述為一種光學儀器,讀者可以通過它觀察自己。在阿塔爾超凡脫俗的關於塵世的傑作中,所有的歷史,所有的故事,《古蘭經》,和我們正在閱讀的詩篇,都變成了一屋明鏡,或者更妙的是,如下圖所示,一個帶鏡子的圓頂,它來自內沙布爾最著名的詩人奧馬爾·海亞姆(Omar Khayyam)的陵墓。抬起頭來往上看去,我們能夠看到在裡面多次折射的自己,那位將自己的心靈烹煮成詩歌的詩人在引導著我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加勒比海:《島嶼書》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本書的前言以「天堂是島,地獄也是」為標題。莎蘭斯基書寫了遙遠島嶼的雙重性,也即人們通常認為的「烏託邦實驗的完美假想地」(這令我們想到了託馬斯·莫爾的烏託邦),以及「人間天堂」。正如她所言:「人類在船上宣告革命爆發,在島嶼上建立烏託邦。總覺得有些什麼不同於當下以及此處——這確實是一種給人帶來安慰的信仰。」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佛羅倫斯:《神曲》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如此說來,我要承認在我上一本書,用義大利語引用一篇針對 《小說的去民族化過程》的批評文章,純粹是想要享受在單獨一個單詞裡有四個z的樂趣。)De vulgari eloquentia有趣的是,但丁並不認為他自己的託斯卡納方言比其他方言更高明。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開羅:《一千零一夜》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當摩薩德特工暗殺他的時候,祖埃特正在將《一千零一夜》翻譯成義大利語;他被暗殺之後,在他身上發現了一本《一千零一夜》——上面有一個貫穿了整本書的彈孔。這本書被贈予了雅各爾,她的反應則是創作一件藝術作品以及一部關於這個作品的電影。首先她定做了一千本空白的書;然後她使用和摩薩德同一種型號的手槍開槍擊穿了每一本書。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離別之思》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上世紀八十年代,愛滋病肆虐,正是在愛滋病的陰影下梅裡爾創作了《離別之思》。因染愛滋病,梅裡爾的許多朋友都快不行了;雖未明說,他應該也是病患之一。他的開場小引讓人想到芭蕉把人生喻為一次旅程的主題,但帶有嘲諷。他和情人即將啟程赴日本,這是一場他們籌劃已久的旅行。這時他們接到好友保羅的電話——保羅正在明尼蘇達州的梅奧診所接受癌症治療。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布加勒斯特:《策蘭詩選》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豐饒之海》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豐饒之海》 [美]丹穆若什/文 宋明煒/譯 2020-08-06 15:27 來源:澎湃新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威尼斯:《看不見的城市》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威尼斯:《看不見的城市》 丹穆若什/文 朱生堅/譯 2020-06-19 13:40 來源:澎湃新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佛羅倫斯:《十日談》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他向「美麗而優雅的女士們」——也就是這本書的讀者——作出如下保證:「眼下你們所面臨的這個悽涼壓抑的開篇,就好比擋在行者身前的險峻陡峭、亂石盤踞的山丘,然而一旦翻過此山,那一頭便是美不勝收的平原。」他還補充道:「請相信,倘若可以得體地沿著另一條不似這般艱險的道路將你們帶至我渴望引領你們前去的地方,我一定已經欣然照做了。」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開羅:《千夜之夜》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Wodehouse)和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恐怕並不是我們的八十位作家中藝術壽命最長紀錄的保持者,儘管馬哈福茲在1994年被一對指控他瀆神的原教旨主義者刺殺未遂之後,創作數量寥寥無幾。當時他已經將自己確立為那一代人中最重要的埃及小說家——甚至是最重要的阿拉伯作家,並且對之後的世代產生了巨大影響。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伊斯坦堡:《我的名字叫紅》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在他開始寫作這部小說之初,帕慕克購買了附近一處破敗的建築,十多年間,他一邊寫作這本書,一邊裝修這個房子。2008年,小說出版。2012年,博物館開業,館內超現實的櫥窗正是小說中各個章節的象徵。位於頂樓的是凱末爾的閣樓臥室,牆上排列著一頁一頁的小說手稿。位於底層的是博物館禮品店,人們在那裡可以買到女主人公的蝴蝶耳環的複製品,以及各種語言的帕慕克小說。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黎:《情人》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本書具有強烈的自傳性,從此書封面上不斷使用的一張她早期的照片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張照片後來也成為了1992年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拍攝的同名電影版本中無名女主人公的形象模版:這並非杜拉斯第一次把早年經歷寫成小說。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奈及利亞:《死亡與國王的侍從》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西:李斯佩克朵《短篇小說全集》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西:李斯佩克朵 《短篇小說全集》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倫敦:《魔戒》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第十六周 第五天倫敦 J. R. R.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威尼斯:《從封面來看》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新義大利與老義大利、本地人與外國人、純真與腐敗在這本書裡都被深深地交織在一起。充滿諷刺而又合乎情理的是,萊昂的書又引發了她書裡批評的問題:讀者們蜂擁而至,到威尼斯來,只為一睹布魯內蒂的街區和他工作的轄區警局——或者說他的工作地,如果布魯內蒂真實存在。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紐約:《時間的皺紋》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一點在本書的示意圖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當啥太太(Mrs. Whatsit)解釋超時空挪移(tesseract)的概念時,她讓梅格、凱文(Calvin)和梅格的弟弟查爾斯·華萊士(Charles Wallace)想像一隻小蟲子,試圖穿過誰太太(Mrs.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源氏物語》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第十一周 第二天日本 紫式部 《源氏物語》紫式部是樋口一葉最喜愛的作家,理由很簡單,她不僅是日本女作家中最偉大的前輩,而且也是從詩人轉為小說家的。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中國:《阿Q正傳》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波斯:《今夜請叫我以實瑪利》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