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的最強騎兵團

2020-12-19 騰訊網

巍巍昭陵六駿,彰顯著中華最鼎盛時代的四夷來朝的繁華茂盛,正好印證了那個奔騰快意的年代。具裝騎兵經歷了南北朝時期的厚重,到隋朝時期具裝騎兵發展到了鼎盛,成為了騎兵主力。隋朝具裝騎兵在楊素等良將的帶領下,三次對突厥進行了大反擊,曾在靈州之戰,重創突厥主力,突厥統帥達頭可汗也身負重傷。

隋朝重甲騎兵

然而具裝騎兵在經歷初唐戰爭之後,在盛唐又將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騎兵以速度和機動性見長,重騎兵開始精簡,特別是在盛唐之後,北方遊牧民族崛起,最後隨著騎兵的發展,重裝騎兵成了騎兵中的精銳,卻並非是騎兵主力,騎兵以輕騎兵為主,具裝騎兵成為了騎兵的撞城錘。

那接下來就盤點一下中國從隋唐到明清時代的最強騎兵團!

玄甲軍

玄甲軍

1、玄甲軍

身披明光甲,腳踏輕雲駒,一日行千裡,舉步崑崙虛。聞名天下的玄甲軍自然是具裝騎兵,但是卻和南北朝和隋朝時期的重甲騎兵有著很大的區別,因為具裝採用的是鐵材質,而且比較薄,所以玄甲軍雖然具裝,但是卻屬於具裝輕甲騎兵。

玄甲軍應該是起源於李淵時期,因為李淵長期與突厥作戰,重甲騎兵只適合正面衝鋒,卻不適合長途奔襲,所以李淵仿造突厥騎兵打造了一支善於奔襲突擊,且善射的具裝輕騎兵。

在李世民擊敗西秦霸王薛舉和薛仁杲父子之後,兼併了薛舉手下最為精銳的隴右騎兵。然後就打造了後來無敵於天下的玄甲軍,由秦瓊、尉遲恭等統領。一舉超越張須陀和宇文化及手下的騎兵團,成為了當時天下第一騎兵團。

在與劉武周的對戰中,玄甲軍日行二百餘裡,連續追了三天,機動性極強,大破宋金剛和劉武周。唐夏虎牢之戰,李世民率領數千唐軍與十幾萬夏軍對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軍",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斬俘6000餘人。

在決定天下歸屬的虎牢關之戰中,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

沙陀騎兵

沙陀軍

2、沙陀騎兵

唐末,玄甲軍早已成了儀仗隊,而另一支騎兵卻崛起了,那就是沙陀騎兵。唐末黃巢起義,天下分崩,唐軍無力平叛,而一支由唐末梟雄李克用的打造成的騎兵,進入了唐僖宗的視野。

李克用得令後,統帥三萬鐵騎揮師南下,兵鋒直指黃巢控制下的長安。沙陀騎兵黑衣黑袍黑馬,如一把利刃,頃刻間便切開了農民軍的防守,李克用在良田陂(另作梁天陂,今陝西華縣西南)大敗黃巢屬將尚讓,斬殺農民軍數萬,史書雲伏屍三十裡,出兵四月,便兵臨長安城下,很快便收復了長安城!

隨後,李克用累積高功,入駐晉陽,成為天下最強諸侯之一。繼李克用而起的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更是五代時期的騎兵戰神,他統帥下的沙陀騎兵,北破幽州,橫掃燕代河北,而後南破後梁,短短數年,便攻下了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域,武功之盛,冠絕五代十國。

幽州爭奪戰,七萬沙陀騎兵,大勝數十萬遼國騎兵,斬殺數萬契丹騎兵,契丹十年不敢南下。

契丹鐵林軍

3、契丹鐵林軍

遼國是馬背上的民族,自然有一支傲立於世的騎兵,而鐵林軍則是遼軍中的王牌,鐵林軍穿的是仿造西夏王牌軍鐵鷂軍的鐵鷂子盔甲。手裡用的是宋帝國的騎兵弩(遼國鐵林軍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有記載使用騎兵弩機的,宋帝國以外國家,當時,也就遼國的鐵林軍和宋帝國的騎兵使用騎兵弩)。

擁有宋和西夏的這兩個優勢,再加上遼國馬好,遼國鐵林軍自然勝過當時宋朝騎兵和西夏鐵鷂軍。但是由於後來宋遼和談,這支騎兵並沒有太多展露的機會!

鐵浮屠

背嵬軍

4、女真鐵浮屠、拐子馬,嶽飛背嵬軍

金國騎兵,是繼遼而起的又一支北方鐵騎。而金國騎兵並非契丹一般全民皆兵,而是擁有著兩支王牌騎兵團,鐵浮屠和拐子馬。

鐵浮屠很好理解,就是具裝重騎兵,用於中軍衝鋒陷陣的;而拐子馬,就是輕中型騎兵,善奔襲、善射,也就是兩翼突襲的輕中型騎兵,拐子馬分為兩種類型,一為衝鋒陷陣的"重槍拐子馬",後者為輕裝上陣、側翼突襲的"弓箭拐子馬"。

鐵浮屠衝擊力極強,拐子馬機動性極佳,鐵浮屠和拐子馬相互配合,馳騁中原,無人能擋,連續滅了遼國和北宋。但是這支王牌軍最後卻在江南密布的河網中遇到了重重險阻,幾乎全軍覆沒!

與女真騎兵同時代的,還有嶽武穆打造的一支強力騎兵,背嵬軍。

嶽飛起初手下精良的騎兵,在牛皋和楊再興的兩次針對偽齊軍的奇襲成功後,獲得戰馬一萬五千餘匹,這批戰馬為嶽飛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奠定了基礎,先後擁有了踏白軍、遊奕軍和背嵬軍三支騎兵部隊。而其中背嵬軍因戰鬥力最強而名垂史冊,成為嶽家軍的中流砥柱。

正是因為這支強力騎兵,讓嶽飛在與金國拐子馬交戰中還屢屢處於上風,甚至擊敗過金兀朮的騎兵團,可見背嵬軍是一支不弱於女真騎兵的南宋騎兵團。

怯薛軍

5、怯薛軍

繼金國之後崛起於中國北方的一支騎兵是蒙古騎兵,蒙古騎兵橫掃整個歐亞大陸,東滅遼東,西平中亞,波斯一路推到了萊茵河。而蒙古騎兵中也有一支由成吉思汗親自組建的王牌騎兵,那就是聞名天下的怯薛軍。

怯薛軍主要由貴族、大將等功勳子弟構成,每名普通的怯薛軍士兵都有普通戰將的薪俸和軍銜,他們的統帥是元初"四傑":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朮,又被封為"四怯薛"。

怯薛軍數次擴編,最終的數字應該在一萬餘人,是蒙古可汗的親軍,能徵善戰,射術極佳,構建了蒙古帝國的統治基礎。

6、徐達、常遇春騎兵

元末天下,論水師,無人能出陳友諒之右。若是論及騎兵,則能稱得上強力騎兵團的只有王保保手下的蒙古騎兵,和朱元璋手下的徐達和常遇春統領的騎兵。而後者實力更為強勁。

徐達和常遇春正是依賴手下的這支騎兵,從南到北,一路奔襲,從山東到大都,再從河北到太原,從太原到蘭州,一次次戰勝了不可一世蒙古騎兵,將大元打成了北元,最終一統天下。最經典的有太原之戰,徐達充分運用了騎兵的機動性,擊敗王保保;而後來常遇春慶州之戰,冒雪奔襲數百裡,更是將騎兵的速度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千營

7、朵顏三衛、三千營

儘管明初,大明騎兵橫掃殘元,但是明軍騎兵的戰鬥力實際上是不如蒙古騎兵的,不過是因為有徐達常遇春這樣的善於使用騎兵的良將,所以戰績斐然。明初的最強騎兵團應該是朱棣時期的朵顏三衛。朱棣靖難時期,若非有這支騎兵,恐怕早已死無葬身之地也!

朵顏三衛又稱兀良哈三衛,蒙古一部,後來歸順了明朝,起初是朱元璋兒子寧王的部署,被朱棣強行綁架在了靖難的戰車上。

正是因為這支騎兵,朱棣才能靠繞道突襲,直取金陵,一舉奪得了皇位。

後來朱棣深感蒙古騎兵的強悍,於是借鑑朵顏三衛的特色,組建了另一支精銳,名曰「三千營」,最初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而後經過發展,成為了一支人數近萬的強悍騎兵,成為朱棣橫掃蒙古的突擊手。

這支騎兵一直存在於明朝京師,嘉靖年間蒙古騎兵發展到約七萬人後改名神樞營。

夷丁突騎

8、遼東鐵騎、關寧鐵騎(夷丁突騎)

明末天下,衛所兵早已只剩下老弱病殘,當初強大的三千營,也早已失去了戰鬥力。而遼東,卻崛起了一支超級騎兵,那就是李成梁父子手下的遼東鐵騎。

擅長騎兵突襲,麾下最精銳的部隊為李家家將騎兵隊,人數約三千,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徵服蒙古土蠻部和萬曆朝鮮之役中戰無不勝,還多次平定女真各部落的叛亂,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為李氏家奴,在李成梁手下學到了很多騎兵知識,對於後來打造滿洲騎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這支騎兵不僅僅裝備精良,更是有很多極為巧妙的熱兵器,比如三眼神銃,甚至還配備有馬上用的小型火炮,雖然作用不大,但是也足以震懾蒙古和女真騎兵。

與遼東鐵騎一脈相承的是孫承宗籌建的關寧鐵騎,這支部隊在遼東鐵騎之後,承擔了守衛遼土的責任。關於這支騎兵的起源,存在著爭議,有人說是祖大壽組建的蒙古騎兵,也有人說是袁崇煥開發遼東遺民組建的騎兵。但是無論如何,都應該是孫承宗籌建的!

這支騎兵與滿清騎兵對峙數十年,自始至終都沒有讓滿清騎兵攻破關寧防線,最後,這支騎兵也追隨吳三桂投降了滿清,又參加了三藩之亂,最後應該在吳三桂死後,被滿清大軍消滅。

關寧鐵騎已經是精銳,但是精銳中還有精銳的精銳。那就是夷丁突騎,屬於吳襄吳三桂父子的家兵,以吳氏父子、兄弟、親屬及其子弟、家丁組成的三千人的軍事力量,是名副其實的吳家軍,純屬吳氏家族的私人武裝。《明季北略》記載:(吳三桂)部下有精兵四萬,遼民七八萬,皆耐搏戰。而夷丁突騎數千,尤為雄悍。

八旗軍

9、滿洲八旗兵

八旗兵為努爾哈赤所創,起自兵民結合、軍政結合、耕戰結合的八旗制度。八旗在開國時期有親軍營、護軍營、前鋒營、驍騎營、步兵營5個兵種,入關後又增加圓明園護軍營、火器營、鍵銳營和神機營。

裝備精良,能徵善戰,在遼東時期,就已經無敵於天下,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騎兵,多次在大明京師直隸劫掠,無人能擋。入關後,又無數次出徵,平定天下,剿滅三藩之亂,收復西藏和新疆,立下了赫赫戰功!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的最強騎兵團(隋唐-明清篇)
    巍巍昭陵六駿,彰顯著中華最鼎盛時代的四夷來朝的繁華茂盛,正好印證了那個奔騰快意的年代。具裝騎兵經歷了南北朝時期的厚重,到隋朝時期具裝騎兵發展到了鼎盛,成為了騎兵主力。隋朝具裝騎兵在楊素等良將的帶領下,三次對突厥進行了大反擊,曾在靈州之戰,重創突厥主力,突厥統帥達頭可汗也身負重傷。
  • 騎兵剋星!歷史上最強沒有之一
    據說,唐兵持有陌刀在戰場上可令敵軍人馬俱碎,縱觀各種冷兵器,陌刀絕對是捨我其誰的地位。。眾所周知,在冷兵器時代,步兵遇到騎兵,如果不憑藉弓弩等遠程武器,基本上可以用「被砍瓜切菜」一詞來描述。所以,中原各王朝在對陣遊牧民族,往往是處於劣勢。尤其是與遊牧民族交戰頻繁的唐朝,更是頭疼不已。
  • 古代史上最強冷兵器,歷史上只出現過一次,所有騎兵一遇見掉頭就跑
    如果說歷史上最強的王朝,那必然是唐朝,唐朝相對於其他王朝,可能它的國土面積不是最大的,軍事實力也無法對比,但是唐朝卻在當時整個世界當屬世界第一。其中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唐朝的周朝國家,都對唐朝俯首稱臣,稱唐朝為天朝。
  • 請看中國騎兵的馬上雄風
    ——探尋人民解放軍騎兵的歷史足跡(三) 陳 輝 內蒙古是馬背民族,「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當年就發跡在內蒙古。 內蒙古是我軍騎兵的搖籃,歷史上我軍最多時達到19個騎兵師,其中9個騎兵師誕生在內蒙古。
  • 中國軍隊曾下轄19個騎兵師,一個騎兵師,到底有多少兵力?
    首先,我們聊聊騎兵的作用。在世界古代戰爭歷史上,騎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騎兵既可以長途奔襲,又能近距離突擊。由於機動性很強,與步兵相比,擁有天然的優勢。
  • 美騎兵第1師差點被我軍團滅,美軍士兵:這簡直是一場中國式葬禮
    軍人以加入騎兵第一師為榮。但是在韓戰時期,冷兵器時代和騎兵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騎兵第一師多次設立專業,也參加了菲律賓全境。那麼,美軍為什麼這麼喜歡雲山呢?另外,著名的騎兵第一師要親自換防,實際上美軍並不傻。因為雲山是朝鮮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道路縱橫交錯,戰略地位重要。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騎兵,一個從春秋時期就已經有記載的兵種。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帝王悍將都是依靠它來奪取天下,無論是橫掃匈奴的大漢騎兵,踏平滿蒙朝鮮的遼東鐵騎,還是徵戰歐亞大陸的蒙古戰騎,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騎兵,騎兵一直都是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力之一。
  • 中國古代一直是北方騎兵克制步兵,朱棣為何能用步兵戰勝蒙古騎兵
    步兵,是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常見的兵種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對軍隊進行了改造和完善,當時的步兵就已經有了「輕裝」和「重裝」之分,兵器更是多種多樣,如戈、矛、鉞、殳、鈹等。騎兵,則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勁的戰鬥力。
  • 大國陸軍欲將騎兵改成坦克團,民眾怒了:這是背叛歷史拋棄傳統!
    據外媒報導,印度陸軍正計劃將其著名的第61騎兵團——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一個仍然以馬匹為主要載具的現役兵團,改編成一支裝備主戰坦克的正規化裝甲作戰部隊。這對於印度陸軍來說應該算是一個「脫虛向實」的好消息,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這一消息的傳出卻在印度軍事愛好者圈子中一石激起千層浪。
  • 從騎兵到火炮,中國古代軍事發展史原來是這個樣子!
    第三種是「以火制騎」,即以火器對抗騎兵,如朱元璋時代發明的銅製火銃,朱棣親自創建的神機營,正德、嘉靖時代引入的新式火器佛郎機,明末的紅夷大炮,袁崇煥的「炮騎協同」戰術。自趙武靈王時代開始,到康熙時代,在從未停止過的軍事壓力下,中國古代的戰爭史簡直就是一場對抗騎兵的發展史,中原王朝對抗騎兵的歷史從未真正停止過。
  • 帝國時代各個國家的最強帝王是誰?
    本文從世界主流的國家說起,談談歷史上各個國家最強的帝王。中國——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始皇嬴政是中國第一個皇帝,他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並建立了影響後世2000多年的中央集權制度,所謂「萬世猶行秦政法」,後面的朝代不過是對秦朝制度的修修補補,都算是秦始皇帝業的繼承者,因此秦始皇嬴政是中國公認的千古一帝。
  • 1951年,中國下轄19個騎兵師,一個師擁有多少人和馬?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對於騎兵,相信大家都不會模式,在眾多的影視劇中,出現了一系列關於騎兵的鏡頭。不過,很多人認為騎兵是古代戰爭的產物,在近現代戰爭中,早就已經落伍了。
  • 騎兵橫行的冷兵器時代,步兵怎麼對付騎兵?
    在遙遠的冷兵器時代,騎兵一直是一支決定性的力量。從戰國時代的魏鐵騎,到《亮劍》中的騎兵連,騎兵的高機動性,在冷兵器時代幾乎是一把最鋒利的劍。面對騎兵,行動緩慢的步兵一般是如何抵禦的呢?
  • 重騎兵碾壓歐洲,稱霸一時,為何在中國不受重視
    長期的人口優勢,讓西方至多不過十多萬的戰爭規模,在東方戰爭相形見絀,戰國時代就有數十上百萬人的大戰役出現,這在西方絕對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在大規模戰場上,部隊質量確實起作用,可人數還有相對良好的訓練,卻是成敗的關鍵。 如項羽那樣的猛士,總是少見的。
  • 哪五名武將可以入選中國歷史上最強?
    哪五名武將可以入選中國歷史上最強?文/有內涵的阿澤 圖/網絡人是依靠他的文章和詩歌來確立自己的歷史地位,那麼武將的評判標準就離不開軍功,與文人不一樣的是,無論外部環境怎樣,文人都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才能來寫出流芳百世的作品,不一般不會受到外部環境的限制,但是武將除了天賦和才能之外,還需要運氣來取得成功。
  • 拿破崙時代的騎兵的武器裝備
    相信看過相關電影、玩過遊戲的小夥伴都知道,拿破崙時代騎兵以使用冷兵器為主。其實在火槍普及的過程中,手槍一度使刀劍失色,成為了騎兵的主要武器。然而歷史卻開了一次"倒車", 在17世紀的瑞典戰神古斯塔夫Ⅱ展現的威力之下,冷兵器又被帶回了騎兵武器的主宰之位。
  • 揭秘中國近代騎兵軍刀締造的傳奇歷史
    新四軍第四師騎兵團 1941年新四軍第四師與青海騎八師馬彪激戰於大小營集,新四軍第四師5000多名官兵死於馬刀之下,著名的老三十二團幾乎被打光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時期的中國騎兵
    這隻騎兵的番號很難查找,我只找到了一個疑似的番號:志願軍炮兵210團,由騎兵31團成建制改編,前身是烏蘭夫組建的內蒙古軍區騎兵獨立師。入朝參戰時,他們是一支成建制參戰的騎兵隊伍,雖然頂著炮兵的名義。 中國軍隊,窮啊。我們曾經有一支坦克部隊入朝,一輛坦克都沒有,任務就是把繳獲的美軍坦克開回來。認窮,但不服窮,這是一代代PLA的錚錚傲骨。
  • 美軍看不上的武器,被印第安人大量裝備,半小時消滅美軍一個騎兵團
    那個時代用的還是紙包彈,而且因為工業不發達,彈藥的製造工藝繁瑣,成本高昂,雙管結構只會消耗更多子彈,浪費更多金錢,所以北方軍並不感興趣,僅僅只訂購了14000支(北方軍兵力超過200萬),而且還是交給戰鬥次數較少的二線部隊使用。 然而,就是這麼一款軍方沒看上的武器,十幾年後卻讓他們吃盡了苦頭。
  • 中國馬鐙改變世界歷史 曾助歐洲進入騎士時代
    真實歷史上的慕容家族也是蓋世英雄,在群雄並起的時代,幾年間就崛起於北方,馳騁遼海逐鹿中原近百年。難道他們真有金庸所寫的「鬥轉星移」的武功?這個秘密在地下埋藏了1600多年後才被揭開。1965年,考古專家在朝陽北票市馮素弗墓發現了一對外包銅皮的木質馬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