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7日訊 7月23日15時50分,滿載著鹹鴨蛋、茄子、辣椒等各種農產品的車輛,駛入大慶日報社,購買農產品的市民們排隊取菜。
大慶市民們都說,雞蛋有餘溫,蔬菜帶露珠,當晚就要做一桌農家菜,讓全家嘗嘗鮮。
凌晨:村民相約挎筐摘菜
為了讓大家吃到地道的小園菜,也為了讓大慶市民們欣賞到小村美景、看到村民摘菜的熱鬧場面,7月22日,記者提前來到了肇源縣薄荷臺鄉前臺村。
7月23日凌晨3時許,幾聲雞鳴過後,小村熱鬧起來。
「張嫂,你家的柿子又紅又大,真帶勁兒。」「饞了就去摘,好幾壟呢,吃不完。」
村裡的小路上,有遛彎的老人,有挎著筐的農婦,還有扛著鋤頭、鐮刀去稻田割草的村民。村裡的羊倌,騎著摩託,揮舞著小皮鞭,趕著羊群往村外走。
記者隨著張文彬和幾位村民,早早地來到了菜地裡,此時露水還未消,村民們說,這時候摘的菜最新鮮,吃起來更香。一人一個小筐,每人一根壟,不一會兒工夫,黃瓜、豆角、辣椒就裝滿了筐。
摘完了各種蔬菜,村民們又忙著挨家挨戶撿雞蛋,坐著三輪車,去隔壁村摘李子、杏,忙碌了一早上。
上午:鄉鄰幫忙菜好分量足
早飯過後,村民們又開始忙起來,把蔬菜選了又選,李子挑了又挑後過秤。
張文彬說:「大家都細心點,從咱村到城裡,這菜得折騰兩三個小時,一定要保質保量,分量不能差。」
裝菜的村民們表示,咱農村就菜多、果多,自然要挑最好的,讓城裡親戚嘗嘗鮮。
採摘、篩選、入袋、稱重、裝車……幾百斤的蔬菜,村民們優中選優,忙了兩個多小時。
7月23日10時40分,大慶日報社的運菜車趕到前臺村,點數、分類,左鄰右舍幫著裝車。
村民說:「你瞧瞧,這都是早上剛下的雞蛋,城裡人愛乾淨,咱都把雞糞擦乾淨了,這鹹鴨蛋,都是江邊散養的鴨子下的,從小吃野生魚蝦,個個流油,老好吃了。」
張文彬說,城裡人買農產品是幫助咱村民,房前屋後的小園菜,也能賣錢,咱村家家都能增收。
傍晚:農家菜端上市民餐桌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7月23日15時50分,運菜車緩緩駛入大慶日報社。購買蔬菜的市民早早地等在院內,很多人主動幫忙卸菜,大家都說,這麼新鮮的蔬菜,今晚就得吃到嘴。
當晚6點鐘,取完菜回家的市民開始洗菜,燉豆角、炒雞蛋、拍黃瓜……滿桌都是小園菜,引來大批點讚者。
大慶市民王女士說:「回到家,我就吃了一個鹹鴨蛋,剛咬一口,油流了我一手。」
72歲的劉先生說:「好吃,就是這個味,小園菜就是香,下次我要多買點。」
大慶日報社組織的愛心助農活動,搭建助農平臺,幫農戶銷售綠色農產,又能幫助農戶增收。活動定期舉行,市民每一次參與,不僅能買到綠色農產品,還能助力農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