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為何能在人類流行?科學家再發聲

2020-12-15 掙脫枷鎖的囚徒

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

自COVID19疫情在武漢暴發以來,有關2019人類冠狀病毒(HCoV-19)起源的陰謀論就從沒間斷過。

先是有人稱HCoV-19是西方人造出來專門用來攻擊亞洲人的,白人不會感染。全球,特別是歐洲疫情大流行已經將這種陰謀論擊得粉碎。

後來,又有美國人惡意造謠說HCoV-19是從我國武漢P4實驗室逸出的,這種陰謀論招致全球很多科學家的反對,還聯名在柳葉刀發表聲明力挺中國科學家。

現在又有人炮製HCoV-19由美國實驗室製造的言論,別有用心的人還假我國外交官員的話來宣揚這種陰謀論。

我國政府和機構發言人已經多次指出,HCoV-19病毒起源是一個科學問題,理應由科學家來回答。

事實上,已經有多個科學家團隊基於研究證據證明,HCoV-19源自自然進化,大概率是從野生動物跨越物種屏障感染人類並造成了人際間傳播的。

至於病毒具體來源於什麼動物目前尚未明確,蝙蝠極有可能是原始宿主,中間宿主很可能是穿山甲,或者雪貂等。

科學家再證HCoV-19資源進化來源

現在,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圖蘭大學,雪梨大學,愛丁堡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聯手於3月17日在自然·醫學雜誌再發研究證據證明,HCoV-19不可能是在實驗室製造出來,或以其他生物學方式設計出來的。

科學家重點分析了HCoV-19用來侵襲人類細胞的刺突蛋白(S蛋白)的兩個重要特徵性結構:受體結合域(RBD),病毒「抓住」宿細胞ACE2受體這個門把手的「抓手」;和裂解位點,打開允許病毒進入細胞大門的鑰匙。

科學家發現,HCoV-19刺突蛋白的RBD已經進化為可以高度有效靶向性結合人類細胞膜ACE2受體的分子特徵,結構是如此精準才可以如此高效的與ACE2受體結合,這絕對不可能是基因工程的產物,只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另外,科學家認為,HCoV-19整體分子結構特徵數據也支持了自然進化的觀點。

因為,如果有人試圖設計一種新的冠狀病毒作為病原體,他們通常會利用已知可以引起疾病的病毒結構進行構建。

科學家發現,HCoV-19主要分子構架與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有很大的不同,而更類似於蝙蝠和穿山甲中發現的相關冠狀病毒。

說明,HCoV-19更有可能來自於蝙蝠和穿山甲冠狀病毒的自然變異,而不是實驗室製造。

總之,科學家一致性認為,該病毒只能是自然進化的產物,可以從根本上結束任何有關HCoV-19出自基因工程人為製造的任何陰謀論。

HCoV-19的可能來源

科學家根據基因組測序分析認為,HCoV-19最可能起源於以下兩種情況之一:

一種是,HCoV-19在非人類宿主中通過自然選擇演變為當前的致病狀態,然後跳向人類,造成感染和流行。

意思就是,HCoV-19是在某種動物體內進化成直接可以感染人類的病毒,就像之前的SARS病毒和MERS病毒分別是在果子狸和單峰駝體內進化成可以直接感染人類的致病病毒一樣。

這種病毒的老祖先,即原始宿主極有可能是蝙蝠,這種蝙蝠冠狀病毒感染某種動物後,在其體內進化成可導致人類感染的HCoV-19,而這種動物就是中間宿主,目前的證據將中間宿主指向穿山甲。

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HCoV-19的前體是非致病性病毒,從動物宿主躍遷到人類,然後在人體內演變為目前的致病狀態。

就類似於愛滋病病毒的前身是一種感染靈長類動物(猴子)卻不致病的病毒,進入人體後才演變引發愛滋病的致病病毒。

總之,目前的證據尚不能明確HCoV-19的確切來源。

不過,就以上兩種情況來說,如果是前一種情形,即使這種病毒可以被從人類消除,將來也還可能再次從動物躍遷到人類引發流行;

如果是後一種情形,只要它不像愛滋病病毒那樣能夠以人類作為自然宿主,只要被從人類中消除,再次躍遷到人體,並演化成致病病毒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意味著該病毒造成的流行可能「曇花一現」,只此一波。

不管怎麼說,最新證據再次證明,任何有關HCoV-19人為製造的陰謀論都缺乏證據,從科學上講完全站不住腳。

相關焦點

  • 北京新冠病毒序列公布:病毒從哪裡來?如何開始流行?
    編者按6月11日,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確診,打破了北京連續56天無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的短暫寧靜。之後,北京每天都有新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報告。截至6月17日24時,已有158人確診為新冠肺炎。那麼,導致此次北京疫情的病毒從哪裡來?如何暴發?這既是一個科學問題,也關係到下一步疫情的防控策略。
  • 新冠是人造病毒?誰將判反人類罪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26日報導,據醫生介紹,這種人工合成的病毒起到了幫助人體抗擊癌症的作用。可見,人類如果能夠以正確的心態對待細菌病毒,那麼它們非但無法危害人類,反而能為人類造福。但是,歷史上,往往有哪些用心叵測的政治家,戰爭狂人,出於私人利益,瘋狂的用一些病毒細菌作為戰爭武器,打生化戰。破壞世界和平。
  • 新冠病毒只是預警:人類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與超級病毒的死磕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新冠病毒的肆虐很可能是個慘烈的警示:人類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全力以赴應對未來病毒隨時可能給予人類的致命一擊。如果說這次人類的犧牲還有價值的話,就是新冠之後有機會把短板補齊,為病毒未來的入侵提前紮好籬笆。
  • 人類戰勝病毒的「終極拐點」,到底在哪裡?
    最近,大家關注疫情的最大焦點,就是「拐點」什麼時候能到來了。根據最新數據,現在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控,也基本上已經接近了那個眾望所歸的「拐點」。但是,這個「拐點」是什麼意思呢?它的到來意味著什麼呢?「拐點」過後,又會發生什麼呢?
  • 新冠病毒到底哪來的?科學界的幾種說法
    今年2月,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刊出一份來自八個國家的27名科學家的聯署聲明,指各國科學家分析新冠病毒基因組,得到「壓倒性」的結論,認為新冠病毒和其他新興病原體一樣,源於野生動物,強烈譴責新冠病毒非自然起源的陰謀論。
  • 新冠病毒到底從哪來?我梳理了一大堆證據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岑少宇】新冠病毒到底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國內外輿論的焦點之一。要講清楚,只能從流感到電子菸肺病,從實驗室疑雲到基因分析一點點剝繭抽絲,雖然文章短不了,但還是有必要的。如果分成幾篇,在關於某一事件的解讀文章傳播時,難免會歪樓到其他事件上。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近親|新冠病毒|蝙蝠|柬埔寨|-健康界
    美媒稱,據英國《自然·新聞與評論》雜誌報導,科學家在柬埔寨和日本實驗室儲存的冷凍蝙蝠與蝙蝠糞便裡,發現兩種與新型冠狀病毒相似的病毒。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25日報導,在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傳播之際,科學界從未停止尋找這種病原體的源頭。
  • 武漢最初的新冠病毒由進口冷鏈輸入?真相是……
    進口冷鏈食品此前作為新冠病毒輸入載體的可能性是否被低估了?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在武漢走訪,基本可以確定一年前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存在大量境外冷鏈商品。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的研究數據表明,新冠病毒於2019年9月13日和12月7日之間開始在人類中傳播的可能性有95%。
  • 新冠之下讀書|在《病毒星球》上,人類憑藉機率和概率生存繁衍
    那麼病毒到底是什麼?和我們比較熟悉的細菌不同,病毒是一種神奇的非生非死的存在。早年間,人們認為病毒是一種奇特的蛋白質;1936年,英國科學家明確了病毒由95%的蛋白質和5%的神奇長條狀分子——核酸構成。多年之後,科學家明確了這種核酸是核糖核酸,即RNA。
  • 日本專家證實:目前在日本流行的新冠病毒來自歐美
    據日本新聞網(JNN)28日報導,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調查發現,從新冠病毒毒株變異情況來看,目前在日本蔓延中的新冠病毒從歐美傳入的可能性較大。新華社/共同社資料圖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對世界各地流行的新冠病毒基因進行了調查,試圖發現到底是哪種病毒正在迅速擴散。
  • 科學家們的基因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而非實驗室
    關於新冠肺炎的陰謀論也層出不窮,有人說新冠病毒來源於實驗室,也有人說是因為亂食用野生動物所致。但是,根據一些研究推測全球範圍內的冠狀病毒大流行是由天然病毒引起的,而不是實驗室製造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病毒的基因組成以尋找其起源的線索,安德森表示,他們幾乎在一個夜晚過後就知道了這個病毒是不可能由人為製造的。因為,要想認為製造這種病毒必須使用已經知曉的病毒,然後對其進行改造,使其具備所需的特性。但是,自新冠病毒出現以後,對其組成部分的研究卻發現,它與人類已經了解的所有病毒都不同,所以它們必須來自一種或多種未知病毒。
  • 神獸羊駝喜立大功,或助人類消滅新冠病毒!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Cell》發表了新冠研究的最新報導。研究發現,神獸羊駝體內產生的抗體有望治療新冠肺炎。這隻英勇帥氣的大羊駝,名叫冬天(winter),9月大的時候就報名參與了SARS和MERS病毒的研究。當年科學家發現給冬天注射這兩種冠狀病毒的S蛋白後,它體內可以抗生與S蛋白緊密結合的納米抗體(VHH-72)。今年已經4歲大的冬天再次徵戰新冠病毒,此處,應感謝大羊駝冬天無私的奉獻精神。
  • 新冠疫情如此厲害,會不會有一種病毒能厲害到,一次性把人類從地球...
    截至3月7日20時,新冠病毒疫情在我國已經造成累計確診超過8萬例,死亡超過3千例。 新冠病毒為什麼這麼厲害?很多專家都做過分析,比如,由於是新型病毒,人們幾乎沒有免疫力;在疫情初期,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不明;沒有特效藥和有效的疫苗;有潛伏期,早期症狀不嚴重,容易形成隱性傳播等。
  • 科學家警告:動物可能成為新冠病毒的「宿主」 導致第二次疫情暴發
    科學家在《柳葉刀》雜誌上撰文說,動物可能成為新冠病毒的「宿主」,導致第二次疫情暴發,即使人類已經根除了這種病毒。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說,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來監測這種病毒可能在世界各地不同動物種群中暴發的情況。他們聲稱,如果病毒在生活在人類附近的動物群體中變得普遍,比如寵物或牲畜,可能會導致該地區再次暴發疫情。這組作者呼籲對哪些動物易感染導致COVID-19疾病的SARS-CoV-2病毒進行更多的研究,希望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 毒株傳染力激增 英國報告的變異新冠病毒啥來頭?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英國新報告的變異新冠病毒被命名為「VUI-202012/01」。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說,這種變異病毒正成為在英國流行的主要病毒變種。
  • 新冠病毒是人類製造?美科學家研究後有了結果,這次終於有了結論
    最早的疫情爆發點在武漢,但病毒來源卻在蝙蝠身上,但科研人員卻始終沒有在中國患者身上找到病源點,這也是很奇怪的現象,會不會新型冠狀病毒確實是外來病毒呢?前不久我們的中科院已經有了新的結論:新冠就是外界輸入型的病毒,蛋白受體結構和美國那裡的原生冠狀病毒類似。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
  • 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冠疫情是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影響範圍之廣、病亡人數之多、抗擊難度之大,歷史罕見。世紀大疫,是對世界的一次集體「大考」。回首這「疫」年,人們更加真切地意識到,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共同佑護人類的地球家園。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原標題: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來源:科技日報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對抗新冠病毒,防護乾貨來了
    對抗新冠病毒,防護乾貨來了科技日報  作者:  2020-02-24 近日,在廣西百色站開往廣州南站的列車上,醫護人員幫小朋友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