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德國戰列艦系列的第二篇:關於德國無畏艦建造情況一覽。前一篇為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全文共2707字,配圖8張,閱讀用時約6分鐘。
1906年英國下水第一艘無畏艦後,德國也開始建造自己的無畏艦,採用全裝重型火炮,在一戰前先後建成無畏艦拿騷級4艘,赫爾戈蘭級4艘,愷撒級5艘,國王級4艘。之後德國開始建造超無畏艦,兩者共同成為一戰時德國公海艦隊的主力。
拿騷級
德國拿騷級無畏艦是德國海軍的第一級無畏艦,於1907年開工建造。按前後和兩舷側的六角形配置6座主炮炮塔,裝備12門280毫米主炮,主炮口徑小於無畏號,射速較快。這種六邊形的炮塔布置使得在每側船舷方向只能保證8門主炮同時射擊。一戰後拿騷級無畏艦分別賠償給英國和日本。
拿騷級戰列艦由拿騷號、威斯伐倫號、萊茵蘭號和波森號組成,是德國對英國皇家海軍1906年下水的第一艘「全裝重型火炮」戰列艦無畏號的回應。這一級戰列艦的主炮呈獨一無二的六角形分布在甲板上。由於她們沿用三脹式發動機,而不是更強勁的渦輪發動機,因此,比同時代的英軍戰列艦航速更慢。
她們在德國艦隊入役後,所有4艦都被分配入第一戰列分艦隊第二支隊服役。其中兩艘,拿騷號和波森號1915年參加非決定性的裡加灣海戰,在此期間,她們與俄國海軍光榮號戰列艦交戰。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4艘拿騷級戰列艦參加日德蘭海戰。戰鬥中她們只遭受少量的副炮擊中,傷亡也很有限。1918年初,萊茵蘭號和威斯伐倫號被派往芬蘭支持內戰中的白衛隊。但是萊茵蘭號4月在奧蘭群島擱淺,受到嚴重破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4艦被獲勝的協約國作為戰利品扣押,並被出售拆解。
赫爾戈蘭級德國赫爾戈蘭級無畏艦是1908年為應付與英國的造艦競賽,德國海軍覺得拿騷級戰列艦裝載的280毫米口徑主炮威力不足,決定建造赫爾戈蘭級並安裝305毫米50倍口徑的主炮,威力優於英國海軍同類火炮。主炮布局沿用拿騷級戰列艦的形式,赫爾戈蘭級是德國海軍中唯一的擁有三座煙囪的無畏艦。該級4艘軍艦全部參加日德蘭海戰,戰後被移交給協約國。
德國赫爾戈蘭級無畏艦:1908年為應付與英國的造艦競賽,德國海軍覺得拿騷級戰列艦裝載的280毫米口徑主炮威力不足,決定建造赫爾戈蘭級並安裝305毫米50倍口徑的主炮,威力優於英國海軍同類火炮。主炮布局沿用拿騷級戰列艦的形式,赫爾戈蘭級是德國海軍中唯一的擁有三座煙囪的無畏艦。該級4艘軍艦全部參加日德蘭海戰,戰後被移交給協約國。
赫爾戈蘭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的第二批無畏艦,建於1908年至1912年間。此艦級由4艘艦隻組成:赫爾戈蘭號、東弗裡斯蘭號、圖林根號和奧爾登堡號。與之前的拿騷級戰列艦相比,這些艦隻有顯著的改進,包括更強大的主炮和更先進的推進系統。與前一級建有的兩個較大的煙囪相比,這三個煙囪排列緊密,很容易將赫爾戈蘭級與前代的拿騷級區分開來。本級艦隻保留拿騷級不同尋常的六邊形主炮臺布局。
這些艦隻在入役公海艦隊後組成第一戰列分艦隊的第一支隊,與隸屬於第一戰列分艦隊第二支隊的拿騷級艦隻並肩作戰。她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戰鬥,包括北海的日德蘭海戰和波羅的海的裡加灣海戰。4艦都在戰爭中倖存下來,但是她們並沒有作為德國艦隊的一部分被扣押在斯卡帕灣。德國在斯卡帕灣的主力艦隊自沉後,4艘赫爾戈蘭級艦隻作為沉沒艦隻的替代品被賠償予協約國。東弗裡斯蘭號被美國海軍獲得,並在1921年7月威廉·米切爾的空中力量演示中作為靶艦擊沉。赫爾戈蘭級和奧爾登堡號分別被分配給英國和日本,並於1921年拆解。圖林根號於1920年被交付給法國,並被用作法國海軍的靶艦。這艘艦最終在1923年至1933年間被拆解。
愷撒級(皇帝級)
愷撒級戰列艦由愷撒號、腓特烈大帝號、皇后號、阿爾貝特國王號和柳特波德攝政王號組成,是德國海軍旗下第三批無畏艦,也是第一批擁有渦輪發動機和背負式炮塔的艦級。和當時其他德國戰列艦一樣,皇帝級的主炮口徑比她們的英國對手小,只有305毫米(12英寸)。而同時期英國俄裡翁級的主炮口徑為343毫米(13.5英寸)。10門305毫米50倍徑速射炮分別安裝在5座雙聯裝炮塔中,一座炮塔在前部,兩座炮塔在艦艉,另外兩座炮塔在艦舯部交錯的「翼」狀旋轉支架中。
5艦在戰爭期間都在北海作戰,她們一起在第三戰列分艦隊的第六支隊服役,而腓特烈大帝號作為艦隊的旗艦。日德蘭海戰期間有4艦參加,阿爾貝特國王號當時在船塢裡。在參加戰鬥的4艦中,只有愷撒號被兩枚大口徑炮彈擊中受損。這些戰列艦還參加波羅的海的阿爾比恩行動。在這次行動中,在威廉·蘇雄海軍中將的指揮下她們被重組為第四戰列艦分艦隊。戰爭結束時,5艦都被扣押在斯卡帕灣的英國海軍基地。1919年6月21日,她們被自沉,以防被皇家海軍俘獲。隨後,這些艦隻在1929年至1937年間被打撈和拆解作廢料。
國王級戰列艦在英國超級無畏艦陸續開工的刺激下,德國於1911年開工建造國王級戰列艦。國王級是愷撒級戰列艦的改進型,國王級是第一級採用全部主炮沿艦體中線布置方式的德國無畏艦。1916年5月31日國王級戰列艦全部參加了日德蘭海戰,作為公海艦隊戰列艦隊的先導分隊。戰爭結束以後,國王級戰艦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在1919年6月21日「彩虹行動」中全部自沉。
德國國王級無畏艦:在英國超級無畏艦陸續開工的刺激下,德國於1911年開工建造國王級戰列艦。國王級是愷撒級戰列艦的改進型,國王級是第一級採用全部主炮沿艦體中線布置方式的德國無畏艦。1916年5月31日國王級戰列艦全部參加了日德蘭海戰,作為公海艦隊戰列艦隊的先導分隊。戰爭結束以後,國王級戰艦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在1919年6月21日「彩虹行動」中全部自沉。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國王級戰列艦的4艦國王號、大選帝侯號、邊境總督號和王儲號是公海艦隊中最強大的軍艦。國王級戰列艦的炮塔比之前的皇帝級戰列艦的炮塔有所改進,其中一座翼狀支架炮塔向前移動,安裝在背負式發射裝置中,而第二座翼狀支架炮塔則移動到中軸線。這使得側舷的射擊角度更大,因此所有10門主炮都可以比此前的愷撒級射擊更大的射擊區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個艦級都加入第三戰列分艦隊第五支隊。這些艦隻在戰爭期間參與多個艦隊行動,其中包括日德蘭海戰,在那裡她們充當德國戰線的先鋒,並與英國艦隊進行密切接觸。1917年,這些艦隻還參加對俄羅斯海軍的阿爾比恩行動,行動期間國王號擊沉俄軍的光榮號戰列艦。戰後她們都倖存下來,並於1918年11月被扣押在斯卡帕灣。4艦都在1919年6月21日被鑿沉。
1913年,德國開建超無畏艦。