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中國騎兵的馬上雄風

2020-12-16 騰訊網

——探尋人民解放軍騎兵的歷史足跡(三)

陳 輝

內蒙古是馬背民族,「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當年就發跡在內蒙古。

內蒙古是我軍騎兵的搖籃,歷史上我軍最多時達到19個騎兵師,其中9個騎兵師誕生在內蒙古。

戰馬在草原成長

一踏上內蒙古的土地,我就感受到馬背民族的特色,草原上奔馳的馬群,呼和浩特市的賽馬場,民族博物館裡馬背風俗,一展騎士風採的那達慕大會.......。

一來到內蒙古軍區的部隊,我就處處與騎兵相逢,迎接我的巴彥淖爾盟軍分區司令員王聯當年是老騎兵,向我介紹情況的軍分區組幹科長蘇茂盛也有當過騎兵的歷史,就連我們下榻的軍分區招待所所長盧桂林也曾當過騎兵連長,在內蒙古軍區幹休所有著一大批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老騎兵。

古代的騎兵

了解中國的騎兵史,掌握我軍的騎兵史都離不開內蒙古。

在內蒙古騎兵第一營,使我重溫了世界古老騎兵的歷史:早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是各國軍隊的主要兵種,騎兵的多少是一個國家武力強盛的標誌,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古代戰爭很難找到沒有騎兵參戰的戰例。英國的皇家騎士、俄羅斯哥薩克騎兵和美國的騎兵第一師都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騎兵部隊。

美國騎兵

美軍騎兵第一師享有「開國元勳師」的美稱,它是華盛頓開國時組建的部隊,在美國南北戰爭中,作為北方聯邦軍的主力,曾為美國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二戰」中又戰功卓著。本世紀40年代,美軍騎兵第一師發展成機械化部隊,淘汰了馬匹。但為了保持歷史,仍沿用原有的番號,士兵的臂章始終保留著一個馬頭符號,這是他們榮耀的象徵——在騎1師160年歷史上,從無敗績。然而,這支功勳卓著的部隊在韓戰中卻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得一敗塗地,在輝煌的戰史上留下了恥辱的一頁。

俄羅斯哥薩克騎兵

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創建騎兵的國家之一。早在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就大膽改革軍制,實行「胡服騎射」,在中原國家中首創騎兵,稱雄天下,威震列國。由於古代沒有車載工具,騎兵行動輕捷、迅速,受地形、氣候影響較小,在戰爭中顯示了強大的優勢,各國爭相效尤,趙、秦、楚等國均有萬騎。漢武帝時,漢軍與匈奴作戰,雙方動用騎兵達數十萬。元代是我國騎兵發展的鼎盛時期,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騎兵在數量上大大超過了以往,在騎兵戰術上也有很大改進,他的馬隊在世界上聞名遐邇,享有「鐵騎」之稱,成吉思汗為此被譽為「一代天驕」。元世祖忽必烈依靠強大的騎兵,開創了我國歷史上廣闊的疆域。

到了近代,騎兵仍然發揮著作用。北洋軍政府在發展海軍的同時,仍保留著相當數量的騎兵。國民黨軍隊騎兵最多時達到21個騎兵師,還有騎兵軍的建制。

在我軍騎兵教材中,我看到了對我軍騎兵作用的論述:「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是我軍陸軍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騎兵具有一定的快速力、衝擊力和獨立作戰能力,既能乘馬戰,又能徒步戰,還能使兩者靈活結合和互相運用。其行動受地形、天候、氣象的限制小,便於在平原、高原、草原和沙漠地區進行戰鬥。」我想這是在摩託化、機械化部隊尚未誕生前騎兵的優勢,也是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騎兵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

法西斯德軍騎兵

騎兵營教導員陳樓向我介紹了騎兵第一營的歷史:內蒙古軍區騎兵第一營的前身是內蒙古軍區獨立騎兵第1團,再往上追溯是騎兵第3團。1964年10月26日,根據總參謀部的指示,內蒙古軍區以獨立騎兵第1營為基礎,組建內蒙古軍區騎兵第3團,下轄7個騎兵連,歸昭烏達軍分區領導,後歸巴彥淖爾軍分區領導。1970年1月,騎兵第3團改稱內蒙古軍區獨立騎兵第1團。1976年8月,根據北京軍區命令,改稱內蒙古軍區騎兵第1團。1985年5月,內蒙古軍區騎兵第1團縮編為騎兵第一營。

波蘭騎兵部隊

當我向陳教導員問起我軍騎兵的發展歷程時,他向我推薦了我軍的「騎兵通」——內蒙古軍區軍史辦公室主任衛建章。

英國皇家騎兵

在呼和浩特市的內蒙古軍區軍史辦,我見到了衛主任,他無愧是我軍的「騎兵通」,他撰寫了描寫我軍騎兵歷史的電視文獻紀錄片《草原鐵騎》,參加了我軍騎兵史的編寫工作,並著有多部描寫我軍騎兵戰鬥歷程的紀實文學。

當我問起我軍騎兵的發展歷程時,衛主任如數家珍:

1928年4月,我軍第一支騎兵部隊——西北工農革命軍騎兵隊正式成立。1933年成立了騎兵團。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在長徵路上的甘孜地區組建了我軍第一個騎兵師,當時是紅軍裝備最精良、機動最快的部隊,作為紅四方面軍北上抗日的先遣隊,沿途打了72仗,到甘南渭縣只剩下200多人騎,為紅四方面軍到達陝北立下了汗馬功勞。

抗戰時期,我軍先後建有軍委騎兵團、八路軍留守兵團騎兵團、115師騎兵團、120師騎兵支隊、129師騎兵團、綏蒙騎兵遊擊師。

衛主任介紹說,解放戰爭是我軍騎兵部隊發展的鼎盛時期,最多時達到19個騎兵師。東北野戰軍建有熱河騎兵師、冀熱遼騎兵師,後發展為第四野戰軍騎兵第1師、騎兵第2師;西北野戰軍建有騎兵第1師、甘肅軍區騎兵第2師、新疆騎兵第8師;華北野戰軍建有騎兵團;內蒙古地區先後建有9個騎兵師。新中國建立後,我軍建立過騎兵學校,還有專門的《騎兵進行曲》。

抗戰時期的我軍騎兵部隊

我軍騎兵在長徵路上、在抗日戰爭內蒙古地區和解放戰爭的西北戰場、東北戰場、華北戰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八路軍大青山騎兵支隊帶領3個騎兵團,使大青山成為日寇聞風喪膽的抗日根據地。從1938年8月到1945年8月的7年中,大青山騎兵支隊共殲滅日、偽軍3999人,俘虜1533人,繳獲戰馬2909匹,各種槍炮1966支(門)。

1946年3月,內蒙古騎兵軍區2師為確保四平保衛戰的後方安全,在梨樹、懷德、長嶺地區,與國民黨「光復軍」及土匪多次作戰,打出了騎兵的軍威。

我軍騎兵部隊進入上海

1948年10月初,人民解放軍圍城部隊兵臨長春城下,內蒙古軍區騎兵2師奉命參加圍城戰鬥,東北野戰軍總後勤部為每個官兵配發了騎兵專用馬刀,騎兵揮舞著數千把明亮的馬刀,整日閃現在長春城下,國民黨守城部隊被嚇得魂飛膽破,傳言共軍騎兵個個都是「草上飛」,馬刀鋒利,削鐵如泥,騎兵追步兵一個跑不掉,一刀下去就變成無頭鬼。國民黨守城部隊大都是南方兵,沒接觸過騎兵,驚恐萬狀,軍心渙散,糧草用盡,寧可餓死,也不願出城當無頭鬼。10月17日,國民黨60軍軍長曾澤生率部起義。負隅頑抗的國民黨新7軍,在糧草斷絕、空投無望、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於10月19日,宣布投降,長春遂告解放。

我軍騾馬牽引火炮

1948年10月底,內蒙古騎兵2師在向瀋陽進發途中,全殲了國民黨一個騎兵旅,迫使國民黨53軍炮兵師投降。

內蒙古軍區騎兵第1師在遼瀋戰役的黑山阻擊戰立下汗馬功勞;內蒙古騎兵11師、16師和察北騎兵第3師在平津戰役的張家口地區的張北、寶昌、康寶、商都、化德之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解放戰爭時期,內蒙古軍區騎兵部隊共殲敵上萬人,繳獲軍馬14823匹,繳獲各種槍枝和火炮11985支(門),為內蒙古乃至東北、華北地區的人民解放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八路軍115師騎兵部隊

在我軍第一支機械化集團軍採訪時,我聽說過當年他們用騎兵追坦克的故事。解放戰爭在長沙的一次戰鬥中,國民黨軍的6輛美式坦克在戰場上逃脫,某團30名騎兵勇士,竟不顧敵人坦克鐵甲厚、火力強,拼命追殲了100多裡,將敵坦克圍了起來,敵人用坦克機槍拼命頑抗,前面的騎士犧牲了,後面的又衝了上來,飛身躍上敵坦克,用手榴彈解決了敵人。其它坦克上的敵人嚇傻了眼,紛紛爬出坦克舉手投降,6輛坦克全部被繳獲。這個騎兵百裡追坦克的故事已被寫進了軍史。當年的騎兵部隊如今已經改變為坦克團,但當年的騎兵精神並沒有失傳。

新中國成立後,騎兵在追剿殘匪、平息西藏少數分裂分子的武裝叛亂和邊防巡邏中,也建立了功勳。

晉察冀軍區騎兵部隊

當我向衛主任問起內蒙古騎兵的發展歷程時,他隨手遞給我《內蒙古軍區簡史》、《內蒙古軍區組織沿革概述》、《內蒙古騎兵二師師史》等書籍,我從中了解到內蒙古騎兵部隊的發展狀況。

1938年8月,八路軍120師根據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的指示,抽調358旅715團和師直一個騎兵連組成了大青山支隊,李井泉任司令員兼政委。1939年夏,改名大青山騎兵支隊,下轄1、2、3營和4支隊,騎兵發展到千餘人。1940年,大青山騎兵支隊的3個營擴展到騎兵第1、2、3團。1945年7月,中央軍委決定將塞北軍分區改為綏蒙軍區,下轄騎兵旅、騎兵第1、2、3團、騎兵大隊和兩個步兵團、一個偏清支隊。

東北民主聯軍騎兵部隊

解放戰爭時期,內蒙古騎兵成為我軍騎兵的主要發源地,先後改變和組建了內蒙古騎兵第1師、第2師、第3師、第4師、第5師,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騎兵第4師,內蒙古人民自衛軍騎兵第5師、第17師,綏遠省軍區獨立騎兵第1師,共9個師。

新中國成立後,內蒙古軍區仍保留了9個騎兵師,內蒙古騎兵第1、2、3、4、5師,獨立騎兵第1師,騎兵第4師、第5師,國防騎兵第5師。此外,還保留了3個騎兵旅,第36軍獨立騎兵旅、第37軍獨立騎兵旅、騎兵第4師獨立騎兵旅。

冀中軍區騎兵部隊

在採訪中,衛主任對我說:「如今,騎兵作為一個兵種在我軍已經消失了。但目前內蒙古軍區仍保留著全軍規模最大的騎兵部隊——騎兵第1營和騎兵第2營。此外,我軍開放第一師還保留著1個騎兵連,蘭州軍區在甘肅、新疆還保留著兩個騎兵連,全軍的騎兵部隊不足一個團了,像古化石一樣地珍貴了。」

本作品版權歸「晨暉軍事」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專題策劃丨無言戰友 深情夥伴——高原騎兵,熱血豪情馭雄風
    攝影/薛泉大國長劍,雷霆萬鈞;高原鐵騎,雄風猶在。1960年秋,奉中央軍委命令,從某騎兵一師和獨立團各抽調50名官兵和50匹戰馬,組建一支騎兵連,守衛我國誕生不久的飛彈陣地。60年來,這支火箭軍騎兵連出色完成了一次次重要的警戒執勤任務,書寫下輝煌,被譽為「高原鐵騎」。
  • 古代騎兵的短兵器
    中國古代馬背兵器多種多樣,其中刀、劍、鞭、鐧、撾、鎚都是古代騎兵常用的短兵器。這些短兵器有的作為單兵使用,有的作為雙兵使用。
  • 「騎兵連,進攻」
    「騎兵連,進攻!」盛夏的巴塘草原上,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西部戰區陸軍某旅玉樹獨立騎兵連的官兵駕馭戰馬全線出擊。陽光下,戰刀揮舞,馬蹄生風,鬃毛飛揚,鋥亮的戰刀折射出一道道寒光,騎手的喊殺聲、疾馳的馬蹄聲動人心魄,那磅礴的氣勢提醒人們,在祖國的西北高原,最後的騎兵仍在奮勇衝鋒!玉樹獨立騎兵連所隸屬的某騎兵營,是全軍現在僅有的幾支騎兵部隊之一。
  • 中國勇士強勢歸來,《武俠雄風》首秀登陸青海衛視!
    |支持中國格鬥,請微信搜索關注:龍鬥 | 近日,《武俠雄風》WXF中外拳王爭霸賽與青海衛視強勢合作,為全國拳迷呈現一系列視覺與感官的格鬥盛宴。
  • 四代騎兵人 一脈報國情
    來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陳小強 唐 昊 王 靜 畢式軍1960年秋,奉中央軍委命令,某騎兵一師和獨立團的50名官兵、50匹戰馬日夜兼程,來到祖國邊陲,安營紮寨,組建了這支騎兵連。他們執行著一項重大使命——守護我國誕生不久的飛彈陣地。衛國護劍,雄風萬裡。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時期的中國騎兵
    步2師的美國俘虜們還記得當時的情景,我很奇怪,為什麼國內的資料很少提及中國騎兵的參戰,反倒是美國人留下了記錄「我們看到了中國騎兵源源不斷投入戰場,突圍行動失敗了,前一秒鐘我們還在向中國人的陣地進攻
  • 先秦時期中國騎兵和古希臘古羅馬騎兵發展的對比
    不過不管在古代中國還是古代歐洲,騎兵的出現都比人們通常認為的要早得多,而即使在裝備最簡陋的時候,戰場上的騎兵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關於中國騎兵的起源問題,有商代說、西周說和春秋說等各種說法。我認為這些看法都沒錯,騎在馬背上的戰士的確出現得非常早,可能早在商代就有專職的騎兵出現,殷墟中配備戰馬和武器騎兵殉葬坑證實了他們的存在。
  • 坦克裝甲車已成「夕陽裝備」 中國騎兵仍是「奇兵」
    最後的騎兵,仍然在衝鋒  ——走進內蒙古軍區某騎兵營探訪中國最後的騎兵部隊  從騾馬化到摩託化,從機械化到信息化……隨著軍隊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騎兵似乎正在淡出人們視線,然而,他們仍然是邊防線上不可或缺的一員。  看!落日餘暉中,這支騎兵部隊縱橫馳騁在北疆草原上。戰刀揮舞,馬蹄飛奔,官兵們在馬背上的剪影如騰雲駕霧般飛向天際,那磅礴的氣勢,仿佛再一次提醒人們:在祖國北疆,最後的騎兵仍在奮勇衝鋒,戍守邊防。
  • 中國古代騎兵的另一面—古代騎兵的武器、防具、戰術和兵源
    騎兵部隊在相互廝殺的過程中,除了比拼戰馬的優劣以外,其戰爭結果往往還與騎兵的武器、騎兵的防護裝備、騎兵的戰術以及騎兵的兵源密切相關。所以要想深入了解騎兵部隊,就不可不知道上述那些騎兵要素!騎兵部隊!一、騎兵的武器種類從戰國時期到秦漢時期的數百年間,弓箭一直都是騎兵的首選兵器。
  • 舞劇《騎兵》斬獲中國舞蹈「荷花獎」
    10月6日,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結果公示結束,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出品的原創民族舞劇《騎兵》斬獲本屆「荷花獎」舞劇獎。中國舞蹈「荷花獎」是由中國文聯、中國舞協主辦的全國性專業舞蹈評獎活動,以其評獎的導向性、公正性和權威性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
  • 古代中國的高科技騎兵武器——殺傷力強悍的馬槊
    中國古代盛行一種長柄騎兵兵器,從漢代就已經出現,一直持續到宋代,流行了將近1000年。極盛時期是北朝和隋唐時期。 這個時期是中國古代騎兵最為盛行的時代,而這種武器,隋唐的著名英雄人物,如秦叔寶、尉池恭、程咬金、李績、單雄信以及李唐皇室成員李世民、李元吉都是使用這種武器的高手。
  • 看似簡單的夾槍衝鋒,是冷兵器時代騎兵武術巔峰?這裡的門道很深
    當然了,也正如前面所說的,歐洲騎士的馬上武術,本身並不只有夾槍衝鋒這一種。因而一些作戰經驗和技巧比較豐富的歐洲騎士們,騎士也可以通過戰場的不同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戰術。比如在騎兵混戰中,乾脆採用騎槍雙持或者是更多依靠臂力刺擊的半夾動作。
  • 抗戰時期,騎兵對我軍多重要,從旅長得知李雲龍有騎兵營反應得知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八路軍軍隊裝備落後,基本上沒有重武器的我們,面對日本精良的裝備,已經是佔據下風了,然而即便是這樣中國軍隊還是將日本人趕出中國,這也是讓世界感到不可思議的,然而在抗戰時期的八路軍,則是非常想要一支屬於自己的騎兵部隊,騎兵為何如此爭寵,從《亮劍》當中旅長得知李雲龍有騎兵營之後的反應就可以看出
  • 中國舞蹈「荷花獎」獲獎舞劇《騎兵》:草原騎兵精神走進新時代
    中國舞蹈「荷花獎」獲獎舞劇《騎兵》:草原騎兵精神走進新時代 發布時間:2020-10-21 14:56: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的最強騎兵團
    具裝騎兵經歷了南北朝時期的厚重,到隋朝時期具裝騎兵發展到了鼎盛,成為了騎兵主力。隋朝具裝騎兵在楊素等良將的帶領下,三次對突厥進行了大反擊,曾在靈州之戰,重創突厥主力,突厥統帥達頭可汗也身負重傷。
  •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被揭開面紗,增程型號也不夠看
    直到臺灣方面的媒體公開發布消息後,才明白是停泊在左營軍港內的金江艦誤射了一枚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而這枚誤射的導致直接將海面上打漁的漁船炸毀,同時致使1死3傷,正是因為這次事故臺灣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神秘面紗才被揭開。
  • 《亮劍》中,孫德勝帶領騎兵連對陣日軍,彈盡糧絕時為何不離開?
    顧名思義,我們常說的「騎兵」,就是有馬作為代步而展開戰鬥的部隊,在古代的時候,騎兵是很常見的,而劃分後也是多樣的。論性質,可以分為輕騎兵,重騎兵。不過很多人都不了的是,其實除了騎馬,於古代騎兵而言,騎動物作戰的兵種,那些機動性強的部隊,都是可稱之為騎兵的,例如說象騎兵。
  • 蒙古騎兵所向披靡,為什麼會被朱元璋的騎兵擊敗?
    文/福爾摩小登文章聲明:本文章屬於「不易君子」原創內容,請您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繫本號。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其子孫忽必烈更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元朝。蒙古鐵騎的赫赫威名讓整個世界膽寒,但為什麼短短不到百年時間,卻被大明王朝這個農耕文明的國家所取代呢?
  • 為何馬刀可以取代長矛,成為騎兵武器之王?
    東漢之前,不論是匈奴還是漢軍都沒有馬鐙馬刺馬鞍之類的馬具,騎士在馬上作戰時保持平衡都很困難,就不要說雙手握持的長兵器了。 在這之前,騎兵的主要裝備是弓弩,而匈奴人憑藉其優秀的駕馭技術往往可以使用不長的馬刀。隨著馬鐙馬鞍的發明,東漢以後的騎兵在交戰時可以更好的發力,因此長矛才上了馬。 但是像青龍偃月刀之類的卻是無法上馬的。
  • 您有一份馬槊實戰技巧請查收!騎兵馬戰的冷兵王者,怎麼用才對?
    ▲嘉峪關魏晉7號墓壁畫持矟騎兵圖,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馬戰相較於步戰,最為明顯的變化是作戰平臺的改變,並由此衍生出戰鬥思維、作戰技法、兵器形制的諸多改變。馬戰以兵器類型分,大體可分為短兵、長兵、飛兵三大類,其中,短兵如馬刀、鞭鐧、骨朵等,可單持也可雙持;長兵則如馬槊、長戟、騎槍、長柄刀斧等;飛兵包含弓箭、飛鏢、套索、流星錘等,但無論哪種兵器,都以騎術為其根本,只有紮實過硬的騎術,才能在馬上最大程度上發揮武器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