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禎臨死前大喊「諸臣誤我」,諸臣做了什麼讓他怨念這麼深
明朝我們都知道是一個多災多難的王朝,每一個皇帝都個性鮮明,什麼鬥蛐蛐、愛打仗呀,根本不帶重樣的。結果明朝統治了還不到三百年就被李自成給滅了,而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也成了史上最悲情的皇帝。
崇禎算是明朝一個非常難得的好皇帝,雖然有時候也偏信謠言,但是他能夠想到拯救大明,而不是躺在上面等著王朝坍塌,這一點就值得我們敬重。但是他最後還是失敗了,在位十七年的勵精圖治並沒有改變這個王朝,這個歷史上最無辜的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然而崇禎在自縊之前說了一句「諸臣誤我」,意思我們都懂,那麼到底這些明朝大臣怎麼會讓崇禎產生這麼深的怨念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我們都知道,明朝後期最大的文人黨派就是東林黨,這群東林黨人掌控著朝廷言論,皇帝都不好得罪他們,更不要說那些身份卑微的臣子了。這群東林黨人平時都是把忠君愛國放在嘴邊,想起來了就說兩句,所以在表面上明朝的士人都是錚錚鐵骨、不畏強權。崇禎皇帝不喜歡這些東林黨人,因為他們不幹實事,只會空口白話。但是他又不得不啟用這些人,因為他們的嘴有的時候還真有那麼一點用。就這樣一直到後來李自成造反,明朝的大梁依然還是這群東林黨人。
李自成造反的時候,聲勢浩大,各地響應的民眾鋪天蓋地,數以百萬計。義軍的勢力太大了,就連一些地方官員也是望風而降,就這樣,李自成十分順利的攻下了陝西,眼看著就要逼近明朝的都城北京了。崇禎皇帝好幾次召集群臣開會,會議的內容就是如何躲避李自成的兵鋒,大臣們各抒己見,什麼法子都想出來了,遷都是被提得最多的一個法子。
遷都在當時來說的確是非常穩妥的一個辦法,畢竟李自成沒有對北京城形成包圍,遷都的話,既可以躲避李自成,又可以不受北邊的清廷騷擾,還能保證明朝的延續,這樣完美的方案崇禎十分意動。但是,遷都是大事,不是皇帝一個人就可以決定的,因為崇禎底下還有一幫大臣呢。這個時候,崇禎就向眾人提出自己想要遷都的意願,結果本來還吵得面紅齒的大臣們紛紛用異樣的眼光看向崇禎,把崇禎看得有點背脊發涼。
有人就對崇禎說道:「陛下,遷都乃是國之大事,不能夠擅作決定,更何況遷都以後,我大明將丟失整個北方,祖宗基業有一半都將丟在您的手裡啊。而且我大明諸位先帝的陵墓可還在這兒呢,您如果走了,他們怎麼辦,到時候恐怕都將遭殃啊!我們一定要保全社稷,在所不惜,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值了啊!」接著群臣紛紛跪倒在地,請求崇禎收回遷都的提議。
當時還是有很多人是支持崇禎遷都的。其實不論是那些支持的還是反對的,他們都能夠看明白遷都的好處是什麼,支持者因為佔據少數,所以發表的意見很快就會被反對聲淹沒。那麼他們為什麼會反對崇禎的遷都呢?
一個原因是因為堅守祖訓,朱棣之所以定都北京就是為了能夠很好的起到表率作用,因為當時北方還有一個北元,所以北方經常受到劫掠,朱棣遷都到北京以後,明朝的軍民知道自己的身後就是皇都,忠君愛國的他們奮力殺敵,不讓敵人前進半步。朱棣自己也經常御駕親徵,所以就有了「天子守國門」的美稱,明朝好幾位皇帝也都效仿朱棣御駕親徵,北京城幾次遭到外族入侵都能夠成功守住,正是因為有了天子在,所以軍民一心,打敗外敵是理所應當的。所以現在的這些大臣非常自然的覺得,以前北京城被外族十萬大軍圍攻都沒什麼事,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義軍而已,為什麼要遷都呢?
第二個原因就是這些大臣們是有私心的,在這些士人看來,他們的氣節比皇帝的安危重要多了,這種危急存亡的時刻能夠將他們的氣節展現出來。拒絕遷都就是一種氣節的表現,他們要將自己不畏強敵、不退縮、不逃避的愛國情懷展現出來,所以他們不支持遷都,因為遷都就代表著妥協,就代表他們怕了。
崇禎皇帝雖然想要遷都,但是這些大臣們死活不讓他遷,他出於無奈只好放棄了遷都這個方法。
後來李自成的軍隊很快就達到了北京,將北京城給包圍了。崇禎皇帝急了,對這些人說道,當初你們這些大臣不支持我遷都,現在敵人都打到門口了,你們倒是想點辦法啊。可是這些大臣們哪裡有什麼辦法啊,他們想的只不過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名節而已。崇禎皇帝已經開始怨恨這些大臣了,臣子不為他想辦法,那他就自己想辦法。他決定組建一支新軍,抵擋李自成的大軍,建立軍隊就得發軍餉,不然別人憑什麼替你賣命啊。但是崇禎已經沒有銀子了,國庫裡的銀子都撥出去犒賞軍隊了,崇禎就只好在召集群臣開會,希望他們能夠體諒自己的難處,將家裡的銀兩捐出來用作軍用。
大臣們一聽崇禎問自己要銀子,立馬「群情激奮」,有出十兩的,有出五十兩的,還有一百兩的。崇禎一聽頓時臉色就黑了,心想你們這群人是在打發叫花子嗎?平日裡一個個比誰都闊綽,到了這種時候居然只想著保全自己的財產,都不肯為國家出錢,你們這群天天自詡忠君愛國,關鍵時刻卻連這點身外之物都不肯捨棄。想著想著,崇禎不僅感到萬分惆悵,他知道,自己的大明朝已經走到盡頭了。沒有了軍隊的防守,北京城很快就被李自成給攻陷了,那些曾經說著忠君愛國的文人扭頭就投靠了李自成,而崇禎則是慷慨赴死,與國家同亡了。
崇禎有錯嗎?他沒有錯,遷都是明智的選擇,向大臣討要銀兩也是非常合理的決定。錯的是那些滿嘴忠君愛國的大臣,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顧國家的興亡。崇禎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卻生在最不好的時期,明朝的覆滅不是他的責任,是這些「愛國人士」的責任啊!
本文由樓樓說一說原創,以上內容僅為小編個人觀點,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其他的建議或者意見請在下方評論留言,歡迎點讚收藏,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