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佛,你不是佛

2020-12-09 百家號

在霹靂布袋戲《霹靂天罪》中,最具人氣的正道角色「雅僧佛公子」有許多啟示別人的佛偈,其中與女俠左手香有三次打賭,兩人之間的對話非常有意思,對學習佛理的很有開示作用。

左手香為百姓打抱不平,質疑佛公子利用佛騙了百姓的錢財。第二次進入無佛寺之後,質疑說居然連個佛像都沒,認定佛公子騙錢。於是兩人展開對話:

佛公子:此間無佛像,卻有佛在。

左手香:佛在哪裡?

佛公子:就是我。

左手香:就是你?大言不慚。

佛公子:不是你,是我。

左手香:我當然知道不是我,也知道不是你。

佛公子:確實不是你,確實是我。

左手香:什麼你你我我,我很清楚你在說什麼。你說你是佛,我不是佛。

佛公子:錯了,錯了,錯了,我正是佛,你不是佛。

左手香被氣得想打人,但又打不過,只好悻悻離開。直到第三次來,這次,東瀛劍聖柳生劍影也在,她讓劍聖作證。於是又有一番對話:

佛公子:那邊地上有顆石頭,姑娘可知為何那個地方會有這顆石頭?

左手香:因為這顆石頭本來就在那裡。

佛公子:錯了,等姑娘明白這顆石頭為何會在這裡,自然就能聽到貧僧的箏音了。

左手香:我呸。

這時左手香問劍聖:喂,那你講,這顆石頭為何會在這裡?

劍聖:因為這顆石頭本來就在這裡。

佛公子:施主正解。

左手香惱怒,認為自己的答案跟劍聖的一樣,為什麼劍聖對,自己錯?

各位看官,你們認為呢?她的答案跟劍聖的真的一樣嗎?

這兩段對話,如果左手香明白第一段,第二段也就明白了。佛家雲「唯心自造」,萬物自身本具佛性,所以禪宗才有「明心見性的頓悟」。那麼,佛就不應該外求,而在於自身之內。所以「我才是佛,你不是佛」。

同理,第二段裡就是本在「這裡」而不在「那裡」。左手香與劍聖一字只差,就有了十萬八千裡的差距。

所以,任何哲學都強調反觀自我,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真正能幫助自己的確實只有自己。

相關焦點

  • 慈悲就是佛法,佛是目前法,我是佛,人人是佛,眾生是佛
    《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就是【禪】,在生活中覺悟了就是【佛】,一定要覺悟生活中所處的一切境,一切時都是因妄想而存在的,並不是真實有的,有妄想就有生滅,沒有妄想就是不生不滅。有生滅是外道的法,不生不滅是長久正道的法,是佛法。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 淨界法師:你念佛的那個心就是佛
    二乘人的智慧是觀一切法空,他認為一切的有為法是沒有價值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些依他起的有為法是沒有價值的,完全沒有價值,只有空性才是真正的歸依處,就是什麼是修學的最圓滿的境界?就是安住在畢竟空的境界就是最大的歸依處了。當然這樣也好,解脫了三界的生死,這也是深妙禪。但是大乘的禪法呢,它觀一切法空,它還要生起妙用。
  • 學佛心得:我曾迷惑,我該學哪一宗的佛?佛問:你心中有多少佛?
    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以《六祖壇經》和《心經》為主要學習範本,不停地思考和研讀;誦持金剛薩埵心咒,護持正念。可在上周的時候,我無意間瀏覽了兩家佛學網站,點開其中有關經常誦讀的經咒中竟然沒有發現「金剛薩埵心咒」,內心十分驚訝。
  • 見到的佛不是阿彌陀佛,就知道是假的,魔來接引你
    當然你下面就有修,修是什麼?修正錯誤的觀念行為,一心念佛,這肯定的。命欲終時,一心信樂,特別是在關鍵的時刻,這個時候一心念佛。念不忘舍,念佛是正念,不能忘記,不能舍掉。令其得見,你才能夠見佛。這個念不忘舍,就是現在我們常講的念佛不間斷,就是念念相續的意思。阿彌陀佛將諸眾僧,這就是帶領大眾來迎接你。住其人前,我們知道人在臨命終時,冤親債主都在這個時候來討債。
  • 主動佛系和被動佛系的,從來不是一類人,你想成為哪一個?
    佛系三連:都行,可以,沒關係想想自己平時的用語,你是不是也會認為自己是一個佛系的人?其中一個讀者很沮喪地跟我說:「我曾經很努力的工作生活,想要留在我喜歡的城市,追求我愛的人,但事與願違,所做一切都只是維持自己的生存而已。
  • 別再自欺欺人了,你不是「佛系」,而是太懶!
    在年輕人之中,越來越流行一種生活態度,叫做「佛系」。說到「佛」,人們首先聯想到的就是法相莊嚴、看破紅塵以及超凡脫俗。而所謂的「佛系」,指的就是一種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別人不愛社交,是因為選擇朋友的要求嚴格,你不愛社交,是因為太害怕與人接觸;別人宅在家中是讀書學習,你宅在家中是遊戲睡覺;別人不爭不搶,是因為不感興趣,你不爭不搶,是因為知道自己搶不過所以提前放棄。別自欺欺人了,你這並不是佛系,而是給自己的懶惰找了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
  • 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別再無知了!
    而在許多暫未入佛門的善男信女的心中,都有一尊「如來佛」。比如,我們經常聽到遊覽寺院的觀光者說,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佛像,就是如來佛。並且,在很多人看來,如來佛與釋迦牟尼佛似乎就是同一個人,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首先,可以肯定地說,如來佛並不等同於釋迦牟尼佛。因為,「如來」和「佛」都是尊號,用來指代那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智慧之人。
  • 這四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就是說雖然佛菩薩慈悲平等,善待、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並不是每一個眾生今生都有善根福德與佛結緣的,不是佛不渡,而是有眾生因緣未到、佛緣尚淺,暫時與佛無緣,這樣的人,你就是再用力度他、點撥他,也是徒勞。障深慧淺、佛緣淺薄,他是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易生詆毀情緒,那就造業了。什麼樣的人暫時與佛無緣?業障深重、不明因果、善根不足之人。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法身佛是佛地真如或無垢識,是清淨法身,就像盧舍那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之清淨法身一樣。佛的法身和一般眾生的法身體性是一樣的,只是所含藏的種子不同。佛地真如之體性究竟清淨,故又名無垢識。眾生的真如尚有染汙種子,不是究竟清淨,所以不可以叫做無垢識,只能叫做因地真如、如來藏等種種異名。
  • 如何在佛前「許願」和「還願」?不是真懂佛的人,多半會弄錯
    意思就是說,沒有經歷過難以承受的苦楚,就不會把希望寄託給神佛。佛說:「世人皆苦。」 古往今來,總有不少信佛之人前去寺廟燒香拜佛,將心中所願所求告訴佛祖,祈求佛祖能夠應允。這樣的方式,在佛教裡稱為「祈願」,而我們普羅大眾習慣稱之為「許願」。
  • 眾生謗佛,佛也不起煩惱,這一念菩提心、涅槃心,就是無上道
    「謗」,就是毀謗。毀謗一般人都會招致禍患,何況是毀謗聖者?佛是聖中之聖,所以毀謗佛的罪過更為嚴重。「佛」,是果位上的聖者;是自覺、覺他的聖者。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上半夜悟四諦之理,證阿羅漢道;中半夜悟十二因緣,證緣覺道;後半夜目睹明星,大徹大悟,圓成佛果,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先證到空性,最後不住空、有,契入中道實相這念心。
  • 動不動就嚇唬別人的不是佛 是魔
    真正的佛永遠給人力量,給人安寧,動不動就嚇唬別人的不是佛,是魔。記住在別人不了解佛教時,不要隨便與人討論佛教,這樣很容易讓對方造口業,這本身就是我們要做好的問題。要記住佛都是用善巧方便而說法的。有時想一想,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為了顯示自己比別人高一等?為了顯示自己了不起?還是為了脫離輪迴呢?還是修為人處世。佛教最基本是,教我們人倫道德十善業,根本性的東西就是一點一滴做起。以身示範榜樣的力量永遠勝過你說一千道一萬。
  • 信願行證,傳佛心法。傳佛心法,在世如來
    偈言四大合成我,假我找真我。見到本性我,假我現真我。【五】參求名師末法眾生,借用佛的形象,出賣佛的文化,騙取眾生。所以說:不是眾生想的那麼簡單,眾生的心,不能和佛感應道交,佛怎麼來接你呢?【九】放生講到放生。怎樣才是真正放生呢。眾生的身體都含藏著八萬四仟種類眾生的細胞,也就是八萬四仟輪迴的種子。為什麼修行要持清淨戒?眾生無論吃,還是殺哪一類眾生,就會和自己體內哪一類眾生的細胞有感應。
  • 佛教:這五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其實眾生與佛菩薩之間的距離不是外在形式上的,而在於內心。《六祖壇經》裡就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與佛結緣,不是表面上的我們有多親近佛菩薩,表面上對三寶有多恭敬,而在於我們內心是否清淨、是否覺悟。如果心不誠,自然是喊破喉嚨也枉然。佛家言: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佛、如來、釋迦牟尼佛,指的是同一個人嗎?
    這部電視劇給大家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其中有一個就是如來佛,孫悟空雖然很厲害,但還是逃不過如來佛的手掌心。那麼問題來了,這裡的如來、佛,和我們常說的釋迦牟尼佛有什麼關係呢?他們是一回事嗎?很多人可能還是含混不清,今天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
  • 佛是什麼?——打火機!求空就是求有!莫執著於定法!
    《金剛經》上教人不能夠執著佛的法,執著了佛法就不是真正學佛的人。禪宗有四句話:「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在《維摩經》上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處處是淨土,處處是極樂世界,只要心淨就是淨土了。《楞嚴經》上有四句話:「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寧有方所」。
  • 佛的三身,自性三身佛!
    在談及佛的三身的時候,讓我想起了道教的「斬三屍」。道教斬三屍是得道成仙的重要步驟,寫到這裡就有點玄幻了,簡言概之。所謂」斬三屍」,是斬的人的「三惡欲」。一斬上屍彭侯在頭,令人愚痴,沒有智慧。中央的為法身佛,又名比盧遮那佛,是佛教真理凝聚而成的,是佛教的根本。佛身手印為法定印,兩手心向上,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兩拇指向上相觸。法身佛又分為1).自性清淨法身,即真如!也就是佛性和法性,是一切眾生皆有的佛性,是無處不在之身。
  •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這三個不同的稱呼,指的應該就是同一尊佛,而且是佛門中絕對的大佬,那麼,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
  • 佛說修行的境界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修行就是要從這個自我開始,去瓦解構成自我的內在因素,淨化附著在我執意識上面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六塵乾淨了,我執內在的因素,體驗和認知他們也就慢慢分解了。我執一分解,內心深處,心靈背後,那個覺性就會展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修行。在展現的過程中,心靈認知就會親身經歷天堂地獄,六道人間的種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