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無畏艦)

2021-01-10 蘑菇力量

本文是德國戰列艦系列的第二篇:關於德國無畏艦建造情況一覽。前一篇為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全文共2707字,配圖8張,閱讀用時約6分鐘。

1906年英國下水第一艘無畏艦後,德國也開始建造自己的無畏艦,採用全裝重型火炮,在一戰前先後建成無畏艦拿騷級4艘,赫爾戈蘭級4艘,愷撒級5艘,國王級4艘。之後德國開始建造超無畏艦,兩者共同成為一戰時德國公海艦隊的主力。

拿騷級

德國拿騷級無畏艦是德國海軍的第一級無畏艦,於1907年開工建造。按前後和兩舷側的六角形配置6座主炮炮塔,裝備12門280毫米主炮,主炮口徑小於無畏號,射速較快。這種六邊形的炮塔布置使得在每側船舷方向只能保證8門主炮同時射擊。一戰後拿騷級無畏艦分別賠償給英國和日本。

拿騷級戰列艦由拿騷號、威斯伐倫號、萊茵蘭號和波森號組成,是德國對英國皇家海軍1906年下水的第一艘「全裝重型火炮」戰列艦無畏號的回應。這一級戰列艦的主炮呈獨一無二的六角形分布在甲板上。由於她們沿用三脹式發動機,而不是更強勁的渦輪發動機,因此,比同時代的英軍戰列艦航速更慢。

她們在德國艦隊入役後,所有4艦都被分配入第一戰列分艦隊第二支隊服役。其中兩艘,拿騷號和波森號1915年參加非決定性的裡加灣海戰,在此期間,她們與俄國海軍光榮號戰列艦交戰。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4艘拿騷級戰列艦參加日德蘭海戰。戰鬥中她們只遭受少量的副炮擊中,傷亡也很有限。1918年初,萊茵蘭號和威斯伐倫號被派往芬蘭支持內戰中的白衛隊。但是萊茵蘭號4月在奧蘭群島擱淺,受到嚴重破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4艦被獲勝的協約國作為戰利品扣押,並被出售拆解。

赫爾戈蘭級德國赫爾戈蘭級無畏艦是1908年為應付與英國的造艦競賽,德國海軍覺得拿騷級戰列艦裝載的280毫米口徑主炮威力不足,決定建造赫爾戈蘭級並安裝305毫米50倍口徑的主炮,威力優於英國海軍同類火炮。主炮布局沿用拿騷級戰列艦的形式,赫爾戈蘭級是德國海軍中唯一的擁有三座煙囪的無畏艦。該級4艘軍艦全部參加日德蘭海戰,戰後被移交給協約國。

德國赫爾戈蘭級無畏艦:1908年為應付與英國的造艦競賽,德國海軍覺得拿騷級戰列艦裝載的280毫米口徑主炮威力不足,決定建造赫爾戈蘭級並安裝305毫米50倍口徑的主炮,威力優於英國海軍同類火炮。主炮布局沿用拿騷級戰列艦的形式,赫爾戈蘭級是德國海軍中唯一的擁有三座煙囪的無畏艦。該級4艘軍艦全部參加日德蘭海戰,戰後被移交給協約國。

赫爾戈蘭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的第二批無畏艦,建於1908年至1912年間。此艦級由4艘艦隻組成:赫爾戈蘭號、東弗裡斯蘭號、圖林根號和奧爾登堡號。與之前的拿騷級戰列艦相比,這些艦隻有顯著的改進,包括更強大的主炮和更先進的推進系統。與前一級建有的兩個較大的煙囪相比,這三個煙囪排列緊密,很容易將赫爾戈蘭級與前代的拿騷級區分開來。本級艦隻保留拿騷級不同尋常的六邊形主炮臺布局。

這些艦隻在入役公海艦隊後組成第一戰列分艦隊的第一支隊,與隸屬於第一戰列分艦隊第二支隊的拿騷級艦隻並肩作戰。她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戰鬥,包括北海的日德蘭海戰和波羅的海的裡加灣海戰。4艦都在戰爭中倖存下來,但是她們並沒有作為德國艦隊的一部分被扣押在斯卡帕灣。德國在斯卡帕灣的主力艦隊自沉後,4艘赫爾戈蘭級艦隻作為沉沒艦隻的替代品被賠償予協約國。東弗裡斯蘭號被美國海軍獲得,並在1921年7月威廉·米切爾的空中力量演示中作為靶艦擊沉。赫爾戈蘭級和奧爾登堡號分別被分配給英國和日本,並於1921年拆解。圖林根號於1920年被交付給法國,並被用作法國海軍的靶艦。這艘艦最終在1923年至1933年間被拆解。

赫爾戈蘭有的文獻也譯為黑爾戈蘭

愷撒級(皇帝級)

腓特烈大帝號

愷撒級戰列艦由愷撒號、腓特烈大帝號、皇后號、阿爾貝特國王號和柳特波德攝政王號組成,是德國海軍旗下第三批無畏艦,也是第一批擁有渦輪發動機和背負式炮塔的艦級。和當時其他德國戰列艦一樣,皇帝級的主炮口徑比她們的英國對手小,只有305毫米(12英寸)。而同時期英國俄裡翁級的主炮口徑為343毫米(13.5英寸)。10門305毫米50倍徑速射炮分別安裝在5座雙聯裝炮塔中,一座炮塔在前部,兩座炮塔在艦艉,另外兩座炮塔在艦舯部交錯的「翼」狀旋轉支架中。

5艦在戰爭期間都在北海作戰,她們一起在第三戰列分艦隊的第六支隊服役,而腓特烈大帝號作為艦隊的旗艦。日德蘭海戰期間有4艦參加,阿爾貝特國王號當時在船塢裡。在參加戰鬥的4艦中,只有愷撒號被兩枚大口徑炮彈擊中受損。這些戰列艦還參加波羅的海的阿爾比恩行動。在這次行動中,在威廉·蘇雄海軍中將的指揮下她們被重組為第四戰列艦分艦隊。戰爭結束時,5艦都被扣押在斯卡帕灣的英國海軍基地。1919年6月21日,她們被自沉,以防被皇家海軍俘獲。隨後,這些艦隻在1929年至1937年間被打撈和拆解作廢料。

國王級戰列艦在英國超級無畏艦陸續開工的刺激下,德國於1911年開工建造國王級戰列艦。國王級是愷撒級戰列艦的改進型,國王級是第一級採用全部主炮沿艦體中線布置方式的德國無畏艦。1916年5月31日國王級戰列艦全部參加了日德蘭海戰,作為公海艦隊戰列艦隊的先導分隊。戰爭結束以後,國王級戰艦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在1919年6月21日「彩虹行動」中全部自沉。

德國國王級無畏艦:在英國超級無畏艦陸續開工的刺激下,德國於1911年開工建造國王級戰列艦。國王級是愷撒級戰列艦的改進型,國王級是第一級採用全部主炮沿艦體中線布置方式的德國無畏艦。1916年5月31日國王級戰列艦全部參加了日德蘭海戰,作為公海艦隊戰列艦隊的先導分隊。戰爭結束以後,國王級戰艦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在1919年6月21日「彩虹行動」中全部自沉。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國王級戰列艦的4艦國王號、大選帝侯號、邊境總督號和王儲號是公海艦隊中最強大的軍艦。國王級戰列艦的炮塔比之前的皇帝級戰列艦的炮塔有所改進,其中一座翼狀支架炮塔向前移動,安裝在背負式發射裝置中,而第二座翼狀支架炮塔則移動到中軸線。這使得側舷的射擊角度更大,因此所有10門主炮都可以比此前的愷撒級射擊更大的射擊區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個艦級都加入第三戰列分艦隊第五支隊。這些艦隻在戰爭期間參與多個艦隊行動,其中包括日德蘭海戰,在那裡她們充當德國戰線的先鋒,並與英國艦隊進行密切接觸。1917年,這些艦隻還參加對俄羅斯海軍的阿爾比恩行動,行動期間國王號擊沉俄軍的光榮號戰列艦。戰後她們都倖存下來,並於1918年11月被扣押在斯卡帕灣。4艦都在1919年6月21日被鑿沉。

1913年,德國開建超無畏艦。

相關焦點

  • 戰列艦發展史三:無畏艦時代!
    上一期為大家介紹了幾款前無畏艦,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鐵甲艦和前無畏艦的區別,這期就給大家講講無畏艦的一些相關知識。無畏艦雖然已經具備了現代戰列艦的基本特徵但跟後來「衣阿華」級戰列艦這樣的大傢伙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裡為了便於區分將其劃分為無畏艦和戰列艦兩個模塊來講。
  • 日爾曼無畏艦的先行者——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1906年2月10日,英國樸斯茅斯海軍造船廠,一個巨大的船體下水,它就是英國在吸取了對馬海戰與美國提出的「全裝重型火炮」的經驗後,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無畏」號。「無畏」號的出現,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以追趕英國海軍為目標的德國。這意味著德國在過去的努力和心血幾乎全部付之一炬。
  • 一個時代的來臨,英國「無畏」級戰列艦
    「無畏」號戰列艦於1905年10月2日在樸茨茅斯開始建造,1906年2月10日下水,同年12月竣工,造價高達1783883英鎊。不少組裝的零部件已經事先進行裝配,所以船體的建造速度驚人。但無可否認的是,這艘戰艦在動工之前的研討耗時達數年之久,是無數英國海軍軍官和艦船設計師的嘔心之作。
  • 德意志海軍無畏艦的鼻祖——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1906年2月10日,英國樸斯茅斯海軍造船廠,一個巨大的船體下水,它就是英國在吸取了對馬海戰與美國提出的"全裝重型火炮"的經驗後,建造出的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無畏"號。"無畏"號的出現,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以追趕英國海軍為目標的德國。這意味著德國在過去的努力和心血幾乎全部付之一炬。
  • 德國的袖珍戰列艦:英法反應不一
    草案一共4個,其中3個設計是擁有250毫米裝甲、18節航速、航程不超過1800海裡的近海防禦戰列艦。這些設計的區別只是主炮的聯裝模式,而最後一個版本,是一種只具備80毫米裝甲,但航速超過26節,續航力更是可達12000海裡的小型遠洋戰列艦。結果是毋庸置疑的,德國海軍將領們幾乎一致選擇了最後一種方案,因為沒有人願意德國海軍的艦隊,以一種可笑的「北海鐵皮鴨子」形象展示於世人面前。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歐洲這邊的德國在一戰結束之後面臨著賠款割地,再加上經濟大蕭條的影響引發很多人不滿導致右翼勢力上臺成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由於受到1919年籤的《凡爾賽合約》限制德國海軍在一戰後僅保留了8艘舊戰列艦用於訓練及自衛,相關後續艦必須在老艦下水20年後才可開工建造,且新艦最大排水量不得超過1016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毫米。
  • 超無畏戰艦的標杆,劃時代的產物:"俄裡翁"級戰列艦四姐妹
    德國的艦船數量呈直線上升,一些英國軍官開始擔憂,德國的艦隊有可能破壞英國的北海交通線,或者和英國艦隊決戰,威脅英國本土。但英國的保守派對此提出了異議,英國的財政大部分分撥在殖民地和其他地方,面對德國逐漸增長的戰艦數量,1909年"英國海軍恐慌"就此產生。英國海軍大臣向首相發出警告,警告德國產生的威脅,內閣對此進行了繁瑣的研討會,研討棘手的海軍問題。
  • 戰列艦305毫米主炮不如副炮射程遠:法國第一代無畏艦
    法國第一代無畏艦:「偏科」理念拖後腿,落後的追趕者在前無畏艦時代,法國建造了最強大的丹東級戰列艦,這也是法國最後一級前無畏艦,不過在1905年英國開啟無畏艦時代後,法國海軍當時卻在未來戰艦發展道路上選擇了「偏科」理念:強調魚雷艇與巡洋艦作戰,這也導致了在海軍戰列艦由前無畏艦向無畏艦快速發展的時代中落後了
  • 「海軍恐慌」催生出的超無畏戰艦:「俄裡翁」級戰列艦
    只好先把海戰放一放,回過頭來先寫「俄裡翁級戰列艦」,也叫「獵戶座」級戰列艦,前者是音譯,後者是意譯。可見這一級戰列艦是一款非常重要的軍艦,你要是不了解,就不能理解一戰時最大規模海戰為什麼要打、為什麼這樣打、為什麼打出「囚徒把獄卒打得鼻青臉腫,但仍衝不出牢籠"這麼個結果。
  • 日德蘭大海戰:英德主力艦隊正面交鋒,無畏級戰列艦最後的輝煌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與德國為了爭奪制海權,於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兩國海軍主力艦隊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北海海域展開了一場巔峰對決。德國公海艦隊艦隊共99艘戰艦(16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6艘前無畏艦,11艘輕巡洋艦,61艘雷擊艦)。而英國本土艦隊共151艘戰艦(28艘戰列艦,9艘戰列巡洋艦,8艘裝甲巡洋艦,26艘輕巡洋艦,78艘驅逐艦,1艘布雷艇,1艘水上飛機母艦)。英國海軍在戰艦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然而雙方交戰的主力艦艇當屬性能最為先進、威力最為強大的無畏級戰列艦了。
  • 戰列艦進化簡史: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的時代變遷
    戰列艦發展期:前無畏艦、無畏艦1889年,英國君權級戰列艦的首艦「君權」號開始建造,前無畏艦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這種設計排水量為1萬4150噸,雙聯主炮塔的布局為前後各一座,擁有4門343毫米主炮,10門6英寸(152.4毫米)副炮,舷側主裝甲帶最厚處達457毫米的戰艦,成為了前無畏艦的模板,整體設計思想成為後來各國效仿
  • 戰列艦發展史二:前無畏艦時代!
    敷島級前無畏艦就在「甲午戰爭」進行的同時英國又在「君權」級鐵甲艦基礎上研發出了滿載排水量超1.6萬噸的「威嚴」級前無畏艦。而「甲午戰爭」勝利後獲得的豐厚賠款也讓日本海軍緊跟潮流發展從而實現質的飛躍,日本在1896年繼續向英國採購了4艘「威嚴」級前無畏艦的日本版本——「敷島」級前無畏艦,「敷島」級前無畏艦的4號艦「三笠」號1902年服役。俄國海軍在1905年爆發的「對馬海戰」中領略到了「敷島」級前無畏艦4門305毫米主炮、14門152毫米速射炮、20門76毫米速射炮、8門47毫米速射炮和4枚457毫米魚雷發射管的厲害。
  •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整體而言,發生於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短促而激烈,總共只有兩天的時間,其中5月31日的白天中,海戰最為激烈,英德的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都加入了激烈的主炮對戰,相對而言,此時的英國戰艦損失比較大一些,損失了3艘戰列巡洋艦,而德過公海艦隊損失了1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是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傳奇,夾雜著爭議更讓英國人懷念和尊敬。雖然這級戰列艦一開始建造就有落伍之嫌,但在它的服役過程中也為英國海軍做出不小的貢獻。一系列調整,英國在地中海方向力量不降、能力更強的前提下,重點加強了面對德國方向的北海。
  • 以「無畏」之名,引領時代的偉大戰艦——「無畏」號戰列艦
    「無畏」號是第1艘裝備單一口徑主炮的戰列艦。她的出現誘發了一場波及全球的海軍軍備競賽,延宕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一種極具革命性的新型戰艦,無畏艦的概念一經確立,其後續艦的建造工作便全面鋪開,並以每年3到4艘的速度陸續下水。
  • 聖文森特級戰列艦:海戰中撕裂對方艦體,24小時「油耗」達360噸
    【話說軍世】自1905年無畏艦出現之後,戰列艦進入了無畏艦時代,前無畏艦們變得有些「落伍」,英國海軍在建造了兩型共計四艘無畏艦後,感覺自己的現代化戰艦數量不足,尤其是面對海峽對面很有「野心」的德國海軍,於是建造了3艘新的無畏艦聖文森特級,在後來的日德蘭海戰中,對德艦射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英國戰列艦:從前無畏艦時代到超無畏艦時代—覽表
    前無畏艦時代(1892-1906) 「君權」級[Royal Sovereign class] ▲「無畏」級戰列艦 「柏勒洛豐」級[Bellerophon class] 「聖文森特」級[St.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他們所倚仗的力量,主要就是戰列艦。那時候的戰列艦,是國家力量的象徵。1793年,著名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所乘坐的最大一艘艦船,就是裝有64門火炮的獅子號戰列艦。為了展示英國海軍的實力,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送給了乾隆皇帝一個裝有110門炮的君主號戰列艦模型——那不但是英國,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大的戰列艦。當時清朝所有艦船火力之和,都比不上這艘君主號戰列艦。
  • 身經百戰的厭戰號戰列艦
    1913年12月26日達文波特皇家船廠下水的該艦至今是皇家海軍最負盛名的艦隻之一。厭戰號在二戰期間因獲安德魯?坎寧安爵士讚譽而得到了綽號「可敬的老女士」而聞名。厭戰號與其他同級艦一樣由兩人共同設計。其中之一為約翰?費舍爾爵士,他在史上第一艘無畏艦:無畏號戰列艦(HMS Dreadnought)下水時便是第一海務大臣。另一位為溫斯頓?
  • 好奇心:一戰中的法國海軍也很強,那麼多戰列艦去哪了
    此時的法國海軍也並非隱形,在地中海方向也參加了海戰,不過戰績上談不上優秀,反而成就了土耳其一艘小艦艇的榮光時刻,另外,此時的法國海軍規模上也無法與英國和德國比較。一戰前,法國海軍主力無畏艦(戰列艦)只有4艘,對比小國海軍算是很強,但反觀日德蘭海戰,德國艦隊中有16艘戰列艦,英國則有28艘戰列艦,數量差距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